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高压下测量岩石纵波速度的反射—透射法

    周文戈,谢鸿森,赵志丹,刘永刚,岳兰秀

    :介绍了一种高压下测量岩石纵波速度的新方法——反射—透射法。并在室温高压 ( 0 .1~ 0 .3GPa)的条件下测量了麻粒岩和榴辉岩等样品的纵波波速 ,所获得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的工作相吻合 ,而该方法能达到的实验压力更高。与透射法相比 ,反射—透射法的优点在于它适用于地幔岩石纵波速度的测量

    2001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缘地区蛇绿岩的确证

    吴峻,兰朝利,李继亮,俞良军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缘出露了一套超基性—基性岩。该蛇绿岩的野外地质、岩石学以及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由变质橄榄岩和堆晶岩两大单元组成的蛇绿岩 ,是否存在蛇绿岩的其它单元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 ,这些特征表明其与青海东昆仑清水泉蛇绿岩相似 ,指示它们可能为同一洋壳的残余。

    2001年03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大陆下地壳地球物理异常及其构造意义

    李德威,王家映

    下地壳反射层 (或反射下地壳 )、下地壳低速层和低阻层等一系列惊人发现唤醒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大陆岩石圈 ,研究大陆下地壳。大陆下地壳中的地震反射层、低速层和下地壳低阻层相互伴生 ,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区和年轻造山带等活动构造区带的发育程度远远高于前寒武纪地盾和克拉通等稳定构造单元 ,其成因可能与层流构造及其相关的热活动、韧性剪切、岩浆作用、部分熔融、变质反应等有关 ,并随着大陆地壳构造 -热演化而变化。

    2001年03期 12-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鄂尔多斯、沁水盆地晚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

    吴中海,吴珍汉

    鄂尔多斯、沁水盆地的裂变径迹资料显示晚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沁水盆地经历了两次隆升过程 ,分别发生于 2 7~ 2 0Ma间和 8Ma以来。隆升造成沁水盆地一带约 4.2 km的剥蚀量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约 3.7km的剥蚀量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约2 .2 km的剥蚀量。

    2001年03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地幔流体研究进展

    丁清峰,孙丰月

    介绍了在地幔流体的成分、源区、形成机制、运移方式和分异模式以及地幔流体与地幔交代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结了地幔流体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的一些新突破 ,并指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2001年03期 21-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湖南连云山剪切重熔型花岗岩的野外构造岩相分带

    李先福,李建威,周美夫

    湖南连云山扁透镜状花岗岩侵位于长寿街—双牌走滑断裂带内。野外地质剖面观测结果表明 ,该岩区存在如下连续过渡的构造岩相分带 :未卷入断裂变形变质的冷家溪群 (围岩 )→含石榴子石云母石英构造片岩→混合岩化石英云母片岩→条带状、肠状混合岩夹透镜状花岗质小块岩→片麻状、块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主体 )。区域地质构造解析结果表明 ,连云山花岗岩与晚三叠世—侏罗纪 NNE向会聚走滑断层动热变质—剪切重熔型岩浆作用有关。

    2001年03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二叠—三叠纪转折期放射虫动物群的变化

    冯庆来,张振芳,顾松竹,叶玫

    综述了二叠 -三叠纪转折期放射虫动物群的研究进展 ,长兴阶晚期放射虫动物群 90 %以上的种在二叠纪末期灭绝 ,只有少数在浅海灰岩和远洋硅质岩中均能够发现的属种才成功残存到三叠纪 ;三叠纪放射虫的复苏和辐射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Griesbachian至 Smithian为放射虫残存期 ,Spathian 为放射虫的复苏期 ,Anisian是放射虫的辐射期。Anisian放射虫的辐射受到强缺氧事件的影响。

    2001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用于构建生物系统发育树的古DNA序列

    唐先华,赖旭龙

    主要综述了古 DNA研究进展以及结合古 DNA序列和基因库中的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这些研究能解决许多有关演化生物学、考古学、人类演化及迁移、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及早期农业的发展、考古点的动植物残骸的精确鉴定及地质演化等问题。另外 ,还列举了一些重要的实例

    2001年03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地球化学反应平衡模型的建模方法

    陈家玮,鲍征宇

    简要介绍了各种地球化学反应模型及建模思想 ,重点介绍了最基本的地球化学反应平衡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建模的一般方法 ,并就模型实际应用中 ,在概念模型的确立、热力学数据资料的使用范围、模型计算中离子强度、温度、压力、p H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作了较为全面的说明。

    2001年03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西藏定结幅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中发现基性麻粒岩

    廖群安,李德威,易顺华

    2001年03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论华南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兼与王秀璋等“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的基本特征”一文的讨论

    陈柏林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金矿产区之一 ,它既是古特提斯成矿域的组成部分 ,又受中国东部中生代强烈的板内变形的制约 ,其特点是 ,与基底变质岩关系密切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 ,受区域构造控制 ,与不同层次的剪切带有关等 ;其成矿时代特征为具有“一老一新两期 (元古代和中生代 )成矿”和“成矿物质来源老、矿床定位时代新”等 ,金矿床成矿时代普遍为中生代 ,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成矿时代与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并首次提出构造变形作用对岩石矿物中同位素保存与变化的影响关系到成矿年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001年03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贵州六枝、水城煤田晚二叠世煤的微量元素特征

    庄新国,龚家强,王占岐,曾荣树,徐文东

    通过对六枝和水城煤田 10个煤矿主要可采煤层的 45个煤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系统研究 ,概括了这两个煤田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丰度和分布特征 ;阐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亲合性。这两个煤田煤中的全硫含量在受海水影响的煤层中较高 (最高达 7.5 % ) ,而在非海水影响的煤层中较低 ( 0 .3% )。六枝煤田的全硫含量明显高于水城煤田。Ca-Mn-Ge的平均含量在六枝煤田较低 ,而在水城煤田相对较高。在这两个煤田和不同的煤层之间 ,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较小。与世界烟煤中一般含量范围相比 ,这两个煤田的特征是 Mn,V,Cu,L i,Zr,Nb,Ta,Hf,T1,Th和 U的含量相对高。

    2001年03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绿柱石通道中配合物的振动光谱和辐照裂解

    亓利剑,叶松,向长金,裴景成,石国华

    以四川平武富碱型绿柱石为研究对象 ,采用 IR和 L RM测试方法 ,重点对通道中氢化物和多聚合离子的配位构型、辐照裂解及热致转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该区成矿作用条件下 ,绿柱石通道中的钠离子趋向与氢离子化合反应生成 Na H氢化物 ,并占据通道中的 C2 位。在垂直 c轴方向上 ,以 3165 cm-1,3114 cm-1及 30 31cm-1伸缩振动弱吸收谱带为特征。[Fe2 ( OH) 4 ] 2 +多聚合离子占据通道中的 C1位 ,以 32 34 cm-1伸缩振动锐吸收谱带为特征 (∥ c轴 )。辐照作用导致上述多聚合离子的裂解 ,并形成不稳定的 [H0 ] i心和相对稳定的 [Fe3+] OH心。与之对应的吸收谱带分别出现在 3110 cm-1(⊥ c轴 )和 335 5cm-1(∥c轴 )处。通道中 Na H和 [Fe2 ( OH) 4 ] 2 +多聚合离子的存在 ,可视为该类型绿柱石的一个重要的成因标志。

    2001年03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北京西山和湖北铁山发现骨节状石香肠构造

    曾佐勋,陶正科,樊光明

    2001年03期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大冶铁矿废石场复垦及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尖山废石场为例

    高波,余强,朱宇,王占岐,张丽琴

    大冶铁矿历史悠久 ,是武钢的主要矿石原料基地 ,目前的生产能力为每年 44 0万 t,长期的矿产开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尾矿库、废石场和采空区占用和破坏土地超过 3333333m2 ,矿区周围的水和土壤被污染。要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矿区人多地少的矛盾 ,追求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复垦迫在眉睫。针对尖山废石场现状及复垦适宜性等问题 ,在野外调研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对废石场的农业复垦进行了规划和技术、经济评价 ,并提出了采用淤泥覆土的观点。同时对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在资金、人力、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1年03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地下水系统中胶体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郭清海,王焰新,郭华明

    胶体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并对其迁移距离及速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 ,研究胶体在地下水中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这一研究工作所存在的困难 ,叙述了在地下水中胶体的取样方法及分析技术 ,且以分析胶体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形成机理为基础 ,对胶体的迁移与富集规律的定量模拟预测作了简要的介绍。

    2001年03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预应力锚杆抗滑桩与土钉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胡焕校,刘静

    通过对滑坡现场的分析 ,确定了滑坡的空间结构及其破坏机制 ,在计算坡体下滑的基础上 ,确定了用预应力锚杆抗滑桩加土钉挂网喷砼支护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并按确定的各项参数进行施工 ,最后使滑体得到有效的治理。

    2001年03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中国大陆科学钻已正式启动

    高山,金振民

    2001年03期 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地质工程安全效益分析及模型研究

    黄盛仁,马孝春,罗云

    从安全增值和减损产出两方面探讨了地质工程安全效益理论及模型 ,并重点介绍了施工企业计算安全增值效益的方法 ,对从事地质工程的企业核算其安全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1年03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岩石圈磁场研究——卫星地磁学的一个新分支

    张昌达

    评介了卫星磁测的历史和现状 ,并向读者推荐了全球和中国的卫星磁异常图以便研究利用 ;对中国境内的卫星磁异常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主要结果如下 :华北、塔里木和扬子地台与正异常重合 ,而碰撞造山带、褶皱带、山脉则与负异常重合 ;塔里木、四川、松辽盆地之下 ,都有一个扁平的、致密的磁性底座 ;西藏高原地壳中的磁性层在地表以下 30 km以内 ,其磁化率约为0 .0 163SI,相当于 I型花岗岩类的磁性 ;在南中国海海域 ,有两个伸展很大的磁性层 ,位于莫霍面上下 ,黄海海域的岩石圈内也有类似的一个磁性层。

    2001年03期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海洋激光测深技术介绍

    昌彦君,彭复员,朱光喜,杨述斌,朱耀庭

    介绍了机载激光海洋测深技术的原理、特点 ;简述了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 ;概述了其发展历程、关键技术 ;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后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1年03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综合物探方法在煤田采空区圈定和着火区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唐庆兵,李大心,樊武义

    以山西晋城张岭煤田着火区、采空区勘探和着火区探测为例 ,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采空区雷达特征、着火区地温场分布等的描述与分析 ,结合该区钻探、井温测量和气体检测的结果 ,论证了地质雷达与米测温联合方法在煤田采空区圈定和着火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 ,并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作了相应探讨。

    2001年03期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复杂野外地质属性数据的快速采集方法探讨

    张夏林,汪新庆,刘刚,吴冲龙

    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填图系统的野外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关键是要解决快速采集数据的问题。通过编制特别的野外数据录入专用软件 ,把数据库的前端和后端分离 ,使用多数据表单界面录入技术和标准词条的屏幕提示录入技术 ,大量使用组合快捷键 ,采用动态数据模型技术 ,综合集成先进设备和空间坐标的实时自动捕获等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野外地质数据的采集速度。

    2001年03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岩石物理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科学钻中的应用简介

    欧新功

    2001年03期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Info-Geotech工程勘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案

    张时忠

    通过对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 ,结合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出采用 GIS技术和大型商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 Info-Geotech工程勘察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 ,并对 Info-Geotech系统中的功能模块的开发进行了分析说明 ,设计了系统软件开发的功能模块结构图。通过应用 GIS技术和大型商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对海量的工程勘察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和评价 ,并实现这些信息资源共享 ,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岩土工程信息决策支持

    2001年03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稀土在热压人造金刚石工具中的应用研究

    杨凯华,秦昊,潘秉锁

    稀土有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 ,能有效地提高硬质合金的综合性能。将稀土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成果借鉴到金刚石工具研制中 ,并对其关键的掺杂工艺进行改进 ,取得了成功。对于以 Fe代 Co和提高金刚石工具的性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2001年03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