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基础地质

  • 豫西济源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环境分析

    郑德顺;王鹏晓;孙风波;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的沉积学、地层学及大地构造演化等研究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典型剖面,在野外踏勘和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沉积环境恢复。研究结果表明,济源兵马沟组岩性以紫红色砾岩为主,其次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等,从下往上砾石粒径逐渐减小,磨圆变好;砂岩的粒度参数特征及概率累计曲线特征表明兵马沟组为重力流沉积,概率累计曲线的变化说明其沉积时水动力条件整体上逐渐减弱。综合各方面特征分析,兵马沟组沉积时期水体动荡,有多期洪流出现,为间歇性的灾变洪流;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从中可识别出泥石流沉积微相、碎屑流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及漫流沉积微相,其中以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为主。该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地层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1期 v.35;No.16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 青海祁漫塔格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区英云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孔会磊;李金超;栗亚芝;贾群子;黄军;南卡俄吾;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小圆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祁漫塔格东段。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英云闪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17.7±1.1)Ma(n=36,MSWD=2.5),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属印支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英云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Zr、Ti),显示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式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有弱的负Eu异常。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综合表明,小圆山英云闪长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2016年01期 v.35;No.166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 因子得分趋势面分析法提取个旧陡岩地区岩石化探异常

    杨震;杨明国;胡光道;梅红波;

    云南个旧的陡岩一带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是近年来个旧西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采用因子分析、趋势面分析对个旧西区陡岩一带1∶1万岩石化探数据进行了处理,重点提取了Sn矿化信息,得出该区异常主要受隐伏岩体和北西向地层、构造控制。R型因子分析表明,F3因子代表Sn-Mo元素组合,反映岩体及热液相关信息;F5因子代表Sn-Sr元素组合,Sr是碳酸盐岩中的常见元素,说明Sn元素部分来源于个旧组和法郎组灰岩地层。利用因子得分趋势面分析提取了局部剩余异常,再对剩余异常进行了多因子叠加处理,最后圈定出Ⅰ,Ⅱ号靶区作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区域。

    2016年01期 v.35;No.16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 西南印度洋中脊48.6°~51.7°E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黄大松;张霄宇;张国堙;陶春辉;李怀明;

    为了深入了解西南印度洋中脊调查区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对大洋第30航次在该区域获取的2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物相鉴定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可分为Si质沉积物和Ca质沉积物两类,其中Si质沉积物富含Si、Mg、Fe、Al,稀土元素含量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特征,以及稀土元素的北美页岩归一化曲线均表明沉积物保留了N-MORB的特征,主要为基性岩、超基性岩的风化产物;而Ca质沉积物富Ca、LOI、Sr,稀土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之间的分配均指示沉积物物源为生源主导;所有站位均显示了两类沉积物不同程度的混杂,表明物质来源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调查区总体为稳定的偏氧化环境。

    2016年01期 v.35;No.166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赣南茅坪钨矿伟晶岩壳中环带云母的特征及对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的指示意义

    唐傲;李光来;周龙全;苏晔;童康益;

    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SEM/EDS)、电子探针(EPMA)等研究手段,对赣南茅坪钨矿伟晶岩型矿石中的云母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类云母具有富Al、K、Li,贫Mn、Ta、Mg、Ca,挥发性组分F质量分数较高等特征;随着岩浆演化,茅坪伟晶岩中的云母成分发生变化,由富锂多硅白云母向铁锂云母方向演化;茅坪伟晶岩中的云母经历了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因受后期热液的交代作用普遍发育复杂环带结构;另外,伟晶岩中的云母具有高F的特征,说明体系中F的质量分数很高,在岩浆演化过程中,F趋向于在残余岩浆中富集,这有利于岩浆的高度演化和稀有金属的富集。

    2016年01期 v.35;No.166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 应用断点移动法分析断层活动性

    张津宁;张金功;杨乾政;吴春燕;黄传卿;崔强;

    利用断点移动法可以定量分析断层活动性。断点移动法从断点移动距离、断点移动速率和断点移动角度3个方面综合分析断层活动性,具有精确表征断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活动性、定位断层运动方向、判断断层活动类型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运用断点移动法对柴达木盆地阿拉尔断层的活动性进行了精细解剖,阿拉尔断层各部位垂向移动距离和横向移动距离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断层活动强度在晚渐新世(E~2_3)及晚上新世(N~3_2)最大,中上新世(N~2_2)为活动最弱期;构造演化过程中,阿拉尔断层西部为高角度断层向低角度断层演化,断层中部和东部为低角度断层向高角度断层演化。

    2016年01期 v.35;No.166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河控三角洲分支河道演化研究

    王杨君;尹太举;邓智浩;程钊;

    河控三角洲是一类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的沉积体系,采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正演模拟了河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分析了其分支河道的演化规律。利用Delft3D建立了河控三角洲的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根据现代河流与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设计了其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20.5km,宽10km,在地貌演化系数(Mor-Factor)为60倍的情况下模拟时长4个月,约120d。通过对河控三角洲的模拟分析了河口砂坝的形成与冲蚀,分支河道的延伸、迁移和分叉,通过垂向剖面观察到分支河道的多期次充填。用定量的手段结合分支河道演化特征表明河控三角洲在没有波浪和潮汐作用的静水体中分支河道极其发育,只要空间足够大即可发育无数条的分支河道。研究表明在河控三角洲发育的后期分支河道的交叉切割与改造可形成连片的沉积体,这与在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下所形成的连片朵状三角洲在成因机理上不同。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揭示河控三角洲分支河道的演化过程。

    2016年01期 v.35;No.166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矿产地质

  • 蠡县斜坡北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时期

    刘建;任莹;王丹蕾;丰勇;韩毅龙;杜梦钰;

    饶阳凹陷西部蠡县斜坡是在前古近纪古隆起上发育起来的继承性宽缓沉积斜坡,沙河街组储层发育烃类和盐水包裹体。通过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和均一温度-精细埋藏史投影,确定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为分析成藏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发黄绿色荧光的油包裹体均一温度在80~90℃之间,对应的成藏时间在7.5~5.5 Ma之间;发蓝绿色荧光的油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5~115℃之间,成藏时间在2~0 Ma之间。

    2016年01期 v.35;No.166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 张性盆地高温砂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以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为例

    谢玉洪;伏美燕;陈倩倩;张哨楠;张迎朝;尤丽;

    珠江口盆地西缘文昌A凹陷6号断裂带珠海组二、三段由于处于高地温环境,经历了较强的成岩改造,形成原生孔和次生溶孔比例相当的孔隙特征,发育低-中渗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7.76%,而渗透率普遍小于2.5×10-3μm2。目前,该低渗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尚不清楚。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综合分析了储层低渗原因与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文昌A凹陷珠海组二段埋深大于3 400m,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相,砂岩粒度粗,但成分成熟度偏低,且岩性变化大、泥质含量较高,造成抗压实能力相对较弱;其次,早期孔隙流体呈酸性,粒间缺乏早期碳酸盐胶结物,造成压实程度加大;绿泥石和伊蒙混层对喉道的堵塞也是该区低渗原因之一;该段中-粗砂岩储层经历了大气淡水溶蚀、有机酸溶蚀和热液溶蚀,其中晚期热液溶蚀对孔隙度增大有重要贡献。珠海组三段发育潮坪相,以特低渗储层为主,低渗的原因主要是砂岩粒度细,埋藏深,压实较强;其次,早期孔隙流体呈碱性,存在大量碳酸盐胶结物,以及局部层位石英次生加大强烈,造成特低渗;该段细砂岩原生孔隙较发育,其保存与绿泥石环边有关;由于强压实和绿泥石的堵塞作用导致喉道细小,孔喉半径比范围较大;高温强成岩背景下的低渗砂岩储层形成原因是该套砂岩储层分布预测的重要地质依据。

    2016年01期 v.35;No.166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 库车坳陷东部地层压力特征与油气成藏

    王祥;魏红兴;石万忠;王媛;

    库车坳陷东部气藏既有常压气藏,也有超压气藏,对气藏实测压力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地层压力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东部地层压力在结构上划分为膏盐岩封闭层压力结构和泥岩封闭层压力结构,压力分布在22.8~107.5 MPa之间,压力系数分布在1.16~2.29之间,常压和超压并存,且以超压占优势。纵向上,浅部一般为常压,深部一般为超压;平面上,压力和压力系数均由南向北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源-储压差作用下,深部超压流体对浅部的储层发生强充注。气藏压力反映出各气藏保存条件存在差异,迪那地区地层保存条件最好,依南2井次之,依深4井最差。根据地层压力和油气藏剖面特征,库车坳陷东部存在远源封闭型强超压成藏、近源半封闭型超压成藏和远源封闭型常压成藏3种油气成藏模式。

    2016年01期 v.35;No.166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羌塘盆地油藏带特征及勘探意义

    季长军;伊海生;夏国清;谢拓;尹青;李启来;金峰;

    羌塘盆地与油气资源丰富的特提斯域西段具有类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带的发现不仅证实了盆地存在大规模油气聚集成藏过程,而且显示盆地砂糖状白云岩储层可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以青藏高原羌南坳陷布曲组地表油藏带作为了解羌塘盆地油气成藏过程的窗口,通过精细的剖面控制油藏带含油层,利用含油层距布曲组顶底岩性转换界面垂直距离作为含油层对比标志,查明油藏带含油层并非同一层位,其层位在区域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明确了羌南坳陷油气勘探的目标层位,同时意味着羌南坳陷布曲组整套地层经历过油气运移和充注过程,而储层的有效性决定了油气的富集与成藏过程。盆地含油层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在有利封盖条件下,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地区将会取得油气勘探突破。

    2016年01期 v.35;No.166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 黄河口凹陷BZ34区火山岩对砂岩压实特征的影响

    柴永波;杨波;王清斌;牛成民;李欢;

    通过黄河口凹陷BZ34区(火山岩发育区)与渤中西环、秦南凹陷(火山岩不发育区)颗粒接触类型、颗粒变形程度、东营组砂岩压实作用定量评价的对比分析,结合泥岩声波时差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研究区火山喷发机构对目的层压实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BZ34区砂岩中塑性火山岩屑含量较高,但其压实程度弱于渤中西环、秦南凹陷。火山岩顶板以下泥岩声波时差明显增大,表明地层处于欠压实状态,证实了火山岩顶底板及火山通道的组合降低了泥岩的压实程度,有利于该段地层中砂岩储层孔隙的保存。火山物质水解形成的沸石、方解石等胶结物充填于骨架颗粒之间,增强了碎屑颗粒的抗压实强度。在火山活动相关的同生碱性水介质环境下,长石、岩屑的溶蚀程度弱,有利于其刚性强度的保持。

    2016年01期 v.35;No.166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0K]
  •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层成岩作用机理及孔隙演化

    郇金来;漆智;杨朝强;吴倩;甘永年;王瑞丽;

    根据化学热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探讨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层成岩机理、成岩模式及孔隙演化。研究表明:(1)成岩阶段参与反应的矿物主要有长石、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石英以及少量的碳酸盐胶结物,来自于下伏地层的有机酸、高温热流体及超压为矿物反应提供了高温高压的酸性流体环境。(2)同生-早成岩A期,系统开放,地层温度在70℃以下,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化,驱使不稳定的斜长石大量溶蚀,钾长石得以保存,石英部分加大,局部碳酸盐沉淀,孔隙演化趋势为先减少后稳定。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系统半封闭,地层温度70~140℃,高温高压的酸性环境下钾长石大量溶蚀,并驱使蒙皂石继续向伊利石转化,钠长石大量保存,SiO_2沉淀,孔隙演化趋势呈稳定的减少态势;中成岩B期以后,系统封闭,地层温度约140℃,高岭石和钾长石直接反应,生成伊利石,钾长石基本消耗殆尽,高岭石与伊利石共存,大量钠长石剩余,部分石英加大边呈港湾状溶蚀,孔隙演化曲线出现局部回春。

    2016年01期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8K]
  • 华庆油田B153井区长6_3砂层组沉积相特征及演化模式

    刘丽;赵应成;王友净;蒋天昊;闫林辉;韩光顺;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华庆油田B153井区长6_3砂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深湖-半深湖3种沉积亚相,其中,长6_3底部为深湖-半深湖沉积,顶部主要为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舌体沉积,舌体前端或边缘见少量的席状或透镜状浊流沉积;单一砂质碎屑流舌体宽422~737m,长737~2 087m;舌体之间叠置样式为孤立型、侧叠型或堆叠型;砂质碎屑流的叠加样式及其与浊流的发育程度受基准面旋回的影响。

    2016年01期 v.35;No.166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9K]
  • 东营凹陷增压减压条件下砂岩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吴春燕;张金功;孙志刚;张守春;张津宁;刘琳琳;

    为了研究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与压力的关系以及压缩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选取东营凹陷6个砂岩样品进行了增压减压实验,结果表明: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降低而升高,但不会恢复到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水平。低渗透储层比中高渗透储层具有更好的应力敏感性,但是降压后其渗透率恢复能力却不如中高渗透储层。砂岩的孔隙体积压缩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孔隙体积回弹系数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并且压缩系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度的降低而降低,岩石压缩系数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呈二次多项式,该公式对东营凹陷油藏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年01期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横向断层及其控油气作用

    蔡俊;吕修祥;李博媛;

    尽管横向断层目前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控矿作用,其重要作用也已在油气地质中有所体现,但油气地质学家对此却缺乏足够的重视。鉴于此,基于国内外大量文献调研,结合大量实际工作,系统总结了横向断层的特征,介绍了横向断层的识别方法,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探讨了横向断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造山带(露头区),横向断层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质填图、遥感及重磁异常解译,其活动性质可结合地震机制解进行判断;而在沉积盆地(覆盖区),主要利用三维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此外横向断层在石油地质中的作用表现为:1横向断层切割主构造带,导致了含油气盆地平面分块;2横向断层对储层进行改造,包括物理改造和化学改造作用;3横向断层形成了一系列烃类充注点,作为烃类的垂向运移通道,而烃类侧向优势运移路径可能平行于各个断块的锐角平分线。

    2016年01期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气顶油藏油气界面稳定性条件研究

    张安刚;范子菲;宋珩;李堪运;李翠平;

    油气界面的不规则移动是气顶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气窜、气顶油侵等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准确识别油气界面移动的稳定性条件,对于制定气顶油藏的开发技术对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具有一定地层倾角的均质气顶油藏,假设油气界面呈水平直线移动,从油气两相的基本渗流规律出发,推导出了油气界面稳定移动以及保持静止不动时的渗流力学条件,并建立了气顶与油环合理产量的匹配关系。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油气界面的移动状况符合油藏生产实际,可为油气藏未来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方向。此外还可以得出:随着油区原油产量的增加,油气界面静止不动时的油气界面夹角不断增大,且无限接近于90°;相同原油产量条件下,油气界面静止不动时的油气界面夹角与原油黏度、地层倾角成正相关,与两相调和平均渗透率成负相关。

    2016年01期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北美白垩系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

    张新顺;王红军;马锋;宋志慧;孙相灿;

    北美白垩系地层是北美油气发育的主力烃源岩层之一,目前已发现多个与之相关的常规和非常规大油气田。北美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的落基山山前带和墨西哥湾地区,岩性以页岩为主,纵向上主要有Aptian-Albian阶、Turonian阶和Campanian阶3套,有机质丰度介于1%~8%之间,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Ⅱ1型和Ⅲ型次之,以Mowry、Niobrara、Eagle Ford页岩为典型代表,大部分处于低熟-成熟阶段。落基山山前带受冲断带影响,盆地呈西气东油格局,而墨西哥湾地区则为南气北油的格局。良好烃源岩层也为非常规油气聚集区提供了大量的油气,以Eagle Ford页岩油气为典型代表。落基山北部西加盆地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中部构造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并重,墨西哥湾地区受盐底辟作用以构造圈闭为主。在落基山山前带远离造山带一侧和墨西哥湾北侧盐底辟不发育的缓坡,为致密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区,且潜力巨大。北美白垩系的勘探对其他地区的勘探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2016年01期 v.35;No.166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1K]
  • 注入水中悬浮物对低渗透油藏储层堵塞规律

    罗莉涛;刘先贵;孙灵辉;萧汉敏;支联友;杨烨;马家义;

    注入水中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能够严重堵塞低渗透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对低渗透储层堵塞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分别设计了5种粒径、3种质量浓度的岩心流动及反排解堵实验,并结合岩心的孔喉特征分析了堵塞规律。结果表明:悬浮颗粒或悬浮油滴对储层的堵塞存在贯穿性堵塞、浅部堵塞、贯穿性堵塞向浅部堵塞过渡3种形式;质量浓度和粒径在不同堵塞形式中对堵塞存在主次的影响作用;在过渡阶段,堵塞最严重、解堵效果最差。悬浮颗粒在过渡阶段的粒径范围较窄,且接近喉道直径;悬浮油滴在过渡阶段的粒径范围较宽,且大于喉道直径;悬浮颗粒的解堵效果明显弱于悬浮油滴。建议低渗透油田在达到配注量的同时,悬浮颗粒或悬浮油滴质量浓度尽量小、粒径范围尽量集中且远离过渡阶段。针对安塞油田,建议悬浮颗粒质量浓度≤2mg/L、粒径<4μm;悬浮油滴质量浓度<5mg/L、粒径≤3.16μm。

    2016年01期 v.35;No.166 128-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普光气藏储层流体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傅太宇;李葆华;顾雪祥;付绍洪;徐仕海;董晓燕;许龙;吴大伟;

    为了研究普光气藏储层流体的演化过程,对气藏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普光气藏储层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3期,即成岩早期(第Ⅰ期),成岩晚期早阶段(第Ⅱ期)和成岩晚期晚阶段(第Ⅲ期)。第Ⅰ期以气液水包裹体和液相水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为85~117℃,盐度(wB)为15.55%~20.43%,属于浅埋藏环境;第Ⅱ期包裹体类型有含沥青气相烃包裹体、残余沥青包裹体和气液水包裹体,含沥青气相烃包裹体及残余沥青包裹体是由液相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热裂解而成的,该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6~168℃,盐度为4.94%~19.95%,为中-深埋藏环境;第Ⅲ期包裹体主要为气相烃、烃-水包裹体和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3~250℃,盐度为4.48%~21.05%,属深埋藏环境。从第Ⅰ期到第Ⅲ期随着埋深的增加,均一温度依次升高,盐度大致呈降低的趋势。

    2016年01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主要金矿类型及区域成矿规律

    曹积飞;王斌;孟广路;李宝强;马中平;陈博;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天山成矿带是整个中亚地区天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境内外"中亚金腰带"的核心部位。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自新元古代晚期开始到古生代晚期,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造就其特有的成矿地质条件,产出了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结合前人研究工作,系统梳理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内已知金矿床类型,通过各矿床类型中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总结、矿床成因分析,从控矿因素、主要成矿期、矿床分布等方面总结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金矿区域成矿规律,以期为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开展金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我国境内新疆天山地区寻找类似的金矿床提供新的思路。

    2016年01期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韩城煤层气三维地震勘探区11~#煤层含气量预测

    邵林海;刘池阳;丁清香;霍丽娜;张雷;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影响因素很多。通过韩城煤层气三维地震勘探区煤心实测含气量数据和测井数据的分析,得到煤层密度和纵波阻抗是与11#煤层含气量相关性高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多因素线性拟合分析,优选出煤层密度和纵波时差为预测11~#煤层含气量最佳多因素组合。充分利用韩城煤层气三维地震数据,使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得到纵波阻抗、纵波时差和密度数据,进而利用多因素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对11~#煤层含气量横向展布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研究区煤层气"甜点区"评价和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2016年01期 v.35;No.166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 传统几何法与地质统计学法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中的对比分析

    唐攀;唐菊兴;林彬;唐晓倩;方向;林鑫;

    文章以MICROMINE软件为操作平台,以西藏三个大型矿床实例,通过四方面的对比,总结分析了传统几何法与地质统计学法2类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优缺点。与传统几何法相比,在理论方面,地质统计学法通过变异函数进行品位插值更加科学;在小体重方面,对于小体重值和主元素有相关性的矿床,地质统计学法回归方程处理小体重更加合理;在资源储量类别划分方面,地质统计学法以多种参数为依据,自动化划分更加可靠、高效;在其他应用方面,地质统计学法估算结果应用广泛,与生产相结合。因此,地质统计学法明显优于以地质块段法、平行断面法为代表的传统几何法。

    2016年01期 v.35;No.166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新疆卡姆斯特煤田西山窑组煤层发育特征与煤质分析

    牛军强;杜芳鹏;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可采煤层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其中B1煤层最厚可达11.6m,平均厚度6.1 m,厚度稳定、横向连续性好。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73.3%),次为惰质组(13.3%),另含少量壳质组(6.2%);无机组分则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另含少量黏土矿物。煤岩镜质体反射率(Ro)范围为0.419%~0.522%,煤质总体以中灰、低硫、特低氯、特低磷、特低发热量的长焰煤为特征。

    2016年01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工程地质

  • 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分析

    亓星;许强;余斌;董秀军;尹国龙;

    汶川地震使文家沟内产生大型滑坡并解体成碎屑流堆积在沟道内,成为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发生了多次泥石流灾害。根据文家沟泥石流的特点,采取了"水沙分离、固护拦停、监测维护"的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泥石流起动方式由碎屑堆积体冲刷侵蚀转变为支沟沟床起动。治理后文家沟4个雨季内共发生了3次泥石流,治理工程有效减小了泥石流的规模和危害,但引水截流的实施也伴随了上游清淤等长期性的问题,需进一步重视。通过获得的降雨参数建立了文家沟泥石流临界雨量阈值模型,实施治理工程后泥石流临界雨量有明显提高,并逐年缓慢增长。

    2016年01期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连续介质理论与块体理论在地下水封油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以烟台某地下水封油库为例

    黄伟;项伟;崔德山;谭龙;程超杰;郞林智;

    围岩的稳定性对地下水封油库的建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室内岩石实验(单轴试验、声发射试验和直剪试验)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与测绘的成果,获取了烟台某地下水封油库储油洞室围岩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和优势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连续介质理论与块体理论,分别运用FLAC3D和Unwedge软件对烟台某地下水封油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只考虑两组控制性结构面而不考虑优势结构面组合关系的情况下,地下水封洞库围岩一般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洞室失稳情况,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当考虑优势结构面组合关系时,不同的结构面组合会切割洞室围岩形成关键块体(引发局部破坏),关键块体主要位于拱顶与掌子面,其中拱顶的关键块体体积较小而掌子面处的关键块体体积较大。因此,拱顶和掌子面附近可能会出现局部块体破坏情况,施工过程中应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

    2016年01期 v.35;No.166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基于智能手机的岩质边坡快速分析方法

    王珏;巨能攀;黄健;何朝阳;范强;

    针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缺乏现场快速分析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进行分析的方法。首先回顾了赤平投影的原理和使用赤平投影进行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然后阐述了如何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产状测量、组织边坡产状数据以及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最后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快速分析软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软件可以快速获取结构面产状、自动绘制赤平投影图和给出稳定性分析结论,在现场就能够快速区分出稳定与潜在不稳定的边坡,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调查工作。总的来说,使用手机进行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16年01期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 三峡库区万州主城区第四系堆积层厚度的估算方法及应用

    刘磊;殷坤龙;张俊;

    堆积层厚度是区域地质灾害体稳定性预测及定量评估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传统的空间插值方法制图效率低,精度也较差。以三峡库区万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区内第四系堆积层厚度标志得出各标志因子,根据已知厚度区域的特点提取堆积层厚度与其标志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堆积层厚度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整个区域估算出堆积层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点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整体的误差变异小,预测的准确度较高,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016年01期 v.35;No.166 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5K]

技术方法

  • 国外矿产勘查井中物探技术应用新动态

    袁桂琴;马冰;张桂平;

    进入21世纪,国外金属矿产勘查异常活跃,使得井中物探(钻孔地球物理方法)取得了许多新进展。近几年,在井下激发极化法、钻孔电磁法、钻孔磁电阻率(MMR)法、井中磁测技术、井中重力、井下地震成像(DSI)、传感器研制等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国外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为矿产勘查井中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资料表明,国外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S)、钻孔重力测井技术、钻孔电磁法等,这些方面的研究代表着井中物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分析国外井中物探技术应用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井中物探技术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年01期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布格重力异常揭示的贵州深部构造特征

    吴开彬;曾广乾;陈国雄;杨坤光;

    贵州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西南部,区内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变形,构造变形具有分区分块特征。基于贵州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提取出不同深源层地质构造的重力异常信息,并结合地质资料和人工反射地震剖面对贵州地区深大断裂分布、各构造单元变形特征、燕山运动影响深度及莫霍面埋深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贵州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垭都-紫云断裂、贵阳-镇远断裂、三都断裂、遵义断裂、赫章-遵义断裂5条深大断裂将全区分割成6个主要构造变形单元,这些边界断裂控制了各构造单元的变形及贵州重力场分布特征;对这5条断裂展布特征、切割深度、倾向等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贵州地区现今构造格局定型于燕山运动,由于深部滑脱层的调节作用,燕山运动主要造成了埋深小于6~7km地层的褶皱变形,埋深大于6~7km的地层未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仍保留东西向构造变形特征。此外,利用Parker密度界面反演法得到贵州地区莫霍面起伏为38~48.5km,由东部印江-荔波一带的38km逐渐降低到六盘水附近的48.5km,总体上向西倾斜。

    2016年01期 v.35;No.166 190-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0K]
  • 矿井超前地质探测仪无线多炮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胡运兵;吴燕清;郑万波;

    针对现有矿井地震勘探超前探测作业过程中操作时间长、安全隐患多、有线系统铺设困难等缺点,依据国家及行业相关规程规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炮无线通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多级中继实现远程通信,采用配接瓦斯传感器检测炮点瓦斯浓度参数,采用嵌入式系统集中管理遥控放炮、盲炮处理、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传输,采用井下防爆计算机进行实时数据解释等关键技术问题。经过工程测试,该系统铺设方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地震勘探作业中因前方地质情况不明诱发的次生灾害。

    2016年01期 v.35;No.166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不良地质体识别与分类

    陈冠宇;安凯;李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等地,修建高速公路成为近年来的首要任务。但是,西部海拔较高,地理环境恶劣,像沙害、盐渍土、冻土和荒漠等特殊地质体广泛分布。以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为研究区域,针对当地典型的不良地质体遥感影像特征,重点探讨了深度学习算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在不良地质体识别与分类中的应用,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与K-均值分类器、SVM分类器和贝叶斯分类器对比分类精度,当样本数量较少时卷积神经网络方法优势不明显,当训练样本足够大时,其分类精度达到90%左右,优势非常明显。

    2016年01期 v.35;No.166 20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 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统一过程方法与实践

    容东林;尚建嘎;甘地;

    在总结上海等城市三维地质调查项目"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基础上,借鉴Rational统一软件过程思想,提出了一种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统一过程模型(UGIS-UP),给出了该统一过程的核心工作流、支持工作流,讨论了准备、实施等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并以上海城市地质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研发为例进行了分析。UGIS-UP有效整合了数据收集整理、数据中心建设、三维地质建模、迭代式开发等工作流程及人员、项目管理、方法工具等要素,是一套有关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交付、实现及有效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方案,能够用于指导和规范相关系统建设,提升系统建设效率,降低风险。

    2016年01期 v.35;No.166 21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 大压差泥页岩长裸眼斜井段安全钻井技术

    兰凯;刘明国;郑华;晁文学;孔华;

    为了实现东濮凹陷深层断块低渗油气资源的低成本开发,采用水平井开发和简化井身结构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作为开发中后期的老油田,地层压力系统紊乱,简化井身结构后,同一裸眼段内高低压共存,易导致滑动钻进压差卡钻和井壁失稳;同时沙一至沙三段泥页岩发育,长裸眼段内井壁坍塌、掉块问题突出。为此,应用横观各向同性模型,考虑水化时间对强度的影响,兼顾井下安全和钻井投资,确定出技术套管的合理下深;优选聚胺抑制剂和梳形聚合物降滤失剂,应用油基钻井液,提高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能力;引入无土相烷基糖苷钻井液,提高润滑性,降低钻进摩阻;应用降压耗钻具组合,解决小井眼清除岩屑问题;设计小弯角螺杆配合欠尺寸稳定器的水平段提速钻具组合,提高机械钻速,降低钻井周期,规避坍塌周期风险,提高复合钻进比例,降低定向滑动压差卡钻风险。7口井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钻井周期缩短了30.95%、卡钻事故降至0次,实现了东濮凹陷大压差泥页岩长裸眼斜井段安全钻井。

    2016年01期 v.35;No.166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地质科技情报》征订启事

    <正>《地质科技情报》是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跟踪当代世界地学科技前沿,即时反映最新地学学术水平、科技进展和发展动向,报道科技前沿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深受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喜爱和各级政府的好评:1992年获地质矿产部首届优秀科技期刊奖;1992-2010年连续荣获湖北省第一至第七届优秀科技期刊奖;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工程重点创建期刊,并入选"湖北期刊方阵";2006,2010年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逐年提高,已成为国内外地学界一本有影响的刊物。被美国《Ei》、《CA》、《GeoRef》及俄罗斯《P(?)》等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收录;为中国

    2016年01期 v.35;No.166 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