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基础地质

  • 高温高压下辉闪岩的部分熔融与弹性波速

    蒋玺;安邦;唐波;

    在YJ-3000t高压装置上,利用超声波脉冲透射-反射法,测量了压力0.6~2.0GPa、室温至1 091℃条件下辉闪岩的纵波波速(vp),并对实验中间产物进行了取样和详细的显微观测统计。结果显示,0.6GPa压力下,室温至763℃,样品的vp下降了3.7%,vp的温度系数vp/T为-0.3×10-3 km/(s.℃),而763~1 025℃,vp快速下降了36.1%,vp/T达-9.7×10-3 km/(s.℃);1.0GPa压力下,室温至808℃,vp下降了3.2%,vp/T=-0.3×10-3 km/(s.℃),808~1 091℃时vp快速下降了41.5%,vp/T为-9.9×10-3 km/(s.℃);2.0GPa压力下,室温至927℃,vp下降了4.3%,vp/T为-0.2×10-3 km/(s.℃),927~1 087℃时,vp下降了20.9%,vp/T达-9.6×10-3 km/(s.℃)。实验产物观测表明,恒压下辉闪岩的vp首先随温度近线性缓慢降低,后由于岩石的脱水和部分熔融作用,导致vp急剧下降。随温度升高,实验产物中熔体的含量增加;同时形态上从封闭囊状逐渐向连通管状或薄膜状演化,连通程度增加。从角闪石一侧向斜长石一侧,熔体颜色变浅。样品初熔阶段,低黏度的熔体在矿物颗粒边界和裂隙中形成的微细薄膜,导致岩石vp随熔体含量增加急剧下降。研究证实,含水矿物脱水和岩石部分熔融是中、下地壳低速层的重要成因。

    2013年02期 v.32;No.14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 常见透明矿物类波谱特征研究综述

    代晶晶;王润生;

    首先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矿物波谱数据库特点和影响矿物波谱特征的因素;然后针对几种常见透明矿物大类(石榴石族、碳酸盐类、沸石族、黏土矿物类、蛇纹石族、绿泥石族、云母族),选取典型矿物波谱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矿物化学成分对矿物波谱特征的影响;之后针对3种常见矿物(白云母、明矾石、绿泥石),分析了同一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引起波谱特征的变化规律;最后总结了金属阳离子、水、CO23-络阴离子、Al-OH、Mg-OH等基团的特殊吸收特征及常见透明矿物类的波谱特征,并展望了矿物波谱研究的发展趋势。

    2013年02期 v.32;No.149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碎屑岩层系中张性正断层封闭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孟令东;付晓飞;吕延防;

    目前断层封闭性研究大都集中在碎屑岩地层中的正断层上,断裂几何学特征(产状、规模和次级破裂)、母岩性质和变形机制(断层岩类型和断裂带结构)、应力状态(稳定性)、温度历史(胶结作用)和流体性质均影响断层封闭能力。应力状态决定断层的稳定性是断层封闭的前提和基础,沉积历史和成岩阶段确定的母岩成分、孔隙度、岩石力学特征、应力状态和温度历史,决定了断裂微观变形机制,形成多种类型的断裂带和封闭能力不同的断层岩,是断层封闭的主因。断裂变形期后的变化,如胶结作用和再活动,原始形成的封闭条件改变,流体性质影响断层的封闭能力大小。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有助于促使断层封闭性评价从包含有断层面、断层岩渗透性以及对接关系的3D模型向包含断层运动、断层带作用和流体流动的4D模型方向发展。

    2013年02期 v.32;No.149 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3K]
  • 浅海陆架沉积特征研究综述

    范春花;王英民;刘豪;

    浅海陆架一直是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对浅海陆架的分类、国内外陆架沉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讨论了水动力条件、沉积补给机制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架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据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的比率将浅海陆架划分为补给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和可容纳空间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补给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以高的沉积补给速率和海退为特征,高位期陆源河流沉积物的大量卸载是陆架补给的主要模式;可容纳空间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以相对海平面上升和沉积物高速逸散为特征,陆源沉积物供给有限,原地沉积物受潮流、风暴等水动力的再改造,从而成为有效的陆架沉积补给源。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物补给和水动力条件等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出发进行精细的陆架沉积特征研究应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2013年02期 v.32;No.149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腕足类新戟贝(Neochonetes)属与特提斯戟贝(Tethyochonetes)属的鉴定特征及其比较

    吴会婷;胡飞;何卫红;杨廷禄;李省晔;滕霏;乐明亮;

    Neochonetes(新戟贝)和Tethyochonetes(特提斯戟贝)是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剖面常见的腕足类化石,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一重大地质历史转折期的古生态和古环境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但它们在外部形态上十分相似,给鉴定工作带来难度。通过对中寨剖面所产该2属化石的详细观察、度量、描述、鉴定、统计与对比,从壳形、壳饰、外部和内部构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Neochonetes和Tethyochonetes的异同。此外,在对所采标本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这2个属较多地出现在长兴阶粉砂质泥岩和硅质泥岩相中,且其时代与岩相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2013年02期 v.32;No.149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张海东;高海龙;刘建朝;张苏楠;彭素霞;王瑞美;吴继莲;黄水文;

    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锆石SHRIMP测年表明闪长岩体形成于(125.5±2.3)Ma,与太行山其他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侵入杂岩体具有相近的形成年代,表明在晚中生代(115~135Ma)太行山地区与华北地区经历了相同的构造岩浆事件。平顺闪长岩w(SiO2)=48.57%~63.54%,w(Al2O3)=13.53%~19.15%,w(MgO)=1.20%~9.31%,w(TiO2)=0.34%~1.07%,w(CaO)=3.13%~10.39%,w(K2O+Na2O)=4.78%~7.99%,Mg#=0.37~0.72,LREE富集HREE亏损,略显微弱的正Eu异常,以富集LILE、LREE元素和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闪长岩(206Pb/204Pb)i=17.775~18.857,(207Pb/204Pb)i=15.522~15.602,(208Pb/204Pb)i=38.044~38.502,εNd(125Ma)=-17.009 56~-9.606 32,ISr=0.705 85~0.707 53,表明起源于EMI富集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和EMII型富集地幔混染,可能说明在晚白垩世太行山地区与整个华北克拉通都发生了岩石圈减薄事件。

    2013年02期 v.32;No.149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矿产地质

  • 鄂西白果园银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谭满堂;丁振举;姚书振;宫勇军;

    鄂西白果园银钒矿是典型的黑色岩系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化主要见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第4段下部黑色页岩中,银钒矿化具有较强正相关性;岩(矿)石的常量元素及氧化物分析结果表明,黑色岩系沉积环境处于大陆边缘,物源主要来自于陆源;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和Ce的负异常,分配模式及相关元素特征显示成岩成矿过程中以正常海水沉积作用为主,有轻微的海相热水沉积参与;微量元素特征同样指示成岩成矿的主要物质来自于陆源,但也有热水沉积的显示。综合研究认为白果园银钒矿为较典型的低温热水沉积成岩成矿的黑色页岩型矿床;最主要的成矿作用是沉积成岩作用,最有利的成矿部位是沉积古地理环境大陆边缘附近的浅海陆棚泻湖环境,成矿是在较为缺氧还原的条件下发生的,海相热水的参与以及生物(有机质)作用对矿化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02期 v.32;No.149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 渤海海域庙西南凸起沙河街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官大勇;王昕;刘朋波;高坤顺;刘丹丹;

    根据已钻井成果,结合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化验分析资料,以储层微观特征及孔隙结构分析为手段,对庙西南凸起沙河街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描述,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对影响低渗砂岩储层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庙西南凸起沙河街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已钻井处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边缘相带,沉积物粒度细、分选差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基础,碳酸盐岩多期次胶结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对低渗透储层的改善作用有限。

    2013年02期 v.32;No.14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河南泌阳条山富铁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综合找矿模型

    陈冲;孔令俊;魏俊浩;郑宗学;付乐兵;田宁;张道涵;李强;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赋存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地层内。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NW-SE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2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NE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B矿带位于背斜轴部偏NE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根据B矿带近矿围岩中的锆石和A矿带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分析及区域对比,推测成矿物质应主要源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后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对富铁矿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矿区各类岩(矿)石磁性差异大,地表矿体出露范围与正磁异常范围吻合较好,高精度磁测数据2.5D反演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矿体延伸。根据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床形成过程的综合分析构建了矿区综合找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13年02期 v.32;No.149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深水浊积型烃源岩的发现与启示

    张强;毛超林;贺晓苏;王彬;吴敬武;

    随着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兴起,深水浊积岩成为沉积学界和石油工业界研究的热点,但直到现今,其主要作为潜在储层进行研究,而作为烃源岩研究还很少。最近通过对印尼库泰盆地深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发现,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为粒度相对较粗的浊积岩,而非传统页岩;有机质来源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其通过浊流在低位期从陆架搬运至陆坡和深海平原深水区沉积于深水浊积岩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2%,少数可达2%~5%,最大达50%,氢指数HI为50~183,最大可达400;同种类型烃源岩在南海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也有发现。同时调研了全球一些浊积岩富集有机质案例,包括全球ODP与DSDP资料、刚果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加蓬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安哥拉渐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和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始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结果表明,其有机质特征都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具有生油气潜力。深水浊积岩富集有机质的模式能够成为深水区有机质富集的新模式,富集有机质的浊积岩能够成为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深水浊积型烃源岩对全球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思路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2013年02期 v.32;No.149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塔河油田12区海西早期岩溶作用

    杨雪飞;王兴志;唐浩;丁勇;吕海涛;刘存革;

    通过沉积学、地震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塔河油田12区发育了海西早期岩溶作用,表现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与下石炭统巴楚组不整合接触、溶塌角砾岩与暗河沉积的存在以及溶洞充填物Sr/Ba值存在的差异特征等识别标志,该期岩溶地貌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Ⅰ及Ⅱ级斜坡和岩溶盆地4类地貌单元,研究区主要处于岩溶Ⅱ级斜坡区。由于海西早期运动具有脉动式抬升的特点,因而发育了3套岩溶旋回,研究区主要发育第Ⅱ和第Ⅲ套洞穴层;该期岩溶平面上发育在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尖灭线以北的地区,纵向上发育在中下奥陶统质地较纯的碳酸盐岩中,古地貌和断裂对该期岩溶具有根本的控制作用,同时岩溶作用所形成的裂缝和溶蚀孔洞是影响储层储渗性能的关键;最后综合上述成果建立了海西早期岩溶发育模式,并将其发展进程划分为快速抬升剥蚀阶段、三幕抬升岩溶发育阶段及下降改造阶段。

    2013年02期 v.32;No.149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山东招远界河金矿床矿化垂向变化特征研究

    黄良伟;曹新志;张旺生;徐伯骏;

    界河金矿床作为胶东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通过坑道工程揭露已经探明其矿体垂深达800m左右。从矿区浅部向深部,其矿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矿化类型呈现出浅部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深部以裂隙脉型矿化为主的分带规律;矿体规模逐渐变小,矿化强度逐渐减弱,矿体产状也逐渐变缓。此外,矿物组分、矿石组构、围岩蚀变以及微量元素特征等从浅部向深部也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结合区域内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垂向分带特征,初步建立了胶东地区金矿化在垂向上的"三段式"分带模式:浅部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中部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深部则以裂隙脉型矿化为主。

    2013年02期 v.32;No.149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 低渗透储层微流动机理及应用进展综述

    杜新龙;康毅力;游利军;俞杨烽;刘雪芬;杨建;

    低渗透储层具有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比表面积大,黏土矿物类型丰富等特点,这些特点致使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流动会产生强烈的微流动效应。微流动效应主要包括稀薄效应和不连续效应、表面优势效应、低雷诺数多流态效应、多尺度多相态效应等,这些特殊效应将影响描述流体流动的微分方程及边界状态。孔隙结构特征、黏土矿物产状、润湿性、岩石矿物荷电性等是低渗透储层微流动的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改变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流动特征,从而控制油、气、水产量。目前已经形成了界面修饰技术、电化学驱油等采油新技术。以微流动机理为基础,结合孔隙结构特征,找出影响低渗透储层流体流动的主控因素,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开采技术将成为高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有效途径。

    2013年02期 v.32;No.149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涠西南凹陷11-7区块流沙港组沉积体系构成及演化特征

    姜平;张建光;姚光庆;李茂;

    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和化验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流沙港组储层的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三段岩性发育砂砾岩、含砾砂岩,分选、磨圆较差,同时,氧化色的泥岩发育显示滨浅湖的环境,沉积构造和粒度资料均显示发育碎屑流沉积,反映出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流二段发育厚层泥岩,为半深湖-深湖环境;流一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体,岩性粒度较流三段稍偏细,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较强,发育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以及波状层理等牵引流沉积构造,同时前缘地带沉积物中发育丰富的重力流、浊流沉积物。流沙港组的湖盆沉积体系经历了一个扩张、鼎盛到萎缩的过程。流三段沉积期为湖盆早期的扩张时期,流二段的巨厚层状的泥岩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的鼎盛时期,随后湖盆又开始逐渐萎缩进入流一段沉积时期,在此过程中,沉积体系主体从扇三角洲演变至半深湖、深湖和辫状河三角洲。

    2013年02期 v.32;No.149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乍得Bongor盆地构造反转的油气地质意义

    赵健;肖坤叶;童晓光;胡瑛;余朝华;袁志云;程顶胜;高日胜;

    分析总结了乍得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特征,着重研究了其对源岩生烃与排烃、储层成岩、圈闭形成及保存、油气运移等成藏要素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资源潜力。结果表明,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以地层大幅抬升剥蚀和残余地层强烈褶皱变形为主要响应特征,造成了烃源岩生烃、排烃过程停滞,浅部油藏的破坏。同时,盆地本身的热结构、热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破坏作用,使得烃源岩在构造反转结束以后仍保留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地层抬升剥蚀使得储层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减弱,溶蚀淋滤作用增强,深部储层得以保存;残余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大量的反转构造,为油气最终运聚-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

    2013年02期 v.32;No.149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 浙江省淳安县银山银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周乐尧;吴光明;刘荣;钱俊锋;徐菲琪;

    银山银多金属矿床主要赋存于震旦系蓝田组中。地层岩石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蓝田组沉积期间存在3个热水沉积阶段,银多金属矿床是由于热水沉积作用经后期构造叠加改造而成。区域断裂带及其两侧具有热水沉积作用特征岩石组合(含锰白云岩+硅质泥岩、粉砂岩+含硅白云质灰岩)的蓝田组是寻找本类矿床的最佳区段。

    2013年02期 v.32;No.149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 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和储层参数的分析与反演

    杨敬红;李雄炎;秦瑞宝;刘春成;

    针对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差异所导致的孔隙度相似、渗透率和饱和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象,开展了孔喉结构的评价。基于孔隙度和渗透率,衍生出储层参数RQI和RQF;划分了压汞曲线的类型、分析了压汞曲线的形态,提取了异于砂岩的压汞参数(SHg/pc)max;同时引入胶结指数m值。以RQI和RQF为核心参数,建立各参数间的函数关系,以满足资料丰度较弱的情况下孔喉结构的评价需求。另外,基于(SHg/pc)max与RQI之间的相关性,在每个进汞压力测试点下,建立了SHg与RQI之间的函数关系,达到重构压汞曲线的目的。鉴于核磁T2几何平均值与RQI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利用T2几何平均值反演储层的渗透率。分析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和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完成孔喉结构的评价和储层参数的反演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13年02期 v.32;No.149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 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恢复

    张春明;姜在兴;郭英海;张维生;

    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的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着重讨论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机碳同位素与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并根据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恢复当时的古环境,认为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龙马溪初期的缺氧还原环境,龙马溪后期缺氧环境遭受破坏,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印证了龙马溪早期为深水陆棚和晚期为浅水陆棚的沉积环境。

    2013年02期 v.32;No.149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环境地质

  •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与模拟研究进展

    马瑞;董启明;孙自永;郑春苗;

    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精确计算二者的交换量始终是个挑战,而新兴的温度示踪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重点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方法原理、应用及相关模拟的研究进展。温度示踪方法的数据获取成本低且温度适宜密集与连续监测,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在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水-热耦合模拟时,温度数据可用于进一步校正模型,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以提高交换量的计算精度。监测河水温度和河床沉积物内的水温,运用温度示踪方法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将水流及热运移数值模型相耦合,利用多源数据进行模型校正,可精细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量、相互作用带内的水流途径、流速及其变化趋势和控制因素,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模型与方法。

    2013年02期 v.32;No.149 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 基于SPSS和GIS的BP神经网络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王江思;马传明;王文梅;张鹄志;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在应用GIS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因子贡献率提取主导性强的综合因子,利用提取的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选择典型样本;依据因子的贡献率调整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通过检验,改变初始权值建立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5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8.9%;为了进一步改进BP网络,把第一次调整权值训练得到的网络权值作为下一次建模的初始权值,训练得到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10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9.5%。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聚类法作为对照,验证了这种BP模型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最后根据所建立的BP模型预测获得中原城市群农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各土地类型适宜性从西往东呈现由低到高的分带性,其中高度适宜区占总面积的32.4%;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8.9%、22.1%、16.6%。

    2013年02期 v.32;No.149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 干旱区剖面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随机模拟

    江贵荣;刘延锋;杨霄翼;徐连三;

    利用便携式土壤盐分计测定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及裸地剖面土壤电导率,利用GS+软件确定其半方差函数,并进行序贯高斯模拟来研究土壤剖面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干旱区剖面上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强,膜下滴灌棉田符合球形模型,裸地区符合高斯模型,且棉田变程远小于裸地;棉田埋深50cm以浅土壤盐分变化剧烈,埋深50cm以深变化平缓,在垂向上呈现3个高值区(30,50和75cm深度附近)及3个低值区(埋深40,60和100cm附近);克里格法具有明显的平滑作用,降低了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而序贯高斯模拟数据更离散,更能反映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但多次模拟均值随次数增加趋于稳定。

    2013年02期 v.32;No.149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 某厂电镀车间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特征

    廉晶晶;罗泽娇;靳孟贵;

    选择某厂电镀车间作为研究区域,采集土壤、地下水、底泥和地表水样品,对样品的pH值、铬、锌、砷、镉、铜、镍、铅和氰化物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污染物在该区域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主要受到铬、锌、氰化物污染,43%采样点土壤中锌浓度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29%采样点土壤中总铬浓度超出三级标准。55%的采样点地下水受到锌和六价铬污染。电镀车间污水排放口处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均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氰化物。电镀车间架空区域下池塘1底泥和附近池塘3底泥及地表水已经受到铬和锌污染。区域内污水池和污泥池铬、锌浓度则严重超标。元素污染物锌、铬和氰化物分别来源于电镀液、电镀后铬酸盐钝化处理及前期采用的氰化物电镀工艺。在分析目前重金属元素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基础上,建议研究区域采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2013年02期 v.32;No.149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技术方法

  • 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陕亮;张万益;罗晓玲;刘志逊;张家强;

    页岩气是国内外新兴的非常规新能源,可作为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在当前世界能源紧缺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尚处于起步阶段,远落后于北美地区的商业化开发,但国家高度重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以有效缓解能源紧缺。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关键在于储层的水平井压裂改造,也是当前我国页岩气产业面临的重大困难之一。整理和比较了多级压裂、清水压裂、同步压裂、水力喷射压裂、重复压裂、CO2与N2泡沫压裂、缝网压裂等当前储层压裂改造的关键技术及适用条件,对比了压裂中常用的滑溜水、复合压裂液、泡沫等各类压裂液体系和各类添加剂的优劣效果,总结了井下微地震、测斜仪、直接近井筒裂隙监测、分布式声感器等常用的裂缝监测技术适用范围。初步展望认为,超高导流能力压裂和超临界CO2开发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3年02期 v.32;No.149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基于3S技术的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应用研究:以云南1:5万泸西幅区域地质调查为例

    郝明;张建龙;邓昌荣;梁虹;周长勇;谢宽余;杨欢;

    为全面提升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野外工作管理与服务需求,基于我国北斗卫星技术、GMSS技术、网络技术、网格技术、3G音视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上述技术的集成与协同技术研究,建立了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和平台。通过数字地质调查系统(RGMAP)和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统一整合与集成,实现野外作业人员与驻地和野外工作站及大区中心的互联互通,形成野外地质调查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网格结点体系和格架,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实现了野外填图人员与室内相关专家实时地开展业务交流,实时地提高了野外填图技术人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与准确全面描述的能力。

    2013年02期 v.32;No.149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 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分析薄砂层含不同流体的AVO特征

    周丽;顾汉明;马灵伟;成景旺;

    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厚度较小,薄层AVO特征受薄层内多次波反射以及薄层调谐效应和频率滤波效应影响,导致薄层AVO特征与厚层AVO特征差异较大。为此,笔者设计了不同含油气性薄层砂体模型来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得到了CRP道集记录,提取了目的层反射振幅,基于入射波振幅计算了反射系数,从而获得了薄层地震正演AVO曲线,分析了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含不同流体时的AVO特征,找出了实际地质条件下的含油气性与AVO属性特征的对应关系,以指导地震剖面上的含流体预测工作。

    2013年02期 v.32;No.149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 智能井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周峰;

    介绍了智能井的结构和优化控制方法,分类介绍了智能井井内监测技术和井外储层成像技术。在井内监测技术中,回顾了基于石英晶体谐振的永久井下测量仪以及基于拉曼背向散射和布拉格光栅技术的井下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参数及油田应用;在井外成像技术中,详述了四维地震、连续电法测量、四维重力和井下雷达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建议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上综合考虑智能井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2013年02期 v.32;No.149 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基于磁导率的频率域航空电磁法双频反演方法

    王卫平;曾昭发;吴成平;李静;黄玲;

    以往的频率域航空电磁法数据反演方法中,通常在模型中以真空磁导率代替介质磁导率,忽略了磁性层影响。但在高磁性区域,这样做将会导致计算电阻率值偏高。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根据层状介质模型研究了考虑磁导率和电阻率因素条件下的电磁场正演计算方法,并且分析了不同磁性介质对频率域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磁导率和电阻率的双频反演方法,电阻率是通过2个频率的虚分量之比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更加可靠,提高了磁性区域视电阻率填图的精度。通过对模型计算和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计算,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为强磁性区域航空电磁法视电阻率填图提了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反演方法。

    2013年02期 v.32;No.149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 基于信息维的滑坡时间位移序列分析

    沈力;吴益平;

    以白水河滑坡时间位移序列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用信息维来研究滑坡时间位移序列的方法。对ZG93监测点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年信息维数计算,同时对2006—2009年预警区内所有监测点时间序列进行了分维异常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位移序列的信息维数大小与序列的频变和骤变有关;分维异常图可以反映滑坡空间范围内各部位的相对变形情况。

    2013年02期 v.32;No.149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