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昌前
结合2002年9月14~21日在意大利中部召开的"欧洲花岗岩网络"年会的会议讨论和野外考察内容,评述了镁铁质和长英质岩浆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镁铁质熔体在巨量花岗岩浆形成中的作用。在花岗岩岩基内,不仅出露有狭义的花岗岩,还可见到更富镁铁质的岩石,例如辉长岩和闪长岩。一般,这些镁铁质岩石,既可能是幔源母岩浆结晶的产物,或是岩浆混合和分异-同化作用中的端员组分,也可能代表了下地壳源区的物质,或者是导致大陆壳部分熔融的热源物质记录。对镁铁质和长英质岩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限定造山作用过程中地壳物质再循环和新的地幔物质加入的相对贡献。
2003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张金阳,廖群安,李德威
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隆起带中淡色花岗岩体紧靠藏南拆离断层内呈等轴状小岩株产出。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过铝质,高Si和K,低Ca、Fe和Mg,岩石富轻稀土元素及Rb、Ba和Th,贫Hf、Zr、Y和Yb,呈现S型花岗岩特征。基底副变质岩中广泛发育淡色花岗岩脉体,在副变质岩中的淡色花岗岩脉体内发现紫苏辉石暗色麻粒岩残留体,通过对淡色花岗岩与基底副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富K、Rb、Ba和Th,贫Hf、Zr、Y和Yb。认为基底副变质岩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源岩,其在快速隆升降压的条件下发生缺水熔融生成淡色花岗岩浆而残余麻粒岩残留体。
2003年03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路彦明,张玉杰,刘桂阁,尹伟
藏北冈底斯地体北缘中段的那朗花岗岩体以前被认为是一个大岩基,实际调查表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岩体,可分为两期多个岩石单元,Rb-Sr同位素年龄表明其成岩时代为燕山晚期。岩石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两期岩石的成岩环境不同,早期壳幔混源型形成于火山弧环境,并受同碰撞环境的影响;晚期壳源型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对比那朗、班戈等岩体,认为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代表了中特提斯洋壳的消亡地带,冈底斯地体是从冈瓦纳古大陆裂解出的微地块。
2003年03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徐学义,赵江天,李向民,夏林圻,夏祖春
通过对北祁连山不同地质环境中的与火山岩相伴生的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证明产于不同地质环境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特别是稀土元素总量w( REE)、w(Ce)/w(Ce*)、w(LaN)/w(YbN)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变化:从洋中脊→弧后盆地→岛弧→裂隙式火山作用大陆裂谷→中心式火山作用大陆裂谷,硅质岩的w( REE)、w(Ce)/w(Ce*)、w(LaN)/w(YbN)基本呈由小到大的规律性变化,w( REE)由7.64×10-6→8.20×10-6→23.74×10-6→28.40×10-6→69.41×10-6;w(Ce)/w(Ce*)由0.63→0.68→0.72→0.75→0.95;w(LaN)/w(YbN)由0.37→0.41→0.59→0.76→1.08。该研究成果为利用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判定古老造山带的构造环境提供了参考标准。
2003年03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吴中海,吴珍汉,万景林,周春景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间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2003年03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刘育燕,林文姣,朱宗敏,袁爱华
江西省修水县杨梅山剖面244个定向样品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杨梅山剖面的磁极倒转自上而下分别为布莱克(Blake)反向极性偏移、安比拉(Emperor)反向极性偏移、布容—松山(Brunhes-Matuyama)极性带界线以及上部贾拉米洛(UpperJaramillo)正向亚带;杨梅山剖面样品的磁性矿物为磁赤铁矿;杨梅山剖面浓度(数量)归一化的磁化率变动和深海氧同位素变化具备较好的一致性,该剖面的磁化率变动对应着深海氧同位素自第5阶至第23阶的变化;杨梅山剖面跨越了布容—松山极性带界线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的第19阶,中国南方红土的底界年龄可能大于78Ma,即早于中国北方黄土的L8黄土层。
2003年03期 33-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梁杏2003年03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袁爱华,朱宗敏,林文姣,刘育燕
通过对山西宁武陆相二叠系—三叠系剖面的孙家沟组至刘家沟组磁化率的研究,发现该剖面自孙家沟组顶部的粘土岩层至刘家沟组底部,存在着明显的磁化率值升高的现象,认为该现象是由于气温升高和火山事件的影响。对比山西宁武剖面与浙江长兴海相剖面以及贵州威宁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磁化率研究成果,发现三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表明,该磁化率值明显升高的现象具有跨区(晋、浙、黔)和跨相(陆、海)的区域性特征,可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根据磁化率的研究结果,建议将山西宁武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设在磁化率值明显升高的地方,即17层顶部纹层粉砂岩之下的粘土岩层。
2003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梁斌,杨逢清,郭建秋,钟长洪,李振江
在雅江县雅江—道孚公路边的上三叠统雅江组—两河口组地层剖面上,首次发现了Protopaleodictyon,Phycosiphon,Planolites,Phycodes,Paleodictyon,Squamodictyon,Urohelminthoida,Lophoctenium,Ovatiichnum等9个遗迹属,共15个遗迹种,归属于Nereites遗迹相。遗迹化石及遗迹相特征反映该区上三叠统雅江组和两河口组的沉积环境为次深海—深海的大陆斜坡中下部—深海盆地边缘。
2003年03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胡明安
广西田林高龙卡林型金矿床产于西林—百色断褶带西段西南侧的高龙穹隆核部附近,金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与三叠系细碎屑岩的接触带上。金矿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质量分数与矿区三叠系细碎屑岩的相近,前者为133.91×10-6,后者为133.22×10-6,二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呈平滑的右倾斜式,其中轻稀土元素段为向右倾斜的斜线,而重稀土元素段则为平坦的直线,说明二者的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金矿石及三叠系细碎屑岩的稀土元素组成中La和Ce富集,Eu亏损。金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的质量分数及其组成与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石英脉及粗晶黄铁矿的明显不同。这反映成矿物质的来源与三叠系地层有关。
2003年03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江民忠,李名松,谢迎春,石岩
通过认真研究中国新疆某盆地410,411和412三个已知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磁资料,发现这些矿床上方均存在航磁微磁异常。根据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对航磁微磁异常的形成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结合试验区的实际预测成果指出,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有关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存在微磁异常,高精度航磁完全能探测得到它。航磁微磁异常是此类矿床的特征异常之一,对此类铀矿床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2003年03期 49-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邢作云2003年03期 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刘晓峰,解习农
储层超压流体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压力封闭层、超压流体、岩石骨架和输导通道;由于储层超压系统所处环境的差异,其超压强度可以大于、等于和小于环境的超压强度;超压传递、不均衡压实、裂解气的生成和浮力作用是储层超压形成的重要机制;大多数储层超压是油气聚集的结果;超压释放是超压流体系统内部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研究储层超压流体系统将更直接地揭示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过程。
2003年03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王天琦,施泽进,刘全新
以江汉盆地蚌湖地区隐蔽油气藏的预测为例,说明了在反演结果的解释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判别反演结果的正确性,如何将反演得到的波阻抗等数据体转换成储层厚度平面图和储层物理性质变化平面图,如何通过反演结果识别岩性圈闭,如何通过反演结果区别波阻抗相同的不同地质体;提出可以通过波阻抗剖面和地震剖面叠合等方法来检验反演结果的正确性;在过滤砂岩过程中,对过滤门槛值进行压实校正等一系列的处理可以得到合理的砂岩等厚度平面图;通过砂岩等厚度平面图与构造图的叠合来圈定隐蔽油气藏的范围,在解释过程中通过对几个主要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并获得了高产油流。
2003年03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吴冲龙,牛瑞卿,刘刚,孔春芳,雷世泰,刘丕德
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功能目标是:支持多源异构地质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提取、传输与交叉访问,实现地下地质结构与关系的表达、分析和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支持政府决策并开展相关领域的信息社会化服务。为此,应当将其纳入"数字国土"和"数字城市"工程的统一规划中去,一方面借鉴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研发并建造主题式的"城市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平台",以及相关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服务应用系统;另一方面运用"多S"集成技术、联邦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各种已有的和新建的多源异构的数据库、图形库、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和管理系统、决策系统。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将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结合起来,并按市(局)—县(区、分局)两级联网的构架进行设置。
2003年03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谢迎春,薛重生,李名松,江民忠
基于Arcview3.2a平台的二次开发工具,采用Avenue和MicrosoftVB6.0语言,设计开发了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评价信息系统。信息平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以某盆地的控矿地质、盆地构造、地质异常多源信息数据为例,建立了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评价信息系统。系统对该盆地的地质、遥感、地球物理数据进行了基于空间分析和成矿预测的数据处理,圈定出14片远景区,其中4号远景区已钻探见矿。该系统的开发成功对铀矿的成矿预测评价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的空间信息处理具有重要的试验意义。
2003年03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黄海峰,姚书振,丁振举
在深入了解甘肃省岷县—礼县地区金矿成矿特征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对该区进行成矿分析后认为中泥盆统李坝群、中泥盆统西汉水组和中石炭统下加岭组为成矿的有利地层组合;金矿床(点)多出现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距岩体边缘0.5~5.0km范围内的黑云母化蚀变带中;半径为1.61km的断层影响带为最佳的有利成矿的断层影响范围;Au-As-Ag-Sb-Pb为成矿的有利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组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提取了上述各成矿有利因素,进而建立了证据权重模型,选择了地层、岩体、断裂、化探等11个证据因子。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成矿概率的分布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共圈出了7个成矿远景区: .中川岩体北侧; .中川岩体东侧以及中川岩体与碌碡坝岩体所夹区域; .闾井岩体南侧; .教场坝岩体南侧; .碌碡坝岩体西侧; .教场坝岩体东侧; .柏家庄岩体南侧。其中前4个远景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已知金矿床(点),而后3个远景区目前还未发现金矿床(点),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3年03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谢连文,黄思静
根据影像解译分区,结合盐湖演化理论和实地调查资料,对盐湖甚年轻沉积物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成因解释;通过与古气候研究成果的对比,建立了甚年轻沉积物的时空对应关系,并试图通过对罗布泊盐湖沉积物典型影像剖面的研究,对甚年轻沉积物的高分辨率遥感定年方法进行探讨,根据百年和双十年周期的次级旋回,分辨10a期的沉积地层,从而可建立罗布泊盐湖甚年轻沉积物的顺序年表。
2003年03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罗泽娇,赵俊英,靳孟贵
分析研究了某老垃圾填埋场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填埋场西南边的池塘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池塘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其下伏土层中重金属影响的深度达到地面以下20~25m,在这个深度内,Cd、Pb、Zn、Cu、Ni均出现峰值;对比10a前的资料显示,以惰性著称的重金属在地下土层介质构成的复杂氧化还原环境里,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和迁移性。在10a间,Pb和Cd在土层剖面中的迁移速率为1.5m/a(即4.8×10-6cm/s),在该垃圾填埋场的下伏土层中属于弱迁移性物质。
2003年03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沈珍瑶,杨志峰,曹瑜
综述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地下水、水资源等领域的脆弱性研究现状,指出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可以归为人文系统的脆弱性与自然系统的脆弱性两类;就脆弱性研究的复杂性,可以分为相对较为复杂的生态脆弱性与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及相对较为单一的地下水脆弱性与灾害脆弱性研究;就某个具体领域的脆弱性研究应包括其本质脆弱性及特殊脆弱性研究。另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环境脆弱性的防范与适应对策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2003年03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靖娟利,陈植华,胡成,王中美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地壳表层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适合该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判断的主要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关键因子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程度的大小,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的半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严重脆弱区、中等脆弱区、轻度脆弱区、潜在脆弱区,并针对各脆弱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防治对策。
2003年03期 95-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孙瑞民,汤凤林,蒋国盛,Б. Б. Кудршов,吴翔,窦斌,高辉
在冻结岩石中钻进时,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冲洗介质较之使用钻井液有很多优点。给出了冷却空气洗井钻进时井内温度的简化计算公式,按照这些计算公式可以确定空气洗井时井内任何时间、任何深度的温度和代表性关系曲线。井内温度的分布与进入钻杆柱内空气的初始温度有直接的关系,从空气压缩机中出来的压缩空气的温度很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冷却和干燥,给出了冷却和干燥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3年03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张唯,王坚
通过某码头工程典型试验区进行的强夯试验,研究了在单点夯试验过程中夯沉量与夯击次数的关系、地基土水平位移和深度的关系、夯击次数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及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和时间的关系;在试验块强夯后,进行了静载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钻孔取土室内土工试验。通过对强夯前后进行对比,得到了强夯法加固吹填砂地基的效果,提出了合理的强夯施工参数和控制工艺,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2003年03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窦斌,梅利芳,范瑛,余天庆,杨凯华
在山区修建高等级公路工程中,挡土墙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填方路堤工程。在提出一种新型互锚式薄壁挡土墙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埋设土压力盒的方法对该种挡土墙的结构型式进行了力学模型试验,并进行了模型土压力强度特性分析。试验及分析表明,该挡土墙结构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结构合理,可以应用于高填方路堤实际工程。
2003年03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