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章增凤

    隐爆角砾岩筒是内生矿床最重要的控矿构造类型之一,本文在研究鄂东南地区若干隐爆角砾岩筒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某些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隐爆角砾岩一般特征,并建立了隐爆成因模式。

    1991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西班牙中部洛兰卡盆地第三系曲流砂坝沉积中的渗透率模型

    C.A.Hartkamp-Bakker ,李蕙生

    <正>古河流沉积物的详细定性相分析对于沉积过程和古河道形态的重建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此外,河流沉积体的详细定量研究是改进烃类储层数学模型的一个基础。该类模型用于选择烃类储层中的最佳井距,以及提高石油采收率(EOR)的研究。定量沉积学的研究涉及到河流沉积体在储层规模上(构型分析)的空间分布,以及单个砂体的几何形态和内部相结构。特别重视粒径分布的分析,因为它与渗透率是成正比的。

    1991年04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三维模型的建立——在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中的应用

    C.S.Bristow ,李蕙生

    <正>碎屑沉积构型的分析实质上是一个三维的问题。以往在从底形到盆地等各种规模的碎屑层序特征方面的研究工作按需要使用过剖面或平面图,以便去描述和测量沉积构型的组成。然而,这种方法遗留下沉积层序的三维结构方面的许多未研究的问题;同时也不能直接控制或存取沉积构型的各个组分。 在沉积学领域中,目前对三维模型的需要迅猛地发展,但在理论框架方面却没有多少建树。利用最近

    1991年04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麻粒岩中流体研究提供的成因信息

    徐启东

    本文从流体的成分和性质(流体组成,a_(H2O),f_(O2)与C-O-H流体系统相关系)及有关的四种麻粒岩形成机制模式方面概括了麻粒岩中流体研究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麻粒岩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行,但同时又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简要地指出了主要的五个问题。

    1991年04期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晶体形态计算机绘图及数据库研究简介

    王文魁

    <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1届研究生周芬娜根据晶体测量学实验过程开发出画实际晶体图形的计算机程序并建立了数据库。她题为“晶体形态计算机绘图及数据库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受到答辩会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该研究成果将传统的晶体测量学实验方法从手工操作提高到现代化的计算机处理水平,对晶体形貌学的教学和研究有重要意义。它比近年美国、日本等国的同类软件,在设计思想和方法上不同,并且有独特的实际应用功能。现将这一成果摘要介绍于下:

    1991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非热带浅海碳酸盐岩研究的新进展

    颜佳新

    本文从碳酸盐岩中颗粒、灰泥成因、矿物学、地球化学及沉积构造几方面,通过与(亚)热带碳酸盐岩比较,介绍了国外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非热带碳酸盐岩及沉积物的研究成果,并对一些沉积特点在判别非热带碳酸盐岩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1991年04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某些地区石笋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研究

    刘育燕,黄莉,森永速男,足立泰久,安川克己

    本文对采自陕西省柞水县、湖北省崇阳县以及北京市房山区的三条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石笋进行了古地磁场方向和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区古地磁场的磁偏角、磁倾角、虚地磁极迁移以及相对强度既存在各自的局部特性,又有着共同的整体特征。

    1991年04期 19-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湖北省第四纪地层与环境研究进展述评

    曾克峰

    本文简要评介了湖北省第四纪磁性地层、年代地层研究、古气候环境再造、沉积环境以及地层划分与对比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内所述的第四纪时间容量为2.48Ma。

    1991年04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三维储层地质模拟

    O.Dubrule ,李蕙生

    <正>三维地质模拟Monarch程序已用于构成哥伦比亚坎农利蒙油田的地质模型。该模型包括高含砂率的河流-三角洲M~1储层及其上覆的C~5储层,后者由一个目前尚未开发的低含砂率的海岸平原层序组成。 坎农利蒙油田的地质模型由约175万个沉积单元组成的矩阵表示,每个体积单元的水平面积为 50 ×50m~2,其高度则为0.6m。该模拟方案局限于长约9km,宽约3km的面积上。对于每个体积单元来说,该模型所表示的是页岩或者是砂岩。如果是砂岩,Monarch程序可区分出三种成因砂体类型:河道、河口坝及决口扇。对于那些可对比的砂体,可利用确定性方法进行编图,而对于那些不可对比砂体的侧向延伸范围,则可利用宽比厚值的统计分布资料加以判定。这些统计分布资料直接来源于坎农利蒙油田有关砂体相关程度的钻井资料。

    1991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二元混合系的端元Sm-Nd模式年龄及在造山带基底研究中的意义

    杨晓松

    本文提出二元混合体系的端元Sm-Nd模式年龄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二元混合体系两端元的Sm-Nd同位素组成,二端元在混源样品中的重量百分比及地壳残留时间。借助此方法,笔者计算了东秦岭褶皱带基底的Sm-Nd同位素物质组成及形成时代,并讨论了其基底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南、北秦岭褶皱带的基底在物质来源和形成时代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北秦岭褶皱带基底由 3000Ma和 608Ma两个端元混合组成;而南秦岭褶皱带的基底,则由 1700Ma和 989Ma两个端元混合组成。研究暗示了东秦岭褶皱带存在二次重要的壳幔分异事件,时间分别为989Ma和608Ma。

    1991年04期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应用地质统计模型和地质概念对河成-三角洲储层内部非均质性的三维模拟

    C.Ravenne ,李蕙生

    <正>本文阐述了HERESIM集团为模拟储层内部非均质性而发展的方法学和基本理论两方面的总的看法。 该方法学是以地质(主要是沉积学的)和地质统计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在储层工程师的协助下实现的。这里,我们将主要集中在该模型所需要的地质和地质统计的分析上。从我们以前的研究经验来看,需要强调区分一个储层的不同均质单元,因为它们可以用层序地层分析来识别,并且也需要确定主要相和沉积环境,然后绘制每个单元的界线(由地质学家并使用地质统计方法进行)。最后,我们需要确定可用于每个单元的年代地层标志层。这可以在储层资料基础上加以实行。然而,如果有一个同期地层露头可资利用,那么,这种研究就更为准确。即使这些步骤似乎仅可以用地质研究方法加以实现,但我们还将说明地质统计方法(比例曲线、方差图……)所能给的帮助。下一个主要步骤是地质统计构造分析(与地质学家一起进行),以便定量地确定沉积体的空间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将特别注意比例曲线分析。这些曲线必须要求先使相准确地有序化。这个步骤提供了能用于岩相分布三维模拟的地质统计参数。为了检验地质模型,这些模拟是在极细的网格上进行的。然后,我们需要把这种岩性模型转换为岩石物理特性模型,这种模型是在较粗的网格上,用相

    1991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第一届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科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92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召开

    孟宪国

    <正>分形(Fractal)理论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论,是探索复杂性的一种新工具。为了交流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应用方面的成果,推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将于1992年5月中旬,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召开第一届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科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

    1991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河流砂体的随机模拟

    J.P.P.Hirst ,李蕙生

    <正>本文涉及到河流层序模拟随机程序的发展,在该层序中,河道带部分到全部地被泛滥平原细粒物所围限。此方法应用于评价烃类发现物和开发设计。 在混合负载的河流体系中,粗粒的底负载沉积物主要沉积在活动河道(粗粒端元)内或与其相毗邻,而较细粒的悬浮沉积物以泛滥平原沉积(细粒端元)为主。由此而产生的层序将是非均质性的,它包含了相互连接的河道、天然堤和决口扇砂岩,并被包围在泛滥平原的细粒沉积物中。由钻入该层序的一口井所钻到的相互连通的砂岩体积是不确定的,但可以用随机模拟的方法逼近。其目的在于提出砂岩几何形态的买际三维地质模型。为了确定粗粒端元所必需的几何形态参数和范围值,对现代河道带和古代河流沉积进行了研究。这些变量可以分为三类:横剖面几何形态(如平均砂体厚度、宽/厚比)、平面几何形态(如河段长度、连通河段相对的方位)以及三维排列(如粗端元/细端元比率、古流向)。

    1991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前陆盆地几种构造-沉积演化模式综述

    刘少峰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外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前陆盆地三种构造-沉积演化模式,探讨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沉积对构造的响应及岩石圈习性对盆地演化的影响,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1991年04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共轭剪切角的实验研究

    曾佐勋

    笔者采用粘土材料,对共轭剪切角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与实验曲线,以反映物性、极限应力及时间对共轭剪切角的影响。

    1991年04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新的前寒武纪年代表

    K.A.Plumb ,干国梁

    <正>前寒武纪地层专业分会(SPS)已经正式同意前寒武纪的年代划分方案及其命名原则。这个方案已由国际地科联(IUGS)批准在全世界采用。本文简要地公布了全世界马上将采用的新的前寒武纪年代表的定义及其应用。该专业委员会分会正在研究将太古宙进一步分代的方案。 1.定义 前寒武纪年代表必须按表1所示的年代划分方案进行,其中时间界线被选择来包括或确定主要的沉积旋回、造山旋回、岩浆作用旋回的界线,不过其中的时间界线以年为单位而定义,并不专门针对任一岩体。前寒武纪的顶界应放在寒武纪的底界处,其界线将由SPS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来确定,不过国际地层专业委员会(ICS)要求SPS的该工作组选择一条能测定其同位素年龄的界线。目前,前寒武纪的底界还未确定好。

    1991年04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油气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勘探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郝芳,陈建渝

    由于有机地化和油气运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油气的地球化学勘探正从静态定性评价向动态定量模拟发展。有机地化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的有机成岩作用理论的提出和多种干酪根成因类型的发现、未(低)成熟油和煤成油的发现及成因研究、有机相的应用以及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迅速发展等。油气运移的研究进展主要反映在对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机制及地化效应的进一步认识、油气运移的实验及数学模拟等。应用于油气勘探的盆地模拟包括构造沉降史、热史、生烃史及流体运移史等多方面模拟,它既是重建盆地演化史的手段,亦是指导油气勘探的有效工具。

    1991年04期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 第16届国际矿物学大会(IMA)将于1994年9月4日~8日在意大利比萨市召开

    王文魁

    <正>第16届国际矿物学大会由意大利矿物学岩石学会(SIMP)、国家研究院(CNR)和欧洲矿物学联合会(EMU)主办SIMP组织。 会议学术活动有五个(大约每天一个)全体大会特邀讲演,以及分组学术讨论会和论文展示。学术项目内容将集中在所有矿物学领域,如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及应用矿物学的现代研究方面,重点是:

    1991年0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湖南漠滨金矿床明金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探讨

    曹新志,范永香,王燕

    湖南漠滨金矿床以发育大量的明金而著称。明金在早阶段矿化中主要以粒状包体金的形式赋存于脉石英中,在晚阶段矿化中则主要以细脉状分布于有关矿物的晶隙、裂隙中,或以树枝状覆于方铅矿等矿物的表面上。明金具丛聚及归并现象。明金形成机理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1.矿石内硫化物含量偏低;2.成矿温度偏低;3.成矿期物化条件稳定,特别是成矿热液中Au、Ag的浓度变化不大;4.经受过长期的挤压剪切作用。

    1991年04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井间地区储集岩特征评价的知识库开发——以得克萨斯州湾岸地区为例

    F.C.J.Mijnssen ,李蕙生

    <正>在烃类储层中,由于其空间的高度变化性,井间岩石特征的确定内插常常是不可能的。因而,目前已发展了模拟技术去评价井间地区的储集岩特征。目前所应用的模拟技术常常产生不可靠的结果。因为它们仅仅是勉强地适应了地质学。这可能归因于缺乏地质参数方面的定量知识,以及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1991年04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论豫西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陈衍景,富士谷,陈泽铭,胡受奚

    本文以豫西金矿为例,以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基础,探讨了碰撞造山过程中成岩、成矿作用的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出碰撞造山带的超叠壳楔上,随距缝合线距离的增大,依次出现热液矿床(D)带、花岗岩(G)带和斑岩(P)带。豫西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和二郎坪等地金矿集中区的岩石、矿床和地球化学分带性与理论推导的模式吻合,表明豫西金矿形成于中生代的碰撞造山作用。有效的找矿工作应以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为指导。

    1991年04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垂向和侧向非均质性的半定量分类——一种提高常规采收率的预测手段

    N.Tyler ,李蕙生

    <正>按现代技术和发展水平,得克萨斯州石油储层的最终采收率预计是原地石油的36%。因此,在证实储量回采之后,在全州范围内已发现的165×10~9桶石油,有106×10~9桶目前仍残留在储层中。这种剩余储量包括残余油(71×10~9桶)和可动油(35×10~9桶)。残余可动油通常也可被回采,但由于储层内隔层或界面的存在,而被阻止运移到井孔内。

    1991年04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浊积岩相的定量化可作为储层模拟的一种工具

    J.D.Schuppers ,李蕙生

    <正>中扇和外扇区的浊积岩沉积,在整个砂体几何形态、互层状页岩的产状以及砂岩层特征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合并作用(由于互层状页岩被侵蚀,而使砂岩层合并在一起)在这些沉积环境中是极为常见的。 中扇河道沉积在其轴部为中一厚层的、块状或递变状合并砂岩,并具高的砂岩与页岩比;而在河道边缘则常为薄层的生物扰动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并具低的砂岩与页岩比。

    1991年04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火山深成岩带建造与成矿研究的现状

    B.Г.Хомич ,曲梅兰

    <正>苏联地质工作者在研究金属矿床及其形成作用中,即与大地构造形成、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的相互关系中,积累了大量实际材料,这些材料已被吸收到B·Ⅱ·CNⅡPHOB等许多专家编制的地槽褶皱带、地台、中间地块、构造岩浆活化区、裂谷系等的区域性成矿规律图中。 近10~15年来出版了大量成矿规律性著作。学者们关注火山岩带和火山-深成岩带(深成-火山岩带)。专家们之所以关注这些带的成矿作用,是由于其含矿富、类型多、规模大。这些矿床多集中于局部火山构造及其外缘,并与铁镁质和硅铝质的喷发-侵出岩体、次火山岩体以及深成岩体紧密共生。

    1991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石墨的拉曼光谱可指示变质程度

    I.D.Pasterisetal. ,干国梁

    <正>本研究表明,拉曼显微光谱可用来估计天然样品中石墨的结晶度。其灵敏度至少有X射线衍射的灵敏度那样高。进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的石墨单矿物样品,大部分采自已发生区域变质的含碳泥质岩。分析结果表明:①石墨的拉曼光谱能从(001)面内雏晶的大小精确反映出石墨的结晶度;②天然石墨样品的光谱中出现的光谱特征及其随结晶度的变化特征与合成石墨样品中所出现的完全相同;③拉曼光谱是石墨结晶度的灵敏

    1991年04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用序列优化和测评法探讨生物地层事件的最优分带和对比

    徐桂荣

    本文以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30个剖面的资料为基础,用序列优化和测评法研究44个生物地层事件的顺序、分带和对比。序列的优化有两种方法。Hay法和拣分法近来被强调是较好的方法,本文用这两种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序列优化,然后以两个优化的序列用测评法计算相继事件之间的距离系数,并作聚类图(图1)。在比较这两个序列及其聚类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划分了六个生物带和两个亚带。对这些生物带在30个剖面中的位置及它们在剖面间的对比,文中作出了分析(表4),尤其是用正态性检验对生物带的对比作出了恰当的评价。

    1991年04期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沉积储层特性的模拟和预测

    A.N.Dmitrievsky ,李蕙生

    <正>地质体系特征的多样性及其复杂性要求发展大量不同的模型,以便对其作进一步理解,这些模型各自表现了其特有的面貌。 这里发展了“碎屑沉积储层”的单元结合体系,其模型表现了各个单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并可作为适合于程序设计目的的稳定因子。“碎屑沉积储层”模型的条件主要是由孔隙空间结构限定的。所发展的单元结合体系考虑到沉积参数和孔隙空间结构以及作为各种沉积后作用结果的孔隙应用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1991年04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四川盆地深层地下卤水资源量评价及其方法的研究”成果

    周训,李慈君

    <正>该课题是地矿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我国钾盐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中的三级课题(86008-04-03),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承担,1987年8月~1990年6月历时近3年,现已全面完成了任务。该研究成果已于1990年7月 6日经专家评议通过验收。 此成果从四川盆地深层卤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并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四川盆地深层卤水的富集特征、卤水资源的独特属性,总结了不同类型储卤构造和不同性质储卤层卤水的储集特点,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层卤水资源量的分类和评价原则,继而总结了多种先进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对四川盆地区域卤水资源量以及12个重点储卤构造各类卤水资源量进行具体计算,提供了可供利用的定量结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991年04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裂变径迹法在研究盆地地热史中的应用综述

    陈建渝

    本文介绍了裂变径迹法的基本原理、退火机理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最常用于该方法的磷灰石及锆石是广泛分布于沉积岩中的矿物,其退火温度与石油生成的温度范围有关。磷灰石退火带大致相应于低熟-成熟原油阶段,其完全退火温度一般为125°C。除径迹密度(表观年龄)外,径迹长度及其分布的变化也与古地温有关。该方法与其它地温常数相结合,可用以确定冷却事件(上升剥蚀)和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热事件的时间及强度。文中列举了我国塔里木盆地以及以色列南部Ramon 1井资料说明它们的应用。

    1991年04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河流-风成混合层序中相的识别和储层特征

    Colin P.North ,李蕙生

    <正>河流-风成混合层序要比二个端元组成的简单总和更要复杂。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河流和风成作用的反复相互作用常常限制底形的正常发育,导致大量沉积物的改造,并形成这样一种沉积组合,即甚至在野外都可能难以区分其中的二种组分,更不用说在地下资料中了。但正确识别这些砂体的主要沉积作用仍然是重要的,因为辫状河流河道砂岩相构型、连通性特征、非均质性的分布和规模,以及总渗透率和定向渗透率趋势,与风成砂岩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井间砂岩模拟和储层模拟要想成功的话,那么这些因素都必须预以重视。

    1991年04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磁法直接找油气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刘庆生

    本文重点综述了70年代末以来,国外开展的利用与油气相关的成岩作用磁性矿物与微磁异常对应关系进行磁法直接找油方法的进展。结合笔者“七五”期间完成的相同领域的科学研究,评述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认为,由深部油气藏中的烃向上微渗漏在近地表岩层中形成的还原作用产生的成岩作用磁性矿物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可以成立。成岩作用磁性矿物在地面上方可能产生高频、低幅度(一般小于20nT)的微磁异常。含油气区沉积盖层中分布的成岩磁铁矿具有典型球粒状的特有矿物形貌标志,它们携带了较为稳定的化学剩磁(CRM)。浅层土壤的磁性与烃含量之间呈明显的相关特征。结合沉积盖层及浅层土壤的磁性、矿物及地球化学成分建立含油、气区地磁-地化相关模型,可能是利用磁法直接找油的一种全新的油气预测新方法。

    1991年04期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地矿部正加紧遥感技术地质应用成果的推广

    <正>为了推广地矿部“七五”两个攻关课题16-01和16-02项目中有关1:5万区调填图新方法和遥感技术的新成果,加快1:5万区调填图速度,地矿部于1991年9月在贵阳市举办了“全国1:5万区调填图遥感技术培训班”,并在培训班的基础上,于9月23~25日召开了全国1:5万区调遥感技术经验交流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教师与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代表讲授并交流了部“七五”科技攻关第16-01项目中“1:5万区调中遥感方法技术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经验,尤其是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七五”攻关项目研究中密切配合16-02项目所积累的1:5万区调中三大岩类填图的遥感解译标志和遥感填图方法,受到与会者与学员的一致好评。

    1991年04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定量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问题和远景

    J.D.Bryant ,李蕙生

    从第十三届国际沉积学大会已发表的论文和展板的内容来看,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是近些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研究方向,并取得较大的或突破性的进展。储层沉积学是为成功地进行油田开发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其研究重点是集中在建立符合实际的,精细的、三维定量储层地质模型。本刊摘登了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摘要,试图对其进展作一概略性介绍。

    1991年04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澳大利亚鲍恩盆地三角洲和冲积层序的定量分析

    A.J.Falkner ,李蕙生

    从第十三届国际沉积学大会已发表的论文和展板的内容来看,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是近些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研究方向,并取得较大的或突破性的进展。储层沉积学是为成功地进行油田开发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其研究重点是集中在建立符合实际的,精细的、三维定量储层地质模型。本刊摘登了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摘要,试图对其进展作一概略性介绍。

    1991年04期 9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总目录

    1991年04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