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弧前盆地研究进展综述

    张传恒,张世红

    综述了弧前盆地的沉降机制、充填序列及主要识别标志。沉降机制分析表明,其沉降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沉积充填序列总体表现为一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层序,其具体发育规律主要受增生槛高程、充填速率与沉降速率比值控制。特殊的构造部位,弱的变形、变质和富有特色的沉积序列,砂岩碎屑组分是判别化石弧前盆地的主要标志。

    1998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元古宙蛇绿岩研究现状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倪志耀,王仁民

    在回顾元古宙蛇绿岩研究简史的基础上,对元古宙蛇绿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岩石组合类型、变质作用程度、大地构造背景及源区地球化学制约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就元古宙蛇绿岩的板块构造意义作了探讨。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石榴石流变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苏文,徐树桐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石榴石的晶体结构、高温高压实验、显微构造及其变形机制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结合大别山榴辉岩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石榴石的变形机制及其运动学特征,认为大别山燕窝榴辉岩中的石榴石经受了两期变形作用:早期变形是在榴辉岩相条件下,表现为塑性变形,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而晚期变形则发生在角闪岩相条件下,表现为脆性变形的特点。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球化学研究

    鲍志东,朱井泉

    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锶同位素分析表明,在早奥陶世海平面呈下降趋势,在中晚奥陶世海平面则持续上升并保持在高于奥陶纪平均海平面之上。氧、碳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均支持锶同位素的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沉积层序中发育相应的沉积地球化学样式。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湖北董家湾铜矿矿石可选性研究

    王占岐,李萍

    运用多因素序贯试验,对湖北董家湾铜矿矿石的可选性进行了研究,获得董家湾铜矿浮选铜的最佳操作参数为:磨矿细度-200目68%;氢氧化钠用量为1378g/t;硫酸锌用量为417g/t;乙黄药用量为62g/t。在以上最佳操作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取得了铜精矿品位22.07%,回收率93.55%的结果,为该矿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中扬子区壳内低阻层的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周雁

    中扬子区广泛发育多套壳内低阻层,它们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在油气成藏方面显示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外油气勘探实例和经验,认为中扬子区壳内低阻层与构造关系密切,探讨了壳内低阻层的解释方法。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超压盆地中泥岩的流体压裂与幕式排烃作用

    解习农,刘晓峰,胡祥云,秦成岗

    流体压裂是在异常高流体压力体系的低渗泥岩中流体活动的主要输导通道。流体压裂不仅导致低渗泥岩的幕式压实作用,而且为油气运移、储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超压盆地泥岩的压实演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连续压实和幕式压实阶段,其中幕式压实阶段又可根据导致流体压裂的主控因素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阶段,即水力压裂和生烃压裂,前者主要由于泥岩欠压实和新生流体源的增压所致,后者则主要由于泥岩中有机质生烃及烃类裂解后增压所致。泥岩中流体压裂大大改善了岩石的渗透率,也为烃源岩内排烃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幕式流体压裂导致幕式排烃作用。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原油极性组分的吸附与储层润湿性及研究意义

    李素梅,张爱云,王铁冠

    讨了原油极性组分(非烃、沥青质)的吸附机理及其吸附性、润湿性特征;介绍了NSO极性化合物与润湿性的关系。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可能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吸附作用可导致储层润湿性反转,润湿性是决定原油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储层润湿性,可能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极性化合物的吸附等特性在储层润湿性研究、油田开发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鄂西清江水布垭坝址高陡斜坡稳定性研究思路

    简文星,徐瑞春,刘大显

    鄂西清江水布垭坝址高陡斜坡稳定性研究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从野外地质调研入手,详细研究斜坡的地表变形特征、深部变形特征及斜坡变形组合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确定各因素对斜坡稳定性贡献的大小;选择典型地质剖面,分别建立岩体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及离散元方法进行模拟,确定坝址斜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运用极限平衡法、概率法对所选择的典型地质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在以上各步的基础上设计高陡斜坡的防治措施及开挖方案。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扫描电镜分析各类微体化石样品最佳镀膜的探讨

    张素新,严春杰,路湘豫,肖少泉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试验对比,总结出了非导电微体化石——放射虫、硅藻、竹节石、有孔虫、介形虫、轮藻、牙形石、海绵骨针等的最佳镀膜方法和最佳镀膜厚度。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第17届国际矿物学大会集锦

    游振东

    四年一度的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8年8月9~14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召开,中国出席大会的有谢先德院士,黄蕴慧、何自立、李光麟、於祖相、宋学信等著名学者及青年科学家曹志敏等18人。作为世纪之交的国际矿物学大会共设3个研讨会(symposium),24个...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岩浆侵位机制研究综述

    许顺山,吴淦国,邓军

    岩浆侵位机制是研究地球动力作用的重要依据,综合国内外资料,对岩浆侵位机制提出了按侵位深度、岩浆迁移距离、岩浆结晶程度的分类方案及其联合侵位类型。分别对各类侵位机制的岩浆侵位过程、特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岩浆定位空间问题和影响岩浆定位的因素。

    1998年04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赣东北早古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廖群安,薛重生,李昌年,樊光明

    通过对赣东北横峰港边火山侵入杂岩的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学的研究发现,该火山侵入杂岩并非晋宁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Sm-Nd同位素年龄为(584±77)Ma,归属早古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成因上具密切联系,均属钙碱性系列,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组合。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重新认识江南造山带具重要的意义。

    1998年04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高温高压下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原因初探

    周文戈,谢鸿森,李玉文,郭捷,许祖鸣,徐济安

    在1.0~5.0GPa,温度约1350°C条件下测量了福建塔庄粗面玄武岩的纵波速度。结果发现当p<3.0GPa时,随着温度升高,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逐渐降低。而在p=3.0GPa,t为529~816°C;p=4.0GPa,t为537~807°C;p=5.0GPa,t为607~802°C时,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升高,显示出异常变化。通过对p为1.0~5.0GPa条件下的最终实验产物及p=4.0GPa,t为587,724,887°C温度点上的实验产物观察表明,实验产物中形成的一种隐晶—微晶集合体是造成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而粗面玄武岩向榴辉岩的转变可能是弹性波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次要原因。

    1998年04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陆相盆地层序及体系域模式——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例

    郭少斌,曲永宝,王树学

    在全面了解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陆相层序及体系域发育仍受湖平面相对变化控制,构造、气候及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作用最终通过湖平面变化表现出来。而湖平面的变化可分为完整旋回与不完整旋回两种情况,进而提出了所形成的层序及体系域模式:在完整旋回中形成了湖泊充填、湖泊扩张、湖泛和湖泊萎缩4个体系域,对应层序为Ⅰ型层序;在不完整旋回中形成了湖泊充填、湖泊扩张、湖泛3个体系域,或者湖泊扩张、湖泛、湖泊萎缩3个体系域,对应层序为Ⅱ型层序。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实际工作为例,提出了中生代层序及体系域划分方案。

    1998年04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含铁闪锌矿热容的实验测定与分析

    陶鲜,谭大芳

    利用美国DuPont公司的990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对3个含铁闪锌矿样品的热容进行了实验测定,并讨论了定压摩尔热容实验值与实验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含铁闪锌矿的定压摩尔热容与纯闪锌矿的定压摩尔热容存在显著差异,Fe置换Zn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1998年04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金属微粒迁移新机制及其意义综述

    施俊法,吴传璧

    系统介绍了地气流的特征与组成。国内外大量的野外与室内研究成果证明了地气流的普存性。在正常的条件下,与矿化有关的金属微粒以某种方式随气相从地壳深部迁移到地表。这种元素迁移机制是对传统的地球化学迁移机制的补充与完善,并成为发展隐伏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如地气法、偏提取技术和元素分子形式法)的理论基础。

    1998年04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汉江某区段堤防隐患探测的物探方法

    李振宇,王传雷,许顺芳

    运用探地雷达、电磁法、直流充电法以及自然电场法,查明了汉江某区段堤防中涌水通道的确切位置、渗水的范围,并根据物探异常的推断解释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1998年04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显微荧光光度术在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贤庆,马安来,熊波,钟宁宁,王铁冠

    在简要介绍显微荧光光度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在烃源岩显微组分特征、有机质热演化、有机质类型、烃类生成与运移、以及富氢显微组分生烃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充分展现了其在烃源岩研究与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1998年04期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龚一鸣,殷鸿福,童金南

    概述了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4个方面的主要科学内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泥盆纪弗拉斯期与法门期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元古宙与显生宙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和地史重大转折期环境变化的研究方法。围绕上述内容,评述了发言人和专题发言人的主要科学资料和科学思想以及本次会议形成的共识。

    1998年04期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