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基础地质

  •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床花岗岩深部源区特征与构造岩浆演化:Sr-Nd-Pb-Hf多元同位素制约

    周振华;吕林素;王挨顺;

    黄岗锡铁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其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与成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采用热电离质谱仪和LA-ICP-MS系统研究了黄岗花岗岩的Sr、Nd、Pb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其[N(87Sr)/N(86Sr)]i值在0.702 11~0.707 29间,接近现代大洋玄武岩而小于大陆地壳的[N(87Sr)/N(86Sr)]i值,εNd(t)值在-0.8~0.9间,Nd模式年龄TDM介于993~855Ma间;Pb同位素值较高,N(206Pb)/N(204Pb)介于18.974~26.107间,N(207Pb)/N(204Pb)介于15.554~15.914间,N(208Pb)/N(204Pb)主要在38.894~39.890间,铅具有混合来源特征;N(176 Hf)/N(177 Hf)比值介于0.282 744~0.282 922间,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为1.9~18.3,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888~561Ma。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黄岗花岗岩的源区为起源于亏损地幔的初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存在少量古老陆壳物质的混染。年轻的Nd、Hf同位素模式年龄暗示本区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区域晚中生代构造背景,黄岗花岗岩的形成机制为:被俯冲洋壳析出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或亏损地幔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基性岩浆分离后,诱发岩石圈拆沉、幔源岩浆上涌和底侵,促使镁铁质的初生地壳物质重熔并不断分异演化,从而产生了大量花岗岩浆,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NNW斜向俯冲作用有关。

    2011年01期 v.30;No.136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 广西来宾二叠系栖霞组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及地质意义

    Bouchikhi Hadjira;王夏;马仲武;伍明;颜佳新;

    研究了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的黏土矿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纵向变化特征。黏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栖霞组上部和下部地层中,黏土矿物含量较高,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含少量的高岭石和蒙脱石;中部地层中黏土矿物含量较少。在电子显微镜下,有些黏土矿物,如伊利石,发育在草莓状黄铁矿晶体之间,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阶段。整体上黏土矿物成因与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有关。配套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Al、Fe和Ti质量分数等反映陆源物质的指标,在栖霞组下部和上部质量分数较高,中部明显较低。上述黏土矿物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意味着该地区二叠纪栖霞期呈现一个明显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旋回变化,早期和晚期陆源物质供应较明显,而中期较贫乏,可为该区进一步古地理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11年01期 v.30;No.136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伊利石形成相关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及其对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意义

    魏文文;黄思静;郇金来;

    计算了各种可能形成伊利石的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岩流体的化学性质对伊利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钙长石的伊利石化具有最低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该反应主要是在同生到埋藏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由富钾的海源流体作用形成的。钠长石和钾长石形成伊利石的反应需要酸性流体的a(K+)/a(H+)(活度比值)保持在伊利石的稳定域。(2)高岭石形成伊利石时流体的a(K+)/a(H+)比值要足够高,以克服伊利石的成核动力学屏障,能够满足其反应需要的流体可能是有机酸,它能溶解钾长石,同时进一步溶解其他易溶矿物(如碳酸盐矿物)从而达到足够高的a(K+)/a(H+)比值,而以CO2作为主要溶解介质时会导致碳酸盐矿物的沉淀。(3)钾长石与高岭石反应形成伊利石通常需要温度超过120℃,这时由钾长石溶解所控制的a(K+)已能够克服伊利石的结晶动力学屏障。该反应需要成岩环境在早成岩期受海源流体影响,以使在由长石溶解形成明显数量的高岭石同时能够保存足够数量的钾长石。(4)钾长石与高岭石反应形成伊利石时若有Na+的输入可导致钠长石的沉淀,该反应在较高温度下发生,钾长石的溶解和钠长石化受高岭石的伊利石化而消耗K+的动力学作用控制。

    2011年01期 v.30;No.136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硫化物和有机碳对碳酸盐热释光测定的影响

    易振辉;胡超涌;

    碳酸盐热释光是指示过去气候和海洋环境的一个潜在指标,但其发光机制及其影响的因素尚不十分清楚。分别研究了海相碳酸盐、黄铁矿和普通煤的热释光特性,并通过加入法研究黄铁矿和煤(有机质)对碳酸盐热释光的影响。研究发现黄铁矿和煤的掺入对热释光谱线特征及其峰位没有影响,但是明显影响了热释光的强度。黄铁矿和煤的加入量愈多,热释光强度越小,影响的大小分别为每1%黄铁矿热释光强度减少4.034%和每1%煤热释光强度减少6.197%。黄铁矿和煤的加入并未影响碳酸盐的晶格特征;然而暗色矿物的加入,吸收了部分碳酸盐矿物释放出的光,使检测到的热释光的强度减弱。因而,对于黄铁矿或有机物质量分数高于1%的样品的热释光测定,建议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对去除硫化物和有机质后的海相碳酸盐热释光的分析数据的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热释光响应了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变化。

    2011年01期 v.30;No.136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碳酸盐晶格硫同位素分析前处理的影响

    王大波;宋虎跃;邱海鸥;闫蒲根;汤志勇;

    碳酸盐晶格硫可以记录地史时期海水的真实硫同位素组成,并已应用于早期生命演化和古环境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之中。在硫酸盐晶格硫的同位素组成分析过程中,前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条件对分析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相关的系统研究较少。考察了盐酸用量、盐酸浓度、加入次氯酸钠溶液与否及其所选取浓度等对δ(34SCAS)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盐酸不足量时可能生成铬酸钡等杂质沉淀影响硫同位素测定;②在盐酸足量的情况下δ(34SCAS)值变化不明显;③盐酸浓度与δ(34SCAS)值呈一定的负相关性,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δ(34SCAS)值呈减小趋势;④不加入次氯酸钠时δ(34SCAS)值偏低,次氯酸钠浓度对δ(34SCAS)组成无明显影响。本研究为CAS硫同位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11年01期 v.30;No.136 31-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分区上异点校正法在干旱地区1∶5万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中的应用:以我国西北某地区为例

    石文杰;魏俊浩;王启;张德才;刘国春;于海涛;陈冲;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风成砂、黄土硬壳以及下伏的膏岩层与岩屑层共同构成了浅层地表土壤的基本结构。以西北某干旱地区为例,针对剥蚀程度高且元素富集不明显的干旱荒漠区,提出了分区上异点校正法。该方法是一种建立在非常规统计学基础上的数据处理方法,直接通过某种规则将各个分区的上异点调整到统一水平上,使得每个地质单元中的异常点均能被突显出来,然后合并各个分区的数据并运用分形来确定统一的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较归一化法结果能更好地与地质情况和矿化点相吻合,对低背景区弱小异常的识别以及高背景区异常的分解效果也较好。

    2011年01期 v.30;No.136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 新仙女木事件在苏北盆地得胜湖沉积物中的记录

    张丽蓉;舒强;陈晔;金爱春;何玉春;

    通过对苏北盆地得胜湖(DS)钻孔沉积岩心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新仙女木事件具有全球性的特征。根据对苏北盆地DS钻孔湖泊沉积物质量磁化率、粒度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的分析,在DS钻孔下部584~512cm深度处,发现这一深度时段内质量磁化率突然降低,中值粒径保持较低水平,Sr的质量分数降低至最小值,w(Rb)/w(Sr)比值快速增大到峰值,各代用指标均一致揭示了12826~11 492CalaB.P.间非常明显的低温干旱期,其降温幅度大,变化迅速。同时,结合已有研究颜家庄(YZ)浅钻分析得出,这次冷事件在时间以及变化特征上与南京葫芦洞以及格陵兰GISP2冰芯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中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指示苏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与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2011年01期 v.30;No.136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江汉盆地周老孔0~108m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判别

    刘引迪;李长安;袁胜元;

    对采自于江汉平原沉积中心的钻孔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质量分数的测试,探讨了周老孔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江汉平原108m以上不同深度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w(ΣREE)值、轻重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比[w(ΣCe)/w(ΣY)]、Eu异常和Ce异常值等基本没有变化,且均与现代长江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相近,表明距今1Ma以来江汉平原的物源并未发生变化,且与现代长江沉积物有相同物源区,即来自长江上游流域源岩。在w(La)/w(Yb)CN与w(Gd)/w(Yb)CN组成的稀土元素参数图解中,江汉平原108m以上深度沉积物与金沙江水系、嘉陵江水系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最为相似,因此,江汉平原108m以上深度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应该是金沙江水系和嘉陵江水系沉积物。另外,1Ma以来长江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没有变化,且受现代长江沉积物的物源控制,说明现代长江在1Ma前就已经形成。

    2011年01期 v.30;No.13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准噶尔盆地三台和北三台地区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物源分析

    余朝丰;沈金龙;

    通过对砂岩碎屑组分组成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其稳定系数、重矿物ZTR指数以及地震剖面等方面资料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克拉玛依组为东部和北部两大物源所控制且离物源较近。三台地区的物源在其东部,母岩类型以中性、基性岩浆岩为主;而北三台地区的物源在其北部,母岩类型以中性、基性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

    2011年01期 v.30;No.13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中期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及沉积-层序响应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例

    李洁;陈洪德;林良彪;张成弓;程立雪;彭传利;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旋回,其中盒8段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及若干短期旋回层序。针对研究区主力含气层段之一的盒8段,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其不同类型的充填样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时期河流-三角洲的沉积-层序响应特征,建立了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沉积-层序构成模式。

    2011年01期 v.30;No.136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

    吴伟;林畅松;周心怀;董伟;李全;郑敬贵;

    以地震资料、测井、录井资料为主,结合孢粉化石等地质资料,将辽中凹陷东营组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并划分了沉积体系域,根据易于识别和追踪的水退浊积扇底界面划分四级层序,将东营组划分为7个四级层序。通过岩心观察及对测井、地震特征的对比,在层序内部识别出浊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等多种沉积体系,分析认为地层层序、物源供给、断裂坡折、湖平面变化、构造活动等因素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

    2011年01期 v.30;No.136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矿产地质

  • 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在尕林格Ⅱ矿群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朱朝吉;周肇武;张恒磊;刘天佑;

    尕林格矿区Ⅱ矿群由于地表有近200m覆盖层影响,磁异常呈北西向似纺锤状,形态简单规则,难以再深入分析磁异常特征与深部找矿方向。运用小波多尺度分析与功率谱分析方法得到不同深度磁性体所反映的磁异常特征,发现了小波5阶细节(场源似深度600m)为矿异常特征,由此推断Ⅱ矿群深度500m以下可能存在磁铁矿体。通过人机交互反演进一步解释证实了24线在高程3 050m处有一铁矿体存在,其倾向南西。小波分析与人机交互反演方法等新技术为扩大尕林格矿区远景储量提供了新思路。

    2011年01期 v.30;No.13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概率神经网络储层流体密度反演及应用

    李曙光;徐天吉;唐建明;李显贵;

    概率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思想的神经网络,利用概率神经网络进行储层的流体密度反演,通过它的非线性扩展进行多个属性的优选组合,完成神经网络的训练学习和概率估算,有效地剔除个别数据的不利影响,使反演过程更加稳定,减少反演结果的多解性。川西某气藏的概率神经网络储层流体密度反演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准确性很高,反演结果与实际试气结果对应良好,能解决一些常规地震勘探油气检测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可对储层的含气性进行定量分析,为储层预测、气水识别、油气藏描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011年01期 v.30;No.136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伊宁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沉积相分析及其生油意义

    董强强;蒲仁海;钟红利;

    伊宁凹陷是伊犁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而伊宁凹陷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T2-3XQ)又是该凹陷重要的烃源岩层段之一。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小泉沟群生油岩的分布情况,利用钻井、测井以及二维地震资料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识别出多种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和河流相等。通过测井约束反演揭示了小泉沟群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认为小泉沟群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为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上段主要为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局部发育深湖相沉积;反映了小泉沟群沉积经历了水体逐步加深、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

    2011年01期 v.30;No.136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歧口凹陷港西地区浅层气的AVO检测方法

    王振升;韩国猛;付东立;郭燕珩;张莉华;司维柳;周可佳;

    首次利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AVO技术分析了港西油田浅层新近系明化镇组的含气响应特征,先通过AVO正演模拟研究了含气储层的AVO异常响应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对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反演AVO异常属性的解释。然后基于叠前地震资料进行AVO反演,提取AVO异常属性参数,基于各种属性特征来预测储层的分布和含气性状况,并通过相关性对属性进行优化,分析了其多解性。该方法可以指导对港西大范围含气性进行可靠的预测,对提高港西浅层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2011年01期 v.30;No.136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天然气来源及成藏分析

    喻顺;吕修祥;柳广弟;徐宏节;解启来;刘小平;

    十屋断陷深层主力烃源岩为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泥岩,母质类型为Ⅱ型和Ⅲ型干酪根。天然气同位素及成分研究表明,十屋断陷天然气成因复杂,分布具有区域性,不同地区天然气来源及特征不同,后五家户地区主要为高成熟、过成熟的混合气,母质类型为Ⅱ、Ⅲ型干酪根;八屋及四五家子地区主要为成熟的油型气,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十屋断陷天然气具有差异聚集现象,主要是由于天然气多期次充注及断裂的多期活动造成的。天然气藏经历了多期成藏和调整,后五家户地区以晚期成藏为主;八屋地区保存条件较好,中浅层天然气以早期成藏为主,深层天然气经历两期成藏;四五家子地区天然气经历了两期成藏、调整过程。

    2011年01期 v.30;No.13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郑朝阳;柳益群;段毅;王传远;吴保祥;张学军;

    芳烃是原油的重要组分,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研究仍是薄弱环节。通过对塔河油田原油的系统采样和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中萘、菲和三芴系列等芳烃化合物组成特征并分析了其成因,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认为,烷基萘和芴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指示原油形成于海相还原环境,母质来源为菌藻类;甲基菲和烷基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显示原油成熟度较高;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这些研究成果为塔河油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数据,对我国同类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原油有机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1年01期 v.30;No.136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低渗储层有效喉道半径下限研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埝南地区为例

    张创;孙卫;解伟;

    针对前人研究较少的储层有效喉道半径下限的影响因素,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埝南地区阜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其在低渗储层中的特殊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有效喉道半径下限并非一个定值,而是随渗透率增大而提高;在孔喉特征参数中,其随喉道半径增大、分选变差(分选系数、变异系数增大)而提高;其与平均喉道半径的相关性(R2=0.9659)好于与最大连通喉道半径的相关性(R2=0.8796);当有效喉道半径下限<1.5μm时,其值随均质系数增大而减小,当有效喉道半径下限>1.5μm时,其与均质系数无明显关系。对于低渗储层而言,随着储层岩石中粗大喉道数量增多、半径增大,喉道间的非均质性变强,有效喉道半径下限也随之提高。

    2011年01期 v.30;No.136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Plover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

    雷闯;叶加仁;王修平;吴娟;黄志超;

    北波拿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下-中侏罗统Plover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是北波拿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基于地质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和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Plover组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静态特征,并定量模拟恢复了其热成熟演化历史。研究表明,Plover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达到较好—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殖型为主,决定了研究区以寻找天然气为主要勘探方向;Malita地堑和Calder地堑的Plover组烃源岩进入成熟生烃门限的时间早,现今多处于高成熟阶段,为研究区的主力生烃灶;Sahul台地的Plover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相对较晚,现今仍处于低成熟阶段。

    2011年01期 v.30;No.136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 塔河油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地震分辨率及频谱特征理论分析

    漆立新;顾汉明;李宗杰;杨林;

    塔河油田三叠系是由一系列砂泥薄互层组成。在分析塔河油田钻遇储层段储层厚度特征的基础上,导出了叠层砂体内一次反射波的时域反射脉冲响应的振幅谱关于砂体厚度以及叠层数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对不同砂体之间的间隔、不同砂体厚度组合变化时砂体反射振幅谱特征及其对应的地震合成记录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砂体之间的间隔为1/8~1/4的地震波在泥岩内传播的波长时,在最大频率等于地震波在单个砂体内传播的双程时间的倒数的频率范围内,频谱极大点出现的个数为3个以上,可以基于该特征来判断砂体之间的叠置方式。

    2011年01期 v.30;No.13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缝洞型油气藏储层类型对制定合理工作制度的影响

    张学磊;李保柱;樊茹;屈平;邓兴梁;李勇;佘治成;

    合理的工作制度是实现缝洞型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而工作制度与储层类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塔中I号气田试采井为基础,对储层类型与初期产量、产量递减、见水特征、流压及采收率等试采特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塔中I号气田合理工作制度的制定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储层类型不同造成试采特征差别很大,裂缝—溶洞型储层初期产量高,但后期递减快,稳定期短,流压下降幅度较大,出水类型为暴性水淹;而裂缝-孔洞型储层初期产量较低,后期低产稳产,稳产期较长,流压相对平稳,出水类型为间歇产水。而试采特征同时体现了储层的特征,据此可以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实现油气藏的高效开发。

    2011年01期 v.30;No.136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工程地质

  • 云冈石窟第9、10窟列柱地质病害特征与加固设计

    马淑芝;方云;贾洪彪;钱同辉;黄继忠;

    以第9、10窟的列柱为代表,在现场地质病害调查、室内测试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其地质病害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支撑方案,并采用围岩与支撑结构耦合有限元模拟方法对支撑结构的可行性和加固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列柱底部的应力σ1和最大剪应力τmax集中明显,τmax的最大值出现在列柱底部,从受力条件看列柱是整个围岩中受力条件最差的部位,安全隐患最大;列柱的抗压稳定性系数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处于不安全状态;采用框架式钢管混凝土支撑框柱的支撑方案,其应力分担效果明显,列柱上所承担的竖向荷载与现状相比平均降低了63%,与现状+Ⅷ度地震相比平均降低了70%;其抗压稳定性系数可以提高到3.76~4.02,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列柱的作用,使列柱处于稳定状态。

    2011年01期 v.30;No.136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永葆创业激情的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

    <正>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成立于1982年。钻井队由初建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56个,钻机类型由单一的大庆32型、ZJ45型机械钻机,发展到拥有50D、70D电动钻机等多"兵种"钻机群,钻井最深打到了7170 m;钻井类型由直井、斜井发展到多靶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领域由石油天然气钻井,扩展到地热钻井、煤层气钻井和地球科学研究钻探。

    2011年01期 v.30;No.136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发展中的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正>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是1999年经湖北省编委批准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隶属于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湖北省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的主体。主要从事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业务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本院由院部和分支机构组成,院部设有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纪检工会办公室、财务部、生产技术

    2011年01期 v.30;No.13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