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传固;秦守荣;陈建书;卢定彪;
贵州位于扬子地块与江南造山带过渡区,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构造旋回期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断裂体系。大量出露于地表的断裂已经被识别,由于贵州晚古生代沉积、构造的发育严重掩覆了先期地质构造特征而使部分基底断裂被覆盖。这些隐伏断裂的活动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隐伏断裂存在标志,如深部断裂引起的浅部构造变形标志,早期断裂活动控制的沉积岩相标志、岩浆与矿床标志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标志等。根据这些标志在贵州境内识别出了近10条较大型的隐伏断裂,并对这10条断裂的发育位置、规模及其主要地质特征进行了讨论。识别出的这些隐伏断裂对于进一步认识贵州的地质演化、指导找矿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06期 v.32;No.153 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高金荣;胡超涌;
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于各地质历史时期,其古环境研究指标诸如C、O、Sr等同位素组成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相比而言,热释光技术具有测定简便、快速、成本低的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地质样品的研究中,并且碳酸盐岩热释光能够灵敏地响应其所处区域的环境变化,因而在海洋和陆地古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是一个新的古环境替代指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碳酸盐岩热释光的发光机制及其制约因素,详细论述了当前国内外碳酸盐岩热释光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下一步研究应着重进行多载体、多指标的对比,以减少热释光信号中的干扰因素,增强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可靠性。
2013年06期 v.32;No.153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阮青锋;陆琦;邱志惠;肖平;于吉顺;
根据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按阴离子O的数量为12,将多余的二氧化硅以硅的水化物形式(Si·nH2O)占据钠原子的位置,计算出鄂尔多斯沉积型方沸石的分子式为:[Na0.93Ca0.01(Si·nH2O)0.23][Al1.87Si4.13O12]·2H2O,理想分子式为:[Na(Si·nH2O)0.25][AlSi2O6]2·2H2O。借助实验室常规X射线粉末衍射仪收集粉末衍射数据,用从头晶体结构测定法确定单位晶胞内所有独立原子坐标位置,通过Rietveld方法精修,收敛到Rp=0.051 4,Rwp=0.076,Rexp=0.027 82,χ2=7.455。矿物属于等轴晶系,空间群Ia3d;晶胞参数:a=b=c=1.369 04(7)nm,α=β=γ=90°,V=2.565 9(4)nm3;Z=8。成分与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鄂尔多斯方沸石晶体结构中,硅有2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种分布在硅氧四面体骨架中的硅,硅和铝占据等效点系的48g位置,在四面体中呈完全无序的状态分布;另一种位于硅氧骨架形成的四元环孔道中,以硅的水化物形式(Si·nH2O)存在。
2013年06期 v.32;No.15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吴亚飞;曾键年;曹建劲;吴政权;陈津华;周树达;陆顺富;李小芬;
东升庙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岩性主要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微区定年和锆石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分析方法,对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花岗岩中几乎所有的锆石都显示典型的韵律振荡环带,Th/U比值较高(均大于0.1),锆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左倾型,并显示明显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东升庙岩体形成年龄为(259.4±3.3)Ma,代表成岩年龄,属海西晚期侵入岩;部分核部继承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 367±63)Ma,提供了该区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锆石具有较均一的Hf初始比值,176 Hf/177 Hf介于0.282 125~0.282 362之间,εHf(259Ma)值为较低的负值(-17.3~-9.0),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91~2.11Ga,指示东升庙岩体起源于古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对该岩体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华北板块北缘的构造演化过程。
2013年06期 v.32;No.153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焦楠;李俊平;吴立群;谭琳;
晚白垩世的二连盆地是恐龙的理想栖息地。通过手标本观察、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取自于二连盐池北部二连达布苏组的一块骨骼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该骨骼化石为恐龙的肩胛骨;②肩胛骨由骨密质(包括腹侧面骨板和背侧面骨板)和骨松质组成,基本单位为骨单位;③骨单位结构和形态随肩胛骨部位的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腹侧面骨板中的骨单位呈现扁长状-板状紧密排列,而骨松质中的骨单位呈浑圆状或椭圆状且脉管通道直径粗大,背侧面骨板的骨单位介于前两者之间;④在骨单位内部,生长较晚的骨细胞核部饱满且通常位于脉管通道附近,而生长较早的骨细胞则远离脉管通道,细胞核部干瘪,但骨小管异常发育;⑤依据骨单位的相互蚕食现象、骨密质与骨松质中骨单位生长纹的差别,以及骨单位中新老骨细胞的排列规律,推测恐龙肩胛骨的骨生长方式属于膜内成骨模式;⑥成分分析发现,恐龙肩胛骨化石的成分为氟磷灰石,其与现有生物差别不大,表明其进化已接近完善。
2013年06期 v.32;No.15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 杨震;胡光道;梅红波;杨明国;
以云南省个旧西区1∶1万土壤化探数据为例,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用不同次数的多项式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提取出数据中反映局部异常变化的剩余异常分量,再对剩余异常分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出4个与矿化密切相关的因子,分别绘制出研究区主成矿元素Sn、Cu、Pb异常图以及因子得分异常图并进行了地质解释,对该区下一步圈定有利成矿远景区具有指导意义。
2013年06期 v.32;No.153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庄文娟;朱红涛;杨香华;黄众;李丹;
国内外众多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和实验都显示全球三叠纪泛大陆受到巨型季风的影响。三叠纪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North Carnarvon盆地位于特提斯洋南缘,是否受到季风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值得探讨。North Carnarvon盆地三叠系一系列沉积记录表明其受到了明显的巨型季风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三叠纪发育巨厚浅水辫状河三角洲;②薄煤层广泛分布,粗砂岩与富有机质泥岩频繁互层;③发育多期河道、多期冲刷面和水道滞留沉积;④高山植物孢粉与低地植物孢粉混合互层。上述沉积记录对研究同类盆地季风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3年06期 v.32;No.153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 谭俊;魏俊浩;
近年来,有关岩浆热液矿床源区硫化物熔体的熔离过程及其对成矿的贡献已引起相当的重视。在系统地介绍热液矿床岩浆源区原生硫化物熔体分离机制,以及其对成矿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行为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岩浆硫化物熔体破坏分解并参与到成矿流体的具体过程和实例。同时对该领域的关键技术方法LA-ICPMS原位微区成分测试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展望,尤其是深部岩浆演化中成矿金属元素的富集迁移过程。
2013年06期 v.32;No.153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吴莹莹;丁旋;刘秀明;
深海大洋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简称DSDP)、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简称ODP)、国际海洋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nternational Marine Global Changes Studies,简称IMAGES)等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开展,使西南太平洋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的研究取得了迅速发展并成为古海洋学研究的热点所在。西南太平洋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此期间深层西边界洋流强度较弱以及冰期-间冰期旋回周期从40ka向100ka的过渡。至于西南太平洋在冰期-间冰期旋回方面主要表现为各海洋锋有规律的迁移,即间冰期阶段向南迁移,冰期阶段向北迁移,但有时锋的位置会受到水深的影响,特别是查塔姆海隆及新西兰东南岸外的亚热带锋和坎贝尔高原处的亚南极锋。还探讨了西南太平洋所代表的南半球气候与北半球气候的密切联系,并指出南半球气候波动领先于北半球。
2013年06期 v.32;No.153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刘芳;宋史刚;丁振举;周宗桂;张振飞;梅燕雄;
对甘肃小柳沟钨钼矿床进行了辉钼矿Re-Os和白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2件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427±6)Ma和(428±6)Ma,平均(427.5±6)Ma;3件白云母Ar-Ar定年获得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391.98±1.95)、(391.13±1.88)、(392.04±1.98)Ma,平均(391.7±1.9)Ma。上述年龄指示小柳沟钨钼矿化发生在428~392Ma之间。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壳收缩增厚、深部岩石增温加压和变质脱水,特别是在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的构造减压,将进一步促使部分熔融过程及花岗岩浆的形成。含矿岩体从岩浆源区通过部分熔融作用获取成矿物质,在岩浆后续分异演化过程中,作为不相容元素的W、Mo将倾向于在残余的熔体中进一步富集。随着岩浆上侵到浅部,因温度、压力的下降而使含水流体或挥发分饱和而发生出溶,成矿元素将优先进入溶液,并随溶液迁移到赋矿的断裂或裂隙中沉淀成矿。因此,碰撞造山过程为祁连造山带同期含矿岩体的形成和钨钼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学环境,而花岗岩浆上侵、结晶分异和流体析出,为W、Mo元素的最终迁移、富集成矿提供了热动力学条件。因为造山后伸展阶段更利于花岗岩浆上侵和流体的分异,所以此阶段形成的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祁连地区钨钼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应对造山阶段尤其是造山作用后伸展阶段花岗岩给予高度重视。
2013年06期 v.32;No.153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黄银涛;周锋德;姚光庆;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是合理选择煤层气开发区块的重要依据。除煤层的空间体积外,影响煤层气资源量计算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2种:煤层含气量预测和煤层属性参数空间分布。利用随机模拟和神经网络方法对沁水盆地柿庄南部煤层气区块的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并比较了不同纵向网格大小和回归方法计算的煤层气资源量的结果。在分析煤层含气量与测井数据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选取有效埋深、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和密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测试的煤层含气量作为输出层,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权系数和网络结构,建立了准确的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有效埋深、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密度的三维分布模型,再利用已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煤层含气量的三维分布;最后根据密度分布模型和煤层含气量的三维分布计算了煤层气的资源量。神经网络预测的煤层气量平均绝对误差为-0.03m3/t,平均相对误差为-0.25%。在随机模拟基础上计算的资源量分别为:精细模型的平均值8.05×109 m3,粗化模型的平均值8.01×109 m3。回归法计算的平均值9.08×109 m3。结果表明:与多元回归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煤层含气量值;综合神经网络和随机建模方法可以用来预测煤层气资源量并研究其不确定性;储层模型的纵向网格大小对煤层气资源量计算结果影响不大;利用回归方法计算的煤层气资源量大于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的结果。
2013年06期 v.32;No.153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高建;杨思玉;袁永文;李宏伟;
气体辅助重力泄油(GAGD)技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具有广泛的商业前景。详细阐述了GAGD技术的发展、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与传统注气模式[连续油气(CGI)和水气交替(WAG)]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储层顶部直井注气底部水平井采油的GAGD技术有3个驱替阶段:气体突破前的自由重力驱阶段;气体突破后的强制重力驱阶段;末期的液膜流动阶段。主要受注气速率、裂缝、润湿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注气速率居首位,高注气速率能够带来很高的采收率和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产生黏性指进等不利因素,具有高角度有效缝的储层的采收率明显高于没有裂缝的储层,亲油储层是一个有利条件;室内实验研究表明,GAGD技术明显优于CGI和WAG。虽然GAGD技术在实验室内表现近乎完美,但还需开展油藏条件下驱油机理研究,特别针对低渗透储层,另外还要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注气速率和注采配置关系,完善生产制度,最后进入现场试验。
2013年06期 v.32;No.153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 王四海;费琪;高金川;
西伯利亚地台是俄联邦陆上最后一个油气储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的区域,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重要供油基地,是"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供气基地,亦是中国油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重要战略选区。地台内的超大坳陷是烃源岩富集与沉积的最佳场所,大型古隆起及其斜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古隆起与上覆地层的不整合接触为大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地台内,发育在古坳拉槽和裂谷盆地的里菲系、文德系黑色泥页岩和高碳泥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地台内里菲系巨厚碳酸盐岩建造、文德系和下寒武统盐下陆源碎屑岩建造及碳酸盐岩建造,以及地台边缘前陆坳陷区发育的砂岩(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白垩系)均为重要的油气储层;中寒武统膏盐岩层厚度大、区域分布稳定,是重要的盖层。中国北方震旦系与西伯利亚地台里菲系的时代大致相同,均具有巨厚沉积特点,在含油气建造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研究西伯利亚地台油气地质特征,可为我国在深部找油及与俄罗斯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2013年06期 v.32;No.153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 刘占红;
下寒武统荷塘组(黄柏岭组)是下扬子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主要为一套沉积于斜坡-陆棚-盆地相的灰黑色泥岩、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及硅质岩。以杨树岭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观察、剖面实测及室内样品测试分析工作,对下扬子地区的这套泥页岩开展了系统的综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其体系域构成和沉积演化进行了精细划分,并将其划分结果与泥页岩的气源潜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层序格架中,层序演化的不同阶段对泥页岩的气源潜力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尤其在层序演化凝缩段沉积的泥页岩具有最优的页岩气气源潜力,反映了开展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和指导意义。
2013年06期 v.32;No.153 95-10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蒋平;丁伟;吕明胜;王国亭;胡源;
针对扶余油田扶余油层、杨大城子油层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的难点,在分析水下分流河道和曲流河沉积储层形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思路,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等资料,将扶余油层划分成复合河道、单一河道、河道内加积体等构型要素,将杨大城子油层划分成河道、点坝、点坝内侧积体等构型要素,并识别了不同构型界面的岩心、测井响应特征和井间对比标志。最后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模式,扶余油层有孤立单一河道型、切叠河道砂体型、单一河道内部加积体控制局部富集薄层型等类型。杨大城子油层有孤立型、点坝侧积泥岩遮挡型等类型。
2013年06期 v.32;No.153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 甘义群;于凯;周爱国;余婷婷;刘运德;李利文;
挥发性氯代烃(VCHs)是一种有毒工业原料。近年来,我国地下水VCHs污染日趋严重,而寻找地下水中VCHs的污染源是其污染防治的难点和关键。为了查明国内VCHs的碳、氯同位素组成特征,为地下水VCHs污染源解析提供二维同位素信息,利用一种单体碳、氯稳定同位素分析新技术,对国内3个厂商生产的4种VCHs试剂(TCE、PCE、DCM、CT)进行了测试,并与国外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国内VCHs试剂的δ13CPDB值在-51.09‰~-24.62‰之间,δ37ClSMOC值在-1.23‰~6.73‰之间。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的差异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VCHs试剂具有不同的碳、氯同位素组成,即"同位素指纹"特征,与单一同位素相比,二维同位素能够更好地表征这种特征,可为地下水中VCHs的来源解析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2013年06期 v.32;No.153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余倩;谢先军;马瑞;王焰新;
原生高砷地下水已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近几十年来,国际上针对高砷地下水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地下水系统中砷经历的复杂物理、化学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得地下水系统中砷浓度衰减和运移尚不能进行准确预测。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控制地下水中砷迁移转化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包括吸附/解吸、溶解/沉淀、非氧化/还原和生物还原等)进行了系统总结。重点讨论了孔隙介质中砷的地球化学反应和运移机制的平衡与动态模型,即批反应模型、运移模型、反应运移模型,以期为原生高砷地下水修复及高砷地下水开发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2013年06期 v.32;No.153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彭李晖;刘延锋;杨霄翼;
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研究对受人类干扰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的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焉耆盆地开都河北岸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不同时期292组潜水水化学数据,在沉积环境分区基础上研究该地区潜水水化学的时空演化规律,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水化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演化特征,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潜水向淡化方向演化,低矿化度的HCO3与HCO3-SO4型水分布范围增加;空间上,各时期潜水水化学组分从开都河上游到下游变化程度逐渐增大。研究区水化学时空演化特征的形成与其干旱气候密不可分,但半世纪以来人类引水灌溉、农渠排水和地下水开采是导致潜水水化学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2013年06期 v.32;No.153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陈新明;马腾;蔡鹤生;王妍妍;
全球约有11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下水遭受氮污染,地下水三氮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饮水安全问题。地下水氮污染具有如下特点:污染源主要为面源;形成过程随机性大、影响因子复杂;分布范围广、氮污染负荷时空变幅大;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涉及了复杂的氮循环;终端排泄可引起或加剧地表水体氮污染。因此,地下水氮污染的区域修复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难点。提出了氮污染的区域调控策略,以地下水氮污染脆弱性和氮污染负荷为依据,识别地下水氮污染优先控制区和优先控制目标,并分配氮污染控制量;在此基础上,实施源头削减、下渗阻断和排泄阻控工程,最终实现区域性调控的目标。本研究为地下水氮污染的区域修复以及地表水质量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2013年06期 v.32;No.153 130-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 郭会荣;陈颖;吕万军;蔺琳琳;李兰兰;
把CO2注入深部咸水层进行埋存,是减缓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CO2注入地下咸水层后咸水中析出的盐会堵塞地层孔隙而严重影响注入效率。理解析盐产生的条件、发生的过程以及盐在孔隙结构中的分布对含水层孔渗性的影响十分必要。在总结国内外CO2注入地下咸水层析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析盐发生的条件及析盐效应,指出需要通过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毛细压力、重力、黏滞力协同影响下不同的多相流动体制对析盐过程的控制,把握析盐现象的发生、分布及其对介质孔渗性的影响规律。
2013年06期 v.32;No.153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莫绍星;李瀛;龙星皎;施小清;赵良;陈旸;
CO2咸水层封存是目前减少CO2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矿物封存由于其稳定持久而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封存形式,因此矿物封存成为目前CO2咸水层封存研究的重点。在CO2咸水层封存过程中由于发生的化学反应非常缓慢,数值模拟是目前最主要的研究手段之一。概述了国内外CO2咸水层矿物封存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两大类储层(砂岩层和碳酸盐岩层)在封存CO2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对储/盖层的影响,同时对矿物封存数值模拟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最后阐释了目前矿物封存数值模拟研究存在的难点和困难,认为不确定性分析将是未来需要重视的研究方向。
2013年06期 v.32;No.153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贾晓青;周宏;
晋城市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历史久远、矿山工程活动量大、环境和矿山地质构造复杂等原因,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较多。在分析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环保意识与投入、管理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方面探讨了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提出了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3年06期 v.32;No.153 159-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杨吉龙;李静;肖国强;梁杏;赵长荣;胡云壮;杜东;
华北平原地下水持续超采引起黏性土压密释水。利用天津塘沽1 200m深层钻孔原状土样测试分析,探讨第四纪地层弱透水层释水对黏性土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黏性土工程指标变化主要受压密释水的影响,释水段黏性土密度增大,孔隙度、含水量降低,渗透性减弱,固结度增高,且在厚层黏土、砂粘互层及邻近含水层处表现显著。按含水层组分析,第一含水组(0~100m)黏性土释水程度较小或以弹性变形,第二含水组(100~260m)为早期压密释水段,第三、四含水组(260~400m)为目前压密释水段并逐步增加。对比压榨前后黏性土微观结构变化发现,絮状结构黏土垂向压缩量较大,即引起水平渗透系数明显降低。
2013年06期 v.32;No.153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廖丽萍;朱颖彦;杨志全;Muhammad Waseem;Steve Zou;陈济丁;王云;叶成银;张学进;
中巴公路沿线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陡峭的地形地貌与冰川气候造成泥石流广泛发育,威胁中巴公路扩建与建成后的运营。分布在中巴公路北段冰川泥石流对该公路的威胁最为严重。根据2008-2011年期间雨季前后泥石流的活动状况,采用沿线普查与重点详查的研究方式,总结中巴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危害类型;并结合设计图纸,对2009年以前原中巴公路防治工程进行简要的损毁评估;通过分析中巴公路的防治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最终针对典型的病害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高海拔区公路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巴公路泥石流的危害类型有5种,即淤积、侵蚀、冲击、漫流改道与堵江;损毁评估结果显示原有小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基本失效;原大型桥梁工程配套防治工程需要新建或加固;而新建桥梁工程运行良好;泥石流防治工程应考虑以下5个现状:援建工程的性质、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公路短期安全与灾害发展趋势的统一、主动工程被动防治及建立灾害管理与公路养护机构;鉴于中巴公路防治工程所面临的"技术经济性"问题,典型防治工程应根据泥石流的分布特征、性质特点与公路的交汇关系,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方案。
2013年06期 v.32;No.153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杨志全;朱颖彦;廖丽萍;叶成银;陈海鹏;庞明;
溜石坡是中巴公路北部地区发育的一类特殊高寒高山冰川地带的边坡地质灾害类型,时常造成中巴公路淤积与交通中断。溜石坡在形态、沉积结构与生成环境等方面与分布在中国川藏公路沿线典型的溜砂坡存在显著不同,由此二者在颗粒组成与粒度分布等方面表现出典型差异。通过实地考察、样本测试及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其溜石坡具有分布在干旱、半干旱高寒高山冰川地带,发育在泥岩、板岩及石灰岩分布区及崩积层存在"二元结构"等典型特征;分析了溜石坡形成需要的4个阶段:物源区岩块脱落、风化残积、淋溶固结及蠕动前移,初步提出了深部固砂、重力式挡石墙、明硐(或棚硐)及落石台等溜石坡防治对策,这些方法将为对其进一步公路灾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2013年06期 v.32;No.153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胡进;朱颖彦;杨志全;廖丽萍;
中巴公路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北部与巴基斯坦北部的高原公路。根据野外考察与统计分析,选取暴发频率、流域面积、堆积扇体积、估计一次冲出量、植被覆盖率、沟道坡角及海拔7个主要控制因素,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对公路沿线的8条典型冰川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它们在2010及2011的两年里实际发生冰川泥石流情况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多因素综合评估法评估的中巴公路沿线典型冰川泥石流沟的危险等级与实际发生情况吻合较好,因而多因素综合评估法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3年06期 v.32;No.153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宋琨;罗关俊;高连通;朱华;
在工程施工巷道围岩基本特征分析和岩体质量级别确定的基础上,采用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估算了Ⅲ级岩体的强度参数,并按Hoek(2006)的公式估算了变形参数;根据巷道的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变形监测,按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有限元位移反演,获得了Ⅲ级岩体强度和变形参数。通过两者的对比发现:估算结果与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最终根据反演结果的岩石材料常数mi值较准确,以及估算结果的岩体变形模量Em值较准确的原则,确定了Ⅲ级岩体的强度参数和变形参数。
2013年06期 v.32;No.153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汤罗圣;殷坤龙;刘艺梁;陈丽霞;
滑坡抗剪强度参数主要有天然峰值强度、饱和峰值强度、天然残余强度和饱和残余强度4种,这4种强度之间的关系目前还研究甚少。为此,提出了以收集的万州区20个典型堆积层滑坡147组抗剪强度参数为基础,采用数学分析软件SPSS筛选饱和残余强度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Excel分析饱和残余强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以此判断影响因素的函数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饱和残余强度与其他3种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最后以万州区典型堆积层滑坡——螺丝冲滑坡为例,将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结果及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的相对误差在8%以内,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的相对误差在6.85%~23.88%之间,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精度更高。
2013年06期 v.32;No.153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王新峰;梁杏;刘蕴;孙蓉琳;李伟;
基于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平硐1 555条实测裂隙几何数据的整理分析,获得了左右岸裂隙岩体的几何特征参数及其数据分布类型,利用GeneralBlock裂隙网络生成器实现局域离散模型,在与勘探平硐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由单一到组合,逐级深入,逼近实体"的模型构建方案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检验。分析模拟表明:裂隙参数半径的波动只改变单一裂隙延伸,裂隙产状的波动既影响整个模拟区,也改变单一裂隙几何特征,对裂隙模型的影响相当于增加了裂隙组数。因此,裂隙产状是构建网络模型的关键因子。基于野外勘探平硐信息建模时,不同成因的裂隙,应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即对于倾角较陡的构造与卸荷裂隙,实测时产状误差小,迹长误差大,应该控制产状,半径适当波动;而顺层裂隙组,则应该相反。
2013年06期 v.32;No.153 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正>~~
2013年06期 v.32;No.15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正>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是1999年经湖北省编委批准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隶属于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湖北省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的主体,主要从事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业务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本院由院部和分支机构组成,院部设有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纪检工会办公室、财务部、生产技术部等职能管理部门及基础地质调查中心、矿产资源调查中心、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遥感站、境外工作部、开发部等二级单位;分支机构设有鄂东南地矿
2013年06期 v.32;No.15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隶属广西地矿局,是集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始建于1958年10月。2009年初,将核工业柳州工程勘察院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管理,目前同时使用两个名称。我院拥有较为齐全的各类资质,地球物理勘查(工程物探)甲级,固体矿产勘查(压矿评估)甲级,地球化学勘查甲级,岩土工程勘察专业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区域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乙级,岩土工程设计、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可研乙级,地基与基
2013年06期 v.32;No.153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正>《地质科技情报》是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跟踪当代世界地学科技前沿,即时反映最新地学学术水平、科技进展和发展动向,报道科技前沿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深受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喜爱和各级政府的好评:1992年获地质矿产部首届优秀科技期刊奖;1992—2010年连续荣获湖北省第一至第七届优秀科技期刊奖;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工程重点创建期刊,并入选"湖北期
2013年06期 v.32;No.153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