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长厚,宋鸿林
根据天然产出的逆冲双重构造基本特征,指出了Boyer-Elliott关于双重构造形成的理论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重构造形成的锥形楔模式,并讨论了该模式对研究双重构造及编制双重构造发育区平衡剖面的意义。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任建业,张俊霞
低角度正断层的形成机制是大陆伸展构造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其形成机制及其与其几何学的关系争论很大。到目前为止,人们根据北美西部及其它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构造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关低角度正断层的形成模式。本文重点介绍并评述了比较流行的三种模式:滚动枢纽模式、低角度正断层的岩浆驱动机制模式、应力导层与低角度正断层的发育模式。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徐义贤
大地电磁(MT)测量结果揭示中下地壳较普遍存在高导层。迄今对高导层的成因解释已有多种假说。本文总结了这一领域近十几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对可能的高导机制,特别是含水流体假说、粒间相互连通的碳薄膜假说及剪切带假说等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不存在全球性的普遍适用的模式。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覃建雄,徐国盛,曾允孚
现代沉积学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各种边缘、分支、交叉、横断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中,层序地层学的进展表现在层序生物地层学、成岩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层序地层学、定量层序地层学等理论的涌现和发展;资源沉积学从过去的矿产型资源沉积学研究转向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有性、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研究;环境沉积学从单一的环境科学研究转向了与环境经济、开发、规划、管理、保护、防治等相结合的研究;大地构造沉积学从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关系研究转向了对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盆地沉积过程的动态模拟,进而更有效、更精确地对相关矿产进行预测;事件沉积学从传统的地质灾害事件研究发展到了近现代乃至未来全球事件的研究和预测;全球旋回地层学以全球沉积岩为研究对象,以全球古气候、全球古地理、全球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为研究内容;大陆动力沉积学以大陆动力学和沉积学为基础,探讨不同大陆动力学背景下沉积盆地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最终了解大陆岩石圈演化与生物圈、大气圈及水圈之间的关系;实验沉积学屏弃了传统的定性和描述性研究,注重定量统计、成因规律和机制模拟等的研究;全球变化沉积学通过过去全球变化的成因、过程和后果的研究,预测并?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 童金南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把研究重点从生物绝灭转移到大绝灭后生态系的复苏上。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集群绝灭-残存-复苏过程的研究宗旨和研究方法,截止1994年底在显生宙各大绝灭与复苏事件研究上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和认识。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张志坚,张文淮
介绍了目前研究有机包裹体已初步取得成效的较常用的五种新方法,并对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还介绍了有机包裹体在矿床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有机包裹体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前景作了初步的讨论。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彭长琪,孙振亚
从机械化学效应着手,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机械力化学的概念和矿物(特别是非金属矿物)在超细粉碎过程中,在机械力趋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可概括为表面效应、晶体结构效应和组分传输三大效应;提出建立"机械力矿物学"新概念,讨论了它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材料科学和地质学中的应用与意义。从机械力矿物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矿物材料和地质学的研究,将会引出许多新的观点、理论和研究方法,为矿物材料深加工技术的设计、其粉体性能的评价及应用的预测提供理论基础;为地质矿产研究提供全新的地质构造作用标型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的模式。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潘忠华,潘兆橹
沸石、粘土矿物及石棉都是重要的非金属矿物。通过物理的(如热处理)和化学的(包括无机及有机化学)改型改性,可以明显地提高沸石及粘土矿物的离子交换性、吸附性及催化性等,可用作环境中无机和有机毒物的离子交换剂、吸附剂或燃烧催化剂。对石棉的表面改性则可以抑制或改变石棉的有害生理活性,减少石棉生产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李博文
在综观矿物学、岩石学和材料科学(特别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它们在对物质成分、结构、性质或性能、形成机制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等很多方面是相通或相似的,并认为其渐趋融合。淡化学科界线,在物理学和化学水平上发展新的边缘交叉学科,是合理、高效地利用矿产资源和发展新材料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使用小型摇床分选磁铁矿方法简介为克服磁铁矿对非磁性和弱磁性矿物的磁团聚作用,我们利用铁矿的相对密度比脉石矿物的密度大,且磁铁矿是浸在水里就失去了磁团聚作用这一特点使用小型摇床对磁铁矿进行分选,分选速度快,纯度大。现将分选要求的方法介绍如下。1.要求磁...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孙丰月
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关于太古代脉状金矿的产出环境、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研究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如会聚构造环境成矿和地壳连续成矿模式的提出等;初步讨论了我国在太古代高级变质区寻找高温脉状金矿时应注意的问题。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柳少波,王联魁
总结了侵入体中黑云母铜含量的几种测试方法,概述了铜在不同地质环境黑云母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存在形式以及黑云母含铜性的实验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黑云母含铜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张敏
在系统综述国内外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其4个研究领域及地质意义,即:油藏地球化学描述、油藏原油混合作用原理、油藏中的有机隔层──沥青垫、油藏内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储层润湿性的改变。深入开展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合理地建立油气运移—聚集史模式,寻找到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而且可为油气早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精细的地球化学信息。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郝芳,陈建渝
层序地层学为沉积盆地的充填史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格架,但其在源岩评价和预测中的意义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对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的各沉积层序进行了有机相分析,发现①浅水型沉积层序中各体系域的有机相构成基本相同,且有机相的侧向变化不明显;②在深水型层序中,海进体系域上部和高位体系域下部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有机相层序呈S性,但有机相的侧向变化明显;③多层序有机相的总体演化趋势反映了盆地的充填演化过程。层序格架内有机相的分布模式对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源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王焰新,孙连发,邓安利,高照
水质监测资料不仅可反映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而且可提供有关地下水赋存环境、循环深度、流速、资源量组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水质监测在识别地下水的水动力条件中的作用:①在建立概念模型和计算资源量时,识别混合作用的水化学标志及其水资源评价意义;②在抽水试验中,开展水质监测对于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和开采资源量的意义;③在开采期内,运用水质监测资料判别水资源组成关系和水化学性质的变化,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易顺民,晏同珍
提出了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对膨胀土进行判别与分类的方法。通过对安康膨胀土的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研究区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膨胀土进行判别与分类的准确率很高,它无需在判别因子与预测目标之间建立基于某种理论的经验统计关系,该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李国敏,陈崇希
回顾了克立格法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介绍了克立格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克立格法在地下水模拟数值模型中应用的思路与实现方法,举例说明了利用克里格法插值处理含水层结构与初始水头分布。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杨宝兰
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多种数值方法能应用于孢粉分析中。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在孢粉分析尤其是第四纪孢粉分析中使用的主要数值方法:因子分析、系统和有序聚类分析、数字滤波及回归分析等。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