- 江思宏;韩世炯;陈郑辉;梅燕雄;武昱东;杨言辰;刘翼飞;张莉莉;康欢;
随着欧玉陶勒盖这个世界级铜矿的发现与开发,蒙古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铜资源大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蒙古国境内的铜矿床主要成矿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蒙古国内的铜矿床主要类型是斑岩型,其次是VMS型。根据这些铜矿床的形成时代与产出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南、北2条铜矿带,分别为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有关的斑岩型和VMS型Cu-Au-Mo-Zn多金属成矿带(Ⅰ),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有关的斑岩型Cu-Mo-Au成矿带(Ⅱ)。其中南部Cu矿带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①泥盆纪VMS型Cu-Zn成矿亚带(Ⅰ_1);②晚泥盆世斑岩型Cu-Au-Mo成矿亚带(Ⅰ_2);和③石炭纪斑岩型Cu多金属成矿亚带(Ⅰ_3)。而北部Cu矿带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西部三叠纪斑岩型Cu-Mo成矿亚带(Ⅱ_1)和东部三叠纪-早侏罗世斑岩型Cu-Mo-Au成矿亚带(Ⅱ_2)。根据蒙古国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所产出的矿化特征,认为蒙古国铜矿的找矿潜力仍然是以斑岩型为主,其次是VMS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硫化物型矿床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2019年05期 v.38;No.188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8K] - 岳勇;罗少辉;
玉北地区经历了加里东期-喜山期多旋回构造叠加影响,多期构造特征使得玉北地区断裂差异活动。除玉北1断裂后期叠加基底卷入断裂外,其余均以盖层滑脱断裂为主,中西部则以高角度基底卷入断裂为主,具有东早西晚、由东向西迁移的演化特征。多旋回演化导致寒武系盐下烃源岩多期生烃,玉北奥陶系油气赋存沥青、中-重质油及轻质油-天然气,中-重质油区含烃盐水包裹体PVTX的模拟等容线方程模拟出捕获时的温度、压力更为贴近实际,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喜山期。主成藏期断裂控制油气输导体系较为复杂,主要为断裂型、不整合面、输导层型及其组合。区域盖层巴楚泥岩之下,NE、EW向基底卷入"穿盐"断裂及其控制输导层和不整合面叠置是油气垂向、侧向运移的关键,其构造脊线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的方向和路径,中西部NE、EW向"穿盐"断裂控制输导层及NE向构造脊等是晚期油气主要成藏单元。
2019年05期 v.38;No.188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3K] - 郭欣然;高顺宝;郑有业;张永超;姜军胜;黄建;栾康;张树志;
龙根铅锌矿床位于念青唐古拉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西段,目前该矿床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以主要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龙根铅锌矿床是由深部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成矿流体从深部向上运移过程中,在温度与压力的驱动下沿灰岩和花岗斑岩的岩性分界面选择性交代形成,属于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型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龙根铅锌矿床从花岗斑岩至灰岩矽卡岩矿物分布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带性,矿床从早到晚可划分为2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成矿环境由早期的弱酸性、中低温、高氧逸度转变为晚期的碱性、较低温度、较高氧逸度;矿床不限于铅锌矿化,深部可能有Cu-Mo矿的成矿潜力,下一步矿区勘探工作应该围绕岩体接触带进行布置,继续往深部进行勘查。
2019年05期 v.38;No.188 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8K] - 韩小锋;牛海青;卜建军;魏建设;张慧元;王宝文;
北山盆地群侏罗系是我国西北地区潜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为深化其石油地质认识,进一步明确资源潜力,优选北山盆地群中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口子盆地侏罗系为研究对象,以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基础特征,并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探讨了该区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中口子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好,主要为中等-好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Ⅱ_2型为主,生烃母质主要是陆源高等植物,主要形成于氧气量适中的弱氧化-弱还原古环境,靠近或位于凹陷中心的烃源岩形成环境还原性稍强,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区内黑帐房凹陷烃源岩已经成熟,而南泉凹陷烃源岩主要为低熟。因此建议黑帐房凹陷中心或者临近中心区域,寻找保存条件好的油藏是取得下步油气勘探突破的重点。这些认识可供西北地区侏罗系沉积古环境和资源潜力研究时对比参考。
2019年05期 v.38;No.18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 胡晨钰;胡光明;何幼斌;李积永;李汉阳;许玛丽;李军;
用传统的重矿物方法分析物源,其分析结果容易受到取样点的限制,而且成本较高。以柴达木盆地扎X井区为例,分别通过测井中钍元素质量分数和岩心锆石及其他重矿物质量分数分析了扎X井区物源方向,并研究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独居石较少、锆石较丰富的沉积地层中,可以用放射性测井中的钍测井取代重矿物锆石来研究物源。将这一认识应用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西组的物源分析中,分析结果与该区的沉积体系展布相吻合,表明该项研究对于改进用重矿物锆石分析物源的方法有重要意义。
2019年05期 v.38;No.188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0K] - 刘志远;冒海军;鄢宇杰;宋志峰;
新疆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奥陶系一间房组灰岩为主力储层,其内部发育大量的裂缝,影响地层的应力场与油藏分布。通过开展裂缝在成像测井曲线与地震剖面中的识别与提取,对裂缝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裂缝的发育特征,建立了裂缝的平面与空间分布图,对裂缝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①本区裂缝主要为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共轭裂缝与诱导裂缝4类;②裂缝走向主要集中在NEE70°~80°与NW300°~330°区间内,以大角度裂缝为主,倾角为70°~90°;③测井识别出的裂缝以小裂缝为主,其长度小于6 m,地震识别出的裂缝规模较大,在300~800 m范围为主;④构造作用对裂缝的控制明显,在北部构造高部位,裂缝相对发育,南部地区裂缝发育较少;⑤裂缝走向基本上与断层走向保持一致,受断层控制作用明显。
2019年05期 v.38;No.188 64-7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1K] - 贾琳;石文杰;魏俊浩;葛心逸;张新铭;闵超朋;
由于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值的差异,单纯通过成矿元素含量的差异圈定异常,可能会忽略低值异常和放大高值异常,造成异常与已知矿床不对应的现象。地球化学场是一个连续、可导的场,通过一阶梯度分析可以将不同含量范围的元素含量变化率反映出来,更接近真实的异常情况。以青海省某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水平总梯度法将研究区4 107个原始数据进行梯度分析,绘制出Cu、Pb、Zn、Ag单元素水平总梯度异常图,通过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发现水平总梯度法可以将传统方法所忽略的离散、不成规模的小异常更好地呈现出来,而且圈定的异常结果分带性更好,浓集级数变高,浓集中心突出,异常更加明确,与已知的矿床(点)吻合程度更好。因此,水平总梯度法能更好地反映异常信息,比较准确地圈定异常区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9年05期 v.38;No.188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4K] - 石文杰;魏俊浩;谭俊;王凤林;葛心逸;
利用滑动窗口对数标准离差法对青海省多彩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Cu,Mo,Pb,Zn等主成矿元素进行了异常信息提取,该方法与常规的数据处理方法相比,在低背景区识别出了多处异常,且异常的面积以及与已知矿床点的套合率相对于传统统计法均提高了2~3倍,此方法不仅可压制高背景宽缓异常,而且可有效强化低背景区弱小异常。通过野外异常查证,在低背景区新圈定的龙格东多与米扎那能东2处异常区内均发现了含铜矿化蚀变带,证明了该方法提取异常信息的有效性。
2019年05期 v.38;No.188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5K] - 胡玉双;张伟健;王贵友;
大量油田勘探实践证实,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形成受反向正断层控制。为了深入探讨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藏机理,以塔南凹陷为研究靶区,从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出发,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规律,系统分析反向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反向断层的形成受控于断层掀斜-翘倾作用;(2)反向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方面:①伴随断层掀斜-翘倾作用,反向断层控制了盆地斜坡背景的形成,为油气勘探目标优选提供了指向;②反向断层在下盘形成断鼻型圈闭,提供了有利的圈闭条件;③反向断层抬升、剥蚀和淋滤3期同步作用,形成优质储层;④反向断层下盘储层段与上盘大套泥岩形成典型对接封闭或泥岩涂抹封闭,为油气顶封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
2019年05期 v.38;No.188 90-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6K] - 崔书岳;康志江;邸元;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由溶洞、裂缝、溶蚀孔洞组成,溶洞是该类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油藏的最主要特点。现有的多重介质模拟方法无法准确描述未充填溶洞内流体流动的特征。为此,在多相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数值解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溶洞内多相流体计算模型,实现了溶洞内多相流体流动的描述,并针对缝洞型油藏特点研制了数值模拟软件平台。该软件实现了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的数据管理、方案管理、模拟计算、数据显示等功能。应用实例表明该软件能够实现缝洞型油藏数值模型建立、生产历史拟合、剩余油定量描述、潜力区域分析等工作。
2019年05期 v.38;No.188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8K] - 谢升洪;李伟;冷福;王学峰;
可动流体能相对独立地表征储层流体流动性质及采收率,但关于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规律及制约因素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为了提高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发效果,明确可动流体赋存及控制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长6段储层为例,采用物性分析、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在储层基础性质研究的基础上,挑选典型样品对可动流体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华庆油田长6段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9.42%,渗透率平均值为0.38×10~(-3)μm~2,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利用离心法测定的T_2截止值推算出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31.22%,较经验法所得结果准确;储层物性、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成岩演化及孔喉参数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关系较渗透率密切,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越低可动流体饱和度下降趋势越明显;压实作用导致可动流体饱和度明显减少,早期胶结通过保存孔隙、晚期胶结通过封闭优势通道扩大波及面积来提升可动流体饱和度;孔喉参数中,主流喉道半径是控制可动流体饱和度的最关键的参数,可动流体饱和度<30%的样品其饱和度随着孔喉配置关系变差而急剧降低。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离心法能够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更准确的评价,储层主流喉道半径及压实作用对可动流体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019年05期 v.38;No.188 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8K]
- 易雨昊;李先昀;冯庆来;
滇东及滇东北地区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连续、出露良好,是全球重要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研究区域之一。区内发育众多典型剖面,包括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滇东北肖滩剖面以及会泽地区老林剖面和朱家箐剖面等。尽管这些剖面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已较为详细,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相对缺乏,仅在梅树村剖面和肖滩剖面有报道。本次研究在会泽蜂子箐剖面纽芬兰统朱家箐组中谊村段下部发现了一凝灰岩层,实验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532.0±3.5)Ma。根据从该剖面朱家箐组中处理出的小壳化石以及岩石地层序列的详细调查,蜂子箐剖面可与滇东及滇东北典型剖面进行较好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对比。此外,该剖面中谊村段凝灰岩锆石年龄值与梅树村剖面第5层凝灰岩锆石年龄值相近,可能源于同一火山喷发事件,若此,该事件的沉积在滇东及滇东北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可作为本区域纽芬兰统对比的一个新标志,值得今后研究关注。
2019年05期 v.38;No.188 115-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0K] - 彭深远;杨文涛;王艳鹏;仲聪聪;
沉积物源组成及其演化是研究沉积盆地及盆山系统演化的关键。对济源地区中-下三叠统3个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碎屑锆石具有6个年龄峰值:270,329,385,450,1 885,2 511 Ma,其中晚古生代碎屑锆石应来自内蒙古隆起,早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秦岭造山带,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碎屑锆石则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下三叠统和尚沟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420 Ma,次峰值为745 Ma和952 Ma,均来自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254 Ma,可能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再旋回的沉积物,次峰值为1 690 Ma和2 524 Ma,应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其中1 690 Ma的碎屑锆石对应了华北板块南缘广泛出露的熊耳群。新元古界碎屑锆石由刘家沟组至和尚沟组增多,说明秦岭造山带基底逐渐剥露,是造山作用增强的体现。中三叠世末,秦岭造山带进入全面碰撞造山阶段,从地质演化过程来看,秦岭造山带在中三叠世也应处于持续隆升状态,然而二马营组中却没有来自秦岭造山带的碎屑锆石记录,而是以华北板块南缘盖层和基底为主,推测秦岭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影响到了华北板块南缘,使华北板块南缘不断抬升,阻挡了秦岭造山带为济源地区提供沉积物。
2019年05期 v.38;No.188 12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1K] - 王成;任利民;张晓军;余国飞;
针对出露在二连浩特-贺根山缝合带东段的崇根山超基性岩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崇根山超基性岩已发生了强烈蛇纹石化,基本已经蚀变成蛇纹岩;主量元素表现出高Mg(w(MgO)=36.00%~38.25%)、高Cr(w(Cr_2O_3)=0.17%~0.46%)、高Ni(w(NiO)=0.21%~0.24%)、低Si(w(SiO_2)=39.79%~42.35%)、贫Al(w(Al_2O_3)=1.04%~1.96%)、低Fe(w(FeO~T)=6.79%~9.47%)的特征,其Mg~#值为90.05~93.04,m/f值为8.72~11.60,属典型的镁质超基性岩,原岩可能为方辉橄榄岩;稀土元素总量很低,w(∑REE)为1.28×10~(-6)~2.9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微弱富集的近平坦型,其(La/Yb)_N为2.25~5.95,具一定程度的负Eu异常(δEu=0.35~1.16)和负Ce异常(δCe=0.48~0.68);微量元素富集Ba,U,Ta,亏损Nb,Ti。崇根山超基性岩属变质橄榄岩,是SSZ型蛇绿岩的底部组成单元,为原始地幔经5%~15%部分熔融形成的亏损地幔岩,形成于俯冲带环境中的洋内弧后盆地环境。
2019年05期 v.38;No.188 13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4K] - 潘黎黎;李细光;
采用地质调查、地层剖面测量、地层横向或纵向对比等方法,对广西灵山县平山镇东南1936年灵山6级地震震中区第四系地层进行了研究。对该区域第四系地层初步划分出13个层级单元,沉积类型主要为冲积层和洪冲积层,其中冲积层包含5个层级单元,沿夏塘至灵东水库河流两岸发育,由河流的河漫滩、Ⅰ、Ⅱ、Ⅲ、Ⅳ级阶地构成,时代为中更新世—全新世;洪冲积层包含8个层级单元,发育在高垌—高塘一带的罗阳山西北麓上,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
2019年05期 v.38;No.188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6K] - 左智峰;熊鹰;何为;杨勃;任灵;文汇博;刘耘;刘灵;谭秀成;
马五段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和新拓展的油气探勘领域,近期在盆地中部的该层位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示出马五段盐下的巨大探勘潜力。基于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分析总结了马五段盐下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结果表明,马五段盐下发育一套台内丘滩相的碳酸盐岩储集体,储层孔隙类型丰富且经历了多阶段多种成岩作用的共同改造,包括准同生白云石化、压实压溶、暴露溶蚀、埋藏重结晶及胶结充填作用等。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准同生期大规模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了储层岩石抗压能力,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随后丘滩体的局部暴露溶蚀是原生孔隙扩溶增大和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产生了粒间溶孔、铸模孔、窗格孔、溶洞等大量次生孔隙;埋藏成岩阶段相对高孔渗的丘滩储集层在地层流体的改造下发生强烈重结晶作用,使储层岩石结构和孔隙空间得到优化调整,最终形成现今以晶间孔占主导的粉-细晶白云岩储层。
2019年05期 v.38;No.188 15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3K] - 覃琼;徐亚东;郑国栋;张克信;魏明浩;
滇西剑川盆地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个新生代拉分盆地,其沉积记录和盆缘构造的耦合可以揭示始新世晚期剑川盆地的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剑川组岩石特征,得出其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反映剑川组火山岩是大陆造山后(板块碰撞以后)由陆内形成的岩浆喷发活动;通过分析剑川组的岩相特征,得出剑川组火山记录由强到弱表现为明显的特征,下段为火山喷发期次,上段为火山沉积期次。综合岩性岩相结果,得出剑川盆地始新世晚期板块碰撞后期的火山喷发沉积规律。
2019年05期 v.38;No.188 165-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9K] - 张晓飞;王永立;黄猛;樊航宇;李明辰;李继军;
通过对内蒙古西乌旗新郭勒河边的ZK07钻孔进行孢粉资料的分析,重建了内蒙古西乌旗地区154.3 ka以来的古植被及古气候的演变过程,该演变过程具体为:154.3~146.3 ka,以榆属和云杉属为主,且发育少量湿生水生植物莎草科和香蒲属,降水量增多,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气候寒冷湿润;146.3~133.9 ka,周围山地森林萎缩,植被稀疏,转变为草本植物为优势的景观,气候变得温暖偏干,植被类型为疏林-草原植被景观;133.9~121.0 ka,气候凉爽偏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景观;121.0~102.9 ka,树林覆盖率较低,落叶阔叶树榆属增加,此时气候为温和干旱,植被类型为稀树-草原植被景观;102.9~81.4 ka,气候温暖偏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景观;81.4~60.0 ka,云杉突然大量增多,榆树减少,气候变得寒冷湿润,植被类型为针叶林植被景观;60.0 ka至今,温度回暖,气候为温暖偏干,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
2019年05期 v.38;No.188 17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6K]
- 王飞;唐辉明;宁奕冰;章广成;刘晓;
互层倾倒是一类典型的深层倾倒模式,为准确评价其稳定性,开展互层倾倒的工程地质特性及稳定性评价研究。以雅砻江上游发育的深层倾倒体为典型实例,利用基于演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在构建倾倒体工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从变形过程和演化阶段上定量评价斜坡整体稳定性。研究表明:互层倾倒是由块体倾覆和板梁弯曲形成的复合倾倒模式,即:硬岩发生块状-弯曲倾倒,而软岩发生弯曲倾倒;空间上,一个发育完备的倾倒体可划分为:滑动区(A区)、强倾倒区(B区)、弱倾倒区(C区)以及原岩区(D区)。基于实测数据提出的斜坡倾倒定量描述体系,可以作为岩体倾倒变形识别和变形程度分级的基本依据;时间上,互层倾倒演化过程主要经历4个演化阶段:卸荷回弹陡倾拉裂面阶段,初始变形阶段,板梁根部折断、剪切面贯通阶段以及破坏阶段,并最终转化为蠕滑-拉裂模式形成滑坡。该滑动面受强变形岩体中倾向坡外结构面控制,而并非沿最大弯折带发育;滑动区(A区)的出现意味着斜坡最终破坏的发生,对应于演化的第三阶段,为斜坡的极限平衡状态,稳定性系数介于1.0~1.05之间。基于演化过程的评价方法,能有效解决互层倾倒稳定性评价问题。
2019年05期 v.38;No.188 18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1K] - 孙一清;李德营;殷坤龙;陈丽霞;汪洋;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在季节性降雨和库水位周期波动的影响下呈现间歇性活动特征,滑坡活动强度与诱发因素作用强度和时间关系密切。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分析了堆积层滑坡间歇性活动特征和诱发因素,发现降雨和库水位下降是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根据滑坡时序曲线特征,将滑坡累积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位移和周期项位移,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来预测趋势项位移,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周期项位移,并与极限学习机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滑坡间歇性活动精度更高。
2019年05期 v.38;No.188 195-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4K] - 郭晨;许强;魏勇;张一希;周小棚;朱冬雪;
陕西泾阳南塬自1976年引水灌溉以来黄土滑坡频发,调查发现,塬边黄土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多期次滑动特点,且随着灌溉的持续,滑坡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以野外详细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重点研究了蒋刘滑坡和庙店滑坡2个具代表性的多序次黄土滑坡,依据滑坡的运动堆积特征将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划分为低位挤推式、高位堆积式和高位滑出式黄土滑坡3种类型,并详细阐述其成灾模式。结果表明:低位挤推式黄土滑坡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引水灌溉的基础上,黄土层底部长期浸水形成软弱基座从而产生的较大规模的黄土滑坡,因剪出口多低于地表,滑坡高速运动推挤前缘阶地在地表形成波浪状地形,内部则形成复杂的逆冲推覆等小型构造;高位堆积式黄土滑坡大多为第一期滑坡后壁的浅表层滑动或崩塌,受第一期滑坡后缘平台或凹陷的阻挡,具体积小、滑距短等特点;高位滑出式黄土滑坡为近年来蒋刘村一带滑坡发展演化的主要类型,受该区S5古土壤层形成的相对不透水底板影响显著,该类滑坡具有剪出口较高、高速远程运动、流动性显著等特点,后两类滑坡可随着地下水文条件的改变而交替出现。
2019年05期 v.38;No.188 204-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5K]
- 何俊蓉;谢先军;池泽涌;刘文静;皮坤福;
为揭示古气候变化对大同盆地第四纪含水层中砷(As)富集的影响,对盆地中部的第四系沉积物钻孔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同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中的铁矿物、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均为As的重要赋存载体。根据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可将沉积物由深到浅依次划分为4层,分别对应中更新世暖湿期、中更新世干冷期、末次间冰期暖湿期及末次冰期的干冷期。暖湿期沉积物中的As及铁矿物、黏土矿物、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干冷期,说明暖湿气候更有利于铁矿物、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在沉积物中埋藏堆积,促进了沉积物中As的富集。
2019年05期 v.38;No.188 212-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0K] - 付中彪;何宁洁;鲍征宇;田欢;马明;陈国光;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而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主粮,其硒含量的高低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水稻-根系土体系中硒含量的影响因素,可为富硒地区水稻种植及开发富硒农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赣南为研究区,采集138组水稻籽实及配套根系土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探究赣南地区土壤理化条件对硒在水稻及其根系土中的实际影响效应,对富硒水稻及土壤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并构建富硒水稻地球化学适生模型。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水稻根系土Se平均质量分数为0.29 mg/kg,Se水平主要为足硒水平,富硒土壤仅占14.5%;有效硒(Se_(bio))质量分数平均为46.0μg/kg,占总硒质量分数的16.44%;水稻的Se平均质量分数为0.05 mg/kg,无重金属元素超标的安全富硒水稻率达到45%,富硒水稻对Cd,Zn,Cu的生物富集能力较强。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土中Se质量分数与TFe_2O_3,MnO,MgO,有机碳(C_(org))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要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伴生关系。水稻Se质量分数与根系土Se,Se_(bio),SiO_2质量分数和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l_2O_3,有机碳(C_(org))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项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基本属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Cd,Pb,As,Hg,Cu存在一些样品超标,其中Cd超标率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征77.0%的样品属于安全等级;富硒土壤综合评估显示研究区主要为良级富硒土壤,优级富硒土壤仅占8.7%。通过最佳子集回归分析最终选取了根系土总Se、有机质、pH值为自变量构建富硒水稻地球化学适生模型,拟合的模型可以解释水稻中Se 30.6%的变异。
2019年05期 v.38;No.188 220-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方传棣;成金华;赵鹏大;刘锦钿;
研究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是完善长江经济带矿区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在收集2000年以来有关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资料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分区评价了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从地区来看,长江经济带的As,Cr,Ni,Zn,Cd平均含量以中游地区最高,Cu,Pb,Hg平均含量以上游地区最高。从元素来看,Cd,Hg是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元素,上游地区2种元素的地累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32和7.04;中游地区分别为16.93,-14.19;下游地区分别为-18.41和-105.23。从分布来看,w(Cd)均值大于1.5 mg/kg的矿区均匀分布在长江经济带内,w(Hg)均值大于2 mg/kg的矿区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为今后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预防和治理制定了健康风险评估、开展农产品安全研究、合理调控开发总量的策略。
2019年05期 v.38;No.188 230-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1K]
- 刘春成;顾汉明;陈宝书;焦振华;马凯;蔡志成;张立;
莺歌海盆地中深部地层具有多套超低速层、异常高压、垂向裂隙发育等特点,使得介质具有各向异性,地震波场特征复杂,正演模拟是研究波场特征和观测系统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海上震源子频带宽、主频高,要求正演模拟网格剖分小,导致计算量大。为此,发展了基于GPU和CPU协同并行的海上三维各向异性介质正演模拟方法,通过将模型分割并分配到不同进程上和任意选择并行计算的方向和每个方向上并行计算的进程个数,不仅可以减小每个进程上内存消耗,而且减少计算时间。简单3D模型的正演模拟验证了该方法可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复杂构造各向异性介质模型中的模拟炮集记录的偏移成像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可适用于任意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
2019年05期 v.38;No.188 24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3K] - 徐超;窦斌;田红;喻勇;肖鹏;
人工建造热储层是干热岩热能开发的关键技术,二氧化碳爆破致裂具有爆破压力大、爆破压力可控、作业时间短、造缝均匀、经济环保等优势,可用于建造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热储层。分别从爆破压力、爆破过程、裂缝形态以及对岩体和环境的影响方面,探讨了二氧化碳爆破用于储层建造的可行性;并对二氧化碳致裂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其适应EGS热储层高温、大井深环境;提出了二氧化碳爆破与水力压裂相结合的分层分段致裂EGS热储层新工艺,即分层钻进注入井水平井段与生产井水平井段并使两者处于同一垂面,在各水平井段先进行二氧化碳爆破制造均匀裂缝,再使用水力压裂沿裂缝扩展贯通形成规模裂隙。该工艺可为建造EGS热储层、商业化开发干热岩提供参考。
2019年05期 v.38;No.188 247-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朱静;刘振华;乔栋;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在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上面临着高并发访问规模限制、数据库扩展能力不足等困难。非关系数据库如HBase等以其强大的扩展能力与计算能力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空间索引模型和分布式存储模式设计是影响基于非关系数据库的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与查询效率的关键因素。对当前主要基于HBase的索引模型和空间数据存储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行政区划编码与矢量要素编码结合的RowKey(行键),使空间数据在HBase存储中得到很好的聚类效果,并针对要素重叠与边界划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R树的改进的空间索引模型。该模型基于四叉树结构将空间数据划分为多个子网格,为每一个子网格构建R树索引,利用Hilbert(希尔伯特)曲线对子网格进行编码,并设计了基于MapReduce的并行化索引构建算法和相应的空间查询算法。经实验测试,该存储设计和空间索引模型具有较好的查询效率。
2019年05期 v.38;No.188 253-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高强;曹函;王天一;张政;彭灿威;
为了研究页岩三轴加载条件下低渗储层中水力裂缝的特征,以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研制的三轴加载水力压裂试验装置进行了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试验,在不同环压和流量下,对裂缝扩展过程中的缝内水压、声发射特征参数进行了监测,并分析裂缝的形态。研究结果显示:(1)由试样水压曲线可知,随着环压增大,水压曲线峰值、试样起裂压力值增大;从时间上则表现为水压波动时间变短、实际裂缝贯通时间增长;随环压(压差)的增大,裂缝形态从纵向延伸转为横向扩展,最终演化为复合型裂缝;声发射幅值则随环压增大而增大,而振铃计数则先变小后增大。(2)随流量的增大,水压变化率在压力急剧上升阶段逐渐增大;而当裂缝起裂后,不同流量下的水压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裂缝形态显示,大流量对沿注液方向的裂缝延伸具有增强效果,而小流量则对裂缝的转折发育和次生裂缝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声发射幅值与振铃计数都随注液流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
2019年05期 v.38;No.188 261-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6K] - 何春良;曾正;马保松;赵雅宏;张海丰;
混凝土管道在我国排水管网中广泛应用,受管道自身质量、施工质量和外荷载过大等因素的影响常产生结构性破坏,其中较典型的结构破坏形式之一便是产生纵向裂缝。对混凝土管道进行结构性修复设计时,需要确定管道破坏时的土荷载,综合考虑管道和土体的相互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这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管道新建、使用、破坏3个阶段的土荷载变化规律,建立混凝土管道破坏后土荷载模型。建立的模型中管顶土荷载按土柱荷载计算,管底土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管侧荷载等于静止侧向土荷载与三角形分布荷载之和,并根据新建立的模型计算管壁环向内力系数,为混凝土管道非开挖结构性修复设计提供参考。
2019年05期 v.38;No.188 269-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