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与锡成矿的关系

    汪雄武,王晓地,刘家齐,常海亮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早期深源浅成的高钾钙碱性复式花岗岩岩体。最晚的细粒花岗岩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15 1± 5 )Ma,低温蚀变和矿化的时代约为 13 6Ma。锡矿化分布于外接触带矽卡岩和岩体内部隐爆角砾岩充填的断裂中 ,细粒花岗岩岩浆作用与蚀变和矿化作用在空间上紧密伴生 ,成因上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具有花岗岩岩浆作用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直接证据——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结构构造变化大 ,出现许多不平衡的结构构造 ,如斑状结构、蠕虫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文象结构、花斑结构、细晶结构、环带结构、伟晶岩壳和晶洞构造 ;2石英中含有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 ,并与 CO2 流体包裹体和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共存 ;3蚀变广泛 ,特别是存在高温自交代蚀变钠长石化和条纹长石的微斜长石化。这种高温蚀变的花岗岩具有四重效应 ,表现出惰性元素的活动性 ,w( K) /w ( Rb)、w ( Sr) /w( Eu)、w( Y) /w( Ho)和 w( Zr) /w( Hf)等值大大偏离球粒陨石中的值。这些特征反映了富挥发分的晚期花岗岩岩浆由于高位减压“过冷”及淬火从而导致挥发分出溶、顶盖沿构造薄弱带隐爆垮塌以及出溶流体与正在结晶的花岗岩间的流—岩相互作用。岩体冷却及其高热产率驱动长期的热液循环 ,形成广泛的?

    2004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奋进中的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源评价研究室

    2004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云南羊拉地区不同类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路远发,陈开旭,黄惠兰

    云南羊拉地区现已发现 4种类型的铜 (多金属 )矿床 ,即喷流 -沉积 (层状矽卡岩 )型铜矿床、交代成因矽卡岩型铜矿床、脉状热液充填 -交代型铜多金属矿床和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对前 3类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对比表明 ,不同类型铜 (多金属 )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明显不同 ,其中 :层状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以类型多、组分复杂、均一温度 ( 10 0~ 62 0°C,一般大于3 0 0°C)和盐度高 [w( Na Cl)为 8.3 %~ 5 5 .0 %,一般 w( Na Cl)≥ 2 0 .0 %]且变化范围大、密度高 (一般大于 1.0 0 g/cm3 )、捕获压力低( 10~ 2 5 MPa)为特征 ,流体来源于深部和海水二个端元 ,其演化特征符合二元混合模式 ;交代矽卡岩以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组分单一、均一温度 (一般小于 2 5 0°C)和盐度中—低 [w( Na Cl)为 9.0 %~ 2 0 .0 %]、密度低 (一般小于 1.0 0 g/cm3 )且变化范围大、捕获压力高 ( 15 0 MPa)为特征 ,反映其流体来源单一 ,演化趋势属等组分自然冷却过程 ;脉状矿床 (体 )以中低温度、中等偏低的盐度和高的捕获压力为特征 ,其成矿流体包括 3个均一温度和盐度相差不大的端元流体 ,所观测的流体包裹体为这 3种端元流体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 ,里农铜矿集中区存在多期次、大规模的地质流?

    2004年02期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云南羊拉地区铜矿成矿系列

    魏君奇,陈开旭

    金沙江缝合带的洋 -陆转换 (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洋盆闭合 )作用 ,在羊拉地区引发了 3期构造—岩浆事件 ,分别形成海西期裂谷洋盆洋脊 -洋岛型火山岩、印支期陆缘弧同熔型花岗岩和燕山期同造山碰撞型花岗斑岩 ,与其对应的成矿系列为 :海西期海底喷流 -热水沉积型铜矿床、印支期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和燕山早期斑岩型铜矿床

    2004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河南桐柏刘山岩铜锌矿床成因及古大地构造环境

    韦昌山,杨振强,付建明,魏君奇,张业明

    根据河南省桐柏县刘山岩铜锌矿床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 ,稀土元素 ,硫、铅同位素等资料 ,揭示了该矿床为海底火山喷流 -沉积成因。矿石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多数有 Eu正异常和 Ce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平均为 3 .3 2‰ ,硫的主要来源为火山岩中的硫与海水硫的混合。铅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 ,属正常铅。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 ,该矿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卤水为中至中 -高温度、中至中 -高盐度的 Na Cl-H2 O-CO2 体系。火山岩系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 ,含矿火山岩系的岩石组合为双峰式 ,属于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系的微量元素模式以亏损 Rb、Th、Nb、Sr、P、Ti,富集 Ba、K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在微量元素的构造判别图上 ,火山岩样品集中在弧后盆地和板内玄武岩附近的范围内。因此 ,火山岩系的大地构造属性为大陆弧后盆地型

    2004年02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区域地质研究室简介

    何龙清

    2004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广西东桃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黄惠兰,蔡明海,彭松柏,邱瑞照

    广西东桃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 ( LH2 O) ,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 ( LH2 O+VH2 O)和单相气体包裹体 ( VH2 O) 3类 ;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将成矿作用分为 3个阶段 :1层状—条带状矽卡岩化铅锌矿成矿阶段 ;2似层状—浸染状绿帘石化铅锌矿成矿阶段 ;3脉状碳酸盐化铅锌矿成矿阶段。测得均一温度范围为 90~3 5 5°C,最佳成矿温度为 2 0 5~ 2 60°C,属中低温矿床 ,为矿区的主要成矿阶段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均一温度资料获得矿化深度为 0 .66~ 1.2 0 km,成矿流体的盐度 w( Na Cl)为 7.2 %~ 16.5 %,成矿流体成分具有 w( Na+ ) >w( K+ )、w( Cl-) >w( F-)的特征。低盐度的 Na Cl-H2 O体系 ,可能主要来源于古海水。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反映其物质来源主要为壳源 ,而矿石硫同位素值 [δ( 3 4 S)为-6.3‰~ -2 .9‰ ]反映硫主要来自沉积物中的硫酸盐和生物硫

    2004年02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室简介

    鄢道平 ,金维群

    2004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湖北秭归山体滑坡初步勘察简报

    鄢道平

    2004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桂东大瑶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刘国庆,蔡明海

    桂东大瑶山地区的金矿主要产于寒武系具浊流沉积特征的浅变质含碳质碎屑岩中 ,受地层岩性及断层破碎带控制明显 ,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 ,仅出露有加里东期、燕山期及喜山期的中 -酸性小岩株和岩脉 ,除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破碎带中产有金矿化体或金矿体外 ,其它各期岩体均未见明显的金矿化。金矿化类型主要为硅化石英脉型和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区内的金矿化主要与地层建造有关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 ,属地下水热液改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2004年02期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岩矿测试室简介

    周棣华

    2004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云南兰坪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流体研究

    陈开旭,姚书振,何龙清,魏君奇,杨爱平,黄惠兰

    对云南兰坪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关系和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 ,该矿集区主成矿期温度均低于 2 0 0°C,属中低温流体作用范畴。其中三山 -河西矿带 (东矿带 )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 110~ 180°C)、低盐度 [w( Na Cl)为 7%~ 17%]、低密度 ( 0 .717~ 0 .967g/ cm3 )流体 ,以 Na Cl-H2 O二元体系为主 ;富窿厂 -白秧坪矿带 (西矿带 )成矿流体为中低温 ( 12 0~ 15 0°C)、较高盐度 [w ( Na Cl)为 17%~ 2 5 %]、中低密度 ( 1.0 10~ 1.15 6g/ cm3 )流体 ,主要为 Mg Cl2 -Na Cl-H2 O和 Ca Cl2 -Na Cl-H2 O三元体系。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 ,主成矿期有效水岩比值较小 ( 0 .0 1~ 0 .10 ) ,岩石与成矿流体间存在较强烈的同位素交换。结合矿石矿物组合及矿床的硫、铅、碳同位素组成 ,说明白秧坪矿集区的成矿流体总体来源于深部循环的热卤水溶液

    2004年02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武当—两郧地区主要赋矿地层及其成矿元素

    付建明,张业明,蔡锦辉

    武当—两郧地区的金属矿床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中新元古代武当岩群、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和泥盆系等主要赋矿地层的赋矿特征及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 ,认为矿床的形成常常与该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原始浓集系数相对较高有关。武当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成矿元素 (如 Au)浓集系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成矿元素已发生迁移 ,并用于成矿或形成异常 ;陡山沱组、水沟口组和泥盆系具有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条件 ,特别是中泥盆统中产出的锑矿显然与较高的锑初始浓度有关。武当—两郧地区是环太平洋银成矿带西侧的银金比值低值区中的异常高值区 ,具有形成大型银矿床的潜力

    2004年02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广西大厂矿田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蔡明海,梁婷,吴德成,黄惠民

    厘定了广西大厂矿田岩浆岩的侵入期次 ,并在花岗岩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分析 ,运用岩石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岩体产出的地质条件 ,对区内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大厂矿田不同期次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向板内环境的转化阶段 ,区内成岩的主体构造环境为较稳定的区域拉张环境 ,这种长期稳定的以拉张为主体的构造环境是区内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

    2004年02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广西东桃铅锌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其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李金发,蔡明海

    广西东桃铅锌矿床是博白—岑溪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通过矿床构造的研究 ,识别出早期逆冲推覆和晚期顺层剪切滑脱破碎带两套构造系统 ,区内晚期热液成矿作用 (主成矿期 )主要受早期逆冲推覆构造面及晚期奥陶系地层中的层内伸展剪切构造所控制。 Sm-Nd及 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早期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加里东期 [( 4 2 6± 15 ) Ma] ,晚期层内伸展剪切及热液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早期 [( 15 2± 3 ) Ma]。

    2004年02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简介

    路远发

    2004年02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湘南芙蓉锡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蔡锦辉,韦昌山,毛晓冬,陈开旭,蔡明海

    通过对湘南芙蓉锡矿田地质特征的研究 ,认为芙蓉锡矿田与东坡和香花岭两大锡多金属矿田具有相同的成矿特征和相同的成矿时代 ,所不同的是芙蓉锡矿田的矿体主要位于大岩基中 ,其矿体的展布和矿脉 (体 )的形态及其产状等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铅同位素组成显示其成矿以壳源物质为主 ,锡多金属成矿与燕山早期晚阶段侵入的细粒花岗岩有关

    2004年02期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宜昌长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简介

    赵欣

    2004年02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东秦岭造山带“两阶段双带”区域成矿模式

    谢才富,熊成云,胡宁,李劲松

    东秦岭造山带总体上可划分为中元古代—古生代主要与裂谷、坳陷槽有关的海盆同生沉积成矿以及中生代与大规模陆内俯冲造山体制有关的后生热液成矿两大阶段 ,且中生代所形成的浅成和中深成两类热液矿床在横向上分带并呈相邻平行展布 ,成对共生 ,构成双成矿带 ,其形成机制是扬子地块及华北地块分别往秦岭发生陆内俯冲 ,使与挤压、转换挤压—变质变形、深成侵入—深源流体成矿系统有关的中深成热液型矿床形成于仰冲板片前缘的推覆—隆升带中 ;而使与伸展—高地热场 (火山、浅成侵入 )—地热流体成矿系统有关的浅成热液型矿床形成于推覆—隆升带后侧的同碰撞伸展带中。

    2004年0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成矿模式

    毛晓冬,刘云华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共存于同一层间蚀变构造破碎带 ,上金、下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银矿床。金矿床具有沉积岩围岩型金矿床的全部特征 ,银矿床则有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床的特征。在系统归纳金、银矿石及围岩的化学组成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 ,矿石矿物包裹体的温度、压力、成分 ,以及对三水裂谷盆地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金矿床是沉积盆地中的流体在大规模迁移过程中萃取地层中的金而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 ,银矿床属于构造—岩浆叠加改造热液交代型矿床 ,金矿床形成在先 ,银矿床形成于后并改造了金矿床 ,金、银矿床均不是热水沉积型矿床或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2004年02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西藏冈底斯造山带西段铁铜多金属(金、银)成矿远景

    黄圭成,刘姤群,邱瑞照,蔡志勇

    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地区地质与矿产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果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冈底斯造山带西段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成矿构造环境、与铜铁铅锌 (金、银 )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岩体的成岩时代、岩石类型及其岩石化学和成矿元素含量方面均可与东段进行对比 ,显示西段同样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和资源远景。区内的优势或潜在优势金属矿种是铜、铁、铅、锌和金 (银 )。它们的成因类型主要是与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 (包括破碎带蚀变岩型 ) ,其次为火山热液型。在总结区内已知矿床 (点 )成矿特征和进行区域成矿区 (带 )划分的基础上 ,优选出江巴复式花岗岩基的西缘等 7个成矿远景区 ,并对各远景区提出了进一步勘查工作的建议

    2004年02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千兆计算机网络系统

    万勇泉

    2004年02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华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床空间数据统计分析

    李林,罗郧

    基于 MAPGIS系统平台空间分析方法的特点 ,以华南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为空间分析对象 ,对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布态势及有利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要素的相关对象属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初步总结出华南地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浆岩、泥盆系和侏罗系地层及 NE向或 NEE向断裂带等有利因素的叠加复合部位是寻找锡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组合标志 ,为成矿预测及相关区域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量化依据

    2004年02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中南地质矿产信息中心简介

    万勇泉

    2004年02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探讨

    崔放,连长云

    概述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重要性 ,它是进行全球地质矿产潜力评价的基础数据库 ,涉及到经济、地理、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 ,以及勘查、生产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进展 ;从全球、地区 (或国家 )和局部 (或重要成矿带 ) 3个层次上 ,探讨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研究内容 ,并提出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图层划分方案

    2004年02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

    汪雄武

    2004年02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三峡库首煤系高岭石研究

    程先忠,陈开旭,沈上越,冉松林,刘云华

    研究了三峡库首宜昌地区煤系高岭岩的性质和高岭石在高温状态下的热物理性能及其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证明了高岭岩中含有 95 %的高岭石 ,采用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差热分析方法对高岭石在不同温度 ( 5 0 0~ 13 0 0°C)条件下煅烧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在 10 0 0°C以上的相变产物为莫来石和方英石 ,依据高岭石的高温煅烧机理 ,选择在 90 0~980°C条件下直接煅烧高岭石 ,制备的超细高岭石微粉可用作氯化丁基橡胶的功能填料 ,能达到或超过美国同类产品的效果 ,同时也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

    2004年02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长江三峡地质公园资源调查与规划概况

    2004年02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X射线衍射增量法在三水铝石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以桂西堆积型铝土矿中的红土为例

    刘云华,黄同兴,刘成东

    简述了 X射线衍射增量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条件 ,并用该方法对桂西堆积型铝土矿中的红土三水铝石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表明 ,在红土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样品后 ,利用 X射线衍射增量法测定红土样品中三水铝石的含量 ,与原有的利用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相比 ,具有不受红土样品中物相数量和矿物组合限制的优点 ;同时 ,X射线射线衍射增量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的特点 ,是测定桂西堆积型铝土矿中的红土中三水铝石最为理想的定量分析方法

    2004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