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基础地质

  • 青藏高原东缘四姑娘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戴宗明;孙传敏;张宽忠;李振江;

    松潘-甘孜地体中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至燕山初期,其主体是扬子地块沿龙门山构造带向松潘-甘孜地体内楔入导致松潘-甘孜地体中下地壳低速层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虽然在松潘-甘孜地体中多数岩体长轴走向和矿物定向均呈北西向,但过去区调中划分的北西向的金川-理县构造岩浆带不能代表这种楔入作用的产物,而应重新划分为北东向的道孚-金川-小金-黑水构造岩浆带,四姑娘山岩体是这个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中的典型岩体。四姑娘山花岗岩属高Ba-Sr的钙碱性岩石,具有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和岛弧花岗岩的某些特征,而非A型花岗岩;其岩浆成分以中下地壳为主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其锆石普遍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通过对四姑娘山花岗岩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23粒锆石激光探针U-Pb定年,确定其岩浆结晶年龄为燕山早期(191±1)Ma。此年龄对解决龙门山断裂带形成的初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4期 v.30;No.139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1K]
  • 豫北地区寒武系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马瑞申;张良;杜远生;汪校锋;

    河南省北部辉县市、卫辉市、淇县一带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以海相碳酸盐岩-泥质岩沉积为主,地层中夹多套风暴沉积。风暴沉积构造包括底面侵蚀形成的沟渠构造、风暴撕裂形成的条带状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环状构造、竹叶状砾屑灰岩中风暴成因的放射状组构,以及风暴浪成因的丘状交错层理构造等。馒头组、崮山组、炒米店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形成于风暴浪及面和正常浪及面之间的浅海地区;而张夏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形成于正常浪及面之上的临滨地区。风暴沉积主要包括3种岩相类型:①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代表风暴涡流沉积;②丘状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代表风暴浪作用沉积;③具均质层理的泥晶灰岩,为风暴后期的快速悬浮沉积。这些岩相组合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豫北地区风暴沉积的发现表明河南省在寒武纪时期位于低纬度的风暴作用带,该沉积对于认识该区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4期 v.30;No.139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 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DLC70-3孔稀土元素及环境意义

    梅西;张训华;李日辉;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北缘DLC70-3孔沉积物全岩组分的ΣREE、分布模式和分异参数及其他地球化学相关指标的分析,讨论了沉积物物源以及w(ΣREE)变化的控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LC70-3孔沉积物稀土元素上陆壳标准化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缓右倾斜型、Eu呈负异常模式,与现代黄河沉积物的分布模式一致;[w(Gd)/w(Yb)]UCC-[w(La)/w(Yb)]UCC、w(LREE)/w(HREE)-w(ΣREE)分异参数特征也与现代黄河沉积物较为一致,而与朝鲜半岛河流沉积物有着明显不同;结合判别函数FD,推测DLC70-3孔沉积物来源主要为黄河沉积物;此外,w(ΣREE)纵向变化幅度较大,在99.49~237.22μg/g间,平均值为192.96μg/g(不含Y),纵向变化与化学蚀变指数CIA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w(ΣREE)高值对应CIA高值,反之亦然,说明w(ΣREE)变化受到源区化学风化作用控制,其变化可以很好地指示源区的化学风化强度。

    2011年04期 v.30;No.139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与方法进展及趋势

    朱红涛;黄众;刘浩冉;刘强虎;

    测井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可以反映出岩性和沉积旋回韵律等地层特征。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基于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识别两种,其中,定性方法有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重叠法、声波时差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以及累计地层倾角测井法等;定量识别方法有时频分析技术、INPEFA技术、多尺度小波分析技术、经验模态分解法、测井曲线分形分析和测井多尺度数据融合方法等。人工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尺度数据融合方法将是测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研究的趋势。结合INPEFA定量识别方法对西湖凹陷钻井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进行实例分析,效果良好。

    2011年04期 v.30;No.139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 浅议塔河地区“东河砂岩”三角洲沉积

    钟红利;蒲仁海;闫华;赵明;付彩利;

    近年来在塔河地区钻揭了一套典型的河控三角洲相"东河砂岩",它与东河塘、塔中和哈得逊等地区发现的前滨相和滨面相"东河砂岩"明显不同。钻井岩心上该套三角洲相砂岩表现为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厚砂体;粒度概率具有河道、河口坝微相特征;平面上地震振幅、反射强度斜率属性异常呈以S99、T728井为中心的"鸟足状"外形;古盐度测试结果反映在三角洲河口附近的S109、T727井为半咸水沉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塔河地区"东河砂岩"除发育滨海沉积外,同时还发育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该区"东河砂岩"为河控型朵状三角洲—滨海沉积体系。

    2011年04期 v.30;No.139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 深水块状砂岩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为例

    袁珍;李文厚;范萌萌;冯娟萍;郭懿萱;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等识别出长6沉积类型具有重力流沉积的特征,并认为盆地东南部长6沉积期广泛发育的深水块状砂岩属于受东北物源控制的进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滑塌岩、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浊积岩的组合。3类不同成因的重力流沉积的发现为盆地东南部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1年04期 v.30;No.139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 潜江凹陷潜江组膏盐层特征及其对地层压力的影响

    贾颖;李培军;付鑫;叶加仁;

    潜江凹陷是我国典型的盐湖凹陷,其膏盐岩发育,异常压力普遍存在。基于实际钻井资料,对潜江凹陷潜江组膏盐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压力发育特征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膏盐发育对地层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膏盐岩分布具有广泛性和差异性,纵向上在各层段均有发育,但以潜四上段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横向上主要集中分布于蚌湖向斜带;地层压力分布与膏盐岩发育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膏盐岩促进了异常压力的形成,并对异常压力具有较好的封闭和保存作用。

    2011年04期 v.30;No.13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 新疆其木干剖面新近纪沉积序列与西昆仑隆升的耦合

    陈锐明;张克信;陈奋宁;徐亚东;叶荷;陈林;

    位于西昆仑山前塔西南地区的其木干剖面发育连续完整的新近纪地层,总厚1831.3m。从古近系—新近系的微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向上依次出现中新统乌恰群的克孜洛依组、安居安组和帕卡布拉克组,上新统的阿图什组和西域组底部。其木干剖面克孜洛依组至阿图什组整体为1个二级层序,可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通过细致分析沉积相与层序发育特征,揭示出这套新近纪沉积序列与西昆仑的隆升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①Sq1层序底界面代表着西昆仑乃至整个高原第一次整体隆升,即喜马拉雅运动A幕。②Sq1至Sq3沉积时期,盆地挠曲沉降,构造活动强烈,对应喜马拉雅运动B幕。层序发育模式表现为退积型副层序组与进积型副层序组相当。③Sq4至Sq5下部沉积时期,盆地进一步挠曲沉降,西昆仑表现出10~8 Ma的强抬升剥露期,对应喜马拉雅运动C幕。层序发育模式以进积型副层序组为主,退积型副层序组较薄。④Sq5上部至Sq8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平静。退积型副层序组、加积型副层序组和进积型副层序组均较为发育。⑤Sq9沉积时期,盆地开始萎缩,山体再次隆升。层序发育特征表现为进积型副层序组较退积型副层序组发育,高位体系域含多个进积型副层序组。⑥Sq9顶界面代表着青藏高原约3.6 Ma的一次整体强烈隆升,即青藏运动A幕。

    2011年04期 v.30;No.139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2K]
  • 东海盆地钓鱼岛隆褶带构造演化分析及对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意义

    王鹏;赵志刚;张功成;张锦伟;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基于这一认识,认为西湖凹陷中—晚始新世为断陷沉积期,钓鱼岛隆褶带为平湖组东部物源区。东部陡坡带平湖组内发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体,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2011年04期 v.30;No.139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矿产地质

  • 恒速压汞技术定量评价低渗透砂岩孔喉结构差异性

    高永利;张志国;

    针对常规压汞不能准确确定储层孔隙与喉道的弊端,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砂岩样品孔喉结构的差异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小的岩心,喉道分布越集中,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大喉道分布逐渐增多,喉道分布范围也更加宽泛,主喉道半径随之增大,但较大喉道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采效果具有双重影响;渗透率小于0.5×10-3μm2的岩心,主喉道半径小于1μm,渗透率介于0.5×10-3~1×10-3μm2间的岩心,主喉道半径为1~2μm;孔道与渗透率大小之间基本没有相关性,低渗透砂岩孔喉结构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喉道上,喉道大小及分布影响最终开发效果。

    2011年04期 v.30;No.139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山东金桥矿区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作用

    贾强;吕大伟;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资料的分析和对比,对金桥矿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将含煤地层段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3类、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2类。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的研究,将该区石炭-二叠系煤的聚集划分为两个聚煤阶段,即太原组的早期聚煤作用阶段和山西组的晚期聚煤作用阶段。早期聚煤作用阶段的沉积环境主要有障壁-泻湖、潮坪和台地-泻湖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基准面旋回的上升旋回,障壁-泻湖沉积体系的聚煤作用强度明显好于潮坪和台地-泻湖沉积体系,聚煤中心位于井田的东北隅。晚期聚煤作用阶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下降短期基准面半旋回顶部。煤层总体表现为北东部厚、西南部薄的特点。

    2011年04期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变差函数在储层评价及开发中的应用:以杨家坝油田为例

    李武广;杨胜来;邵先杰;李敏;石磊;单宇;

    目前江苏省杨家坝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且非均质性严重。为了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需要,并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需要精细描述单砂体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研究平面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利用杨家坝油田的渗透率数据计算了不同层(重点按照沉积微相类型)变差函数的变程。通过变程反映变量的影响范围,对不同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精细描述,并分析了变程的影响因素。根据变程的不同,指导注采井井位部署。该方法的研究不仅增加了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研究的深度和精度,而且为精细描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完井产能预测

    张林;熊友明;郭西水;陈阳;徐家年;刘骁;刘理明;

    在分析分段完井渗流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推导出了水平井分段完井井筒压降计算模型,并引入了一个修正的壁面摩擦系数,可以准确计算分段后各微元段的压降。针对底水油藏类型,根据势的叠加原理导出了单相原油三维稳态渗流的压力分布公式,再结合分段压降模型,建立了油藏渗流与井筒流动耦合产能预测模型。实例计算表明:用此模型计算水平井分段完井产能,精度高,通过迭代求解可获得沿井筒长度的流率分布和压降分布,从而为生产段和盲管组合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水平井长度优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v.30;No.139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带凝析气顶挥发性油藏水平井优化设计:以轮南油田JⅢ(6+7)油组为例

    伍轶鸣;付新;潘昭才;秦可;张茂林;

    针对轮南油田JⅢ(6+7)油组的实际油藏地质条件,利用相图判别法研究了该油藏的流体类型,并确定了油环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水平井开发此类油藏,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JⅢ(6+7)油组的油环原油地层流体样品为挥发油体系,并且油环的体积远大于凝析气顶。本油组适合水平井开发,水平段长度为350~400 m较好,在相同压差下,其产量是直井产量的4.5倍,若考虑底水锥进的影响,则水平井的水平段应位于油水界面之上0.7~0.9倍油层厚度的位置较好;若不考虑底水锥进情况,则水平井的水平段位于油层中部位置产量最大。

    2011年04期 96-10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环境地质

  • 习水县岩溶水系统ρ(Sr~(2+))、ρ(Sr)/ρ(Ca)、ρ(Sr)/ρ(Mg)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黄奇波;康志强;覃小群;俞建国;苏春田;

    通过对流域内不同类型水取样分析,发现流经不同岩层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ρ(Sr2+)、ρ(Sr)/ρ(Ca)、ρ(Sr)/ρ(Mg)值。一般来说,流经砂岩层的基岩裂隙水ρ(Sr2+)低,而ρ(Sr)/ρ(Ca)、ρ(Sr)/ρ(Mg)值较高,当砂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受到灰岩岩溶水或煤系地层水补给时,其ρ(Sr2+)、ρ(Sr)/ρ(Ca)、ρ(Sr)/ρ(Mg)值均较高;流经灰岩地层的地下水ρ(Sr)/ρ(Ca)值小于流经白云岩地层的地下水,而灰岩岩溶水ρ(Sr)/ρ(Mg)值大于白云岩岩溶水。地下河出口水的ρ(Sr)/ρ(Ca)、ρ(Sr)/ρ(Mg)值位于各种类型水之间,利用ρ(Sr)/ρ(Ca)、ρ(Sr)/ρ(Mg)值计算出地下河水中基岩裂隙水的比例为0.45,灰岩岩溶水的比例为0.32,白云岩岩溶水的比例为0.23。这为定量研究岩溶水的变化规律和岩溶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1年04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深部岩体二维裂隙网络模拟

    马峰;曾武林;陈刚;蔺文静;王贵玲;

    低渗透性的裂隙岩体是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建库的最佳选择。为研究深部岩体的稳定性及裂隙渗流特征,对深部洞库区进行了二维裂隙网络模拟。通过深部钻孔裂隙统计和地表裂隙测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洞库区剖面二维裂隙网络图和线密度图。分析了运用钻孔成像结果获得深部裂隙统计参数的优点,并对模拟结果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模拟区主要发育两组近于正交的裂隙,和地表相比裂隙发育少,岩体稳定性高。模拟结果可用于后续的洞库水封效果评价。

    2011年04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土壤-水悬浊液体系全量置入红外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总石油烃

    方敦;罗泽娇;

    从考虑土壤本身复杂性而引起的基体效应出发,建立了土壤-水悬浊液体系以探求更合理可靠的土壤总石油烃测定的前处理过程。研究了土壤-水悬浊液体系中以CCl4为萃取剂全量置入提取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红外光度法(IR)测定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了应用该体系提取总石油烃的优化条件为:当水土比例(V/m)为12.5∶1、振荡强度为150 r/min、振荡时间为4 h、实验温度为55℃时,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可获得最佳提取效率。在优化条件下,土样的柴油(D ROs)和标准矿物油(MOOs)加标回收率均值分别为100%和96%,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8%和4.6%。基于该体系在99%置信水平上的方法检出限(MDL)为2.5 mg/kg,定量检测限(RQL)为10.0 mg/kg。

    2011年04期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再生水干湿交替入渗过程中添加碳源对包气带脱氮的影响

    张沙莎;靳孟贵;梁杏;

    干湿交替的回灌方法常被用于解决再生水地表回灌的堵塞问题,但干湿交替回灌可能造成硝态氮被淋洗进入地下水。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入渗实验,对比研究了以葡萄糖作为碳源的低碳氮比再生水干湿交替回灌、干期前蒸馏水淋洗、干期前添加甲醇溶液和干期后添加甲醇溶液4种条件下对包气带氮素迁移转化和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碳氮比为2.5∶1的再生水,与葡萄糖相比,使用甲醇作为碳源时,出水中硝态氮和总氮浓度下降速度较快,反硝化作用效率较高。干期后及时注入甲醇脱氮效果明显高于干期前添加甲醇,回灌过程中甲醇被生物利用率高,高碳氮比增强了包气带反硝化作用,脱氮效果明显且持久。合理利用葡萄糖、甲醇作碳源可以促进生物脱氮,是再生水回灌过程中脱氮的途径之一。

    2011年04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川东北Y地区雷口坡组古岩溶辨识标志

    刘雁婷;傅恒;陈骥;刘欣;达丽亚;

    川东北Y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沉积后,受三叠纪印支I幕运动的影响,Y地区抬升,缺失部分上三叠统、部分中三叠统,与上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呈区域性平行不整合接触,接受大气淡水淋滤,为古岩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的分析,借助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以及电子探针、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和研究了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可识别出下列6种岩溶标志:地层缺失标志、钻录井标志、测井标志、岩石学标志、古生物标志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雷口坡组第四段碳酸盐岩受岩溶作用改造强烈,岩溶现象丰富。Y地区及其邻区雷口坡组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可归结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表现为构造作用对溶蚀的主动影响,内因表现为雷口坡组可溶岩本身对溶蚀的被动影响。

    2011年04期 v.30;No.139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工程地质

  • 滑坡风险评估GIS的设计与实现

    张东辉;薛东剑;赵英俊;何政伟;

    对地理信息系统在评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强调了GIS强大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空间量算功能在滑坡信息分析中的作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了滑坡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人口密度、工程设施和土地利用等信息,按致灾指标提取与分析、承灾指标提取与分析、灾害风险评估和灾情制图的步骤,实现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信息化目标。以四川省青川县窝前滑坡为例,应用该系统计算出其危险度为0.49,易损度为0.067,风险度为0.033。

    2011年04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三峡库区典型滑坡变形与高水位涨落关系研究

    高连通;易夏玮;李喜;詹敏;代永力;晏鄂川;

    从滑坡的基本概况、变形史和监测资料入手,应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三峡库区6个典型水库型滑坡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滑坡自身的工程地质背景及其水文地质背景是导致该类型滑坡产生明显变形的主要内在因素,且该类型滑坡的变形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效应特征;认为库水位涨落及其涨落的速率和周期性是引发该类型滑坡产生明显变形的主要外在因素。

    2011年04期 v.30;No.139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深空探测

  • 模拟月壤研究进展及CUG-1A模拟月壤

    贺新星;肖龙;黄俊;何琦;高睿;杨刚;

    利用我国东北部吉林省辉南县新生代火山岩为初始原料,初步研制了模拟月壤CUG-1A。在研究CUG-1A的化学性质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数据分析表明,CUG-1A与Apollo14采样点的月壤样品有着相似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是一种理想的低钛型月海月壤的模拟样品。

    2011年04期 v.30;No.139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地质科技情报》征订启事

    <正>《地质科技情报》是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跟踪当代世界地学科技前沿,即时反映最新地学学术水平、科技进展和发展动向,报道科技前沿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深受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喜爱和各

    2011年04期 v.30;No.139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