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笔谈会

    庄培仁,杨森楠,王燮培,万天丰,朱志澄,游振东,索书田,韩郁菁,钟增球,陈能松,李舜贤

    在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及其演化中,人们认识到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构造.因为现代海洋年龄仅两亿年,大陆岩石圈则全面系统地保留了四十六亿年来岩石圈的变形构造和演化过程,所以大陆及其边缘被列为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我国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在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中,中国大陆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复杂纷繁的构造图景.为了探索我国东部大陆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的规律,开拓找矿远景,今秋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讨论会”.本刊约请几位专家对大陆构造中的几个问题抒发己见,供关心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的同志们参考.今后我们还将采用这种笔谈形式对地质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讨论交流.

    1989年03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 岩浆的密度、结构及流体动力学——八十年代火成岩研究新进展

    邓晋福

    对岩浆作用的全面认识,不仅要从化学过程去了解,还必须从物理过程去探索.几十年来,对岩浆作用的认识主要侧重于化学过程方面.70年代已开始重视了物理过程的研究.80年代对岩浆的物理性质以及岩浆作用的物理过程的认识,包括岩浆的密度、结构及流体动力学,获得了飞速的进展.随着这一学科前沿研究的深入,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新认识.

    1989年03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美国科学家用金刚石压机制造成功金属氢

    束今赋

    <正>美籍华裔地球物理学家毛河光博士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金属氢。这是超高压研究中的重大成就。

    1989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我国旅游地学研究动态

    黄伯衣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兴起,在地学领域里产生了一新的分支学科,即旅游地学。

    1989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加拿大Quetico沉积变质带中亚固相浅色体与深熔混合岩浅色体的时间及成分的差异

    E.W.Sawyer ,S.-J.Barnes ,王河锦

    Quetico沉积变质带中的混合岩含有两类浅色体:1.顺层浅色体:它们是在变形作用与前进变质作用中产生的.与 Quetico沉积变质物相比较,这些浅色体富含sio_2、Sr和Eu,而贫Tio_2、Fe_2O_3、MgO、Cs、Rb、REE、Sc、Th、Zr及Hf.2.切层浅色体:它们形成于区域性褶皱事件之后,此时变质温度正值其峰值.与Quetico沉积变质物相比,这些浅色体富含Rb、Ba、Sr和Eu,且LREE、Th、Zr和Hf的含量变化较大.顺层浅色体是由一种称为构造分结作用的亚固相过程所形成的.这种由应力导致的块体转移过程于Quetico沉积变质物被埋藏而发生变形时就己开始,并在岩石经受应力和非均质化的过程中一直都在持续进行,亚固相浅色体的成分是与在压溶作用下经主岩活化作用而来的石英和长石相一致的.切层浅色体是在变质带的抬升过程中由Quetico沉积变质岩的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在浅色体侵位过程中,由于结晶分馏作用而使深熔浅色体的成分有很大变化.有些深熔浅色体保存了初始熔体的成分,并具有平滑的REE型式,而具负EU异常的那些则代表分馏熔体,其它具有正EU异常的深熔浅色体则代表长石与所俘获对熔体的聚集.

    1989年03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与板块俯冲和碰撞有关的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刘建雄

    本文详细总结了环太平洋及大陆内部中新生代和现代造山运动中与板块俯冲和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以及火成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时空演化规律,并指出这些演化规律对判别大陆内部古老造山带是否亦由板块俯冲式在撞形成以及在区域找矿方面的指导意义.

    1989年03期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矿物学新概念

    王寒竹

    <正>矿物晶体的多体性是指:一般由两(两种以上的少见)性质不同的结晶学模块

    1989年03期 2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应用的进展

    何绍勋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应用的发展情况,并强调在构造分析中使用等角投影更为适宜,因为它的赤平投影图上的小圆是一个真正的圆,并且它的等密图可用普罗宁网进行编制.

    1989年03期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第四纪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时代

    曹伯勋

    第四纪是人类及其物质文明形成发展时代.从农业社会以来,人类以比自然严重威胁着人类演化快若干倍速率干预自然界,人与自然之问的平衡在加速破坏,不利的后果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由于全球增温.海面上升,地质灾害.基础被环境资源损害,已出现孕育人类生存危机的前兆.第四纪研究因深海沉积、黄土和冰岩心的研究、年代学方法的应用已提高到一新水平.将近论未来已成为推动第四纪研究的新动力.第四纪历史可以为环境地质事件研究提供了解现状、预测本来事件发生时间、空间和强度规律的历史参考系统.距今1.8万年前气候、中全新世高温期(气候最宜期)和十七世纪小冰期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第四纪是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时代.

    1989年03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环境地质问题综述

    晏同珍

    本文概括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的形成时代背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指出了当今环境地质问题的严峻性及其与全球人口增长速率的关系:提出了“人口爆炸”是地球上空前的重大生物事件.这种重大事件的出现是造成资源,能源紧缺和生态平衡破坏以及各类地质灾害有增无减的根本原因.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的定义,强调了地球表层演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科的属性及其与相邻学科间的关系.重点论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指出了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是世界性的,环境恶化的速度是服从指数规律的.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人类环境保护的终程教育.文末讨论了研究环境地质问题的方法论,认为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取代传统的确定论是可取的.系统动态过程研究可视之为当代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特征.地质灾害预测是其重心,它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超前的科学依据和可行性论据.

    1989年03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晚上新世冰期发动的渐进模式——北大西洋深海岩心证据

    Paul Loubere ,彭雪萍 ,杨星

    对北大西洋深海钻探计划(DSDP)548号孔的浮游有孔虫组合,及晚上新世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的详细分析表明:北半球冰期是通过一系列冷暖循环逐渐开始的.这个结果与其它地点(DSDP)的研究相抵触.后者表明在2.4~2.5Ma间,冰期以跳跃方式突然发生.在此以前,古气候状况一直是稳定的,两者的区别可以用取样亲间距与沉积间断来解释.由于沉积间断,其它位置上晚上新世冰期开始时间变得模糊不清,看起来,像是以跳跃式开始的.548号孔研究表明:北半球冰川作用之发端,与其说在地质历史上是一个突发古气候事件,不如说是气候逐步恶化的结果.

    1989年03期 58-6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国外金矿研究的某些进展

    蒋明霞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金矿研究方面的某些进展.其中以大古代和第三纪金矿为主,也涉及部分表生金矿.文章从以下六方面介绍了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1)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条件;(2)金和成矿流体的来源:(3)相对封闭的聚矿盆地;(4)断裂构造与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加;(5)沸腾模式和不同流体的混合模式;(6)冰冻机制.

    1989年03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论金矿床形成的若干重要特点

    范永香

    笔者在对我国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与其它会属矿床对比,认为金矿床具有四个方面特点:1.独特的成矿地球化学特点:2.明显的构造控制和多种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的特点;3.矿化不均匀和局部富集的特点;4.金矿床矿质初始来源深源特点.这些特点的提出对认识金矿床的形成规律和预测评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1989年03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一个被张裂分离了的金矿集中区

    马永昌

    <正>胶东、辽东、朝鲜北部三区在元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成矿区域。在容矿层位、成矿元素以及矿床特征等方面,三区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在元古代地层上可以相互对比;

    1989年03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金矿床系列:陆壳内脉状金矿化成因模式

    Bruce E.Nessbitt ,王守光

    本文介绍了陆壳内天水对流与脉状金矿床形成之间的关系.大部分陆壳在脆性流变状态下具有充分的渗透性,使天水不论是在局部或区城范围内能进行对流.在对流溶液中金的溶解度很大,足以使一定数量的金活化,形成够品位的金矿床.已经表明,这种一般的对流作用形成了从1~2km的浅成热液型,到中等深度的卡林型及10~20km的深成热液型这一矿床类型的连续系列.这些矿床类型之间主要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差异是:流体对流的产物在深度上的变化、对流导致了水/岩比及气体的溶解度不同影响.

    1989年03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湖南香花岭矿田锡多金属矿床的综合模型及应用效果

    李和平,阎桂林

    本文在综合分析香花岭矿日的地质、地球物理(化学)与特征的差础上,建立了该区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的综合模型,并给出A、B、C三个不同深度剥蚀水平面上的综合模型的组合标志以及运用该模型标志寻找该区隐伏矿体的初步效果.

    1989年03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国家三○五项目Ⅲ9课题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池顺都

    <正>《北京远景成矿区地、物、化综合研究与找矿靶区圈定》课题(代号Ⅲ9课题)研讨会于1989年6月1日至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1989年03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近十年来我国重力勘探的发展和展望

    周国藩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我重力勘探事业的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在编制基础图件、提高数据处理技能和充实解释理论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对近年来重力勘探法在地壳构造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取得的一些新成就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也作了简要的叙述.

    1989年03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揭露违反科学道德的作伪行径

    高林

    <正>据1989年4月21日《第日新闻》(Newsday)披露,《自然》和《科学》杂志刊出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塔连特(J.Talent)文章

    1989年03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书讯

    <正>此书是莫斯科《矿产》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反映了苏联近年来地学各个方面

    1989年03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一种观察原子世界的新方法

    马喆生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研究表面结构的一种新型仪器,它可以直接提供出周期的或非周期结构在真实空间中原子分布的三维图象.本文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及其应用.并就笔者利用该仪器对一些矿物表面结构的探索性工作作了部分的简要介绍.

    1989年03期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5k]
  • 国外大口径钻孔处置核废料概况

    徐国庆

    本文简述了核废料地质处理方案和竖井—坑道处置系统,介绍了利用大口径钻孔处置固体核废料、液体核废料和竖井—坑道—大口径钻孔联合处置核废待的概况以及处置核废料的钻探设备、钻进技术、回填材料、填封技术、成本和施工周期.

    1989年03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低温电铸8(1/2)″复合片取芯油井钻头的研制与试验

    李大佛,陈辛友

    复合片是继人造金刚石单晶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超硬材料.用低温电铸的工艺研制复合片及其钻头在我国还是首次.因为复合片热稳定性差,一般不超过700℃,所以低温工艺接焊复合片钻头一直是世界各国钻头研制者寻求的新方法、新工艺.该工艺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复合片不受损伤,而且固结强度高,复合片集焊牢固.本文还介绍了为提高复合片钻头经济指标的钻头参数设计问题,如负前角,侧旋角等.通过在玉门油田的生产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经济效果.

    1989年03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运用系统熵折衷法选择最佳分组组间距的尝试

    陈红旵

    许多与空间有关的地质变量,即区域化变量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随机变量的实现可看作一个“系统”,该系统的分组频率可看成某种区域化变量,采用系统熵作为刻划这种变量随机性和结构性(指统计分布规律性)的度量,建立分组组间距和系统熵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最佳分组组间距,就是本文提出的“系统熵折衷法”.曾运用这种方法对山西柳林地区奥陶系F_2.组裂缝线密度数据进行了分组,并选择出最佳分组组间距为2.0条/米,由此而做出的统计分布直方图在地质分析中得到检验,效果较好.

    1989年03期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变质核杂岩概要

    李德威

    <正>本世纪70年代末,以Davis和以Coney为代表的构造地质学家在研究美国盆岭区伸展构造后提出了变质核杂岩

    1989年03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情况简介

    赵鹏大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了由60名地学工作者组成的,以程裕祺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的内容包括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工作会议、地质旅行、短训研讨等.学术报告会分14个学科专题192个分组进行.论文总数超过3500篇.初步分析其特点是:1.国际合作性课题增多:2.全球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3.开展“热门”课题研究;4.宇宙地质学在发展;5.地质学取得一系列新进展.29届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30届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召开.

    1989年03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北阿平宁蛇绿岩和西阿尔卑斯高压变质带——访意大利考察报告

    游振东

    本文记叙了北阿于宁蛇绿岩所特有的岩石序列、形成和就位时代、洋底交质、造山变质和弗罗伦萨学者们对北阿平宁蛇绿岩成因的新见解:即转换断层产生的蛇绿岩.西阿尔卑斯与北阿平宁实为一体,但它在始阿尔卑斯发生了榴辉岩相变质.最近都灵大学的R.库潘尼奥尼发现了柯石芙及白片岩组合.本文记叙了Sesia带榴辉岩组合特点、温压条件和高压变质带的发育与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碰撞的关系.最后作者提出三点改进我们研究工作的建议.

    1989年03期 12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