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变形岩石显微构造研究的一些进展

    钟增球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变形岩石显微构造研究的成果.文中介绍了TulliS等人对大理岩、灰岩及石英岩所作的简单剪切变形实验及Simpson等对剪切带中天然变形岩石显微构造演化的观察结果,概括了韧性变形中动态重结晶的三种主要形式.文中还介绍了应用显微构造判别剪切指向、推断变形岩石的应变方式、应变大小、应变路径以及估计变形条件等的准则及方法.

    1988年04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显生宙褶皱带地壳变形的构造相分析

    韩宝福

    构造相分析是研究地壳变形的一个新方法.构造相是根据岩石构造共生组合特征划分的系列.显生宙褶皱带地壳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上岩石的流变性质和所处的温压条件分为浅变带、中变带和深变带,它们各有其特征性的构造共生组合和变形形式,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十个构造相.这是岩石变形的一个连续演化系列.构造相由地壳内温压条件和岩石性质决定,时间演化上是连接的,动力学上是相互联系的.构造相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定量描述构造和比较显生宙褶皱带的地壳变形程度.

    1988年04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颗粒堆积问题

    叶大年

    本文概要地讨论了颗粒堆积问题.自然界万物都是由宏观或微观颗粒以不同方式堆积构成的,因此研究颗粒堆积的规律性对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1988年04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美国取得岩浆流动实验研究最新成果

    嵇少丞

    <正>岩浆流动是造成岩浆化学成分演化和形成流动橄摄岩的接触界面。随着实验时间延长,花岗岩烙构违的重要机墒.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岩浆房

    1988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YBa_2Cu_3O_(7-x)斜方超导相的晶体结构的测定

    沈今川,王永在,孟大为,周维公

    使用RASA-5RP转靶四圆单晶衍射仪对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超导小组合成的YBa_2CU_3O_7-X斜方相单晶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采用MoKa收集到892个原始数据,测得的斜方晶胞参数为a_0=3.8231;b_0=3.8748;c_0=11.6721(?)(l(?)=10~(-10)m),α=β=γ=90°,空间群为Pmmm,求得了全部原子坐标、占位度、各向异性温度因子及健长键角数值,R=0.06.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到广泛发育的{110}格子双晶,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并讨论了四方相及斜方相在结构上的基本特征.

    1988年04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日本的找矿钻探

    佐藤彬 ,白桦

    <正>找矿钻探是以掌握矿床赋存状况为最终目的些情报趋于正确而详纽。十了验证它们的模式,作的。这类钻探在探查地下深部的这一点上,

    1988年04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承接分析测试任务的项目

    <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系包裹体同位素研究室拥有较齐全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制样设备.为了发挥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教学、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室决定面向全国开展测试和咨询服务.承接下列项目的分析测试任务:1.成岩成矿温度的测定(均一法测温、爆裂法测温);2.成岩成矿溶液盐度(浓度)测定;3.成岩成矿流体成分测定(包括气体、液体成分);4.成岩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测定(δD、δ~(18)O、δ~(13)C)

    1988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三种具有五次轴的准晶态结构模型的分数维数及其比较

    杜伯仁

    准晶态被认为是介于玻璃态和结晶态之间的一种新物态,具有分数维结构.本文计算了国内外提出的三种理想准晶态结构模型的分数维数;介绍了一种计算准晶态结构模型的分数维数的方法;从分数维观点对三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指出对具有同一点群对称性的准晶态结构模型,分数维数是描述它们的特征的一个定量参数.

    1988年04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识别冲击变质作用的岩石学和矿物学标志

    王寒竹

    自80年代初新突变学说兴起以来,陨击坑及冲击变质作用研究,已成为国际地学界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归纳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对岩矿识别标志进行简介和评述.主要涉及标志有:1.陨石碎块;2.玻陨石和微玻陨石;3.击变者和熔石玻璃;4.击变矿物;5.击变玻璃;6.冲击变形组构;7.冲击变质石英的光学常数变化;8.冲击微页理:9.冲击变质石英的结构变化和变形;10.陨击角砾岩;11.震裂锥;12.瞬变岩.

    1988年04期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蓝宝石改色的原理及方法

    金志云

    本文概述了蓝宝石改色的原理及方法.蓝宝石的改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改变致色粒子的含量和价态.基于这个原理,蓝宝石的热处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颜色的改变:(l)氧扩散;每一个特定的体系都有一平衡氧分压P_0,当体系中氧的浓度高时,氧分压P>P_0,则环境为氧化,多余的氧将进入晶体;相反P<P_0,环境为还原,晶体中的氧将进入环境.(2)Fe_(2+)、Fe~(3+)、Ti~(3+)‘Ti~(4+)的价志改变:通过改变环境的氧化-还原环境,使其晶体中的致色粒子的价态比值接近于最佳蓝色值.当环境为弱还原环境时,能加深蓝宝石的蓝色:当环境为氧化时,能淡化蓝色甚至消除蓝色.(3)把形成颜色或星光的杂质通过扩散进入刚玉晶体.

    1988年04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矿物和熔体热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Mark S.Ghiorso ,张昌明

    <正>这里,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回顾日益发展的矿物和熔体热力学,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该学科中观念和技术上的进步,而且还因为这样一个事实:日趋成熟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理论使我们意识到平衡热力学还不足以用来描述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机理.这方面的详细研究,需要不可逆热力学或者动力学理论,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被研究体系的流体动力学理论.

    1988年04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讨论会”预报

    朱志澄

    <正>本会将于1989年11月上旬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发起并筹备,参加筹备的还有湖北省地质学会、湖北省石油地质学会.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由14人组成,顾问为王鸿祯教授;主任委员为马杏垣教授,副主任委员为杨巍然、吴正文教授.会议议题如下:一、造山带构造:1.造山带构造格架和构造样式;2.造山带变形和变质作用;3.造山运动的机制;4.造山带中的缝合线和对接带.二、沉积盆地和能源:1.含油盆地和含煤盆地形成、演化的区域构造分析,板块构造理论

    1988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贵金属在铋、碲矿物上沉淀的电化学作用

    М.С.Сахарова ,Ю.А.Батракова ,董智慧

    <正>自然金与自然铋以及与铋碲化物的共生,广泛出露在热液金-硫化物、金-碲化物、金-铋黄铁矿类等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中.在东外贝加尔、中亚、亚美尼亚等地的矿床中,金与铋、碲矿物的共生就是一个实例.金与铋碲化物的联系是最典型的.自然金和铋碲化物结晶作用在时间上的接近以及作为金沉淀剂的碲、铋矿物的作用决定了这种联系.但是金与这些矿物相关的原因仍旧研究得不够.关于这一问题的实验数据为数很少.

    1988年04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应用地球化学处理放射性核废料

    Krauskopf K.B.,周群辉,吴悦斌

    <正>1988年5月11—15日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教授 Krauskopf在我校详细介绍了目前在美国、西欧国家利用地球化学原理处理日益增多的放射性核废料的方法,这一新的地球化学应用研究在我国尚未开始.本文拟将Krauskopf教授的主要讲学内容整理介绍给同行,为我国放射性核废料处理的地球化学研究早日开始抛砖引玉.

    1988年04期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苏联SG—3号深钻实绩与存在问题

    田中彰一 ,白桦

    <正>当前钻井最深记录,在学术钻探方面要算苏联科拉半岛SG—3号的12066米.石油钻探方面最深的是美国俄克拉何马州Bertha Rogers 1号的9583米.日本陆上钻井最深记录为新泻县属楼町SK-1D号的5301米.1.苏联SG—3号实绩 苏联科拉半岛SG—3号钻到深度 3000米时的地温梯度为预料的1℃/100m,但更深时每进100米增加2.5℃,深

    1988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上三角洲平原网结型分流河道沉积——一种新型分流古河道实例

    马维俊

    <正>网结河模式提出以来(Smith等,1980)已报道了其存在于冲积平原和山间盆地的现代与古代的实例,但还未见有报道存在于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的实例.笔者近年来在黔西纳雍地区含煤岩系龙潭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新型分流河道.该区晚二叠世晚期峨嵋山玄武岩浆喷发后,龙潭期沉积时构造基本处于稳定而缓慢下沉

    1988年0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国外金矿地质研究的趋向——澳大利亚“金—88”学术讨论会简介

    关广岳

    本文简要介绍澳大利亚“金-88”学术讨论会有关金矿地质研究的趋向.文中主要介绍了大古代绿岩带金矿床、第三纪岛孤型金矿床、红土型金矿床以及金矿理论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对绿岩带金矿床着重介绍了“成矿溶液来自地幔和地壳的脱气作用”和“金与煌斑岩岩浆有关”的成矿新观点.此外,还介绍了西太平洋岛弧型金矿床的七种类型以及具有很大经济意义的西澳Boddington红土型金矿床的产出特征和成矿机理.

    1988年04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太古代金与麻粒岩建造及地壳中氧化还原分带性的关系

    Eion M.Cameron ,高秋斌

    太古代是金的主要成矿时期.太古代的岩石虽然仅占地壳出露部分的大约12%,但世界金矿的一半以上却产于其中.大多数规模较大的脉状矿床形成于27±2亿年.这个时期正相当于地壳不断加厚并趋于稳定的主要时期,其主要地质产物就是形成了作为地壳基底的缺水、难熔的麻粒岩建造.沿下地壳剪切带向上运移的幔源CO_2是使斜长角闪岩脱水形成麻粒岩的一种形式,与此同时具大离子半径的亲石元素(LIL)则由地壳深部向浅层运移.大古代脉状金矿沿大型剪切带在地壳的中等深度形成.这些金矿床的围岩通常伴随着Co_2的交代作用,交代的范围在许多情况下可达数公里.δ~(13)C的资料表明CO_2是初生的.一些主要的金矿表明,它们形成于相对氧化的水热流体.伴随大离半径亲石元素亏损的Co_2流只能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发生,只有这样游离的CO_2才能在较深的地壳内存在.该环境也有利于金及其相关的硫化物的溶解,以及在CO_2-H_2O流体中的金和相关硫化物迁移到地壳,其中流体中的水则是斜长角闪岩的脱离水.

    1988年04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湖北省旅游地学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

    辛建荣

    <正>湖北省旅游地学研究会经省科协和省科委批准,于1988年6月2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宣告成立.她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省级旅游地学研究会.该研究会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牵头作为挂靠单位,并由省地矿局、省旅游局、武汉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江分社、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干部学院等为主联合组成.它将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其它科学知识,为发现、评价、规划、保护具

    1988年04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阿尔泰-萨彦岭山区的钴矿床

    Н.Н.Ⅲишкин ,В.А.Михайлова ,方华

    <正>阿尔泰-萨彦岭山区西起鲁德诺阿尔泰,东至东萨彦,并包括克麦罗沃省、阿尔泰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的南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北东部、戈尔诺阿尔泰、哈卡斯和图瓦自治省.该区是苏联最有意义(在成因和实际方面)的钴矿区之一.已确定的钴矿床和含钴矿床有以下几种类型:1.含钴的接触交代型或矽卡岩型铁矿(主要是磁铁矿)矿床.包括:(1)具有含钴黄铁

    1988年04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南碧沟群中发现底砾岩——海南省四十年地质悬案了结有望

    陈树正

    <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章锦统副教授与笔者在海南省东方县二甲金矿观察描述南碧沟群和抱板舞着层时,于矿区37线Tc37-04探槽头发现一层砾岩.此岩层厚3-5m,风化后呈紫红色.砾石由石英和变质砂岩等组成.砾石大小不等,最大者可达 5cm×3cm(长短轴).磨圆度良好,略呈扁平,具定向排列.胶结物为粉砂质、泥质和钛锰质.岩石经区域变质作用发生片理化.初步确定此变质砾岩层为南碧沟群的底砾岩.

    1988年04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黄玉碱长花岗岩及其矿床

    章锦统,夏卫华

    黄玉碱长花岗岩是华南地区主要成矿母岩之一.其岩石学特征有别于正常花岗岩.产于这类岩体中的稀有和有色金属矿床,目前可以划分十个工业类型.岩体地质和矿床学研究资料表明,矿石矿物以副矿物的形式存在岩体中.成岩和成矿作用在黄玉花岗岩浆结晶分异的统一过程中同时发生.这类矿床应归属岩浆矿床.

    1988年04期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浙江省地球化学图集》即将出版

    修非

    <正>本《图集》是由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总结20余年大比例尺区域化探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第一轮士壤和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原始数据,经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编制而成的大型专题图集.《图集》系统地反映了浙江省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点、富集与分散的趋势以及元素组合的分布特征,它为浙江省的地质普查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区域性资料和信息,展示了与地质成矿作用

    1988年04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运用地下水动力学分析金属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

    王焰新

    本文评述了国外近年来应用地下水动力学的原理、方法分析金属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研究现状及其成果,其中包括压实水流与沉积矿床成因,区域地下水运动与层控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水动力弥散与蚀变带,构造裂隙及其围岩的水动力条件对脉状矿床的成矿控制等.文中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和建议,强调了在我国开展金属矿床古地下水动力学研究对于丰富成矿理论,指导找矿实践的重要现实意义.

    1988年04期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全球沉积地质计划简介

    叶德燎

    <正>人们也许还记得,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地学界,70年代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的实施,给地球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随着人们在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通讯、交通和贸易高度发达,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再是孤立的,人类进入了“全球时代”.

    1988年04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地质因子分析的新进展——R-Q式因子分析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岑况

    设(N×P)矩阵W是地质数据矩阵(N是样品数,P是变量数),这一矩阵结构特征是N大大于P.以前Q式因子分析必须形成一个通常是高维的N×N矩阵.由于这一高维矩阵,Q式因于分析的应用受到限制.然而R-Q式因子分析只需形成一个(P×P)矩阵W'W(通常P<50).根据W'W,我们用Eckart-young理论同时提取R式和Q式因子,这使得Q式因子分析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R一Q式因子分析的另一优点是R式因子解和Q式因子解可以同时表示在一张平面图上,然后我们就可以在这张图上考察变量之间、样品之间,变量和因子之间以及变量和样品之间的关系.

    1988年04期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八十年代流体包裹体成分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某些新进展

    黄伟林

    本文介绍了欧美国家8O年代,激光拉曼探针、质谱计、质子探针等仪器在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以及包裹体流体中 H、O、Sr、Ph、Nd、Ar同位素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1988年04期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金刚石新源岩——钾镁煌斑岩在湖北首次发现

    何松

    <正>湖北省地矿局鄂东北地质大队在大洪山地区进行金刚石地质找矿工作中,首次发现原生金刚石新源岩——钾镁煌斑岩.现已基本查明:新发现的钾镁煌斑岩体地处扬于准地台北部边缘,北部襄樊—广济深断裂,深断裂北部为秦岭地槽褶皱系,其地质环境与澳大利亚西部钾镁煌斑岩所处地质环境相似.岩体大都单独产出,仅个别呈复合体,其形态以脉状、似层状为主,可见分枝分叉现象.岩体一般长几十米至几百米,最长可达一千五百米,宽几米至几十米,最宽为一百五十米.钾

    1988年04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可作为有机相指标的镜质体反射率

    郝芳,陈建渝

    近期许多学者报道了镜质体反射率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本文在笔者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镜质体反射率的原生和次生变化的概念,详细论述了影响镜质体反射率的因素,重点讨论了镜质体反射率与有机质的类型丰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镜质体反射率可作为确定有机相的指标.

    1988年04期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 电子探针试样的表面蒸碳及碳膜厚度的自动控制

    陈涛,张秉彝

    文中简述了电子探针试样蒸镀碳膜及膜厚控制的意义,介绍讨论了几种膜厚监测方法,并在其中的一种方法——监测模拟样品表面电阻变化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膜厚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案,结合DV502蒸镀仪进一步介绍了该装置的电路原理、实际制作及其蒸镀技术.

    1988年04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石漆中δ~(13)C的应用

    雷姚錤

    <正>1977年加州技术学院Potter,R.M.等人作过野外“假漆”(varnish)的显微研究,并提到过用于相对年代测定的可能性.1983年得克萨斯Tech大学Dorn,R.I.称为阳离子比率法,并不断致力该课题的研究.最近,他同他的同事对加州死谷冲积扇作了一次石漆(rock var-nish)有机物δ~(13)C含量与绝对年龄的对比试验,肯定了石漆(即假漆)δ~(13)C作为古环境信号之可靠性.

    1988年04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矿床沉积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简讯

    肖劲东

    <正>工矿床沉积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学科.研究证明,80%{31日一8月4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这是国际上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被保存在地球表层的沉沉积学会在东亚地区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层中.因此,

    1988年04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苏联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发展现状

    王顺金

    本文介绍苏联矿物学,特别是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苏联在成因矿物学方面对矿物标型、共生组合以及成矿溶液的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分带的矿物学标志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在寻找黑色含碳页岩特大型金矿床及其它矿床中,找矿矿物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04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石油地质学家面临新的挑战——参加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年会综述

    费琪

    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找到新的油气田是当前石油地质学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第73届年会概况,报道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1.提高对现有资料的研究程度,改进石油勘探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寻找隐蔽圈闭及新的储层;2.积极培养和训练油气勘探中的创造性思维;3.采用非常规勘探方法和综合性技术手段.

    1988年04期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地质科技动态

    本组短文概略地反映了某些地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欢迎同行们为本刊撰写这类短小精悍的地质科技动态文章.

    1988年04期 135-14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总目录

    1988年04期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