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原地原位定年技术工作思路探讨——中深变质岩区精细变质年代学格架的建立

    陈能松,孙敏,王勤燕,罗彦

    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和(或)造山带核部的中深变质岩岩石的结构域常可分为变斑晶域、基质域和后成合晶域三类。利用原位分析技术直接测定岩石薄片中与这三类结构域关系清楚的锆石和独居石不同成因域的年龄的原地原位定年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变质峰期和变质反应的地质时间,因而是建立精细变质年代学格架的可行途径。

    2003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特提斯喜马拉雅二叠纪—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研究进展

    朱弟成,潘桂棠,莫宣学,廖忠礼,江新胜,王立全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二叠纪火山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有成生联系,中生代火山事件则主要与印度大陆北缘不同时期的伸展活动有关。新近发现的中—基性火山岩的科学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查明印度大陆北缘二叠纪—白垩纪长达225Ma时间跨度范围内的大地构造属性;了解印度大陆北缘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重建特提斯的构造演化格架,为全球对比提供依据。

    2003年02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金钉子’剖面分布区煤山镇幅、长兴县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张克信

    2003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岩浆侵入活动对砂岩的改造作用研究简介

    高玉巧,刘立

    岩浆侵入活动对砂岩的改造作用包括:侵入岩胀裂而导致已固结砂岩的脆性破裂和未固结砂岩的压溶作用;热流体促进或参与砂岩中矿物间的反应,使砂岩发生热变质作用,形成低温变质矿物;侵入活动提供的高温加热地层水,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使砂岩温度突变,形成"相对高温"的自生矿物或引起一些溶解度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自生矿物的溶解和重新沉淀。

    2003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高温高压下含水矿物脱水对斜长岩纵波速度的影响

    白利平,杜建国,刘巍,张文兰

    在1GPa、室温至880°C条件下对斜长岩的纵波速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讨论了含水矿物脱水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80°C左右,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开始脱水,矿物脱水产生的流体及其所引起岩石结构的变化可使岩石纵波速度降低10%左右。这意味着通过矿物脱水这一机制可以形成壳内低速层。

    2003年02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陕甘宁盆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分析

    张莉

    根据陕甘宁盆地延河剖面、延长川口油田以及长庆安塞油田的裂缝研究资料,分析了盆地内裂缝的走向、成因类型,提出陕甘宁盆地为稳定盆地,盆地内褶皱和断层相对不发育,但裂缝广泛存在;盆地内的E—W向区域裂缝最发育,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次为NE向裂缝,为喜山期构造运动的产物;野外露头上的裂缝方位和实际注水动态反映的裂缝方位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与由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现今构造应力场和盆地内砂体的展布方向有关;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沉积相。

    2003年02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赣东北田坂盆地的构造反转

    秦松贤,章泽军,张志,赵温霞,蔡雄飞

    赣东北田坂白垩纪陆相红盆,属古鄱阳盆地东部的残余小型盆地。除具陆相盆地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十分突出的叠加褶皱变形特征,因而极为少见。这种发育在田坂陆相红盆中的以E—W向和NE向两组不同轴迹方向相复合的褶皱叠加干扰图像的成因可能是在盆地所处的特殊边界条件下,受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控制,导致田坂盆地在中生代末发生构造反转及递进构造变形作用的结果。

    2003年02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中国南方早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分异演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左景勋,童金南,赵来时

    早三叠世中国南方的岩相古地理总体上表现为"两隆两凹"的格局,即西部以康滇古陆为核心的中、上扬子地块,东部以华夏古陆为核心的华夏地块,两地块之间为扬子古海洋。两古陆附近沉积滨浅海相碎屑岩,其间的古海洋内为碳酸盐岩台盆,岩相分带显著。中国南方早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取决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裂离和拼合。由Induan期到Olenekian期,中、下扬子地区的北部缓慢抬升,下扬子地区由较深水转化为局限碳酸盐岩台地。与此同时,西南部的康滇古陆下沉,东部的华夏古陆隆升,导致岩相向西推移,右江地区表现为活动性断陷盆地。

    2003年02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田坂街幅、游城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章泽军

    2003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大陆壳内低速层成因综述

    杨晓松,马瑾,张先进

    探讨了大陆地壳中出现的低速层的可能成因以及壳内低速层形成的基本条件。大陆壳内低速层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的成因有:1低速岩性层;2石英的α-β相变;3温度和压力;4流体;5矿物和岩石的各向异性。其中浅部地壳的低速层可能主要是含水裂隙带和低速岩性层的反映;发育于高热流地区的低速层最有可能与部分熔融作用有关。各种成因的低速层在深度、规模和连续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利用这些特征的差异可以对低速层的成因作出判断。低速层可能对应于壳内力学软弱带,对块体活动与大陆强震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岩石学、实验岩石物理学和流变学的综合研究能够为壳内低速层的成因分析提供有效的约束。

    2003年02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硅灰石-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研究

    胡珊,沈上越,张正堂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硅灰石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凝胶时间的测定确定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工艺制度,研究了将改性后的硅灰石以不同比例加入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后形成的复合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KH-570的质量分数为0.8%左右时,改性效果最好;当改性硅灰石加入到不饱和聚酯树脂后,所形成的复合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可达68.7MPa,弯曲强度可达82.6MPa,而且收缩率明显降低。硅灰石的加入既降低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成本,又改善了其性能。

    2003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

    邹华耀,郝芳,蔡勋育

    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1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2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3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2003年02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细粒浊积体的油气地质意义

    姜涛,解习农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的一些具体勘探实例,从宏观到微观,在不同尺度上论述了细粒浊积体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细粒浊积体主要表现为上扇的下切谷充填、斜坡扇以及盆底扇。它们的地震反射特征总体为中—弱振幅双向下超在层序界面上,而且由于浊流砂体的沉积速度快,常形成薄的砂泥互层,所以其自然电位曲线总体反映为中—低幅度的齿形叠加,其理想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形状也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齿状箱形或齿形叠加。其内部结构特征,除具有细粒薄层的特点外,常还有异常超压的形成。超压不但能使细粒浊积体保留大量原生孔隙,而且还能通过影响成岩作用来溶蚀长石而使细粒浊积体形成部分次生孔隙,因此其储层物性较好。

    2003年02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定结县幅、陈塘区幅(中国部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李德威

    2003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的地震预测研究

    林松辉,王华,王兴谋,韩宏伟,潘兴祥,崔红庄

    论述了山东省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四大类:岩性型、地层型、裂隙型和复合型)的识别与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相干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和Stratamagic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隐蔽油气藏进行了预测、描述及油气综合评价,为勘探开发提供了井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03年02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资源危机矿山增储解危的报道

    曹新志

    2003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在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贤庆,侯读杰,张爱云,柳常青,唐友军

    阐述了用毛细管等速电泳法测定高矿化度油田水中有机酸和烷基酚质量浓度的实验分析条件,并以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为例,研究了油田水中有机酸、烷基酚的质量浓度和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酸、烷基酚的质量浓度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鄂尔多斯中部气田有机酸、烷基酚质量浓度高值区是天然气藏富集的有利区。

    2003年02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二元混合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结果与扩展Langmuir方程预测值的比较

    唐书恒,杨起,汤达祯

    通过实验获得了CH4和N2及其二元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方程,并利用扩展Langmuir方程对二元混合气体的吸附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纯CH4气体的等温吸附方程和扩展Langmuir方程对二元混合气体吸附行为的预测结果,均与二元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存在较大误差。所以,当煤层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非甲烷气体时,只有通过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实验,才能获得准确的吸附特性参数。

    2003年02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汪立君,陈新军

    论述了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三个层次的宏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认为在经过水驱之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同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强弱有很大关系,与剩余油富集带有联系的强非均质性区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部位,也是油田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

    2003年02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用盈亏平衡法建立最小经济储量规模模型

    张树林,黄耀琴

    介绍了确定最小经济储量规模的理论依据、影响最小经济储量规模的主要因素和计算最小经济储量规模的经济要素,并用盈亏平衡原理建立了最小经济储量规模模型,计算了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常规油藏在不同油价、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的最小经济储量规模。

    2003年02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新疆东准噶尔内生金矿的遥感找矿信息

    张旺生,黄加贵,木合塔尔·扎日,高怀忠

    提取了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内生金矿的遥感地质找矿信息,突出和增强了与金矿成矿有关的矿源层、围岩蚀变、控矿构造和热液蚀变带等遥感影像标志特征,并在库布苏和三个泉地区进行了遥感找矿应用,发现了库布苏南矿带、艾盖巴依、艾南、三个泉和窄脉五个金矿床及六处金矿蚀变带,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2003年02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鄂东南徐家山金矿田成因研究

    杨明银,崔彬,魏世昆,张万平,李享洲

    鄂东南徐家山金矿田产于志留系(含碳)碎屑岩地层中。矿田内断裂构造发育,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近东西向断裂是区域构造的基础,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了晚期岩脉及金矿体的分布,也是主要的储矿构造。主成矿期的流体为低—中等盐度、低密度流体,属酸性、弱还原环境,成矿压力为44.270~47.948MPa,属地壳浅层次成矿。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石英包裹体中的水均属大气降水(地下水),岩浆活动提供了部分矿质和热源。矿田内的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2003年02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某冶炼厂附近农田镉污染调查与对策

    闭向阳,马振东

    对遭受某铜矿冶炼厂镉污染的湖北省某镇约30km2的农田土壤进行了调查,对土壤耕作层与亚耕层以及污染源(废气、废水和炉渣)中全量Cd和有效态Cd含量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未受Cd污染、受轻度污染及受中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分别占3.6%,82.1%,14.3%;土壤中全量Cd及有效态Cd含量的分布规律均表现为西灌区>东灌区>灌间区;土壤耕作层与亚耕层中全量Cd含量的差异不大,而有效态Cd则主要富集于土壤耕作层中;受土壤pH值的影响,Cd在污染区土壤中的活化率低于远离冶炼厂未受污染的农田对照区。该镇农田的Cd污染主要来源于某铜矿冶炼厂的废气和废水,而炉渣的污染相对较小。运用生态方法治理该镇农田的Cd污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值得研究利用。

    2003年02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机理研究

    肖尚德,胡亚波

    在高分辨率地震、电测深、声波测井和钻探采取岩土样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的诸多影响因素。认为采卤井断裂或穿漏和生产井停产或突然卸压是导致地面沉陷的主要因素,其沉陷模式为潜蚀破坏—自重沉陷—固结压密。

    2003年02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武汉市软基和地面沉降危害研究

    郑先昌,唐辉明,覃祖淼

    借助武汉市工程地质数据库资料,查明了武汉市人工填土、上层软土、下层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探讨了软基沉降、差异沉降以及软土对基础工程的影响,以实测资料揭示了武汉市万松园地区的地面沉降情况,指出其主要诱发因素是人类活动。

    2003年02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义乌市城市地质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

    薛重生,贾锦生,张志

    2003年0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高密度电法勘探在岩溶查找中的应用

    刘金涛,胡晓明

    介绍了武汉市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厂址的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特征,以及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施工方案,分析了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并说明了其异常验证情况。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表明该区存在溶洞,为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建议在有溶洞的地段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工程建设后发生地质灾害。

    2003年02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地下水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系统

    林丽蓉,唐仲华

    介绍了地下水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数值模型的分类和数值模拟的步骤。根据数值模拟中涉及到的地质信息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地下水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系统的设计思路。该系统能够对模拟区域的基础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勘探资料以及数值模型的输入、输出资料进行动态管理,而且随着勘探、科研和生产的不断进行,通过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以及对数值模型的不断校正,可为不同的科研和生产方案的预测与评价提供信息资源。

    2003年02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现代湖泊沉积简易采样方法介绍

    龙昱,李晓

    简介了现代湖泊沉积采样中采样点的勘查、采样材料的要求、采样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样柱压缩的恢复方法。

    2003年02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红外测距在信阳市燃气混气站场区断层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

    程新文,陈性义,吕利萍,赖祖龙,彭少才,陈于

    结合红外精密测距在信阳市燃气混气站场区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大气对红外测距的影响;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验后方差估计的自由网平差模型,使结果获得了亚毫米级的精度,并将F检验方法应用于变形分析中,得到了同观测结果相一致的结论,从而提高了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可信度。

    2003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阿拉克湖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03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