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黔北铝土矿专栏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杜远生;周琦;金中国;凌文黎;张雄华;喻建新;汪小妹;余文超;黄兴;崔滔;雷志远;翁申富;吴波;覃永军;曹建州;彭先红;张震;邓虎;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大竹园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为向北半封闭的海湾或海泛湖。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具旱季、雨季之分,盆地水体为弱酸性还原条件,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和盆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对铝土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铝土矿的主要物源为志留系韩家店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双重物源。陆源区风化的铝质通过胶体作用搬运到盆地中形成铝土质岩。铝土矿层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暴露地表的风化淋滤。淋滤作用分别在渗流带和潜流带形成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盆地内部铝土岩破碎和胶体凝聚分别形成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风化过程中多数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而SiO2的流失程度明显大于Al2O3,从而形成铝土矿矿层。因此,盆地的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控制了铝土矿矿系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多期次的淋滤作用控制了铝土矿的品质和矿层的厚度。

    2013年01期 v.32;No.14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化过程与稀土元素次生富集作用

    凌文黎;张亚男;张莹华;丁晓英;杜远生;

    <正>铝土矿成矿作用是赤道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铝岩石强烈化学风化和富集改造的结果,成矿作用的实质是非成矿(杂质)元素从成矿体系中大量活化并分离移出、而成矿元素发生相对富集的过程。了解铝土矿矿床成矿过程中不同性质元素的活化、迁移和贫化与富集行为,是研究铝土矿成矿条件、成矿机制

    2013年01期 v.32;No.148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大竹园期岩相古地理及其对铝土矿的控矿意义

    雷志远;翁申富;陈强;熊星;潘忠华;和秀林;陈海;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铝土矿矿床的控矿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赤道附近的炎热潮湿的古气候环境导致的红土化铁铝质古风化壳是铝土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以页岩为主经长期化学风化形成的古剥蚀区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低凹的古地形地貌是沉积或堆积型铝土矿的最佳场所;在半封闭式的相对较为稳定的海湾相沉积环境下沉积铝土矿含矿岩系,早二叠世大竹园晚期,通过频繁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区不断处于还原—氧化环境的交替变换之中,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2013年01期 v.32;No.14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 黔北铝土矿矿带基底岩系组成及空间分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探讨

    雷志远;翁申富;凌文黎;张莹华;陈强;熊星;赵爽;

    贵州省北部铝土矿分布于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南段北部,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通过分析黔北不同矿带基底地层岩性差异、矿体分布、矿床规模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铝土矿矿床下伏基底地层岩性对黔北铝土矿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基底地层古风化地貌的空间变化控制着铝土矿的矿体分布和矿体规模,而基底地层的岩性特征决定了所形成矿床的矿石质量。

    2013年01期 v.32;No.14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沉积相与矿石品质的关系

    翁申富;雷志远;陈强;熊星;潘忠华;陈海;赵爽;冉英;王希文;

    在论述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古盐度(B)质量分数显示和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北部的道真一带是一个"十字形"的半封闭式的古海湾沉积环境,南部属陆上沉积环境。相带划分表明:以滨海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铝土矿矿石品质较好,以中高铝、中高铝硅比为特征;形成于滨岸湿地相的铝土矿次之,矿石品质以中铝、中铝硅比为特征;形成于坡积相的铝土矿矿石品质欠佳,以低铝、低铝硅比为特征。由坡积相向滨岸湿地相过渡的铝土矿矿石品质逐渐变富;而滨海相中铝土矿在其中心地带品质好,向浅海相过渡其矿石品质逐渐变贫。铝土矿矿石品质的规律变化,反映了研究区铝土矿的赋存富集严格受沉积相的制约而呈环状、条带状分布的特点。

    2013年01期 v.32;No.14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黔北务正道地区黄龙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赵远由;苏书灿;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区是黔北-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工业类型属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碳质页岩、泥灰岩之下,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质岩、泥岩、粉砂岩(或零星分布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不整合面之上的一水硬铝石铝土矿矿床。在含矿岩系之下,零星残存透镜状黄龙组灰岩。黄龙组残留的多少,指示该区在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遭受风化剥蚀时间的相对长短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相对高低。研究认为:在含矿岩系底部无黄龙组分布区,推测其古沉积时期地势高,为风化剥蚀区,无铝土矿沉积;在黄龙组残留较少的区域,反映出该区域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相对较长,古地势也较高,风化剥蚀深度较大,其环境不利于成矿;在黄龙组残留较多的地段,指示该地段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相对较短,地势相对较低,其环境利于成矿。

    2013年01期 v.32;No.148 23-2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汪小妹;焦养泉;杜远生;周琦;崔滔;计波;雷志远;翁申富;金中国;熊星;

    选取新模向斜的一个钻孔剖面,对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铝土矿矿石矿物以一水硬铝石为主,另有少量一水软铝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以及少量重矿物。此外,在含矿岩系近底部还发现有富集Ce元素的矿物氟菱钙铈矿[Ce2Ca(CO3)3F2]。从剖面顶部至底部,铝土矿中稀土元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稀土元素参数LaN/YbN、LaN/SmN和GdN/YbN的数值均随深度逐渐增大。说明从剖面顶部至底部,稀土元素的淋滤迁出逐渐减弱,且稀土元素间存在一定的分异。稀土元素间的分异可能由不同的含稀土元素矿物抗风化淋滤差异所致。铝土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LREE明显富集、MREE中等-弱富集、HREE相对平坦的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正Ce异常。δCe异常值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接近含矿岩系底部,δCe异常值再次增大。含矿岩系上部的Ce异常是由氧化条件下Ce3+向Ce4+转变并形成方铈矿(CeO2)所致。随着深度的增加,含矿岩系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从而δCe异常值逐渐减小。接近含矿岩系底部,由于氟菱钙铈矿[Ce2Ca(CO3)3F2]的形成,导致δCe异常值再次增大。氟菱钙铈矿的沉淀可通过氟化物络合物(CeF2+或CeCO3F0)与Ca2+和HCO3-发生反应来完成。

    2013年01期 v.32;No.148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 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铝土矿多期淋滤作用及其控矿意义

    余文超;杜远生;顾松竹;崔滔;黄兴;喻建新;覃永军;雷志远;翁申富;曹建州;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安场向斜东南翼ZK288-16井中大竹园组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学分析,辨别出该口钻井记录下的包括两次准同生淋滤作用及一次后生淋滤作用在内的3次淋滤作用。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层是记录淋滤作用发生的标志性层位,与下伏岩(矿)层呈现渐变关系,说明土状-半土状铝土矿是由碎屑状或豆鲕状铝土岩(矿)经过淋滤作用转化而来,在此过程中,杂质元素被移除,铝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富矿,而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也经过不同程度的淋滤作用。区域上的钻孔对比表明,区域内这种多期淋滤作用对于提升矿石品质、控制矿层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1期 v.32;No.148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黔北道真新民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

    莫光员;金中国;龚和强;吴启美;

    黔北道真新民铝土矿矿床是务正道地区近年来探明的第4个大型铝土矿床,332+333铝土矿资源量超过数千万t。研究表明,矿床为产于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古侵蚀风化面或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质岩、泥岩、砂质页岩侵蚀间断面之上的一水硬铝石沉积型铝土矿床。镓、锂为矿床伴生的有益元素。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性、向斜构造、古地理环境、古气候等因素控制;后期表生作用是地表矿石质量总体上优于深部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3年01期 v.32;No.14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形成环境的古盐度识别

    崔滔;焦养泉;杜远生;余文超;计波;雷志远;翁申富;金中国;和秀林;

    通过对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中的B、Sr、Ba、V、Zr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对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沉积环境的古盐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的沉积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形成于半咸水-淡水环境中。沉积环境为半封闭海湾,海侵使成矿区低盐度水体变为半咸水或咸水,随后陆地淡水输入等淡化作用将半咸水或咸水淡化,淡化的程度与范围取决于淡化时间的长短,经淡化后的水体在下一轮海侵中再次被咸化,水体的古盐度随海平面升降在淡水-咸水之间循环。

    2013年01期 v.32;No.148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崔滔;焦养泉;杜远生;计波;雷志远;翁申富;金中国;赵爽;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石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古地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不同自然类型的铝土矿指示不同的沉积环境,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的沉积过程与黏土岩类似,形成于半封闭海湾的低能环境,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形成于相对高能的滨岸湿地环境。铝土矿的空间分布与粒级有关,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围绕半封闭海湾分布,在南部新模向斜、张家院向斜、安厂向斜一线占较大优势。致密状铝土矿在全区广泛分布,由南向西北方向,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所占比重皆增加。铝土矿沉积后,受到淋滤作用影响,促使矿石品质变好。

    2013年01期 v.32;No.148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层中燃烧成因PAHs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余文超;杜远生;汪小妹;黄兴;崔滔;喻建新;覃永军;

    铝土矿沉积被认为是炎热潮湿热带或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的气候敏感沉积物。对黔北铝土矿中3个钻孔不同层位岩心样品的GC-MS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的燃烧成因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以芘、荧蒽、苯并[a]芘、苯并[e]芘、苯并[ghi]苝等为代表的燃烧成因PAHs与陆上火灾事件密切相关。结合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前人研究所得的古地磁、植物与孢粉化石证据,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时陆上存在丰富的植被,且是一种在炎热潮湿背景下存在季节性干湿分异的古气候条件。

    2013年01期 v.32;No.14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鲕状矿石中鲕粒的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张亚男;张莹华;吴慧;丁晓英;凌文黎;雷志远;翁申富;马倩;杜远生;

    铝土矿矿床中普遍含有不同比例的鲕状矿石,但目前对这些鲕粒的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相互关系的了解相对有限。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中典型鲕状矿石中鲕粒进行了微区原位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并与共存基质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鲕粒的形成时间晚于基质,地表化学风化作用本身并不能导致铝土矿的形成;鲕粒的形成发生于强氧化和高酸度的环境,其成因被解释为在海进过程中在地层中一定的深度条件下形成了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矿物,随后的海退作用过程导致硫化物蚀变并形成强酸环境,使得成矿元素Al相对于杂质元素(Si、Fe)发生相对富集,且该过程具有多期次振荡重复的特点。铝土矿形成是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周期性海进-海退循环与长期的大陆古隆起区平坦海岸地形相互耦合的结果。

    2013年01期 v.32;No.148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 黔北铝土矿不同类型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张莹华;凌文黎;吴慧;张亚男;丁晓英;崔滔;杜远生;雷志远;翁申富;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带是我国铝土矿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床中发育有4种典型的矿石类型:致密状、碎屑状、豆鲕状和土状。通过对不同类型矿石及矿体下伏高Al黏土岩和志留系韩家店组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元素质量平衡的示踪方法,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开阔海岸环境、与多频次海进-海退循环对陆缘古风化剖面的侵蚀作用有关;海进-还原过程导致了古风化剖面中部大量黄铁矿等硫化物的形成,而随后的海退-氧化过程产生高硫酸介质水溶液,使得杂质元素大量移出和铝土矿化发生;强酸溶液带出的大量元素随环境向pH值中性化和氧逸度下降条件的演化,以化学沉淀形式形成了杂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致密状矿石,而海进-海退循环对碎屑状-豆鲕状矿石的多期次改造,导致了土状矿石的形成。

    2013年01期 v.32;No.148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 黔北务正道地区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之交海平面变化对铝土矿的控制

    黄兴;张雄华;杜远生;郄文昆;杨兵;段先锋;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受全球成冰事件的影响,华南海平面变化频繁。其中,达拉期至小独山期海侵规模最大,导致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为研究区铝土矿的沉积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而紫松期至隆林期,本区出现最大规模的海退,很多地区的碳酸盐岩沉积减薄,甚至暴露,遭受风化剥蚀,在黔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该区红土化和铝土矿化的进行。讨论了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华南地区海平面变化规律,简要分析了这段特殊时期贵州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古地理格局的变化,结合古气候资料,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于华南地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海退规模最大的时期,即早二叠世紫松期至隆林期。

    2013年01期 v.32;No.148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非主题来稿

  •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锆石LA-MC-ICPMS测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贾群子;杜玉良;赵子基;宋忠宝;全守村;陈博;孔会磊;栗亚芝;李金超;陈向阳;张雨莲;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 416~336Ma,可分为3组:2 416~2 365,1 797~1 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2013年01期 v.32;No.148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 贵州铜仁枫木寨隐爆角砾岩筒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周振昊;杜远生;

    在寒武系等沉积岩广布、区内尚未发现岩浆岩分布的黔东地区,首次发现了特征较为典型的铜仁枫木寨隐爆角砾岩筒。该岩筒平面上呈椭圆形分布,长约220m、宽约100m。从内向外,分带特征十分明显,隐爆中心带、流化角砾岩带、震裂岩带和过渡带4带发育齐全,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隐爆角砾岩筒系统。角砾的成分、形状、大小、胶结物及其位移特征与各带在隐爆过程中的受力规律吻合。同时,角砾成分复杂,既有来自围岩,又有来自下伏地层和更深的深部气液早期冷凝结晶的石英角砾和上覆地层坍塌的层纹状白云岩角砾。该岩筒的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地质构造演化、成岩成矿作用,特别是指导金刚石原生矿(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体或金伯利岩体)和隐爆角砾岩型贵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1期 v.32;No.148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中国全新世4.2ka BP气候事件及其对古文明的影响

    刘浴辉;孙霞;郭彩青;

    利用近年来发表的全新世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如湖泊、泥炭、石笋及其他古气候地质载体记录,对4.2ka BP气候突变事件在中国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气候事件在中国普遍表现为干旱,伴随部分地区的降温,体现了东亚地区对全球4.2ka BP气候事件的响应。结合考古学研究成果,认为这一气候事件所导致的中国北部大范围、持续性的干旱,是造成中国北部新石器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所导致的南部持续干旱、局部频繁洪涝,以及气候剧烈频繁的波动,是造成中国南部新石器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对于该气候事件的触发机制,洋流变化的贡献很可能小于大气环流变化的贡献。太阳辐射减弱造成的北半球降温所引起的半球间洋面温度梯度的变化,可导致赤道辐合带(ITCZ)南移,并使得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季风减弱;同时季风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间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诱发季风突变,造成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大面积干旱。

    2013年01期 v.32;No.148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西南印度洋中脊钙质沉积物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

    陈圆圆;于炳松;苏新;于淼;

    深海沉积物研究能够为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丰富的信息,对推动沉积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中国大洋科考20航次西南印度洋中脊附近的钙质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钙质沉积物矿物组成主要为方解石,黏土矿物含量较低。方解石以钙质超微化石颗石藻及有孔虫的形态存在,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超微化石生活在正常的近表层海水环境中,死亡后埋藏环境稳定。稀土元素具有总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Eu中等负异常、Ce中等负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中富亲石元素、贫亲铁元素,亲生物元素Sr、Ba含量远高于其他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及Ceanom值说明沉积环境偏氧化。沉积物中大量的生物成因方解石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研究区物源以生物源为主、含有少量陆源及幔源物质的特点。

    2013年01期 v.32;No.148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气区山西组山2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

    王香增;张丽霞;于波;周邻丹;尹锦涛;

    根据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延长油气区山2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和阶段划分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山2段储层砂岩以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砂岩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1、A2和B期的成岩演化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19.5%和14%的原生孔隙丧失;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溶蚀作用增加的新孔隙平均为1.7%。

    2013年01期 v.32;No.148 114-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辉绿岩油气藏储集特征

    李军;邵龙义;时林春;李敬含;汪国文;孙晓;王素芹;

    在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辉绿岩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储集空间类型、形成机理、储集性能及影响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古近系辉绿岩主要侵位于古近系沙三段和沙一段中,为东营中、晚期侵入,属碱性系列;辉绿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复杂多样,次生储集空间(尤其是裂缝)占主导地位,其形成受侵入时间及其侵入后所经历的后生改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储层多为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对物性改善具重要作用,储集性能受岩相、构造作用、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岩体成藏受油源、储集性能及侵入期等多因素综合控制。

    2013年01期 v.32;No.148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肖凡;王敏芳;姜楚灵;杨武胜;

    香山含铜镍矿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控制,为由辉长岩、辉橄岩、细粒辉长岩和钛铁辉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香山铜镍矿床岩石铂族元素总量(∑PGE)变化范围为0.74×10-9~2.82×10-9,矿石∑PGE变化范围为20.64×10-9~148.99×10-9,PPGE(Pd、Pt)和IPGE(Ru、Ir、Os)之间分异均较弱,二者具有相似PGE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形式。香山铜镍矿床原生岩浆w(MgO)下限值为4.97%,源于亏损型地幔,PGE丰度较高,母岩浆为高镁玄武质岩浆,PGE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的原因是发生了硫化物熔体不混溶作用,引发硫饱和的机制为地壳物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橄榄石、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等矿物的结晶分离作用。

    2013年01期 v.32;No.148 125-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 从层序地层学到地震沉积学:三维地震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的地震地质研究发展方向

    李祥权;陆永潮;全夏韵;吴蕾;

    随着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广泛应用,在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利用三维地震的属性切片技术刻画沉积体的三维几何形态及其沉积演化过程,已成为地震地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并逐渐衍生为一门新的学科──地震沉积学。地震沉积学的应用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地下沉积体宽厚比的"不均衡性",另一方面又要客观辩证地评价地震沉积学对于"薄层"沉积体的分辨能力。陆相地层地震沉积学应用要比海相地层复杂,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应该形成其自身的特点和技术方法体系。地震沉积学应用的关键是建立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以正确的沉积相模式为指导及精细标定地震属性的地质含义,要强调多学科、多因素、多技术手段的联合应用与约束。

    2013年01期 v.32;No.148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中海参骨片化石的发现

    黄金元;胡世学;张启跃;周长勇;吕涛;谢韬;文芠;

    在云南罗平中三叠统关岭组第二段(安尼阶Pelsonian亚阶)中发现了少量海参骨片化石,对其中的1属1种进行了描述。该发现丰富了罗平生物群的内容,为探讨中国三叠纪海参骨片化石的分类及演化增加了新材料。同时对海参骨片化石的产出层位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得出该类海参生活在正常浅海陆棚环境。

    2013年01期 v.32;No.148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内蒙古锡林浩特侏罗纪红旗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杨兵;张雄华;葛梦春;潘文静;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侏罗纪红旗组下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孢粉化石26属39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与华北区、东北区及西北区同时期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能很好地对应。此外,通过孢粉化石组分研究,确定该区早侏罗世古植物主要为掌鳞杉科、松柏类、苏铁科、桫椤科、双扇蕨科等,古植被类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进而推断该期为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偏湿润的古气候。

    2013年01期 v.32;No.148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沉积环境及成矿模式

    刘兴兵;程军;唐本锋;张丽红;

    重庆市硫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型矿床,赋存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吴家坪组(P3w)(同时异相沉积)底部,该层硫铁矿含量约占重庆市硫铁矿总量的92%。对重庆市域范围内上二叠统硫铁矿含矿岩系和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龙潭组含矿岩系主要为高岭石化基性凝灰岩、高岭石黏土岩,吴家坪组主要为黏土质页岩,煤层中硫铁矿亦较发育。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主要富集在4个区域:渝东北城口、开县、云阳、奉节等区县;东部的石柱县以东地区;合川、璧山、渝北等华蓥山地区;綦江、南川、武隆等南部地区。分析认为中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沉降带来硫铁矿铁质物源,而二叠纪晚期海平面升高,海水携带大量硫元素分别自东部、北部、南部侵入渝东北及东部地区、重庆北部华蓥山地区、南部綦江—南川等区县,硫铁矿在还原环境中于成岩—后生作用阶段重结晶而成。基于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厚度、品位分布规律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分析了硫铁矿的成矿模式,提出硫铁矿主要发育于低地残积平原、沼泽、潮坪及海湾环境,多在海侵环境中形成。

    2013年01期 v.32;No.148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油砂开发状况和评价实践

    赵鹏飞;王勇;李志明;武静;

    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油砂资源丰富,Athabasca矿区是盆地中最大的油砂矿区,含油层段为白垩系Mannville组,矿区的目的层为潮汐环境下典型的曲流水道沉积。由于油藏曾发生生物降解作用,油矿地层沥青油黏度可达1×104~100×104 mPa.s。油砂开发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钻井开采方法,属钻井开采法的SAGD技术的机理是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蒸汽,使固体沥青油变为可流动的原油,流入采油井筒中而被采出。连续油层厚度、隔夹层和气水层的分布以及水平井段的有效长度影响蒸汽腔的扩展和注汽效率。除考虑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和电阻率外,SAGD开采方式下油砂的有效厚度识别标准还考虑连续油砂层、隔夹层和气水层的分布。油砂储量级别的确定,取决于储量的地质落实程度、资料获取情况和开发方案。

    2013年01期 v.32;No.148 15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利用MDT资料预测油气产能

    刘之的;赵靖舟;高秋涛;

    准确地预测油气产能关系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有效制定。目前,常用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MDT)资料进行产能预测。由于MDT的测试时间只有几秒钟到几分钟,因此直接使用MDT测试数据计算储层产量会导致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小波分析手段提取了MDT压力测试数据的小波系数之后,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小波系数与钻杆地层测试(DST)产能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用该模型对其产能进行了预测。将所构建的这一整套MDT产能预测方法应用于XJ油田的产能预测中,预测结果与DST测试产能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对工区内的储层产能进行预测,其预测精度能够满足油气田生产的要求。

    2013年01期 v.32;No.148 163-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白云凹陷复杂陆坡深水区地层速度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逄建东;但志伟;杨平华;何玉梅;关伟龙;

    利用测井声波速度、VSP速度和地震叠前相干速度反演方法对白云凹陷地层速度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地层速度与海水深度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沉积环境不同造成的差异压实、地质异常体、海底底质及流体性质是造成地层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

    2013年01期 v.32;No.148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 烷基糖苷对润湿性的改变及与界面张力的关系

    孙琳;蒲万芬;辛军;吴雅丽;

    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润湿性是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油田开发的重要特性。通过测量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与亲水(亲油)载玻片、原油间的接触角,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油藏润湿性的改变行为。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固界面和油水界面的吸附使润湿性发生变化,且其在水固界面的吸附模式是决定润湿性改变的关键。同时,在测定油水界面张力,计算水固、油固界面张力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各界面张力对润湿性的影响程度:水固界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油固界面张力。可见,在利用表面活性剂改变润湿性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水固界面状态的变化。

    2013年01期 v.32;No.148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地下水封洞库深部岩体结构面连通性研究

    季惠彬;宋琨;吕坤;

    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是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战略石油储备重点工程,研究建库裂隙岩体的连通性是评价水封效果的关键。结合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的岩体特征,以钻孔电视成像技术为手段,通过分析影像中结构面位置、地质特征等,建立不同钻孔间结构面连通的条件,并分析了钻孔ZK11和ZK12,ZK12和ZK14的变质分异结构面的几何连通性;以洞库区钻孔地下水位的陡降与施工巷道开挖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巷道地下水排泄与钻孔水位下降的水力联系,分析了结构面的水力连通性;通过几何连通和水力连通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深部岩体结构面的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巷道开挖引起钻孔地下水位的显著下降,两者存在明显水力联系;变质分异结构面(J)在钻孔ZK12、ZK11和①号施工巷道0+379.424m处满足位置连通、结构面特征连通和水力连通,为连通性结构面;结构面(J′)在钻孔ZK12和ZK14处满足位置连通和结构面特征连通,不满足水力连通,为非连通性结构面。这对地下工程深部岩体结构面连通性的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2013年01期 v.32;No.148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歧北斜坡沙三段储层地震反演预测技术

    韩国猛;郭燕珩;胡瑨男;李鹏飞;唐鹿鹿;杜家鹏;苏沛强;

    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处理、测井曲线的标准化与特征曲线的重构、子波的提取与层位标定等一系列前期的处理,并优选反演参数,对歧北中斜坡沙三段开展GR拟声波测井约束反演,明确了有利砂体的展布及厚度,为该区的井位部署及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3年01期 v.32;No.148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 巴东组软岩残积红色黏土物性特征

    余宏明;刘勇;罗昌宏;祝艳波;刘艳敏;

    红色黏土在黏土化过程中,经历了铁、铝质矿物的累积与盐基成分的淋失,表现出高液限、高含水率、高塑性、分散性等特殊物理力学性质。对三峡库区不同深度、高程点、风化程度的红色黏土开展了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并采用X-衍射实验、化学全分析、环境扫描电镜等微观实验手段,分析了红色黏土的物相结构特征,探讨了巴东组残积红色黏土的宏观、微观物性特征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色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沿水平与深度方向均表现出规律性,其母岩类型、风化程度、矿物组成及结构、粒度特征是影响这一规律的主要因素。

    2013年01期 v.32;No.148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核工业柳州工程勘察院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隶属广西地矿局,是集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始建于1958年10月。2009年初,将核工业柳州工程勘察院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管理,目前同时使用两个名称。我院拥有较为齐全的各类资质,地球物理勘查(工程物探)甲

    2013年01期 v.32;No.14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发展小的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正>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是1999年经湖北省编委批准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隶属于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湖北省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的主体。主要从事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业务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

    2013年01期 v.32;No.148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