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效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向钻进非开挖铺管新技术将国产新型设备与国外高精度探测仪相结合,采用科学设计计算和先进的钻扩工艺,可将直径700mm以内的钢管、PE管、PVC管在不开挖地面的前提下铺于地下。最大铺管长度为300m(直径小于150mm)、100m(...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葛龙进,梁杏,孙连发,张佑廷,石定国
针对钻孔较少的灰岩分布区渗透系数的难确定性,结合实例,在分析影响灰岩渗透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评判灰岩渗透性参数的因子集和评判集;然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灰岩渗透系数。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韩庆之,曾克峰,梁杏,杨建宏,邹国庆,石定国
通过对川西南某水电工程坝址上、下游几十公里范围内下二叠统(P1)地层中岩溶水水化学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和对比,运用反证法判定,区内该层中的岩溶水,虽然处在同一个含水系统中,但并非属同一个流动系统,进而论证了在不蓄水情况下不存在库区、坝区地下水沿P1灰岩向金沙江下游渗流问题。结果显示,利用水化学成分信息判定坝址上、下游岩溶水是否属同一个流动系统,进而分析渗漏可能性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唐辉明,滕伟福
论述了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的新进展和近年来新出现的数值模拟方法,重点介绍了无网络伽辽金法(EFGM)和数值流形法(MM)的原理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胡新丽
系统分析了重庆钢铁公司岸坡古滑坡系统的地质条件,提出了从新构造运动、河谷演变着手,依据系统发展的观点,研究滑坡系统形成机制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古滑坡系统由多级滑坡体组成,各滑体在时空上具有成生联系,目前滑坡系统除三角地带古滑体需整治外,其余地段均处于稳定状态。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王亮清,唐辉明,滕伟福
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震级定量预测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概率预测法、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逻辑信息量法和应变能分析等;介绍了其在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并说明其应用效果。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李义连,满作武,薛果夫
介绍了面连通率在岩体破坏研究中的表述方法。连通率的大小可反映破坏概率的大小。选择可能滑动面进行连通率计算方法有:多个结构面组成的折面;单个结构面的扩展面。两种面连通率均反映了在空间平面上结构面的发育程度,揭露更多隐藏的破坏性信息,有利于定量、定位分析岩体稳定性。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梁杏,韩庆之,曾克峰,靳孟贵,张人权,孙连发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解决复杂地区岩溶水渗漏评价的问题,提出了联合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岩溶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充分利用同位素研究、灰色模拟与预测、遥感分析等技术手段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岩溶发育、水流特征、渗流模拟与库水渗漏预测评价进行了综合性分析,解决了某巨型水电站库水渗漏的评价问题。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张人权,梁杏
论述了构造定量信息,如岩溶含水层底板等高线图、顶板等高线图及断层面的投影图在分析、解决岩溶水供水、矿坑排水及水库渗漏等问题方面的应用。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梁杏,靳孟贵,王旭升,杨建宏,宋胜武,王蜀康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采用灰色取值法代替量化分析中的确定性条件与参数,提出了水库渗漏评价的灰域模拟方法。结合金沙江某巨型水电站库水渗漏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动系统灰域模拟是大型水库选址、勘探、水库渗漏评价以及水库运行后长观孔布置等工作的有效工具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陈刚,徐恒力,陈植华
多孔介质渗透系数的空间尺度问题是一个与地下流体运动和溶质运移的数值模拟密切相关的应用性课题,广泛的应用需求和新的计算方法使其成为近年的热门课题之一。它涉及到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①非均质介质场渗透系数空间尺度行为的分析与模拟;②将局部测量尺度下的试验参数转化为数值模拟网格尺度下的参数输入值的升尺度(upscaling)方法和计算模型。首先介绍了该课题在概念上的拓展及其物理含义,进而以方法为主线,对这一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评述,讨论了该课题的研究对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的模拟分析乃至整个多孔介质流体运动研究的意义。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黄宏炜
将Poynting-Thomson模型视为适用于岩石的本构关系,并由此推导出,以体积应力Σ和体积应变Θ表示的,岩石在三向压缩下的流变方程。就Σ·恒定、Θ·恒定、Σ恒定、Θ恒定4种情形对该方程进行论证并求解,结果是:对于前两种情形,岩石的响应属纯弹性型,而且由此推演出来的Σ—Θ关系,与经典弹性力学的结果完全一致。至于后两种情形,响应属粘弹性型,分别显示蠕变和应力松弛现象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曾克峰,韩庆之,梁杏,徐复兴,石定国,张佑廷
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上升和气候的冷暖干湿波动是雷波地区金沙江河谷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两者间具有明显的耦合性,与河谷区的滑坡、岩溶洞穴发育关系密切相关。暖湿期发育滑坡和岩溶洞穴,干冷期河谷下切,形成陡坎及洞穴内的地下河流相堆积。频繁的间歇性新构造上升运动及气候冷暖波动导致多期滑坡和多层洞穴发育,但制约了洞穴规模的发展。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曾克峰,韩庆之,梁杏,杨建宏,张佑廷,石定国
根据岩石地层学、地貌地层学特征及年代学依据,划分了川西南雷波地区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洞外地层,并确定了其沉积类型,建立了第四纪地层系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区第四纪环境的演化过程,为研究、评价第四纪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供了第四纪不同时段的古环境背景资料。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李义连,满作武,薛果夫
三峡船闸高边坡岩体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结构面发育情况。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着重从结构面网络角度进行处理,其方法为:编录统计整理结构面,建立高边坡的三维立体网络图形;岩体质量分析,进行概率模型与确定性模型的耦合模拟;块体判断分析,对临空面块体、内部块体进行判断、搜索、分析;稳定性计算分析。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曾克峰,韩庆之,梁杏,石定国,邹国庆,王蜀康
在综合分析川西南某水电站库首区岩溶洞穴中第四纪各时期的主要沉积层沉积特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年代测试资料,建立了第四纪洞穴地层系统,并与洞外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将洞穴发育与第四纪堆积结合分析,为探讨影响本区岩溶发育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提供了沉积学、地貌学、气候学及年代学方面的证据。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韩庆之,曾克峰,梁杏,宋胜武,张佑廷,石定国
通过对川西南雷波地区不同高程降水站历时一年48个降水的D和18O同位素资料的回归分析,得到本区大气降水方程,尝试把全年降水期段分为雨季和非雨季,并按降水量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取了川西南地区降水量效应方程和高程效应方程及δ值高度梯度,使所得结果更加逼近实际,相关系数达0.947。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韩庆之,王增银
通过对清江神女洞岩溶沉积物的磁学研究,得出有关该洞沉积物形成环境的下列判断:岩溶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岩溶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湿暖、干冷交替的环境;岩溶洞穴沉积物形成于NE56°流向的古水流中。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靳孟贵,张人权,孙连发,高云福
通过现状农业—水资源—环境系统分析与诊断发现,黑龙港地区农业结构失调,背离资源条件发展农业,超采地下水,已使该区面临水资源不能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认为①立足水资源条件发展农业,是建立协调优化的农业—水资源—环境系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②采用综合措施有效利用土壤水,科学灌溉微咸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是提高水资源对农业贡献的关键;③加强综合科技投入和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发展集约化农业,是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④提高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行相应的能力建设,是实现黑龙港地区农业—水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韩庆之,梁杏,曾克峰,张佑廷,杨建宏
利用不同地区碳酸盐岩可溶性室内试验资料,对试验中的装置、试验时间、溶蚀率表示方法和可溶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合川西南地区、清江流域岩溶环境效应研究实际,认为室内溶蚀试验研究应用于野外岩溶发育规律分析是一种简单、方便、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李义连,王焰新,刘剑,罗朝晖
分析了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SO2-4,Ca2+,Mg2+等组分含量增多的原因,并定量地探讨了SO2-4,Ca2+,Mg2+的各种来源比例。研究表明,含水层中石膏溶解及硫化物氧化是造成SO2-4,Ca2+,Mg2+高含量的主要原因,控制硫化物氧化水进入含水层,对水质改良有显著效果。
1998年S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曾克峰,韩庆之,梁杏,王蜀康,石定国,张佑廷
雷波地区的古岩溶主要指下二叠统灰岩顶部在其形成后并在其上覆玄武岩沉积前,由于环境影响而发育的古岩溶现象。因其分布广泛,对水利枢纽工程岩溶水渗漏评价有重要意义。通过典型剖面沉积特征的综合对比,总结了本区古岩溶发育的一般特征,并在分析、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区古岩溶发育较微弱的原因
1998年S2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