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喜马拉雅的隆升及其沉积反应研究新进展

    王成善,丁学林

    综述了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反应研究的新进展,通过研究认为喜马拉雅的隆升历史是:18~17Ma主要隆升开始,10.9~7.5Ma和0.9Ma至现今为两次隆升高峰期,在8Ma左右已隆升到接近于目前的高度;其隆升机制为强烈的构造逆冲与拆离拉伸作用共同控制着高原的隆升;其因地形剧烈隆升而导致的重大古气候变化,8~7Ma喜马拉雅地区的古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型气候。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南阳白独玉透明度的研究

    赵令湖,马宏伟

    从玉石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和矿物晶体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影响白独玉透明度的主要因素作了较具体的研究,并对其工艺特征也作了简要的评述。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双相岩石流变学研究评述

    焦述强,金振民

    从自相容理论、Voigt-Reuss极限理论及显微构造分析方法3个方面评述了当前双相岩石流变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介绍了双相岩石流变学实验的一些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流动律合成的方法目前只有两种:Tulis的经验公式和Ji的迭代公式。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纤维水镁石应用矿物学研究》评介

    黄中熙

    《纤维水镁石应用矿物学研究》评介黄中熙(加拿大劳伦丁大学地质系,加拿大萨德伯里,P3E2C6)《纤维水镁石应用矿物学研究》一书由董发勤、万朴、潘兆橹等主编,于1997年9月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在内涵和意义上远远超出了纤维水镁石矿物的范围,...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分析系统设计

    胡光道,陈建国

    介绍了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及由各种原始数据库为内容的事务处理层和以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为核心的分析应用层两部分所组成的系统总体结构。进而介绍了系统的数据仓库设计、专用型空间分析方法模型的功能以及系统的应用前景。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含油气盆地储层建模和模拟研究评述

    周江羽,吴冲龙,毛小平,王燮培

    概述了国内外储层建模和模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储层建模和模拟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我国在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作了探讨,建立了进行该项研究工作的一般流程。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分子筛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潘宝明,沈今川,侯书恩

    从沸石的成分特征出发,系统地介绍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在材料成分、结构分析、合成方法、现代测试技术的应用以及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内容。并初步介绍了Rietveld法在该领域的应用状况及前景。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直接寻找油气田的土壤综合物性勘探方法技术

    王宝仁,张建国,李永涛

    主要论述了用于直接寻找油气田的土壤综合物性勘探的机理和方法技术,包括土壤磁性(磁化率、天然剩磁、原生剩磁)、电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等综合参数的利用。该方法成本低廉、野外施工简单、快捷,物性参数可在野外和实验室测定,属无源和非破坏性的勘探技术,为直接寻找油气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技术。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水化学找金方法述评

    蒋敬业

    较全面评述了水化学找金方法的优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对水中金的水化学异常形成机制、背景含量、水样采集、富集和分析方法、赋存形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方法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Plinian式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定量计算模式探讨

    郭正府,刘嘉麒,邓晋福

    Plinian式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是研究火山喷发对环境、气候影响时空范围的重要物理学参数,在分析了影响Plinian式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诸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火山喷发的质量通量是反映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最有效并且在实际中可以进行测量的参数之一,以此为基础,利用目前实测的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的数值与火山喷发质量通量的结果,建立两者的相关方程为:H=0.2×M0.28。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获取采油指数的方法

    谢丛姣,马正,关振良

    介绍了油藏工程中一种新的神经计算技术的实现方法——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开发初期分采时的采油指数;通过实例对该方法中的数据处理、模型确定及精度分析、预测效果进行了详尽地描述,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对从事油田开发的现场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199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沉积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综述

    吴巧生,王华,吴冲龙

    阐述了构造应力场在盆地演化分析、油气的生成和运聚、裂缝形成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向,指出在盆地演化分析中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应以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原始沉积特征为依据,构造应力与流体(油、气、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的相互耦合,定量研究它们的耦合关系及时空变化规律是认识构造应力和流体作用的主要途径。比较客观地探讨了构造应力场模拟、构造应力大小和方向、起源等问题。

    1998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作用成因关系综述

    张进江,郑亚东

    对岩浆与伸展作用的关系、伸展作用中岩浆的成因和需加强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与侵入作用的关系。在造山带重力势能差和深部作用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拉伸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通过减压或深部热活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的上涌强化了地壳伸展,对地壳的弱化作用触发伸展构造的发生。岩浆作用是变质核杂岩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对地壳的加热、弱化导致拆离断层的形成及由其浮力和密度产生不均一隆升而形成穹隆。

    1998年01期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矽线石研究及应用综述

    叶先贤,刘平,陈敬中

    对矽线石的成分、有序—无序、缺陷结构、热力学行为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通过对矽线石的研究,能够为矽线石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对矽线石的杂质成分、结构及其变化的研究。

    1998年0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中国二叠纪生物礁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王永标,徐桂荣,张克信,林启祥

    对我国二叠纪生物礁的类型、演化规律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按造礁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将二叠纪生物礁分为珊瑚礁和海绵礁;按古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岸礁、台地边缘礁及点礁。生物礁研究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结合成岩作用的方法、定量地层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及地球物理方法等。最后对东昆仑地区最新发现的生物礁作了简单的介绍。

    1998年01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东特提斯二叠纪地层、古地理及矿产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颜佳新

    概述了“东特提斯二叠纪生物地层、古地理和矿产资源国际学术讨论会(PET)”和“澳大利亚生物古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PAFF)”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最新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东特提斯地区联合古陆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研究值得注意的方向。

    1998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地矿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开放研究实验室简介

    胡光道

    地矿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开放研究实验室简介胡光道(中国地质大学数学地质遥感地质研究所,武汉,430074)本开放实验室主要从事固体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勘查及评价方面的研究。已建成系统勘查与定量评价、数学地质遥感地质和信息系统与数值模拟3个分室,...

    1998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中国红土型金矿床研究综述

    曹新志

    对红土型金矿床的勘查现状、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它形成于第三系—第四系红土风化壳内,可包据狭义的铁帽型金矿床,按矿源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风化同生型和风化再造型两大类;概述了红土型金矿床的有效勘查方法和具体勘查方案。

    1998年0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内生金矿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若干进展

    曾键年,范永香

    综述了近年来内生金矿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进展:①金硅配合搬运的实验研究表明,金在热液中的AuH3SiO4迁移形式可能更具有地质意义;②有机地球化学的深入研究,揭示出金成矿作用过程中的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系统;③水—岩反应结果导致围岩中强电解质大量进入流体相,产生的盐效应不利于金的沉淀;除沸腾—不混溶作用和黄铁矿吸附共沉淀机制外,流体的混合作用对金沉淀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煤相研究方法综述

    胡社荣,潘响亮,张喜臣,宋丽君,方爱民,王士俊

    简述了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煤相研究中较常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将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引入到煤相研究中,认为煤相类型在纵向上演化特征的研究是进行煤质研究和煤成油、气田预测的一条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1998年01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储层裂缝特征测井解释方法综述

    卢颖忠,黄智辉,管志宁,高合明

    为了更好地研究裂缝性砂砾岩储层和其它裂缝性储层裂缝的测井解释问题,综述了目前在裂缝性储层裂缝测井解释中主要采用的常规评价、人工神经网络和斯通利波3类方法在识别裂缝带和定量计算储层裂缝参数两个方面的应用原理和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方向。

    1998年01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阻抗张量分解进行大地电磁静校正的研究

    高红伟,张胜业

    地表电性不均匀体对大地电磁测深的静态影响,会使大地电磁测深曲线产生十分严重的畸变,如何进行静校正以获得合理的区域构造响应,引起了国内外大地电磁专家的广泛关注。阻抗张量分解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全面论述阻抗张量分解进行大地电磁静校正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1998年01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