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明安
地质热事件引起有机质发生种种变化,也导致金属矿床的形成。地质热事件的性质不同,有机质变化的特点及成矿作用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地质热事件与有机质的变化、金属成矿作用在发生时间、共生空间和形成原因诸方面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靳孟贵,张人权,高云福,孙连发
在分析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均衡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土壤水资源的特性(对降水的依赖性与相关性、不易保存性、不可开采性、就地利用性和可调控性)。提出了土壤水理论无效库容、土壤水最大次调节量、土壤水可利用量等指标,并初步探讨了河北王瞳试验场土壤水资源的特征。王瞳试验场土壤水理论无效库容为355mm,土壤水最大次调节量为314mm;土壤水储存量和土壤水可利用量随气象条件、灌溉以及作物状况不断变化;据1994年和1995年资料计算,土壤水可利用量一般为(210~380)mm,土壤水储存量一般为(570~730)mm。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沈珍瑶,李国鼎,李书绅
介绍了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热—湿—力耦合作用,着重给出了国际高压实缓冲层热—湿—力耦合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与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有关的热—湿—力耦合过程研究是核废物地质处置提出的新课题,涉及多学科,需广大有识之士共同合作研究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简平,杨巍然,韩郁菁,王林森
大别杂岩的最新测年成果——大于2800Ma①简平杨巍然韩郁菁王林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大别造山带夹持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大别杂岩是其主体部分和最老的岩石。近年来对大别杂岩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将它解体为表壳岩系、超基性岩和片麻状...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刘崧
简要介绍了岩溶勘察中常用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举例说明其在岩溶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岩溶地下水寻找、环境保护和溶洞探测时的有效性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郑贵洲,王琪
对地质图机助制图过程中地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地质要素数字化、制图综合自动化、地质符号计算机管理4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并重点提出了区调图幅数字化时的图层划分方案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朱有光,李泽九,胡以铿,孙善才,刘建宏,李兴海,徐家乐
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某些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系统论为指导的、以异常形成机制分析为基础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系统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并以陇南地区的金异常评价为例,对该评价体系的具体思路与方法作了系统介绍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张建民,张莹
《理论力学教学软件》(TMCAIV1.0)简介张建民张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我们研制开发的理论力学教学软件TMCAIV1.0版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制的理论力学CAI软件的BASIC语言版。软件收入了理论力学CAI教材《计算技术在理...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泽九,朱有光,胡以铿,孙善才,刘建宏,李兴海,徐家乐
按照系统评价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研究区铜矿不同成矿系列产出的地质构造背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制约异常形成的因素和条件,并将这些因素和条件转化为异常评价指标,有利于提高评价水平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曲梅兰
根据科技期刊作者工作准则和有关国家标准,指出目前在科技期刊来稿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几个有违科学道德的问题,如抄袭、剽窃、一稿多投或变相一稿多投、假署名现象等,并说明作者投稿时应采取的正确行为准则和做法,以利维护科技期刊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严肃性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耿瑞伦
评《检测技术及勘察工程仪表》一书耿瑞伦(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北京,100081)由鄢泰宁、曹鸿国、乌效鸣编著的《检测技术及勘察工程仪表》一书已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发行。该书是专门论述检测技术及现代化仪表在本专业应用的专著。检测是包括勘...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索书田,游振东,钟增球,张泽明,韦必则,桑隆康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是在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构造岩以含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高压矿物的榴辉岩、面理化超基性—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为特征,具有复杂的变形组构和变形历史。最终形成布丁—基质或残斑—基质结构。深入研究超高压—高压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对分析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折返过程及碰撞造山动力学,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周江羽,吴冲龙,庄新国
根据研究区的现今地表温泉温度、地温梯度、地表热流值及地壳结构,恢复了古地热场,计算了各期岩浆活动产生的瞬时古地温梯度,初步探讨了研究区的热源及有机质热演化史。指出地幔热流是控制区域性地热场的主要因素,岩浆热流控制了局部高地热场的分布,构造活动产生的剪切热流对俯冲带及剪切带的瞬时古地热场有重要影响。研究区的有机质成熟度在总体处于过成熟的背景下,仍存在局部的成熟或成熟晚阶段的异常区,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魏启荣,沈上越
从火山岩地质、岩相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环境方面介绍了“三江”地区哀牢山西侧三类弧火山岩特征:①“俯冲同步型”弧火山岩(P2),基—中性火山岩,以火山碎屑岩为主(Ep为0.7~0.9),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及少量的钾质碱性系列并存,高Al、低Ti,产于陆缘弧;②“碰撞型”弧火山岩(T3),流纹斑岩,高Si、高K,产于陆—陆碰撞内火山弧;③“滞后型”弧火山岩(T3),安粗质成分,以火山碎屑岩为主(Ep=0.7),属钾质碱性系列,高Al、高K、低Ti,产于陆—陆碰撞后的大陆板内火山弧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曾广策,肖玉永,邱家骧,朱云海
为深化古海相火山岩的研究,新提出了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的种属划分和命名方案,建议首先按岩石化学成分恢复原岩种属名称,然后结合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的大类名称确定其种属名称:变质强烈、原生矿物没有或罕见的岩石以原岩种属名称为字头,以大类名称为字尾;变质较弱、原生矿物残晶常见的岩石以大类名称为字头,以原岩种属名称为字尾。评述了该方案的适用性,介绍了在青海拉脊山古海相火山岩的研究中应用该方案所取得的较好效果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张桂林
综述了假玻状岩研究的主要进展,假玻状岩形成的磨擦熔融机制与机械磨碎机制实际上不是过去所认为的是两种互相排斥的机制,而是在假玻状岩形成过程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阶段,磨碎作用是熔融发生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假玻状岩不仅可以形成于脆性域(与碎裂岩相关),而且可以形成于脆韧性过渡区(与糜棱岩相关),形成的最大深度可达18km;假玻状岩是围岩中矿物选择性熔融的产物,矿物优先熔融的顺序(从易到难)为:层状硅酸盐、链状硅酸盐(闪石类大于辉石类)、架状硅酸盐、正硅酸盐,石英是相对最不易熔融的矿物,这一顺序与正常岩浆岩的熔融顺序相反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严春杰,杨光明,张素新
铅钍石是钍石的新变种,属首次发现。其PbO含量达9.04%,由此引起其性质的变化,如比重、硬度、折光率和晶胞参数均小于铀钍石,并可根据红外吸收谱判断铅钍石的变生程度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建设新进展根据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发布的《“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和“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进行‘211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和立项审核工作的通知”精神,地质矿产部组织专家组,于1997年4月28日...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赵文霞,杨光明,刘祥文
晶体缺陷控制着不同成因机制的矿物岩石塑性变形,晶体缺陷的形成又受晶体畸变能的制约,同一地质体中的各种矿物,由于晶体畸变能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晶体缺陷;而同一矿物不同方向畸变能的不同,也可出现不同的晶体缺陷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陈平富
依据Keler1985年、Gasperi等1993年有关中新世印度洋和太平洋浅层水、中层水和深层水浮游有孔虫深度分层组合的划分模式,对南海琼东南盆地崖13-1-4井晚第三纪浮游有孔虫作了定量研究,并分析了陆架海区浮游有孔虫不同深度分层组合含量的变化与古地理环境变迁的关系。崖13-1-4井以浅层水、中层水组合为主,深层水组合不发育,反映该区温跃层不发育,不利于深层水浮游有孔虫的生存。滨海区,浮游有孔虫仅为少数几个浅层水的优势种,中层水浮游有孔虫不发育;内浅海区,浅层水浮游有孔虫占绝对优势,中层水浮游有孔虫处于次要地位,所含比例相对较小;外浅海区,浅层水和中层水浮游有孔虫均较发育,中层水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相对较高。崖13-1-4井在上新世早、中期曾出现外浅海区,为古水深最大时期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吴冲龙,王燮培,周江羽,吴景富
“含油气系统”概念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建议采用“广义的”含油气系统概念,并将其作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一种全新的地质实体、研究对象与系统模型的复合体。其内涵是与油气生、排、运、聚、散有关且与周围环境密切联系着的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地质要素和过程(作用)及其描述参数和联系方式的集合体。其外延应包容油气区(或者还有超油气区)、盆地(包括叠合盆地)、凹陷(或在规模上相类似的成藏组合、区带)等3个级(类)别的子系统。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Magoon(1992)、Perodon(1992)和Demaison等(1991)的结构图解法、模型类比法和成因分析法,经改进后,可以分别用于3个级别“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潜力快速预测、评价。进一步的研究可考虑与定量模拟结合起来,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罗群,白新华,刘银河
提出了一种新的圈闭地质评价的方法,试图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动、静态相结合,针对具体地质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结构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对圈闭进行客观的地质评价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马正,桂峰,王岫云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及动态开发资料研究了扶余油田西一、二区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所研制的油田中、高含水期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图,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动态预测小层剩余油分布的难题,并且对1982年和1992年底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分析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王登红
介绍了成矿理论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和有助于找矿的一些新成果,如奥林匹克坝型铜矿的成因模式、高温、高硅流纹岩及流纹岩石英斑晶氧同位素组成对评价VHMS型铜矿的意义等。理论研究与适当的勘探方法相结合以及锲而不舍的努力是铜矿床尤其是大型、特大型铜矿发现的基本途径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