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玻璃地球专栏

  • 论中国“玻璃国土”建设

    吴冲龙;翁正平;刘刚;何珍文;张志庭;李新川;

    "玻璃国土"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对"玻璃地球"的称谓。这是一个地质信息和地理信息相结合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的、可供多用户访问和开展决策分析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浅层地壳。其目的是便于矿产资源的发现和评价,同时揭示地质灾害孕育背景和机理并实现预警和减灾。"玻璃国土"建设不仅涉及理论、方法论和高功能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的研发,还涉及获取深部探测新资料能力、新资料综合和解译能力的建设,以及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模式的建立,核心是地质信息科学和技术。"玻璃国土"建设的目标与各地质矿产部门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一致,但更系统、更完整、更完善,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

    2012年06期 v.31;No.14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基于三维数字地质模型的地质空间动态剪切分析技术

    刘刚;翁正平;毛小平;张夏林;杨成杰;

    基于三维数字地质模型的地质空间剪切分析是"玻璃国土"建设所面临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难点包括复杂三维数据环境中的高效实体布尔运算方法,以及相关三维实体语义信息的实时查询处理。采用基于BSP树的多边形合并与分解技术,实现三维空间实体的布尔运算与矢量剪切;采用多线程实现不同要素集合的并行裁剪运算,并在三维空间数据库引擎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升地上地下一体化信息处理和语义查询效率。以武汉市规划信息系统为例,实现了地下硐室和隧道动态开挖过程的三维地质空间剪切分析,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设计和矿山三维巷道设计实例,说明了基于三维数字地质模型的地质空间分析的综合应用效果。

    2012年06期 v.31;No.147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玻璃油田”建设与油气勘探开发信息化

    田宜平;毛小平;张志庭;刘志锋;印传奇;张鹏;吴冲龙;周霞;梁党卫;孙旭东;陈述腾;

    探讨了"玻璃油田"与"数字油田"的关系,针对油田勘探开发及其信息化方法和技术的特殊性,详细阐述了"玻璃油田"建设的思路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深部探测技术、三维地震数据智能解释技术、四维"数字油藏"表征与分析技术、四维数字油气成藏模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最后指出了"玻璃油田"建设将为油田勘探开发信息化带来的发展前景。

    2012年06期 v.31;No.147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玻璃国土”建设中的矿山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张夏林;蔡红云;翁正平;李章林;张鸿昌;李夏亮;姜宇榕;吴冲龙;

    "玻璃国土"最终成果的表达应该是多分辨率的三维模型的集成。一般地区是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解译成果建立的小比例尺的地表和地下三维地质框架模型,而对于有丰富勘探资料的矿集区和正在开采的矿山,应该建立分辨率更高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包括矿山三维地表模型、三维钻孔模型、三维矿体模型、三维岩层模型、三维构造模型和三维井巷模型等,建立这些高精度模型所需的数据、所需采用的方法、建模过程及模型结果各不相同。多分辨率模型的集成及应用涉及建模数据的一体化问题,包括坐标系统、边界对接和数据结构的一体化问题,需要在"玻璃国土"建设的统一框架下,事先制定分类标准来解决。

    2012年06期 v.31;No.147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东营凹陷地层异常压力的成因机制与动态模拟

    李星;黄文娟;孙旭东;田宜平;梁党卫;

    根据盆地不同演化阶段的地层超压形成有不同主导因素的认识,提出了分层系、分阶段的主导因素超压预测法,分别采用岩土力学原理和干酪根裂解成烃原理建立方程式,然后分层系、分阶段地计算欠压实作用引起的超压和生烃作用引起的超压。利用该方法、模型和软件系统,对东营凹陷各层系的超压形成、分布和演化进行了模拟,发现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即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造成东营凹陷地层异常压力的主导因素,欠压实引起的超压出现在生烃作用引起的超压之前,生烃增压主要出现在2 500m以下深度。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模型和软件系统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对陆相盆地油气成藏过程的超压预测。

    2012年06期 v.31;No.147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基于返揭法的东营凹陷古地热场三维动态模拟

    李星;廖莎莎;周霞;张志庭;孙旭东;

    返揭法是利用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基底热流和沉积层物性参数来确定盆地内各地层的热流及地下温度场分布的一种方法。将基于这一方法研发的软件与基于角点网格建立的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模型耦合起来,以东营凹陷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了热史反演和古地热场重构,计算并显示了该凹陷在各演化时期的温度和热流三维分布状态。盆地基底古热流是实现盆地地热场模拟的基础边界参数条件,与其他方法相比,返揭法的优点是在计算盆地基底古热流时,可以避开因为构造-岩浆热事件造成的局部古大地热流值异常,而直接采用较稳定的地幔热流值来反演求解。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量较小,只要将该模拟模块与附加地热场模拟模块集成起来,便可完整地实现复杂盆地的古地热场演化模拟。

    2012年06期 v.31;No.147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东营凹陷牛庄—王家岗区块输导层油气运移初值三维重建方法与应用

    毛小平;马利;张志庭;梁党卫;吴冲龙;

    输导层油气运移初值的三维重建是衔接排烃史三维模拟和人工智能运聚模拟的模块,是为了解决在排烃史三维模拟之后油气从烃源岩层运移至输导层的路径和数量,同时为人工智能运聚模拟做输烃量的预分配。该方法对于模拟自生自储油气藏和透镜体油气藏具有特别的优势,同时,所提出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岩相变化、断层和流体势对油气运移初值三维重建的影响,即通过流体势差值、岩性和断层性质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并根据流体势差值所占比例、岩性和断层性质的差异来分配油气输导的比值。应用该方法在地质体的三维角点网格模型的基础上,对东营凹陷牛庄-王家岗区块进行了输导层油气运移初值的三维重建并获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显示该区块从沙四上亚段沉积末至现今有14.0%的油滞留在烃源岩中,运移出来的油中有98.4%的油向上运移至输导层,0.065%的油向下运移至输导层,1.535%的油侧向运移至输导层。

    2012年06期 v.31;No.14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地质空间认知与多维动态建模结构研究

    何珍文;吴冲龙;刘刚;田宜平;张夏林;翁正平;

    地质空间建模本质上是通过有限的地质空间数据,重构地质空间对象和格局,以恢复或模拟特定地质空间相关特征供人感知的过程和工具。从空间认识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地质空间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三维地质建模的5个技术层次结构、对应的模型层次划分和三维地质建模生命周期。实际应用表明,该体系结构能够有效支持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这将有助于多维地质空间建模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012年06期 v.31;No.14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滑坡透明化研究与应用:以黄土坡滑坡为例

    刘军旗;綦广;程温鸣;项伟;刘俊;吴冲龙;

    以自主研发的三维可视化平台(QuantyView)为支撑,建立了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及其中大型野外试验洞的三维地质模型,以虚拟的滑坡模型为透明的载体,集成了地质勘察与试验洞设计数据,可以为滑坡研究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也增强了滑坡研究的直观性与洞察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灾害勘察、治理领域开展"玻璃地灾"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2012年06期 v.31;No.147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 三维可视化动态地质建模系统研发与应用

    翁正平;何珍文;毛小平;李章林;綦广;李俊杰;吴冲龙;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动态建模软件系统的研发涉及地质数据三维可视化、地质体三维动态构模和地质专业空间决策分析等一系列方法、技术问题。采用基于非均匀有理样条(non uniform rational B-spline,简称NURBS)等多种函数的空间插值法,基于钻孔、剖面、散点集和多源数据的构模法,以及基于单体塌陷的通用网格简化算法(general mesh simplification,简称GSM)和Grid+CSR-Tree三维空间混合索引法,在QuantyView软件平台上研发了一个具有快速动态重构能力的三维动态地质建模系统。在多个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开展"玻璃国土"建设对于推进地质勘查与开发工作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06期 v.31;No.147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非主题来稿

  • 地球化学资料定量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综述

    朱红涛;庄文娟;黄众;刘强虎;

    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包括:碳氧同位素法、黏土矿物法、胶结物含量法、微量元素法、稀土元素法、TOC识别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等。上述方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具有识别准确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受到样品采样不连续的限制和受成岩作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多地球化学指标结合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基础上,还应结合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开展层序地层单元综合识别。

    2012年06期 v.31;No.147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旋回与期次划分

    司学强;王鑫;陈薇;杨志力;桑廷义;文川江;

    为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特征,需对火山岩的旋回和期次进行划分。通过薄片鉴定、单井喷发韵律识别、电性特征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旋回和期次进行了厘定,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主要为熔岩类和火山碎屑岩类,发育溢流相、由爆发相过渡为溢流相、爆发相、熔岩与火山碎屑岩或沉火山碎屑岩互层4种韵律类型,其中溢流相为主要韵律类型。对不同韵律进行组合,可将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划分为4个喷发期次,4个喷发期次又可以组合为2个喷发亚旋回,该时期火山喷发主要呈现出喷发-宁静-喷发-宁静的过程。

    2012年06期 v.31;No.14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 内蒙古基东地区晚泥盆世辉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张小强;魏启荣;魏俊浩;孙骥;郝伟;张德才;

    内蒙古基东地区辉长岩体位于北山成矿带北侧的石板井-七一山-呼伦西伯成矿带西北缘。该辉长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辉长岩,次为角闪辉长岩,少量为辉长闪长岩。对辉长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辉长岩体形成于晚泥盆世(D3),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1.3±2.0)Ma。辉长岩体主量元素表现出富Al[w(Al2O3)=17.94%~20.93%]、高Na[w(Na2O)=2.08%~3.75%]和低K[w(K2O)=0.16%~0.98%]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其(La/Yb)N比值为1.92~4.62,无铈异常(Ce/Ce*=1.00~1.11),部分具正Eu异常(Eu/Eu*=1.08~2.20)。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表现出P、Ti的亏损和Sr的富集。辉长岩体形成于岩浆弧环境,属白山晚古生代岩浆弧的组成部分,是红石山大洋向南俯冲所形成的岩浆产物。

    2012年06期 v.31;No.147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 阳山金矿带安坝里南斑岩脉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孙骥;魏启荣;杨奇荻;王志军;郝伟;梁云汉;张小强;王敬元;

    阳山金矿带安坝里南矿段位于碧口地块、松潘-甘孜褶皱系及秦岭微板块的结合部。对安坝里南矿段发育的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斑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斑岩形成于晚三叠世(T3),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8.7±3.7)Ma。斑岩属富铝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其主量元素化学成分表现为高SiO2(70.41%~74.89%)、富Al2O3(14.60%~16.09%)、高K2O(2.83%~3.52%)、较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17.61)和CaO/Na2O比值(平均8.43)、低Al2O3/TiO2(56.50~76.62)的特征。A/CNK比值为1.10~3.57(平均2.28),且出现大量的刚玉分子(1.46%~12.13%)。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斜型,其(La/Yb)N比值为8.92~23.63,基本无铈异常和明显的负铕异常,其Ce/Ce*比值和Eu/Eu*比值分别为0.97~1.05和0.66~0.90。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上普遍显示出强烈的Nb、Ta、P、Ti的亏损。斑岩的源区物质显示出壳源的特征,Rb/Sr>0.32和Nb/Ta<12.0,其源区物质可能主要为碧口群。斑岩形成于晚三叠世时期扬子陆块与秦岭弧碰撞期后的地壳增厚向岩石圈拆沉与大规模伸展走滑转换阶段,岩浆起源于该环境下约800℃时碧口群发生的部分熔融,属弧-陆碰撞后阶段的产物。

    2012年06期 v.31;No.147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全吉地块莫河片麻岩原岩侵位年龄的再研究

    巴金;龚松林;廖梵汐;张璐;

    莫河片麻岩位于全吉地块东段,其原岩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侵入体。前人对该片麻岩的锆石年龄测定结果相差约120Ma。在野外详细地质观察基础上重新采集样品,用LA-ICP-MS法重新测定了15颗岩浆成因锆石的U-Pb年龄,结果得上交点年龄为(2 394±31)Ma(2$)(MSWD=0.82)。由于锆石也受到变质变形作用的强烈改造,认为该年龄可能更接近于该片麻岩原岩的侵位年龄。新的定年结果表明,全吉地块存在近2.4Ga的花岗岩类侵入活动。

    2012年06期 v.31;No.147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 南祁连盆地二叠纪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岩探讨

    王苏里;周立发;

    南祁连盆地在二叠纪时期处于稳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南部主要为海相沉积,北部为陆相沉积,碎屑岩比较发育。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中二叠统勒门沟组、上二叠统诺音河群以及北部陆相二叠系的源岩构造背景均十分复杂,但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判断南祁连盆地二叠纪沉积物源可能为其以北的中祁连—陇西地块的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岩系及花岗岩。

    2012年06期 v.31;No.147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 浙西志棠剖面下寒武统荷塘组黑色岩系孔隙特征

    杨元;张磊;冯庆来;

    以浙西地区志棠剖面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观察、对比了不同岩性样品中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特征。以孔隙形态和成因为基础,将这些孔隙划分为9类:①有机质孔;②沥青孔;③生物孔;④絮凝成因孔;⑤黏土矿间孔;⑥草莓状黄铁矿晶间孔;⑦粒屑孔;⑧矿物溶孔;⑨微裂缝。总结和探讨了孔隙发育特征与岩性的对应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志棠剖面荷塘组地层的页岩气地质意义,硅质页岩中孔隙类型多,孔隙发育,在页岩气地质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2012年06期 v.31;No.147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 页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开发机理综述

    郭平;王德龙;汪周华;黄凯;张小涛;刘子雄;

    页岩气藏属于含有大量吸附态天然气的致密性气藏,相比常规气藏有其独特之处,为了更有效地开发页岩气藏,在综述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介绍并分析了页岩气藏的储集特征、孔渗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解,页岩气微观运移方式、流态判断以及对产能的影响;指出页岩气与煤层气的解吸、微观运移特征有很大差异,因此,今后建立适合页岩气解吸的吸附模型、分析页岩气的微观运移机理、特征及影响产能的主控因素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2年06期 v.31;No.147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低渗透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董凤娟;卢学飞;琚惠姣;孙卫;

    为了使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应用熵权TOPSIS法,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选取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和含油饱和度6个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有着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其孔隙类型、接触方式、喉道类型、连通性和驱油效率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熵权TOPSIS法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划分的各类储层流动单元特征明显,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2012年06期 v.31;No.147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岩石波速的影响

    刘鲁文;荣辉;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在孔隙度—波速转化关系中,对于给定的孔隙度,岩石波速呈现明显的波动。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碳酸盐岩的复杂成岩作用,它可引起储层地震解释和反演的多解性。因此,对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而言,建立成岩作用与岩石波速之间的预测关系是极为重要的。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成岩作用与地震波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了解成岩作用过程中岩石波速的变化行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发现,成岩历史、孔隙类型、白云石类型的差异均可造成碳酸盐岩储层波速对于给定的孔隙度出现明显波动:在孔隙度一定的情况下,经历早期胶结作用的储层波速低于经历早期压实作用的储层波速,以微孔隙为主的储层波速明显低于以铸模孔隙或骨架内孔隙为主的储层波速,砂糖状白云石储层波速低于具有白云石胶结物的储层波速。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粒滩为例,通过地震剖面模拟实验发现,与优质储层形成有关的成岩相在地震剖面上响应明显,地震反射表现为连续性好、振幅强,这说明根据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成岩相的预测是可行的。建议今后应加强成岩作用与岩石波速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国内深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2012年06期 v.31;No.147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 新疆昌吉市硫磺沟煤矿三井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分析

    吴天伟;田继军;木合塔尔·扎日;陈斌;

    新疆昌吉市硫磺沟煤矿区内含煤丰富,对其煤岩特征、煤样元素含量特征及煤样瓦斯参数的详细分析表明,煤层气含量较为丰富。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围岩性质、水动力因素和沉积体系域等方面的具体分析研究,总结出本区具有煤层气赋存的有利条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及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指导。

    2012年06期 v.31;No.147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控制因素

    吴娟;叶加仁;康建云;梅加洛;

    通过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已探明石油储量构成和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总结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其控制因素。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不同层位、不同区带油气分布差异性明显,具有纵向分隔、横向分散等显著特征。油气的不均一性分布主要受控于3种地质因素:①膏盐韵律发育导致油气纵向分隔,膏盐岩极高的排驱压力有效地限制了流体的垂向运移,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②成熟烃源岩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油气纵向富集程度主要受成熟烃源岩层位的控制,蚌湖向斜带主力生烃灶控制了油气在平面上的富集;③输导条件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和纵横向分布范围,高渗砂体的侧向输导能力控制了断层不发育地区油气聚集的规模与平面分布范围,断层的垂向输导作用导致了主干断层发育地区油气在纵向上呈多层系分布。

    2012年06期 v.31;No.147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基于GIS的K-近邻法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新疆东天山地区铁矿预测为例

    吴春明;吕新彪;

    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KNN)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方法,可用于线性不可分的多类别样本的识别。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多维空间中找到与未知样本最近邻的k个点,并根据这k个点的类别来判断未知样本的类别。以新疆东天山地区铁矿预测为例,利用GIS采集、分析和管理数据,采用K-近邻法分析成矿有利度并圈定找矿有利地段。从预测结果看,研究区内绝大多数矿床(点)落入到成矿有利度的高值区域,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可信度高,可以有效地用于成矿预测。

    2012年06期 v.31;No.147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 第二矿化富集带研究的若干认识

    王巍巍;曹新志;刘利宝;

    已知矿(集)区深部经过弱矿(无矿)间隔后新出现的矿化富集空间称之为第二矿化富集带。第二矿化富集带是一种相对特殊的矿化垂向分带现象,对它的研究能为开展"矿下找矿"或"矿外找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控制第二矿化富集带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控矿构造场的复杂变化、成矿系统温度场的改变、成矿系统流体场的演化、沉积建造中的多层位控矿作用等因素。第二矿化富集带的研究要点是:首先判别研究区地史时期形成第二矿化富集带的可能性;其次对所研究的矿化富集带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

    2012年06期 v.31;No.147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 周口北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渗漏量及COD变化模拟分析

    宋启龙;靳孟贵;解世勇;王会敏;

    周口北郊垃圾填埋场为非卫生填埋,已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在建立污染物溶出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非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规律,用WHI UnSat Suite软件HELP模块估计了停止填埋后的现状和采用地表防渗措施情况下渗滤液的渗漏量。结果表明,周口北郊垃圾在10a垃圾填埋过程中每年有1 000~5 000m3渗滤液进入含水层,其COD质量浓度大致为2 000mg/L。停止垃圾堆放后,在没有覆盖措施条件下,渗滤液渗漏量平均值为2 500m3/a。在垃圾表层铺设防渗措施可有效减少99%的渗漏量,但仍有12m3/a渗滤液渗漏进入含水层。

    2012年06期 v.31;No.147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湖北宜昌香溪河流域环境同位素特征及其水循环意义

    史婷婷;陈植华;张卫;

    为研究鄂西南岩溶山区的水循环过程,以湖北宜昌香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环境同位素,对香溪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了取样,通过测定其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了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及流域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换关系及其水循环特征。流域水中δD、δ18 O值组成分析表明:流域内各种水体主要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的附近,构成斜率明显小于雨水线的蒸发线,3个子流域δD、δ18 O值的富集程度为:南阳河流域<古夫河流域<高岚河流域。南阳河流域上游受神农架山区地方性大气降水控制。响水洞和响龙洞(暗河出口)水中氘过量参数(d)值分别反映出不同的地下径流途径与滞留时间、水岩反应强度。子流域同位素沿程变化的特征反映出:在上游段,水来源不同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是δD、δ18 O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中下游段,流域内地下水流入河流,河水流量逐渐增大,不同的水源混合均匀,经过一定的蒸发作用,δD、δ18 O值的变幅趋于稳定。

    2012年06期 v.31;No.147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 降雨作用碎石土堆积层滑坡变形规律

    唐朝晖;孔涛;柴波;

    降雨诱发碎石土堆积层滑坡十分普遍,野猫面滑坡则是典型的碎石土堆积型滑坡,也是三峡库区内距三峡大坝最近的特大型滑坡体,研究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具有示范性和实用价值。首先,在滑坡区域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碎石土堆积层滑坡的组成结构;然后应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滑坡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型,对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条件下,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规律进行了模拟;最后,运用FLAC3D软件对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渗流场变化引起的滑坡变形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野猫面滑坡碎石土堆积层表现为三层结构,上部为碎块石土,中下部为块石土、钙质胶结碎块石,下部滑面为碎石土和黏土夹碎石;②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增加均使滑坡地下水头抬升,在斜坡前缘临近库岸部分的水力坡度明显增大;③降雨作用下,滑坡位移量增加,变形由地表向深部、由前缘向后缘发展,在滑面处剪应变集中;极端大暴雨条件下,前缘存在整体变形区;④碎石土堆积层滑坡地表径流疏导与生态防渗可有效防治滑坡。

    2012年06期 v.31;No.147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