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基础地质

  • 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刘景彦;林畅松;卢林;蔡文杰;王必金;董伟;

    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由于构造作用产生了多个不整合面,地震剖面上为T11、T10、T9、T8′、T8、T7和T1反射界面,在盆地内的不同部位易于识别,具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或侵蚀不整合界面特征。古近系和新近系之间的T1不整合面形成于古近纪末期的盆地整体抬升,对下伏地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剥蚀,沿盆地南缘的剥蚀层位深,剥蚀量大,反映盆地南缘整体相对隆起,与江南古陆的隆起作用有关。T1界面剥蚀带走向以北西向为主,反映了盆地在古近纪末受到了北东-南西向的挤压或压扭作用,该作用造成盆地整体抬升,强化了北西向展布的低凸起,产生了近北西向的洼陷和剥蚀带。盆内主要的剥蚀带主要受控于早期北西向断裂反转造成的隆起作用,另外,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也存在压扭性逆冲作用,造成局部强烈隆升并遭受剥蚀。对T10、T8′、T8和T7不整合面剥蚀量的平面编图表明,白垩系基本全区遭受剥蚀,T8′、T8界面只造成区内局部剥蚀,T7界面的剥蚀量在南部最大,向盆地内减小,反映了盆地南部江南古陆的早期发育。

    2009年01期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 大王北洼陷浅水漫湖砂质滩坝沉积微相特征

    冯兴雷;马立祥;邓宏文;涂智杰;林会喜;

    通过岩心精细的观察,结合测井、三维地震以及岩石鉴定分析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大王北洼陷沙二段盆地断坳期为浅水漫湖砂质滩坝沉积,可分为:滩、坝主体、坝侧缘、坝间4种沉积微相,其中坝主体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且坝主体砂层最厚,滩、坝侧缘和坝间砂体次之。另外,沙二段时期盆地内河流三角洲不发育,大量坝砂呈条带状沿岸或斜交岸线发育,滩砂呈席状大面积覆盖于盆内与坝砂和其他沉积砂体相连,构成了洼陷"满盆砂"的浅水漫湖沉积的特征。这些砂体规律性地分布于洼陷内,并且与油源邻近(沙三段中部油页岩),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

    2009年01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贵州断杉剖面长兴期晚期腕足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张阳;何卫红;

    贵州断杉剖面长兴阶上部发现的腕足类化石包括:Paracrurithyris pigmaea,Attenuatella mengi,Neochonetes(Huangichonetes)substrophomenoides,Spinomarginifera kueichowensis,Anidanthus mucronata,?Hustedia orbicostata,Pygmo-chonetessp.,Crurithyrissp.和Martiniasp.。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分析以及和其他地区同时期的腕足动物群的对比,认为断杉剖面腕足动物群是深水分子与浅水分子混生的动物群,同时也是暖水分子与凉水分子混生的动物群。深水分子与浅水分子混生的特征与长兴期晚期断杉剖面位于深水盆地相的边缘,并且离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较近的古地理位置一致;暖水分子与凉水分子混生暗示扬子海盆当时可能存在洋流活动。

    2009年01期 v.28;No.124 15-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 湖南桑植县仁村坪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底部菊石动物群序列及其区域对比

    张宗言;何卫红;张阳;杨廷禄;吴顺宝;

    湖南桑植县仁村坪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连续,菊石动物化石丰富。根据该剖面上二叠统大隆组至下三叠统大冶组底部菊石动物群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菊石带:Araxoceras-Konglingites-Sanyangites带、Sinoceltites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带和Hypophiceras-Ophiceras-Lytophiceras带。通过对该剖面菊石和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其与华南其他剖面的对比可知,Araxoceras-Konglingites-Sanyangites带与牙形石Neospathodu sorientalis带同期,为吴家坪期晚期;Sinoceltites带与牙形石N.subcarinata-N.wangi带同期,为长兴期晚P期;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带与牙形石N.postwangi-N.changxin-gensis带和N.xiangsiensis-N.changxingensis带同期,为长兴期晚期;Hypophiceras-Ophiceras-Lytophiceras带与H.parvus、I.isarcica-I.staesche和N.planata3个牙形石带同期,相当于印度期早期。根据仁村坪剖面菊石Hypophiceras-Ophiceras-Lyto-phiceras带底界的出现位置,将该剖面的二叠—三叠系界线确定在第27a层的中部。

    2009年01期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 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综述

    张永旺;曾溅辉;张善文;王永诗;张守鹏;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长石溶解与其成分、结构、反应的温压条件以及流体性质等有关。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3种长石的稳定性依次为: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且温度升高可加强长石的溶解能力,促进长石的溶解,而压力的变化对长石的溶解影响不大。长石的溶解速率在酸性区域随pH值增大而减小、在中性区域溶解速率低且受影响小、在碱性区域随pH值增大而增大。有机酸通过提供H+、络合金属元素来提高长石的溶解度。长石的溶蚀速率与颗粒的总表面积大小以及颗粒表面粗糙度有关,总表面积越大,表面越粗糙,则反应速率越快,而且溶液的矿化度越低越有利于长石的溶解。长石的溶解过程由表面反应和扩散反应所控制,描述长石溶蚀机理的模型主要包括:表面反应模型和淋滤层扩散模型。

    2009年0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东准噶尔库布苏南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杨高学;闫存兴;李永军;金朝;吴宏恩;司国辉;夏昭德;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库布苏南晚古生代后碰撞准铝质过铝质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包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为与寄主花岗岩既相互联系又受其制约。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体具有低锶初始比值I(Sr)和正εNd(t)值,表明花岗岩的来源有地幔物质参与,而大量发育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最直接的证据,微粒包体是基性源岩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残余体。与准噶尔碱性花岗岩一样,载荷包体的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是晚古生代后碰撞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之一,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的过程。

    2009年01期 v.28;No.124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地区库勒萨依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潘自力;高占华;佟黎明;李永军;庞振甲;佟丽莉;

    O型埃达克岩是洋壳板片俯冲消减的关键证据。库勒萨依斑岩体里特曼指数(δ)平均值为3.05,属于钙碱性系列岛弧浅成岩。w(SiO2)为57.06%~70.74%,具高w(Al2O3)、w(Na2O)、w(Sr)和相对富集LREE,低w(MgO)、w(Y)、w(Yb),强烈亏损HREE的特征。w(Na2O)/w(K2O)>1,w(Sr)/w(Y)平均为50.95,δ(Eu)正异常,属典型O型埃达克岩。岩石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图解均印证其形成于岛弧环境,是天山洋在俯冲过程中,俯冲到一定深度后发生部分熔融,上侵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这一结论为西天山早石炭世末期的板块俯冲、大洋板片消减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2009年01期 v.28;No.124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 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黏土矿物分布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张建光;姚光庆;李伟才;魏忠元;

    依据岔路河断陷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研究了储集层黏土矿物类型、组合、分布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黏土矿物类型及其质量分数,分为5类黏土矿物组合;运用BasinMod软件对主要构造部位进行了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层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对黏土转化的影响。详细分析了黏土矿物的横向展布及地层剖面上黏土矿物成岩演化序列的特征;得出了该区各成岩阶段黏土矿物横向展布及垂向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古气候-物源、盆地差异性构造活动、沉积环境、大气淡水淋滤、古地温及成岩演化流体等因素在不同作用程度上,造成了岔路河断陷黏土矿物复杂的发育演化特征。

    2009年01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矿产地质

  • 江陵凹陷西南部梅槐桥富生烃洼陷及近源油气成藏

    易积正;何生;刘琼;耿锋;

    江陵凹陷西南部已发现的油气藏紧邻梅槐桥富生烃洼陷分布,且油气储量主要集中在该洼陷生烃中心短轴方向两侧的谢凤桥、南岗、复兴场、采穴等断块和断鼻圈闭中。对梅槐桥富生烃洼陷内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洼陷内生烃差异性的研究表明:洼陷北部梅槐桥地区是烃源岩沉积时期的沉降中心,烃源岩发育,埋藏较深,生烃能力强,为该洼陷的生烃中心;而南部牛头岗地区烃源岩层厚度小,埋藏浅,生烃能力差。原油成熟度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气具有近距离运移近源成藏的特点;北部采穴断块、复I断块、谢凤桥断鼻和南岗断鼻油气藏中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原油主要来自北部梅槐桥地区;南部八宝断鼻油气藏中成熟度低的原油与牛头岗地区原地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而偏南部丁家湖断鼻油气藏中的原油则为梅槐桥生烃中心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和原地烃源岩的混合贡献的原油。因此,可认为梅槐桥生烃中心短轴方向的两侧为目前江陵凹陷西南部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2009年01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分析

    林铁锋;向才富;冯子辉;李军峰;吴河勇;王富东;

    传统的围绕生烃洼陷的油气勘探在滨北地区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面积占整个松辽盆地1/3的滨北地区的油气勘探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认为滨北地区存在三大背斜构造带(绥棱背斜带、乾元背斜带和克山—依龙背斜带)和滨州走滑断裂带所构成的输导体系。三大背斜带的形成和定型均早于盆地青山口组主力烃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时间(白垩纪末),并分别倾没于齐家—古龙凹陷北部、黑鱼泡凹陷和三肇凹陷,凹陷生烃潜力的差异决定了紧邻输导体系油气勘探潜力的差异,其中齐家北凹陷和三肇凹陷已经发现了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决定了绥棱背斜带和克山—依龙背斜带油气勘探的潜力较大。乾元背斜带临近黑鱼泡凹陷,由于黑鱼泡凹陷烃源岩成熟度低,烃源岩没有进入大规模生排烃阶段,因此勘探潜力有限;滨州走滑断裂带横穿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断裂活动时间与烃源岩成熟时间一致,有利于油气的定向运移,同时晚期构造活动西段强而东段弱,从油气保存的角度看,有可能东段优于西段,但从油气的垂向运移看,西段更有可能形成垂向上多层系含油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因此沿整个滨州走滑断裂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

    2009年01期 v.28;No.124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油气充注与再次运移研究

    严杰;陈红汉;丰勇;王立武;江涛;苗洪波;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是一个双断式内陆断陷,其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一个多期次油气充注与再次调整的复杂过程。采用显微测温技术并结合生排烃史、埋藏史、热史和区域构造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岔路河断陷发育3期油气充注。结合石英颗粒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技术解释了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早期充注的油气经历过再次运移与破坏,而位于构造低部位的晚期充注的油气则保存较好,说明构造低部位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2009年01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混源油气定量研究思路与方法

    李素梅;庞雄奇;杨海军;

    混源研究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油气勘探方向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以东营凹陷为例,提出多数盆地都具备油气混源的必要条件,混源现象普遍存在但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以塔中地区为例,指出烃类指标、同位素、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测试手段是识别混源油的重要途径。密度驱动混合作用和分子扩散是油气混合的重要机制,受油源、混合时间与隔层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油气藏具有不同的油气混合尺度。混源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应用烃类指标或参数进行的二端元、三端元线性与非线性混源定量法、碳同位素混源定量法、模拟实验法、排烃量计算物质平衡法。建立适用于多源混合、包含多项指标、采用更优化的混合定量数学模型如与高分辨率气相色谱指纹相结合的ANN神经网络数学模拟的混源定量计算,将有效提高混源定量精度。

    2009年01期 v.28;No.124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辽西义县萤石矿床Sr同位素组成及成因

    孙祥;杨子荣;王永春;刘敬党;王文武;徐大地;

    辽西义县是辽宁省主要的萤石矿床产地,萤石产于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碳酸盐岩中。为了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对该矿床进行了Sr同位素研究。萤石的Sr同位素N(87Sr)/N(86Sr)比值为0.708 476~0.708 533,该比值介于赋矿碳酸盐岩Sr同位素比值(0.708 926~0.722 043)和中侏罗统髫髻山组火山岩Sr同位素比值(0.707 584~0.710 382)之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和髫髻山组火山岩,结合Sr同位素图解认为其矿床类型属于热液充填交代型。

    2009年01期 v.28;No.12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特征与成矿关系

    张旺生;曹新志;燕长海;杜欣;

    结合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目前已发现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或矿(化)点的岩石学研究,并根据各岩类稀土元素的化学组成特征,进一步判断出硅质岩类、富长石岩类、夕卡岩类、富铁锰质碳酸盐岩类、硫酸盐岩类等各岩类的成岩构造环境,研究表明热水沉积岩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认为该地区绝大多数铜铅锌矿床属"热水沉积矿床"范畴,成因上与晚古生代裂谷带发育的热水沉积岩密切相关,是旁多(林周)裂谷带扩张充填阶段最重要的成矿事件。

    2009年01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华南泥盆纪古地理环境对宁乡式铁矿床时空分布、矿石特征的制约

    周家云;郑荣才;张裕书;朱志敏;李潇雨;罗丽萍;周满庚;

    泥盆纪宁乡式铁矿床是我国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沉积型铁矿床,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的鄂、湘、赣、川、滇、黔、桂等省(区)及甘南等地,矿床的时空展布和矿石组合受控于沉积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根据宁乡式铁矿床的分布情况划分出8个成矿区,根据华南地区泥盆纪构造格局划分出8种盆地类型。在详细分析各盆地内矿床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陆内凹陷盆地对成矿最为有利,晚泥盆世铁矿床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矿化强度高;在同一盆地内,盆地边缘矿床的矿石为碱性矿石,多为贫矿,磷含量较低,靠近盆地中心的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为酸性矿石,品位较高,富矿所占比重较大,磷含量较高。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矿石提出了其不同的可利用性和不同的矿物加工利用技术。

    2009年01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短讯

环境地质

  • 清江流域水系中高Cd沉积物的物源浅析

    杨东;李方林;夏锦霞;杨军;

    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清江流域4 18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d质量分数与区域出露地层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区内部分地层岩石样品Cd的质量分数特征来揭示清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Cd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高Cd沉积物(>0.3 mg/kg)样品采样点主要分布于二叠系和三叠系等地层,二叠系和三叠系的贡献因子分别为2 318.40和2 230.36(mg.km2)/kg,占所有地层贡献因子的65%。水系沉积物Cd高质量分数主要受二叠系和三叠系岩层的控制,同时还受到Cd自身地球化学性质和铁锰等氧化物吸附作用的影响。高Cd沉积物(>0.3 mg/kg)的元素共生组合特征与黑色岩系的元素富集程度相关,清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的Cd主要来源于黑色岩系。石煤风化土壤的流失和石煤矿点开采过程中尾渣、废水的排放可能是清江流域水系沉积物Cd的重要点污染源。

    2009年01期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工程地质

  •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在深埋隧道围岩质量分级中的应用

    谭松林;黄玲;李亚伟;

    针对现行隧道围岩分类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引进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实现了围岩定性分类向定量分类的转变,经过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确定了影响隧道围岩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岩块坚硬程度、结构面发育程度、岩石质量指标以及地下水出水特征,然后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最后针对堡镇铁路隧道围岩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决策的数学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对隧道各段岩体质量的级别进行了划分。

    2009年01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基于模糊概率方法的岩体稳定性评价

    赵家成;刘章军;

    岩体稳定性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不仅具有随机性,而且也具有模糊性,属于模糊概率的范畴,利用经典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研究将会产生不合理的结果。在模糊概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类新的岩体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模糊概率方法,并提出了模糊权重的概念,从而避免了权重取值带来的不确定性。结合所选取的5个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因素,建立了这5个影响因素的隶属函数与模糊权重;利用此方法对某一地下岩体工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方法所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了该方法具有合理性与可靠性。

    2009年01期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匈牙利布达佩斯地铁4号线黏土岩的工程地质性质

    吴益平;P.Grg;.Trk;

    匈牙利布达佩斯在建地铁4号线布达段广泛分布中渐新统灰绿色、黄褐色的黏土岩,黏土岩的工程地质性质研究对地铁工程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阐述了地铁4号线的工程地质条件,重点讨论了布达段黏土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对黏土岩的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表明黏土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石英、云母、黄铁矿等,具有弱膨胀性。随着黏土岩风化程度的加深,颜色由深灰色向灰褐色变化。通过对黏土岩进行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发现黏土岩在天然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均较弱,抗变形能力较差,风化带黏土岩的抗剪能力较弱,新鲜黏土岩的抗剪能力较强。

    2009年01期 v.28;No.124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技术方法

  • 水平定向钻进扩孔钻头水口应用分析

    孙平贺;乌效鸣;曹函;

    在实际水平定向钻进非开挖施工中,由于扩孔钻头水口大小与泵量不能很好匹配,极大地影响了正常钻进作业。结合水平定向钻进非开挖工艺和设备情况,采用工程流体力学理论,推导计算出了扩孔钻头水口大小与泵量的匹配关系模型,并通过实际工程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误差在2%左右,对实际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09年01期 v.28;No.124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导向钻进铺管技术在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开采中的应用

    李小杰;叶成明;郑继天;刘迎娟;

    水平水井是开采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的有效方法,水平水井施工包括钻进、护壁、扩孔、井管安装、填砾、洗井等步骤。对导向钻进铺管技术在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开采中的工艺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研究,研制出了适合水平水井施工的过滤器,提出了相适应的钻进方法和成井工艺,为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开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09年01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 国外天然气水合物岩心处理分析技术综述

    张凌;蒋国盛;宁伏龙;吴翔;窦斌;涂运中;

    分析了国外天然气水合物岩心研究现状,并从钻井液和实时监控两方面讨论分析了钻进和取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于岩心取样和保存,主要探讨了压力和温度的保持与现场取心和取样的方法,然后结合取心上存在的主要差异、关键岩心性质以及MALLIK和OD PJoides决心号钻探船上岩心的实验室研究,探讨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分析。最后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9年01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