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地层特征与分布

    李守军,张洪

    首先对柴达木盆地露头区的石炭系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根据古生物群的对比 ,确定了岩石地层的时代 ;然后根据柴达木盆地新完成的参数井——霍参 1井的资料进行地质、地震统层 ;在解释了现有的所有地震剖面的基础上作出了盆地东部地下石炭系的分布范围图 ,这一成果对指导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0年01期 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华北地区早更新世生物—气候事件——以哺乳动物化石为例

    程捷

    讨论了华北地区几个早更新世洞穴地点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和动物迁移。龙牙洞、第 18地点、贾家山以及东洞动物群都是喜冷型动物群 ,反映的气候干冷或干凉 ,植被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原或干冷草原。在气候方面 ,它们可与黄土层堆积时气候对比。第 12地点显示炎热湿润气候 ,东洋界动物向北迁移 ,森林茂密 ,是我国北方一次重要的温暖事件 ,相当黄土剖面中的古土壤层 ( S2 4 — S2 5)的气候。第 9地点和西洞动物群指示气候温暖 ,略显干燥 ,森林—草原植被景观。动物群对比研究表明 ,在1.2 0~ 1.10 Ma B.P.我国发生了一次显著的降温事件和动物南迁事件 ,并认为“元谋人”的地质时代为贾拉米洛事件前后

    2000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沉积型式与构造控制研究进展

    程日辉,林畅松,崔宝琛

    主要概述了伸展背景下砂质沉积物在不同构造样式下的沉积型式的研究进展。近来的研究日益表明特定的沉积型式与所处单元构造样式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沉积盆地边缘—斜坡地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 ,控制了砂质沉积物的沉积型式包括来源区、水流方式、砂体几何形态与分布以及沉积构成等。

    2000年01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蛇绿岩就位机制研究

    朱云海,潘元明,张克信,王国灿,陈能松,侯光久

    在对东昆仑蛇绿岩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其它地区资料 ,对蛇绿岩就位机制进行了研究 ,把蛇绿岩就位机制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三种类型 ,并对不同就位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2000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论海啸作用与海啸岩

    杜远生,韩欣

    海啸 (或称津浪 ,tsunami)是海底地震 (海震 )、火山爆发等因素引发的巨浪。海啸可以在海底形成特殊的事件沉积——海啸岩。海啸岩主要由具丘状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及交错层理的粗碎屑岩或碎屑灰岩组成 ,它们与触发海啸的地震、火山形成的震积岩、火山岩紧密共生。根据云南滇中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大龙口组的观测研究 ,认为大龙口组中存在典型的震积岩 (包括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 )。与之共生的具丘状层理、平行层理的内碎屑副角砾岩、含砾砂屑灰岩为海啸岩成因 ,它们组成典型的震积岩—海啸岩序列。

    2000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大陆裂谷作用的物理模拟

    孙珍,周蒂,曾佐勋,钟志洪

    裂谷作用的物理模拟是研究大陆裂谷系统的几何结构与动力学机制之间关系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手段。对正向裂谷作用、斜向裂谷作用以及两期作用先后叠加模拟过程中 ,断裂系统发育的特征进行了综述。目前这些实验结果已被用于解释天然裂谷的形式 ,并根据断层方向的统计分析推导伸展向量的大致方向。

    2000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海底热液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意义

    丁振举,刘丛强,姚书振,周宗桂

    :总结了海底热液及其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控制因素。热水沉积物作为热液与海水混合的产物 ,其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随海水混入的比例增加而发生一系列变化 ,反映了二端元流体不同混合程度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Ce异常以及w( Y) / w( Ho)比值是用来示踪古流体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流体组成的重要参数

    2000年01期 27-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绿柱石中包裹体研究进展

    裴景成,张汉凯

    从包裹体性质、类型、成分特征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绿柱石中包裹体研究在绿柱石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及绿柱石宝石的产地的判别、绿柱石宝石的鉴别等方面的进展 ;同时也介绍了包裹体研究中某些测试技术的进展 ,并对绿柱石中包裹体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0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当代世界的矿产资源

    ЕА Кский

    论述了最近 5 0年来世界矿产资源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现状 ,着重讨论了独联体国家、北美地区、西欧国家、中欧和东欧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和南非共和国、欧佩克国家的矿产资源情况。俄罗斯仍是矿产资源大国 ,但矿山开采工业每况愈下 ,许多矿种没有清楚的探明储量。独联体一些国家某些矿种储量大 ,但没有维持经济正常发展的其它矿种。美国的某些矿种储量大 ,但其它矿种不足 ,例如石油、天然气、煤、铝、铜、铅、锌、锡、镍、钴、钨等需求量占世界第一位 ,是最大的矿产资源需求国。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占发达国家生产的 40 %左右 ,但稀有金属、锰、钼、钴、铂族元素、铬、锡、镍、钨、金、石油主要是靠进口。中欧和东欧国家矿床的特点是规模小、矿石质量不高 ,所需矿产原料主要靠进口。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 ,主要靠进口 ,煤炭、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铝、镍、钴、铅、锌精矿进口量占世界第一位 ,石油、天然气、钨、钾肥进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位于美国之后 )。澳大利亚和南非共和国是工业发达国家中的最大矿物原料供货国 ,可大量出口煤、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铅、锌、钛、铀、金刚石、金等。欧佩克国家石油资源丰富 ,可大量出口 ,探明储量大 ,按现在产量计算可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

    2000年01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成矿流体运动系统与金质来源和富集机制讨论

    邓军,孙忠实,杨立强,陈学明,肖荣阁,杜子图

    以吉林和山东地区大型、超大型金矿为例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 ,系统研究其成矿作用的起点 (岩石—岩浆—流体间的物理化学作用 )和终点 (矿富集于断裂复合处或交汇部位 ) ,以及成矿流体在运动中的渗透、振荡、气—液态交替、流速的突变及多层次循环流体的萃取、沟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 ,巨量金质来源和富集的关键取决于各层次流体循环系统间的沟通 ,地幔富 C-H-O流体循环系统、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系统、浅—表部 (主体位于浅部地壳和主体位于海底 )富硫流体循环系统3个层次的流体相互沟通、混合 ,导致流体循环持续时间增长 ,萃取围岩有用元素增多 ,成矿元素丰度升高 ,并最终形成金矿集中区。

    2000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汇聚板块边缘的金矿成矿作用

    肖龙

    汇聚板块边缘是全球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带。不同的构造单元产生不同类型的金矿化 ,在以挤压和转换挤压为主的增生地体中 ,伴随俯冲和碰撞造山过程形成造山带型金矿床 ,并可根据其形成深度分为浅带 ( <6km,15 0~ 3 0 0°C)、中带 ( 6~ 12 km,3 0 0~ 475°C)、深带 ( >12 km,>475°C) ;在岛弧和弧后拉伸裂谷 (盆地 )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金矿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形成深度小于 2 km,温度低于 3 0 0°C,并可根据演化程度分为高硫化 ( HS)和低硫化 ( LS)型两类

    2000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周口店地区新型地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

    赵温霞,曾克峰,李昌年,欧阳建平

    2000年01期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川西北地区金矿床的双源复合成矿新认识

    张均

    川西北地区金成矿受构造—岩相和构造—岩浆双重控制。据该区金矿的产出特点和成矿特征 ,可将区内金矿床 (点 )划分为层控型、岩控型和双控型。在进行区域成矿分析时应注重构造—岩相和构造—岩浆的致矿、控矿作用 ,任何片面性的成矿分析都可能导致成矿认识的简单化和肤浅化。双源复合成矿概念的提出与应用 ,有助于对本区成矿认识的深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000年01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危机黄金矿山增储的主要评价途径

    魏俊浩,陆建培,李志德,赵永鑫,罗学常

    通过研究实例较系统地讨论了危机矿山增储的主要评价途径 ,在充分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以成矿地质条件为依据 ,突破旧观念 ,对控矿因素进行优势分析 ,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途径 ,是危机黄金矿山增储评价不可缺少的几个环节。

    2000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陈建平,查明,周瑶琪

    系统总结了有机包裹体在研究油气运移时间、通道、方向、期次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介绍了近年来有机包裹体成分在确定油气来源、运移期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评述。

    2000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地质科技情报》获“来源期刊”证书

    曲梅兰

    2000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胡祥云,李思田,解习农

    目前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主要有总包反应模型、串联反应模型、无数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及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几种。不同学者之间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有助于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000年01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天然气藏与油藏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的异同

    蒋有录,张一伟

    作为流体矿藏 ,气藏与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相似性 ,都需要经过由分散到富集的成藏过程。天然气来源的广泛性和易于溶解、运移、散失的特性 ,决定了天然气比石油具有更多的运聚成藏方式和时空分布的广泛性。水溶对流运移、多源复合成藏、溶解气脱溶成藏、运聚动平衡成藏 ,是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特点

    2000年0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现状分析

    关振良,杨庆军,段成刚

    对目前国际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介绍 ;对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间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000年01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北京西郊十渡地学旅游资源内涵

    赵温霞,曾克峰

    2000年01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硬土—软岩的厘定及其判别分类

    张永双,曲永新

    结合我国大量工程实践和作者的研究积累 ,证明在中国岩石和土两种工程类型之间 ,确实存在着难以“一刀切”的过渡类型 (即硬土—软岩 ) ,并根据其地质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类。

    2000年01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孔压静探试验在珠江三角洲软土地区中的应用研究

    孟高头,刘事莲,马淑芝,张迎春,肖峰,邓江,梁榕生

    :孔压静探试验 (简称 CPTU)在国内是一项尚待推广的土体原位测试新技术 ,着重介绍了在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孔压静探试验研究成果 ;提出了新的土分类图及不排水抗剪强度的估算公式 ;试验结果表明 ,孔压静探试验估算的固结系数 Ch较室内试验估算的固结系数大 1~ 2个数量级 ,而与沉降观测资料反算的固结系数接近

    2000年01期 81-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江西某厂区边坡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研究

    张永荣,余宏明,殷坤龙,姜淑花

    基于结构面实测统计原理和方法 ,建立结构面几何参数概率模型 ,运用蒙特 -卡洛 ( Monte-Carlo)模拟原理和方法 ,进行岩体结构的室内再现。运用该方法对江西亚东水泥厂厂区边坡岩体进行结构面网络模拟和成果分析 ,从而用于边坡岩体力学和渗透性能和评价 ,最终为其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服务。

    2000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空间源岩性探测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郭少斌

    空间源岩性探测技术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岩性及油气藏的电法勘探新技术。在介绍了该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通过在松辽盆地让字井地区的实际应用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2000年01期 89-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戴福初,李军

    对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了分析 ,并介绍了笔者在该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认为只有在数据获取、GIS与滑坡专业模型的集成、GIS与遥感的集成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之后 ,才能充分发挥 GIS在滑坡研究中的作用。

    2000年01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地电化学参数法在金矿深部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沈远超,李光明,李慎之,谢宏远,曾庆栋

    介绍了地电化学参数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金矿类型中进行的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 ,与其它一系列寻找隐伏矿的方法相比 ,该方法在寻找隐伏矿体方面具有快速、有效、低成本、高精度的特点。

    2000年01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地震层速度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张二华,范土芝,马立祥

    讨论了地震层速度在沉积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论述了速度分析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用相对剩余层速度进行岩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实例说明了速度分析的应用效果。指出层速度剖面图能明显地反映构造现象 ,层速度平面图能可靠地用于盆地构造分析 ,相对剩余层速度平面图能有效地预测岩性的变化 ,为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2000年01期 101-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潘玉玲,万乐,袁照令,李振宇

    简要介绍了利用核磁共振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缩写为 NMR)技术找水方法的发展状况、原理和方法特点 ,重点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NMR科研组 ,利用 NMR找水方法在中国一些地区找水取得的成效 ,最后指出了 NMR找水方法的发展趋势。

    2000年01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高转速钻进时金刚石钻头磨损的试验研究进展

    段隆臣,汤凤林

    讨论了金刚石钻进中提高机械钻速和降低钻探磨损问题 ;探讨了这两个技术指标与钻压、转速的关系 ;提出了表示机械钻速和钻头胎体磨损关系的钻探效果指标 ,并根据后者确定出了规程参数最优值

    2000年01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