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前言

    潘玉玲

    <正>在目前我国金刚石原生矿后备基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为使金刚石找矿工作有所突破,广大地质、物探工作者认为寻找金刚石原生矿必须使用综合勘查技术手段。国内外找矿实践已证实,地球物理方法是综合勘查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勘查的各个

    1993年S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论地球物理方法在寻找金刚石原生矿中的作用

    孙培基

    简述了寻找金刚石原生矿的新进展,重点说明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寻找金伯利岩中的作用,强调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利用综合信息找矿的重要性。

    1993年S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贵州凯里地区发现钾镁煌斑岩类新岩区

    刘永顺

    <正>继1992年4月贵州省地矿局101队在凯里市麻江地区发现钾镁煌斑岩类小岩体之后,同年10月101队与中国地质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又在该区找到更多和更大的岩体。这是自60年代初贵州101队在我国首先找到含金刚石母岩以来,时隔30年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1993年S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金伯利岩物性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制

    潘允泰,潘玉玲

    概述了建立金伯利岩物性数据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以及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和特点。重点论述了研制该系统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

    1993年S1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辽南金伯利岩的磁异常特征

    刘世义,孙吉生

    根据1:2.5万航磁资料,分析和总结了辽南已知金伯利岩矿田区的区域磁场特征,同时对该区区域地质构造状况作了相应的对比解释;以本区两大典型金伯利岩管kb42和kb50为例,阐述了本区表露型金伯利岩管的航磁及地磁异常分布特征、岩管产出状态与磁异常的对应关系;通过kb3-2隐伏金伯利岩体的航磁及地磁异常反映,阐述了隐伏金伯利岩体的低缓磁异常特征,并进一步证实了高精度磁测工作的有效性。

    1993年S1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鲁西金伯利岩勘查中电法勘探的应用效果分析

    潘玉玲,戴昭明,李平

    以在已知金伯利岩管上直流电阻率法视电阻率异常和低频电磁法虚分量异常特征分析为例,论证了电法勘探在金伯利岩勘查中的效果,并指出扩大电法勘探应用的有效途径。

    1993年S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的磁性特征与航空磁测普查效果

    张昌达

    讨论了国内外用磁法普查金伯利岩的问题。与现代质子磁力仪的精度相适应,金伯利岩按磁性分为四类:实际无磁性的、弱磁性的、磁性的、强磁性的。大多数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是弱磁性的或磁性的。金伯利岩管的磁性无论在平面上和沿深度都是不均匀的。航空磁测普查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取得良好效果的3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围岩磁性干扰水平低。

    1993年S1期 26-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金伯利岩体上中梯装置ρ_s异常的性态研究

    宁淑敏,潘玉玲,魏文博

    简要介绍了边界单元法的计算原理,以直立圆柱、圆台、蘑菇状模型模拟不同形态的金伯利岩体,用边界单元法对上述模型的中梯装置ρ_3异常进行了正演计算。着重对正演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条件下ρ_3曲线的性态特征,所得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梯装置电阻率法在勘查金伯利岩中的应用效果。

    1993年S1期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蘑菇状金伯利岩体上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宁淑敏,潘玉玲,魏文博

    简要论述了选择低阻蘑菇状模型模拟金伯利岩体的地质依据,着重分析了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测深ρ_3异常特征。

    1993年S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相关滤波方法及其在扬子地台断裂分析中的应用

    刘天佑

    简述了剖面相关滤波的方法原理,指出按不同方向的原始航磁ΔT异常图直接进行相关滤波比网格化后再滤波的效果好。对扬子地台的航磁ΔT异常采用0,10,20,30,40km等不同高度延拓值进行相关滤波处理,确定了断裂的分布及性质,为扬子地台寻找金刚石原生矿远景区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1993年S1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法技术要点

    赵蓓蓓

    <正>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反射波法用于深度在200m或更浅些的地壳的地质调查也只有近10年的时间。在这一深度范围内与折射波法相比,反射波法的优势在于它可对多个层位进行高分辨率的成象,并能解决速度随深度减小的问题,而折射波法则不能。

    1993年S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论金刚石原生矿勘查模型的“三组合”标志

    李国华,颜彬

    论述了金刚石原生矿勘查模型的“三组合”标志,即重砂法异常标志是出现次钙高铬镁铝榴石及高铬铬尖晶石矿物等;地球物理标志是与刚性围岩相比具有磁异常、低阻、高极化异常、重力低与放射性强度异常等;地球化学标志是具有Cr、Ni、Nb、La、Ce、Th等特征元素的综合异常。

    1993年S1期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寻找金伯利岩的合理工作程序

    潘玉玲,李平,张昌达

    通过实例简要概括了金伯利岩体上物探异常的特点,重点论述了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原则,并提出了寻找金伯利岩的合理工作程序。

    1993年S1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利用电法勘探实现金伯利岩立体勘查模式初探

    潘玉玲,魏文博,李振宇

    针对金刚石栽体金伯利岩产出地质环境的特殊性,论述了电法勘探在金伯利岩勘查中的优势,探讨了利用电法勘探可以率先实现金伯利岩立体勘查模式的有关问题。

    1993年S1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华北地台区含矿金伯利岩区域构造特征

    孙德梅,刘心铸,彭聪,刘宜春

    论述了华北地台区内的辽宁、吉林和山东含矿金伯利岩的分布与区域构造之间的关系和特征,这是采用不同比例尺的地质、物化探综合信息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还重点讨论了华北地台金刚石原生矿的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大成矿远景区。

    1993年S1期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 金刚石原生矿预测的六准则

    潘玉玲,王传雷

    综述了预测金刚石原生矿的六准则;有利于原生矿产出的地质环境、合适的地台基底年龄、特殊的遥感影象和物化探异常特征、特定的金伯利岩指示矿物、金伯利岩及其相关岩石的出现和地貌特征。

    1993年S1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中国大陆岩石圈厚度特征研究及其在金刚石原生矿预测中的作用

    刘建生,李国华,颜彬,刘建华

    依据中国大陆三维速度扰动图象,编制了中国大陆现代岩石圈和华北—扬子地台古岩石圈厚度图,并对含与不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中部分指示矿物和上地幔捕虏体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岩石圈底部某些地球物理特征与金刚石赋存部位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深部角度讨论了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时空分布特征,并作了预测研究。

    1993年S1期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物化探找矿模式在山东金刚石原生矿远景区预测中的应用

    王兴昌

    详细地论述了山东地区已知金伯利岩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以及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特征,建立了金伯利岩物化探找矿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分类优选排序方法对山东省中南部地区约4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1:20万的金伯利岩远景区预测,经优选排序提出8处(A类3处、B类4处、C类1处)金伯利岩远景区。

    1993年S1期 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推出的大地电磁资料解释系统——MT解释工作站简介

    罗志琼

    <正>多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地球物理系在王家映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一系列大地电磁测深的科研工作和野外生产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资料解释精度和工作效率,本校于1992年推出具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大

    1993年S1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