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地学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

    焦养泉,朱培民,雷新荣,杨生科,万军伟

    通过对大型沉积盆地及相关领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总结了研究工作应遵循的3个步骤:地质规律总结、地学空间信息数字化和模型三维可视化。以微观NaCl晶胞为例,介绍了由地质结构模型到数学模型再到可视化模型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宏观地质结构建模研究,对常见的模型单元进行了分类,认为地表信息模型单元集、地下信息模型单元集以及模型单元的集成是有效表征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直观和新颖的工具。该方法所具有的三维空间查询功能为深入的地质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2005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U-Th-Pb副矿物的原地原位测年微束分析方法比较与微区晶体化学研究

    王勤燕,陈能松,刘嵘

    系统地对比分析了各种微束分析技术在原地原位测年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近年发展的微区原位化学测年技术(EPMA)和质子激发X射线微探针分析技术(μ-PIXE)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矿物微区晶体化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对实现精确原地原位测年的重要性。介绍了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锆石测定点的晶体化学特征,应用激光剥蚀微探针—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ICPMS)技术对其进行了锆石的U-Pb表面年龄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岩石的麻粒岩相变质发生在2.050Ga前,锆石来源为多源区。

    2005年01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短讯

    2005年01期 13-54+6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大别造山带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信息 ——来自大理岩铅同位素的证据

    刘富,周汉文

    对大别造山带不同产状大理岩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红安群王家店和双河大理岩分别经历过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较高的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和高的放射性成因铅,反映了上地壳铅同位素的特征;新店大理岩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变化范围很小,具有EM1型地幔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有地幔铅同位素特征的记录;而位于剪切带的方高坪大理岩的铅同位素除了n(206Pb)/n(204Pb)值更高外,与新店大理岩的铅同位素特征相似,记录了放射性铅同位素的大量加入或丢失,导致本来具有与双河大理岩类似的铅同位素特征变得不明显。这些结果均表明大陆深俯冲及其折返过程对大理岩铅同位素组成的改造是相当复杂的。

    2005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和变形机制研究进展

    王璐,金振民,章军锋

    榴辉岩中绿辉石晶格优选方位(LPO)类型主要有S型(压扁型)组构、L型(收缩型)组构、L-S中间型组构、退火型组构,其中L型和S型组构是绿辉石在超高压岩石中最发育的组构类型。矿物组构的产生与变形机制密切相关,目前还无法解释绿辉石LPO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对天然绿辉石变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位错蠕变产生变形绿辉石LPO的传统观点,以及扩散蠕变伴随晶体各向异性生长和空间群转换两种新观点。使用费氏台对大别山双河地区榴辉岩中的绿辉石组构进行了测量,并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合榴辉岩的显微构造和绿辉石组构特征对大别山双河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的变形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其变形机制以位错蠕变为主。

    2005年01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库车前陆盆地前渊带层序地层分析——以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为例

    王家豪,王华,陈红汉,严德天

    库车前陆盆地的白垩系由卡普沙良群(自下而上包括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组成。盆地北部克孜勒努尔沟的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和巴什基奇克组底部均发育一大套泥石流沉积,表明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为一期构造活动幕的产物,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根据沉积演化特征可将其细分为7个三级层序。亚格列木组与舒善河组之间,扇三角洲平原相突变为滨浅湖相沉积,且舒善河组滨岸沙坝微相持续稳定发育,反映前陆盆地楔顶带的发育抑制了构造活动期源于造山带的粗碎屑的供给,使前渊带的沉积物供给速率趋于稳定。此外,克孜勒努尔沟卡普沙良群地层厚度远大于前缘隆起带,与上、下地层呈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研究表明,克孜勒努尔沟卡普沙良群为一套临近造山带的前渊带沉积。

    2005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石笋微层研究及其气候意义

    刘浴辉,胡超涌,黄俊华

    在分析石笋微层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石笋微层厚度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影响因素。结合U-Th系定年与显微镜镜下计数,对采自长江中游清江和尚洞的一支正在生长的年轻石笋进行了初步的微层厚度测量,结果显示生长于该地区的石笋非常适合于微层研究,并就石笋微层研究对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意义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2005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浙江长兴煤山下三叠统和龙山组、南陵湖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经雅丽,张克信,林启祥,朱云海,王治平

    对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中国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和龙山组、南陵湖组47件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系统分析表明,和龙山组的w(MgO)/w(CaO)及w(SiO2)、w(Al2O3)、w(K2O)等变化不大,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丰度自下而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其形成时的气候条件变化不大,气候主要从潮湿向略干旱转变,但其中也具有多个微小的变化旋回,反映每个小旋回的环境变化较小;从南陵湖组底部开始,w(MgO)/w(CaO)变化明显,形成的岩石中w(SiO2)、w(Al2O3)、w(K2O)急剧下降,岩石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总量也下降,反映南陵湖期海平面持续下降,沉积水体变浅,物源区较近,气候的变化比较大,总体向干旱转变。

    2005年01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伊利石结晶度在恢复地层剥蚀量中的应用——以合肥盆地安参1井白垩系剥蚀量的恢复为例

    徐春华,朱光,刘国生,李春华

    针对合肥盆地勘探程度低、地热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提出利用伊利石结晶度与埋藏深度和成岩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古地温梯度,进而利用温度资料求取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并利用包裹体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两种方法计算出安参1井白垩系的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深化盆地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热演化研究提供了保证。

    2005年01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

    杨友运,张蓬勃,张忠义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的研究表明,在长8组油组沉积时,湖盆分别经历了强烈下降和缓慢下沉两个不同的沉积阶段,湖盆层序的演化明显控制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有利相带的发育和分布。在长8油组沉积早期,湖盆缓慢下沉,沉积物供给充分,辫状河三角洲形成强进积层序,其分流作用及侧向迁移能力强,区内平原亚相覆盖面广,有利砂层厚度大,分布稳定,预测其将成为区内进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在长8油组沉积晚期,湖盆强烈下降,沉积速率减小,以退积层序发育为特征,退积过程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向湖岸退缩,导致西峰油田主要赋存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之中。

    2005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邓军,高帮飞,王庆飞,杨立强

    成矿流体可以划分为地表流体与内部流体,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原生流体和再生流体两类。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三者起因不一,成矿作用各异,输运方式、活动范围、化学性质也有差异。重大地质事件(板块俯冲或地幔柱上涌等)引发的盆-山转换、地壳变形、岩浆侵入等系列事件,促使了原生流体与再生流体的产生,为大规模成矿流体系统提供了能量支持与活动空间。在大型成矿流体系统中,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相互间不同程度地混合,共同参与成矿作用,形成了超大型矿床或成矿区带。流体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构造—流体耦合作用、成矿流体超临界、不混溶、流体混合等独特的物理化学作用是成矿元素聚集与沉淀的重要基础。由于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物理—化学作用耦合的复杂过程,所以其研究亦是复杂性科学与地球科学多学科交叉、定性概括和定量模拟及物理模拟多手段并用的综合探索。

    2005年01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铊矿床成矿规律

    范裕,周涛发,Gabriel Voicu,胡清华,袁峰,张鑫

    对全球主要铊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了全球铊矿床的分布特征与成矿规律:铊矿床主要产出于沉积岩发育的中—低温成矿域中,且成矿时代较新;铊矿床的赋矿围岩通常为铊背景值高的沉积岩;大多数铊矿床具有典型的低温成矿特征。

    2005年01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轻烃指纹分析及其应用

    蒋启贵,张志荣,宋晓莹,饶丹

    轻烃指纹分析包括对天然气、原油以及岩石轻烃的分析。利用轻烃分析技术获得的指纹特征参数,不仅可以反映油气的成因类型、演化程度,用于气—油—源岩的对比,而且还可用于同源油气形成后经水洗、生物降解、热蚀变等的影响而造成的细微化学差异的判别,反映油气的保存条件。在对天然气和原油轻烃分析先进技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岩石轻烃低沸点溶剂密封快速抽提分析技术,并对轻烃指纹分析方法的应用发展作了探讨。

    2005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滑脱型潜山成藏研究——以沾化凹陷渤深6潜山为例

    单宝杰,徐刚,刘魁元

    渤深6潜山于早第三纪初期与埕东凸起分离,沿边界断层滑脱至渤南洼陷,后期为第三系覆盖,是济阳坳陷中典型的滑脱型潜山。在多期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下,潜山中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下古生界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渤南洼陷中沙三段烃源岩为潜山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潜山内幕发育的断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从而在潜山顶部形成风化壳油藏,而在潜山内幕则形成层状油藏。该潜山油气藏具有埋藏深、破碎严重、含油层系多、单井产能高且不含水的特点。研究渤深6潜山的成藏机制对指导断陷盆地深层滑脱型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2005年01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微生物技术在地质找矿和矿石冶炼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杨娇艳,王红梅,吴刚

    评述了微生物技术在地质找矿和矿石冶炼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着重对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探针、DNA重组技术等有望在地质学中进一步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论述,展望了利用微生物的分子鉴定技术和基因探针技术寻找隐伏矿床、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创建高效工程菌用于矿石冶炼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2005年01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新疆渭干河流域地下水三维流数值模拟

    黎明,陈崇希,张明江

    采用任意多边形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模型,根据地下水水头长观资料识别模型的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含混合井孔的6层模拟系统的地下水三维不稳定流模型来刻画渭干河流域地下水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识别后的模型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预测了未来10a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探讨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模式,提出在以蒸发排泄为主的条件下,应在保证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夺取无效蒸发。

    2005年01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云南滇池流域西芹种植区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地下水环境氮素污染

    郭华明,李广贺,阎非,张大奕,张旭,卢昌艾

    通过野外田间实验,研究了高量施肥处理、低量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以及空白对照裸地等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水中各种形态氮的时空分布情况,探讨了地下水环境中氮素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各种处理条件下,土壤水中硝态氮质量浓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亚硝态氮与铵态氮质量浓度在剖面上的变化幅度较大,这种变化主要受土壤水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硝态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4个处理区表现各异:在高量施肥处理区,各层位的土壤水中硝态氮质量浓度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在低量施肥处理区,硝态氮受作物生长和灌溉的影响呈拍岸浪式向下迁移;在不施肥处理区和空白对照裸地处理区,由于表层土壤中硝态氮背景值较高(0~30cm处土壤硝态氮平均质量分数达到15.59g/kg),灌溉水的下渗也导致硝态氮向下迁移。高量施肥处理区和空白对照裸地处理区土壤水的对比表明,施肥可促进0.6~1.5m深处土壤的反硝化作用,从而增大这些层位土壤水中亚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质量浓度。

    2005年01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新疆三工河流域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及其分形特征

    苏里坦,宋郁东,张展翔

    对面积约670km2的新疆三工河流域地下水矿化度进行了取样检测,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计算了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传统统计特征值,并指出了用该方法表示地下水矿化度所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将分形理论与地质统计学原理相结合,计算了三工河流域在1998、2002年地下水矿化度的分维值,分别为1.75,1.59;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51,0.54,即2002年地下水矿化度的均匀性要比1998年的稍差。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并不是具有理想分形特征的介质,它只是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才具有分形特征。通过对1998年及2002年地下水样品的分析,得出该地区地下水矿化度在时间与空间上皆存在明显的变异性。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矿化度在研究区的北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南部;在时间尺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北部的地下水水质正向矿化度加重的方向发展。

    2005年01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鄂东南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赵颖弘,胡明安

    在对鄂东南大型矿业基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效益、矿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鄂东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以系统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的指标参数。

    2005年01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高岭土吸附剂去除含锰废水中锰离子的实验研究

    詹旭,罗泽娇,马腾

    高岭土吸附剂处理含锰废水中锰离子的实验表明:高岭土的最佳粒度为0.177mm,pH值控制在7.5~8.5间,常温搅拌30min,吸附剂与水量比为12g∶1L,对锰离子质量浓度为100mg/L的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使锰离子质量浓度由100mg/L降至0.1mg/L,锰离子的去除率超过90%,达到GB8978-1996工业废水排放的一级标准。高岭土对锰离子吸附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机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和沉淀作用。

    2005年01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中国大陆科学深钻井下参数随钻记录与回放系统

    胡郁乐,汤凤林,王元汉,乌效鸣

    阐述了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工程中实现井内井斜角、压力、温度等参数测试的重要意义;结合大陆科学深钻预研究项目的各项指标要求,对井下仪器设计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在大陆科学深钻现场的试验表明,随钻测量系统能满足井下高温、高压和强振动等恶劣工作环境下的高精度测试,获取了钻井轨迹的连续参数。与国外相关仪器对比结果表明,不仅检测结果正确、精度高,而且还具有起钻和下钻过程中的双重测试效果,另外该仪器在测试井斜的同时,还可监视泥浆温度、压力的变化,由于实现了随钻检测,因而无需为测斜而停钻,大大减少了辅助作业时间和钻井费用。

    2005年01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高填方地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

    刘宏,张倬元,韩文喜

    以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为基础,结合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高填方地基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即对九寨黄龙机场104m高填方地基的离心模型试验,采用等应力局部模型设计方案,以剔除法和等量代替法配制填料,以等效法模拟软弱地基强夯处理,并以增大离心加速度的方法模拟高填方地基的填筑加载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高填方地基的总体沉降特征为"沉降大、压实快";土体的压实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试验中高填方地基施工结束时土体的沉降固结度已完成90%以上,施工结束后土体产生的沉降量还不到土体总沉降量的10%。

    2005年01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地浸砂岩型铀矿卵砾石层钻进用钻头的试验研究

    刘晓阳,段隆臣,杨爱军

    介绍了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在内蒙古某地区铀矿床卵砾石层中的生产试验情况。在钻进卵砾石层时,保径未做加强的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的平均钻进效率为2.50m/h,钻头的平均寿命为7.34m/个;保径加强型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的平均钻进效率为2.82m/h,钻头的平均寿命为10.18m/个;而普通合金钻头的平均钻进效率为1.29m/h,钻头的平均寿命为1.19m/个。试验表明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是一种理想的钻进卵砾石层的钻头。

    2005年01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三十年

    Yousif K.Kharaka,王焰新

    2005年01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