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基础地质

  •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恩格尔乌苏一带二叠系腕足类动物群及其意义

    卜建军;吴俊;段先锋;姜亭;史冀忠;陈高潮;

    恩格尔乌苏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结合部位,发育恩格尔乌苏断裂。恩格尔乌苏断裂的性质和带内地层特征受到广大地质学家的关注。前人认为在恩格尔乌苏断裂带,地层主要是上石炭统阿木山组,形成构造混杂带,发育蛇绿混杂岩,是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的分界。笔者在恩格尔乌苏北海尔汗剖面发现了腕足类动物群,该动物群属冷水和暖水混生的"哲斯动物群"。据此,把前人认为是阿木山组中段的地层重新厘定为下-中二叠统双堡塘组。双堡塘组沉积环境为裂谷环境下的三角洲-滨岸相,不是洋盆环境,暗示在早-中二叠世恩格尔乌苏断裂不是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缝合带。

    2013年03期 v.32;No.15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青藏高原米林地区晚更新世晚期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

    潘文静;喻建新;常浩;江尚松;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2013年03期 v.32;No.150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 皖北新元古界水下砾石丘构造的古地震成因

    王熙;王明镇;

    在皖北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滨海潮间或潮下高能动水陆棚,陆源碎屑岩相的粉砂-细砂岩沉积地层中,发育了一组同沉积变形构造。剖面上整体为丘状,可识别出涌流破碎砾石堆、下陷回填砾石堆和震裂砾石堆3部分,下垫层为液化均一层。在它的左侧及下分层发育液化卷曲变形,包括震褶层和液化角砾岩。根据这些发育特征可以确定这组同沉积变形构造为古地震成因。其形成机理是在古地震应力作用下该处发生饱水沙层液化,并形成局部范围的地震能、重力能、与液化能多能量叠加使液化沙层局部爆发,推动沙层流动喷涌与破碎,局部破碎物短暂涌至海底,又下陷回填至液化沙层的负压带,形成由涌流破碎砾石堆和回填砾石堆组成的砾石丘构造。其成因类似河流阶地富含水的砾石丘、沙丘及混杂堆积。

    2013年03期 v.32;No.150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 哀牢山造山带南段中二叠世晚期娘宗岩体厘定

    赵德军;陈洪德;王道永;王国芝;李娜;

    位于哀牢山造山带西侧、歪古村组(原高山寨组)分布范围之内的岩浆岩(娘宗岩体)一直被认为是火山岩,属歪古村组的组成部分,其形成时间为晚三叠世。通过综合分析娘宗岩体与围岩之间接触界线的宏观地质特征、岩体岩相学、岩石学、矿物学、LA-MC-ICP MS锆石测年结果,认为岩体东侧地层不属歪古村组,而属古生界马邓岩群,二者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岩体西侧与歪古村组为沉积不整合接触关系,岩体不属歪古村组的组成部分;岩体形成时间约为(263.1±2.3)Ma,属中二叠世晚期。

    2013年03期 v.32;No.15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云南绿春下志留统-上三叠统砂岩碎屑组分与物源分析

    邹波;王国芝;

    通过对云南省绿春地区下志留统—上三叠统地层中砂岩岩屑成分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沉积物物源的变化及其所代表的构造意义。研究区砂岩碎屑组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判别结果表明,下志留统—中石炭统砂岩中的沉积物物源为混合造山带砂岩源区,而中二叠统—上三叠统砂岩中的沉积物物源为火山弧造山带源区。下志留统—上三叠统砂岩物源的属性经历了从再循环造山带到火山弧造山带的转变。志留纪—早二叠世为被动陆缘盆地发育时期,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边缘的造山带;到中二叠世,随着哀牢山洋盆向西俯冲,洋盆逐渐关闭,研究区由之前的拉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盆地性质转变为弧后盆地,此时盆地沉积物的物源应来自于研究区东侧的火山弧。

    2013年03期 v.32;No.15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 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钼(铜)矿岩体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彭素霞;程建新;陈隽璐;赵东宏;刘建朝;杨合群;张照伟;张海东;张苏楠;

    主要利用近年来在陕西洛南县莲花沟岩体中获取的一些实际资料,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总结出一些与区域上其他成矿小侵入体完全不同的成岩成矿特征。主要包括:①莲花沟岩体是一个以闪长岩为主的二长花岗斑岩—闪长岩型岩体,其成分明显是以相对富钙、镁、铁,低硅、碱而别于同带其他类型小侵入体;②按岩石化学成分,岩体缺少w(SiO2)为55%~65%的中性岩石组合,呈一种较典型的"双峰式"岩套,且从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看,在两种类型岩石间不存在分离结晶作用成因关系,而似乎表现为一种分层熔融的双层岩浆房成岩模型;③所建的成矿模型,除岩体边缘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和层控-构造蚀变岩型钼铅锌矿系列外,岩体内部主要以隐爆角砾岩筒-斑岩型钼铜矿化为特征,这种隐爆角砾岩既不同于北边祁雨沟含金片麻岩中的爆破角砾岩筒,也不同于南边河南镇平县秋树湾的碳酸盐岩型爆破角砾岩筒,且成矿元素组合主要是钼铜类型;④由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揭示,形成二长花岗斑岩熔浆的源岩与中元古代熊耳群的一套富钾类型变火山沉积岩系有较好的源区关系,而闪长岩则与软流圈上涌,基性岩浆底侵及太华群源岩有较密切的关系。无疑,以上成果对丰富东秦岭地区钼多金属成矿作用认识将提供和补充一些新的资料和实例,特别是"双峰式"岩套的存在,对东秦岭地区主要成钼时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据,而且还提示在东秦岭地区有发现新类型岩体和矿床的潜在条件。

    2013年03期 v.32;No.150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 沉积相、层序地层学对碎屑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及控制

    王若谷;李文厚;王震亮;廖友运;袁珍;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碎屑岩早期成岩作用研究成果的调研,把成岩过程的类型和分布与沉积相及碎屑岩旋回的层序地层格架结合起来,详细探讨了在不同沉积微相及层序地层格架下成岩作用的区别,并将沉积相与层序地层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其对成岩改造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为碎屑岩储层的预测及评价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2013年03期 v.32;No.150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滨里海盆地东南缘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特征及控制因素

    梁爽;郑俊章;张玉攀;

    滨里海盆地东南缘晚古生代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层。受北乌斯丘尔特板块和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影响,南恩巴和扎纳诺尔碳酸盐岩台地具有3层结构,田吉兹-卡沙甘台地和特梅尔台地具有2层结构;依据沉积特征、沉积演化及井震资料等建立了各碳酸盐岩台地的沉积模式。各碳酸盐岩台地发育以孔隙为主的储层,亦有溶洞和裂缝,是沉积作用及后期白云岩化、淋滤、重结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各碳酸盐岩台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运动控制着碳酸盐岩台地的位置、形态、沉积相带分布及地层结构,水动力条件强弱决定了沉积物的类型。碳酸盐岩台地的不同特征对油气勘探目标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2013年03期 v.32;No.150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 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拟

    朱永进;张昌民;尹太举;

    在系统回顾传统三角洲成因模式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条件下,由内部结构相对简单、规模相对局限的多个朵体相互叠置而成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以现代浅湖沉积过程分析、实验模拟等为基础探讨了此类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内部结构特征与解剖思路、连片性与连通性及沉积发育条件等。结果表明,叠覆式浅水三角洲发育过程分为2个阶段:单一朵体发育与复合朵体发育。单一朵体发育又可分为舌状向前伸展式和帚状侧向加积式,复合朵体发育则表现为进积、退积、侧积等多种叠置方式,进而以不同时期分流河道为纽带叠合成大面积的沉积体;朵体发育过程中遵循"填洼"原理,即优先沉积于可容纳空间发育的低洼处,一旦有效可容纳空间被填满,朵体或复合朵体将会迁移至其他低洼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不具有传统三角洲以分流河道为骨架的层状结构特征,而是由不同时期三角洲朵体相互叠置而成,具有典型的"同层不同期"特征;不同时期三角洲朵体受可容纳空间与动态地貌控制而呈三维叠置,而非简单的层状叠加,使得三角洲内部呈现出立体拼合的结构特征,单一朵体是地层对比的基本单元,展布范围有限,与相邻朵体发育于不同时间单元,只能在复合朵体约束下小范围追踪。不同时期朵体之间的连通性受控于分流河道下切能力、沉积物供给沙泥比、湖平面升降周期等因素;沉积物供给充足、地形坡度低、湖平面长距离迁移造成的河道稳定性弱是此类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成因模式的提出为此类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下大型河流-湖泊三角洲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地质成因解释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将为提高此类三角洲的勘探开发效率提供有益指导。

    2013年03期 v.32;No.150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微生物碳酸盐岩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李朋威;金廷福;王果谦;宋金民;罗平;

    微生物岩是沉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点,同时,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作为一种新的储层类型,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油气勘探者的关注。在大量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相关研究成果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划分、叠层石与凝块石的成因、地史分布、沉积环境等,并简要阐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相关重大的油气发现。微生物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以中新元古代、寒武纪和早奥陶世最为发育,因此,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较老的地层中,往往埋藏较深。鉴于其潜在的烃源岩与储层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划分、成因机制、地史分布及其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将对于开展微生物碳酸盐岩烃源岩及其储层的研究并寻找新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3年03期 v.32;No.150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构造反转对哈萨克斯坦A凹陷油气藏形成的影响

    刘景东;蒋有录;

    结合纵贯A凹陷沉降中心卡拉套断层的发育历史,分析了构造反转对A凹陷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卡拉套断层早期左行走滑,晚期右行走滑,侏罗纪末期和白垩纪之后的走滑挤压作用使A凹陷内部形成大量以断层型为主的正反转构造,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圈闭。同时构造反转改变了A凹陷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地层的埋深和倾向,控制了烃源岩的排烃方向和油气运移方向,造成凹陷中央相对凹陷边缘油气富集。

    2013年03期 v.32;No.15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 硫化物中“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进展

    李增胜;朱笑青;卢焕章;韩涛;

    综述了近年来造山带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等不同类型矿床中"不可见金"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可见金"的形成机制。微束分析技术能定量分析和给出元素分布图,波谱法是通过解谱来确定元素的化合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微束分析技术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还有待提升、波谱法解谱难以及晶体化学和热力学数据的缺乏。最后提出了研究"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的意义及前景展望。

    2013年03期 v.32;No.150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 大别山北麓黄土-古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富集因子法物源研究

    张华;宋传中;

    为了解大别山北麓自中更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的沉积环境及物质来源,对其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具有富硅、铝、铁,贫钙,低钠、镁、钾、钡、锶的特点。通过对气候特征元素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别山北麓自中更新世以来是以温湿为主且从老至新气候由温湿向干冷趋势发展,与洛川黄土相比,大别山黄土经历了更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Ti、Sc、Th、Nb作为参比元素,运用富集因子法进行地球化学元素研究进而判别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大别山北麓黄土-古土壤与洛川黄土同源,均来自西北的风尘堆积。

    2013年03期 v.32;No.150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新发现

  • 桂北地区钾镁煌斑岩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王新宇;彭松柏;吴祥珂;陆刚;

    <正>1地质概况钾镁煌斑岩型原生金刚石矿是我国金刚石找矿的一种新的重要类型,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华南地区贵州、湖南等地相继发现的含金刚石钾镁煌斑岩表明,华南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地区具有寻找钾镁煌斑岩型原生金刚石的重要潜力。最近,我们在广西桂北融水、都安地区新发现了2处金云母钾镁煌斑岩,进一步证明桂北地区具有寻找钾镁煌斑岩型原生金刚石矿的重要潜力。桂北

    2013年03期 v.32;No.150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矿产地质

  • 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敏感性研究

    段春节;魏旭光;李小冬;苏琛;

    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敏感性流动实验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中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主要分析了敏感性类型、敏感性伤害程度及储层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强水敏、弱酸敏、弱-无盐敏特征。在油藏储层常规流动敏感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积流量敏感性,研究区储层体积敏感为中等偏弱。影响储层敏感性最直接的因素是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黏土矿物等。注水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明显,储层物性变差,储层敏感程度增强,注水效果差。

    2013年03期 v.32;No.150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储层流动单元评价及剩余油分布:以辽河油田沈95区块为例

    周炜;马德胜;唐仲华;杨思玉;

    流动单元划分与模型建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亦是剩余油分布预测的有效手段,基于流动单元的层次性,开展了辽河油田沈95区块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首先通过对取心井段流动单元划分,选取孔隙度(φ)、渗透率(k)、压汞曲线上进汞饱和度达35%时的孔隙半径(R35)、流动带指标(FZI)、孔隙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φz)5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A、B、C、D、E 5类流动单元,然后运用这些参数来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与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定量模型,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了不同产能井与流动单元类型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流动单元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其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差异较大,在生产动态特征方面表现为产油、产液及含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之间的差异是控制油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2013年03期 v.32;No.150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西非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圈闭类型和分布特征

    刘琼;陶维祥;于水;郝立华;赵红岩;程涛;李斐;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非洲西海岸,油气资源相当丰富。该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沉积充填的独特性,从而造成所形成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利用IHS(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和C&C(全球油气田类比系统)资料,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已发现369个油气田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3个大类及8个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的平面分布和主要发育层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认为由陆向海和从北向南,圈闭发育的层位由老变新且圈闭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最后指出盆地深水区渐新统-中新统发育的浊积水道圈闭和浅水区下白垩统阿尔比阶的背斜构造圈闭和岩性尖灭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2013年03期 v.32;No.150 107-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杏子川油田长6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王媛媛;王桂成;徐勇强;周婷婷;肖转;

    从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点出发,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本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关系,以试油资料为依据,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进行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并充分研究储层中不同岩性夹层的特征,采用钙质、泥质夹层测井曲线定量统计分析来确定夹层并加以扣除,确定出杏子川油田长6有效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性下限为油斑,物性下限为孔隙度8%、渗透率0.15×10-3μm2,电性下限为R0.5大于21Ω.m,含水饱和度下限为60%。据此标准,综合利用多参数解释储层的有效厚度,提高了解释精度,为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2013年03期 v.32;No.150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王伟;朱玉双;牛小兵;梁晓伟;淡卫东;

    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测试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喉道半径、有效喉道体积、平均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孔喉比等恒速压汞相关特征参数与样品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样品的渗透率越大,其平均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就越大,而孔喉比值越低。储层喉道是控制渗透率的根本因素。储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相带的不同导致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不同,从而影响储层孔隙的不同;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使孔隙减少,而溶蚀作用则起到一定的增孔作用。

    2013年03期 v.32;No.150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 龙首山成矿带207铀矿床矿化特征和外围铀成矿潜力分析

    辛存林;安国堡;孙现辉;马维云;巩鑫;

    207铀矿床位于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龙首山群(Pt1)和下石炭统南洼顶组(C1n);出露岩体主要为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其副矿物特征具有华南改造型产铀花岗岩的特点。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207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特征,含矿主岩伟晶状白岗岩发生全岩矿化,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矿石类型为蚀变花岗岩型。岩体、地层和构造是铀矿化的3个重要控制因素。岩体侵位于高铀含量的龙首山群,构造上处于古老隆起区。岩体的铀含量和铀的浸出率高,Th/U值小于3,造岩矿物黑云母的多色晕异常显著,沿断裂带发育较强的黑云母绿泥石化及赤铁矿化(红化)。岩体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预示其有较强的成矿能力,∑Ce/∑Y比值低对铀成矿有利。岩石的化学评价系数x=27,岩石化学组分十分有利于铀的成矿。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及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认为,207矿床外围铀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3年03期 v.32;No.150 12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 祁连成矿省成矿系列概论

    谭文娟;杨合群;姜寒冰;董福辰;

    借鉴已有的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在祁连成矿省划分的4个Ⅲ级成矿带基础上,对该成矿省内的成矿系列进行了深化研究,相对于含矿或成矿建造将成矿系列划分为同生、准同生和后生等类别。在祁连成矿省初步确定出24个成矿系列族,并进一步划分为47个成矿系列。加里东期是该区重要的成矿期,且主要形成与中基性火山岩同生的Fe-Cu-Pb-Zn-Au成矿系列。

    2013年03期 v.32;No.150 13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 豫西熊耳山地区槐树坪金矿M_(29)-Ⅰ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谢小峰;孙华山;刘浏;陈巧妹;

    槐树坪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之熊耳山断隆与潭头-嵩县凹陷的结合部位。通过对M29-Ⅰ矿体黄铁矿晶体形态、热电性、微量元素垂向标型特征的系统研究,指出该矿体可能由上、下2个独立的矿体构成,黄铁矿晶形、热电性和微量元素标型特征一致揭示标高+410~+350m范围可能为下部矿体的头部位置,结合上部矿体的延伸程度,推测下部矿体可能延伸至标高约-100m。

    2013年03期 v.32;No.150 147-15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 云南文山官房钨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欧阳永棚;夏庆霖;桑浩;肖文;

    官房钨矿位于滇东南薄竹山岩体西南缘,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部位,为一大型接触交代型白钨矿床。为揭示该矿床成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大理岩型矿石以及矽卡岩型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花岗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岩特征,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矿石与花岗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矿区花岗岩W含量是区内同类岩石的1.1~7.6倍,这为矿床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矿石与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明显的相似性,均表现为稀土元素总量高、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不明显的Ce异常以及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进一步表明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

    2013年03期 v.32;No.150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 安徽上成金矿床Ⅲ号矿体原生晕特征及深部预测

    张传昱;张均;李婉婷;王健;刘安璐;

    原生晕方法对于研究隐伏金矿体存在的可能性,矿体的规模、埋藏深度及其剥蚀深度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系统研究了安徽上成金矿床深部的原生晕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矿区Ⅲ号矿体的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Zn-Cu-Au-Sb1-As-Bi-Co-Mo-W-Sn-B-Sb2,呈现"反分带"特征;地球化学参数A1、A2曲线变化趋势为由降到升;原生叠加晕结构显示在Ⅲ号矿体尾部出现前、尾晕共存。同时,主成矿元素Au在原生晕浓度分带水平投影图上表现出向北西侧伏的特征。综合原生晕特征可以推断,在-60m中段最西端的北西侧深部应有隐伏矿体发育。依据微量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可分为如下3类:①成矿元素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元素Au、As、Bi、Cu、Co、Ag、Pb、Zn;②高温热液矿化元素W、Sn、Mo、B;③低温热液矿化元素Sb、Hg。

    2013年03期 v.32;No.150 159-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环境地质

  • 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胁迫研究

    王在敏;汪丙国;靳孟贵;

    为探寻干旱半干旱区棉花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在南疆地区开展了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水分胁迫及盐分胁迫处理棉花的产量及长势,探讨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对水盐胁迫的响应。试验采用WDY-500A微电子叶面积测量仪测定叶面积,并进行人工测产,采用原子吸收仪和滴定法测定土壤盐分。结果表明,轮灌处理A(苗期灌淡水)产量最高,为5 427kg/ha,其次是处理C(花铃前期灌淡水),为4 819.5kg/ha;棉花生育期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为:花铃前期>蕾期>花铃后期;对盐分胁迫的敏感性为:苗期>蕾期>花铃前期>花铃后期;灌水总量越大,棉花株高越高,叶面积指数也越大;某时段出现水分亏缺,该时段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幅度减小;越早给棉花灌溉淡水,棉花株高越高,叶面积指数越大;膜下滴灌条件下,淡水灌溉可以有效淋洗棉花根区土壤多余盐分,保证土壤环境安全,但是微咸水灌溉对棉花根区盐分淋洗效果不佳,且对土壤环境有一定的危险性,需在适当时期(如非生长期)采用较大灌水定额洗盐。

    2013年03期 v.32;No.150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 CO_2—咸水—方解石相互作用实验

    孟繁奇;李春柏;刘立;周冰;赵爽;王力娟;于淼;于志超;

    为揭示咸水环境中CO2与方解石相互作用的特点,选取方解石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在不同温压条件下(85℃,5.0MPa;135℃,5.7MPa;185℃,8.8MPa)进行了3组CO2-咸水-方解石的系列实验研究,重点探讨了方解石溶解现象的成因和温度对于方解石溶解程度的影响。实验前后岩样扫描电镜观察、反应液离子变化分析表明,实验后,3组实验中的方解石均表现出溶蚀坑、溶蚀带和溶蚀晶锥的溶解现象;方解石的溶解度在85℃时最低,185℃次之,135℃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含CO2的咸水中,方解石的溶解现象有溶蚀坑、溶蚀带和溶蚀晶锥,各自的分布规律及规模与温度有关。在含CO2的咸水中,方解石也具有各向异性的溶解特点。使方解石产生最大溶解度的温度峰值可能出现在135~185℃之间。超过这一温度,温度的升高会使方解石的溶解度下降。实验再现了方解石在咸水环境中的溶解、沉淀过程,对于CO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03期 v.32;No.150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二氧化碳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进展

    张炜;许天福;吕鹏;王淑玲;

    增强型地热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热发电技术,可通过水力压裂的方式从干热岩中提取地热资源。而超临界CO2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热流体,在用其替代水开采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地热能的同时,还可以达到间接地质封存CO2的目的。在阐述CO2增强型地热系统的优缺点、模拟研究和经济潜力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CO2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在中国的深入开展提供帮助。

    2013年03期 v.32;No.150 17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 地质灾害的幂律相依性:以宁强县为例

    邱海军;曹明明;刘闻;

    幂律规则是系统自组织临界状态的标志,研究这种规律,对提高地质灾害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以遥感数据和地质灾害详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地质灾害频率与规模及其规模参数之间的关系,定量地验证了地质灾害系统普遍存在着幂律规则。通过分析发现频率与规模之间的幂律规则中存在分段的幂律关系,规模参数的幂律规则中存在体积与面积幂律相依性。首次发现面积与长度、宽度等参数之间存在幂律相依性。

    2013年03期 v.32;No.150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技术方法

  • GeoMUST技术及其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中的应用

    李列;李添才;葛勇;张兴岩;丘斌煌;王新领;

    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很难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提高分辨率,本文基于中国近海某工区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技术,在地质导向下采用多种方法将提高信噪比和提高分辨率分开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互不干扰;再采用最优加权叠加技术将多处理流程得到的各自结果叠加起来,该技术简称为GeoMUST技术。合成记录处理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兼顾信噪比和分辨率以及保真度。

    2013年03期 v.32;No.150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基于岩石可钻性分级的月壤可钻性初探

    周琴;刘宝林;吕建国;王瑜;胡远彪;

    在分析"Apollo"和"Luna"月表实钻进取心对象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概率分析结果,得出在月表钻进遇见岩石的几率≤5%,月表钻进对象是月壤的可能性为95%;分析了月壤的物理力学特性,确定月壤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是影响月壤可钻性的主要特性参数,基于岩石可钻性模型建立了以内摩擦角和内聚力为主要参数的月壤可钻性的初步模型;对"Luna"与"Apollo"的月表钻探取心在钻进方法、钻头材料、钻进深度和钻进速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参考岩石可钻性分级指标,得到了月壤可钻性的初步评价结果。

    2013年03期 v.32;No.150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缝洞型储层模型AVO属性特征分析

    王丽萍;顾汉明;李宗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拥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塔中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埋藏深、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所表现出的岩石地球物理特性不清楚。为了分析典型缝洞型储层模型含不同流体情形下的AVO特征,建立了过玉北1井的缝洞型储层地震地质模型,模型的3个储层段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10%,6%和8%,分别对应Ⅰ类储层、Ⅲ类储层和Ⅱ类储层,设计了3个储层段都充填气和3个储层段分别充填气、油、水3种不同流体时的2个模型,基于正演模拟共成像点道集记录(CMP),提取截距、梯度、纵横波反射系数及流体因子,采用AVO属性交汇分析方法,寻找油气识别的最佳属性组合,为叠前反演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2013年03期 v.32;No.150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 基于Surpac的矿体三维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以山东东风矿床171号脉为例

    徐晓璐;高建国;王峰;贾福聚;

    山东省东风矿床171号脉位于玲珑金矿田东南部,受NEE向破头青断裂控制,毗邻著名的玲珑、岭南两个特大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矿床以往的地质勘查工程资料,基于Surpac软件建立了矿床数据库和矿体品位分布模型,并应用普通克立格法估算了矿体资源量,与勘查报告中采用的传统方法相比,此次矿体资源量的估算更为可靠、准确、高效和快捷。

    2013年03期 v.32;No.150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