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同辉,马鸿文
古地温曲线是岩石圈在特定地质时期热结构的集中体现。采用矿物地质温压计是建立古地温曲线的基本途径。对比研究发现,适于建立古地温曲线的温压计有Brey和Kohler(1990)、Bertrand和Mercier(1985)的二辉石温度计,Elis和Green(1979)、Krogh(1988)、Berman等(1995)的石榴石单斜辉石Fe2+—Mg交换反应温度计,Nickel和Green(1985)、Brey和Kohler(1990)的石榴石斜方辉石Al压力计,以及Putrika等(1996)的单斜辉石玄武质熔体平衡温压计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李义连,满作武,薛果夫
工程体的稳定性问题最终要求确定性的解。由概率模型模拟到简单耦合及复杂耦合求解逼近结构面确定性研究表明,求解耦合问题,一方面要求遵守确定性问题求解的精确性约束,另一方面要求满足随机性问题的概率特征约束,同时又要考虑结构面分布的差异性,对结构面进行分区、分块统计分析,耦合求解结果更具较高的仿真表达能力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周炼,刘存富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AMS)测试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10Be,36Cl,32Si,14C,41Ca,129I的基本原理,根据国内外资料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AMS在第四纪地质年代学、古环境示踪、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霍永忠,吴巧生
探讨了煤储层孔—裂隙系统的研究思路,借鉴有机岩石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查明孔—裂隙系统的类型、分布及其对煤储层吸—脱附特性、渗透率的影响,并成为煤层气研究的重要内容。连通性及开放性是煤储层孔—裂隙系统的两个重要属性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刘忠明,杨巍然
流体广泛存在于剪切带中,在剪切带中汇集,常以通道式运移;流体的渗透和流动引起剪切带的成分变异和体积亏损;剪切带中的流体往往携带大量成矿物质而成为成矿流体,金矿的形成与流体关系密切;随着变形机制、构造环境的变化,引起成矿流体沸腾作用并导致金矿形成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报道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报道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举办的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于1997年10月6日至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王焰新
简要介绍了最近在美国Vail城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情况,评述了该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同类研究现状,指出4个值得重视的学术新动向:①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全面提高环境地球化学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数据的能力;②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外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点,与此相应的跨学科研究就成为必然;③水污染控制的地质技术,是一个值得环境地球化学家积极参与的、极具发展前景的环境工程新课题;④城市环境地球化学将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讯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0月25日至27日在中...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王敬华
地方性砷中毒既有慢性中毒的地方病规律,又有在特殊条件下爆发成严重病害的特点。从砷的来源、中毒浓度及其危害等方面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罗元华
简要介绍了荷兰各级政府机构对地下水管理的职能分工、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规、地下水管理规划体系以及在地下水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加强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若干建议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杨巍然,张人权,曹伯勋,邱家骧,梁杏,王国灿,曾佐勋
中国大陆第四纪构造运动及动力学研究已有长足进展:基础研究得到加强,某些理论概念进行更新,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引用和应用研究迅速发展。通过仔细分析,对中国大陆第四纪构造运动及动力学的几个问题得到如下认识:构造活动强度时间上呈多序级、节律性指数增长样式;构造活动空间格局呈多序级、层块构造型式;构造运动方式是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相互依存与转化;构造运动形成机制是内外因的统一作用。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汪新文
东北亚大陆边缘地区三叠纪时洋盆扩张作用较强,形成由多个小洋盆和一些微陆块或地体组成的复杂洋区;侏罗纪该洋区逐渐收缩、聚敛直至关闭,并奠定大陆边缘轮廓;白垩纪是该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的形成和演化时期;新生代则是岛弧型大陆边缘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杨坤光,杨巍然
传统上认为造山作用是板块碰撞的结果,即近水平碰撞挤压引起物质的垂向加厚。事实上,许多山脉却是在碰撞后“造山”隆升的。碰撞后的拆沉作用、伸展垮塌、底侵作用等同样可以引起“造山”隆升,拆沉与底侵作用引起深部物质交换,伸展垮塌引起浅部物质迁移,这些作用使垂向物质密度发生变化,均衡补偿引起造山隆升。而巨量花岗岩的侵入则是碰撞后造山过程的显著特点之一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刘波,钱祥麟,王英华
克拉通盆地是指发育于稳定大陆板块范围内的沉降区。其形成机制包括:拉伸减薄机制、热收缩沉降机制和弯曲变形机制。由纯剪切机制及简单剪切机制引起的大陆岩石圈减薄分别形成内克拉通裂谷盆地和内克拉通拆离盆地;热收缩机制形成内克拉通凹陷盆地;由变形弯曲机制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发育于克拉通表面,称表克拉通盆地或陆表海盆地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李建威,李先福
介绍了液压致裂的力学机制和对液压致裂的数学模拟结果;总结了液压致裂裂隙—脉—角砾岩系的主要鉴别特征,并探讨了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机制。目前,对液压致裂的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实验模拟、数学模拟、显微构造分析及其它先进技术等方法。指出这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张永北,张文淮,魏启荣,王豪,徐成彦
在云南省罗茨—武定地区西矿带中元古界昆阳群大箐亚式含铜白云岩中有碳酸盐浆屑和熔融包裹体存在。熔融包裹体可以分为碳酸盐的和硅酸盐的两类。其中硅酸盐的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粗面质和粗安质碱性岩浆成分。该发现证明本区中元古代确有硅酸盐—碳酸盐混合岩浆活动,大箐含铜白云岩很可能与此有关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王强,王人镜,邱家骧
熔体(或岩浆)及其活动在造山带的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熔体活动改变了地壳应力作用方式而诱发形成剪切带或断层;熔体活动调整块体间的位移而影响造山带的变形;熔体活动影响变形机制而诱发造山带的迅速脉动隆升或伸展滑塌。另外,熔体的上侵也可使造山带的山根部分被消耗掉。因此,造山带中的熔体及其活动会强烈改变地壳岩石的流变学特性,使其强度弱化,从而加剧了造山带的变形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杨勇,陆琦
运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粉晶衍射方法对广西大厂硫锑铅矿进行了综合研究,证实硫锑铅矿的晶体结构是单斜晶系,而且存在假晶胞。其分子式是Pb5Sb4S1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张国成,李继亮
陆相遗迹相主要有Scoyenia遗迹相、Termitichnus遗迹相、Mermia遗迹相、Arenicolites遗迹相等。Scoyenia遗迹相主要由进食迹、居住迹、爬行迹组成,分异度较低。产于周期性暴露地表或覆水极浅的非海相低能环境。Termitichnus遗迹相由居住迹、进食迹和足迹、植物根等组成,分异度中等到较高,代表暴露的陆上低能环境。Mermia遗迹相以牧食迹和进食迹为主,爬行迹居次,分异度中等到较高,反映永久性水下富氧湖泊环境。这3个遗迹相组成一个陆相遗迹相模式,从陆上到水下依次为Termitichnus遗迹相、Scoyenia遗迹相和Mermia遗迹相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顾延生,李长安,章泽军
简介了植硅石分析方法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植硅石的研究现状、理化性质、实验室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将植硅石与孢粉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植硅石特有的性质,并将它运用到南方网纹红土的研究中来恢复当时的古气候,为可靠地发掘网纹红土中赋存的生物—气候信息提供了新依据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冯乔,汤锡元
结合众多实例,总结了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岩浆活动对油气藏形成条件的影响。一方面,岩浆活动所携带的高热流可以提高古地温,加速生油岩的演化,亦将使与岩浆岩毗邻的生油岩达到高成熟或过成熟,岩浆岩及其围岩蚀变带可以成为良好的储层,岩浆活动还可形成一些特殊类型的圈闭;另一方面,若岩浆活动时间与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时间不匹配,将对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起到明显的破坏作用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冯玉勇,王焰新,邓清禄,李义连
综述了地热流体中气体及其同位素组成对构造环境指示作用研究的若干新进展。把已有研究方法划分为:①w3He/w4He单组分比值法;②双组分对比法;③多组分综合图解法。根据对贝加尔裂谷带和秦巴地区某些地下热水氦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提出陆内下地壳深大断裂的地下热水w3He/w4He值为大气w3He/w4He值的0.3~0.5倍,并认为这些地热流体是介于典型壳源型和消减带型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1997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