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构造地质学的新进展及新构造观

    朱志澄

    本文概括了板块学说兴起构造地质学进入新的展阶段以来的某些新进展.文章讨论了研究岩石圈的层圈性及其构造性质、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孔隙液压和构造分解作用、构造解析等方面的发展动向及地质意义,进而阐述了新构造观的内涵和有关问题.最后提出,在构造研究新阶段中应站在新构造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迎接新的学术浪潮.

    1988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中/上泥盆统界线层型简介

    杜远生

    <正>中/上泥盆统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已正式确定在法国黑山(Noire)东南的Col du Puech de La Suque 剖面E上.1987年2月,国际地科联(IUGS)承认了泥盆纪地层分会的这项决议.1982年,泥盆纪地层分会一致同意将牙形石Polygnathus as ymmetricus下亚带的下限和 Ancyrodella rotundiloba作为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它既是P.asymmetricus带的卜界,也是弗拉斯阶的下界和中/是泥盆统的分界.同时还同意层型剖面应选在深海相序列中,以利于全球对比.

    1988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海洋钻探20年

    唐连江

    本文介绍了近20年来海洋钻探计划与实施情况,总结了海洋钻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1.为海底扩张、大陆漂移观点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2.建立了蛇绿岩套剖面,划分了板块内的岩石地球化学类型(模式);3.对一些新的有争论的地学观点(如热点说、弧后扩张的认识、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的成熟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海洋钻探的成果是丰硕的,它们为建立新的构造观打下了基础.

    1988年0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农民职颖法提出太阳系的成因及其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新假说

    张治河

    <正>河南温县农民职颖法根据自己的观察并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探讨,提出了太阳系的成因及其与大地构造关系的新假说.职颖法认为: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半径只是按一定规律(R_A(99%±N)=R_B,R_AR_B为A行星和B行星的轨道半径,N为时间,单位为千万年.N对应千万

    1988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下地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山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超深钻资料揭示出,下地壳无论在横向或垂向上都是极不均匀的,其中存在着众多的地震反射面、大型低角度逆掩断层及不同波速的层状构造.大陆地壳剖面由上至下显示出由绿片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分带现象.证实了Conrad面在横向上是不连续的及地球物理意义上的Moho面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意义上的壳一幔界面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证实了下地壳中高导层的广泛存在.一般认为高导层主要是由自由的含水流体造成的.其成因的正确解释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与岩石圈动力学有关的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关于下地壳的岩石类型,现已趋于认为主要由麻粒岩相岩石构成,可能还包括少量角闪岩相岩石.但关于下地壳的化学组成争议较大.已提出的成分模型范围可从基性—中性—酸性.同时还发现许多地区麻粒岩相岩石具有贫K、Th、U及其它LIL元素的特征.地球物理与同位素证据还表明,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只涉及上地幔.其结果是产生出贫化的上地幔,而下地幔仍处于原始状态.上、下地壳主要是通过壳内物质调整产生的.

    1988年01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CP准晶结构模型及其Hausdorff维数

    陈敬中,潘兆橹

    <正>1987年10月,在潘兆橹教授的指导下,陈敏中同志提出了新的准晶结构模型,即“等大正二十面体共角顶连结的准晶结构模型”,简称CP模型.CP模型是一理想的AI-Mn准晶结构模型,其基本设计思想是:①大小相近的原子,一个锰原子,十二个铝原子,最理想聚合方式是二十面体配位(a_0).②以a_0二十面体“球”作结构单元,最理想的聚合方式是十三个a_0二十面体共用顶形成大一级a_1二十面体单元.③以

    1988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变形岩石中的运动学标志

    任建业

    褶皱倒向、鞘褶皱指向、拉伸线理、旋转碎斑系、S—C面理、不对称压力影和石英、方解石C组构是韧性或韧脆性变形岩石中广泛发育的非共轴旋转变形构造,根据对这些构造的研究,即可确定变形岩石中的构造运动方向,进而揭示区域构造以至板块构造的运动学特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构造地质界现今广泛应用的这些运动学标志,并以英国西市部地区构造研究为例,讨论了它们的地质意义.

    1988年01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硅硼镁铝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谭明金,李贺臣

    <正>硅硼镁铝矿(Grandidierite)为一罕见矿物.国外由M.A.Lacroix于1902年在马达加斯加花岗岩中首次发现,1918年在匈牙利又有发现,此后国内外一直未见报道.1985年笔者在对黑龙江鸡西三道沟矽线石矿床研究中,发现了硅硼镁铝矿.它产于麻山群斜长片麻岩内,与培长石、柱晶石、矽线石、电气石、石墨等共生,含量占7-8%.硅硼镁铝矿呈蓝绿色、长柱状,粒度0.1×0.2×0.8~0.5 ×1.0 × 4.omm.相对密度为3.016g/cm~3,摩氏硬度7.5.矿物难溶于盐酸、硫酸及氢氟酸.

    1988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质量迁移理论及其应用

    石平方

    质量迁移理论是H.C.Helgeson针对热液矿床地球化学作用的质量迁移过程提出的一种物理化学模型.它具有热力学和动力学双重意义.质量迁移理论分扩散质量迁移原理和质量迁移计算理论.本文介绍了Helgeson等人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我们的初步工作.作者试图通过本文向读者展示质量迁移理论在热液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及共发展趋势.

    1988年01期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关于生物群集绝灭的论点及其争议

    吴顺宝,张克信

    地球上曾存在过的40亿动植物种,绝大多数都绝灭了.绝灭往往是呈群集绝灭形式.关于生物群集绝灭的原因,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强调生物所处环境的剧烈变化(球外事件和球内事件),另一类侧重于生物自身的演变更替.本文着重评述8种当前最流行的假说及其争议,如自然种群竞争、火山爆发、古地磁极性反转、板块运动、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等假说作者认为,群集绝灭的原因十分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不能仅强调一种因素.对群集绝灭应运用综合研究方法.既要研究生物自身的兴衰更替,又要研究其所处环境的变化(球内和球外的),这样才能弄清绝灭的根本原因.

    1988年01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火山岩全碱—二氧化硅图的化学分类

    M.J.LeBas,刘蒙华

    <正>火山岩的化学分类应该是非成因的,应该与以实际矿物含量为基础的深成岩的QAPF分类相一致.过去,用化学分析值计算实际矿物含量已进行过多次尝试(如Washington,1917;Rittmann,1973),但均未取得满意的结果.人们也曾试图采用标准矿物方法重新计算QAPF各参数值,但因为不知道长石的性质和其它一些相似的条件(Streckeisen和LeMaitre,1979;Le Maitre,1984)而不能得到实际矿物和计算标准矿物的确切对应关系,

    1988年01期 48-5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矿产综合勘查及综合评价问题评述

    赵鹏大

    综合勘查和评价具有广泛的含义,它包括手段的综合、信息的综合和矿产的综合(或目标的综合).本文概述了综合勘查和评价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介绍了系统方法在确定合理勘探方法组合或合理综合中的作用,同时还强调了应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勘查和评价的意义.

    1988年01期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海泡石——世界上用途最广的矿物原料之一

    汤素仁,古阶祥

    海泡石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比表面积大、一定的膨胀性、良好的吸附性、抗盐性、流变性、抗温性和催化性能,广泛用作吸附剂、脱色剂和净化剂、催化剂载体、涂料;用于环保、农业、钻井泥浆等工农业部门,成为世界上用途最广的矿物原料之一.我国海泡石资源极为丰富,可以发展成优势的非金属矿种.

    1988年0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绿岩带金矿及浅成热液金矿研究某些新进展

    谢荣举,阳正熙

    随着绿岩带金矿与浅成热液金矿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1)绿岩带型、浅成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机制是相当复杂的,矿化类型是多样的,各自矿化类型间构成一成矿系列;2)绿岩带金矿受绿岩带的特点及发展演化规律的控制;3)以浅成热液金矿矿化与蚀变分带为基础建立了更接近于客观的成矿、找矿模式;4)对上述两大类金矿的具体的分析,明确和扩大了金矿的勘查找矿标志与范围.从认识矿床之间的联系入手,为认识矿床成因开拓新的思路.

    1988年01期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地表轻烃通量在酒西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阮天健,费琪,阎德齐

    地表轻烃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单位面积的轻烃克分子数.本文探讨了将其作为石油化探新指标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测量方法,并在酒西盆地作了探索性的应用.在老君庙已知油田区附近发现了明显的C_1—C_4通量异常,C_5以上较重的烷径可能是地面原油污染所致.在北祁连逆冲带前缘青面凹陷未知区,根据异常图推断出两组构造线方向,圈出了若干有利区块,并对油气运移趋势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方法可望成为一种油气勘探的有效手段.

    1988年01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蓝晶石矿

    钟华邦

    <正>蓝晶石(cyanite)是一中高铝矿物原料,其化学成分为AL_2O_3.SiO_2。它可以作为高级耐火材料,技术陶瓷原料,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1988年01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论火山成因浅成低温热液矿化作用的深部环境

    Philip M.Bethke ,Peter W.Lipman ,熊永良

    拟定在科罗拉多州Creede矿区开展的研究性钻进,将确定下述两种关系.首先是浅成低温热液矿脉与较深部热液流体运动的关系,其次是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火山构造环境的关系.研究性钻进的主要目的包括:①核实据推断呈隐伏侵入体形式的深部热源;②将古热液系统的热液演化、化学演化及水文学演化与现今活动的地热环境进行比较;③了解火山浅成低温热液矿化与容矿的酸性岩墙群在时问上、构造上及岩石学上等诸方面的关系.

    1988年01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灰色系统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学习班

    龙昱

    <正>经地质矿产部教育司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今年四月二十一日——六月五日将举办“灰色系统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学习班.其内容有灰色理论数学基础,灰色理

    1988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关于煤和煤系地层的问题与展望

    A.C.Scott ,程守田

    <正>从某种程度上说,对煤的研究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以往的工作更多的是侧重指导生产及利用方面,而对涉及煤的成因的基本

    1988年01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加强金矿勘查中地球化学方法的应用

    朱有光,蒋敬业

    地球化学方法是金矿勘查中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微量金分析技术的突破,使金矿地球化学勘查的效果日益显著.水系沉积物测量是区域普查找金中最有效的地球化学方法.基岩地球化学测量在详细找矿阶段中应用广泛,X-射线荧光测量和p能谱测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壤中汞气测量同土壤中金的快速分析相结合,是加快详查地段局部矿化体地表评价的值得推广的技术.本文主要综合应用国内金矿地球化学勘查的成果,并参考国外资料,分析了勘查地球化学的特点及其在金矿勘查各阶段的应用.

    1988年01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时间域谱激电测量的可行性及值得研究的问题

    刘崧

    本文介了绍时间域谱激电法的一些主要研究情况,认为时间域谱激电法在其可行性、分辨能力等方面尚缺乏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文章指出当前应着重研究的问题是:方法的可行性;改进时间域谱激电反演技术;在复杂地电环境里与频率域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1988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环保地球物理探查

    郭武林

    本文简述了苏联环保地球物理探查方法.环境污染分内成和外成两类.方法以电法、磁法和弹性波探查为主.

    1988年01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判别陆相与海相沉积岩的C/S法及其应用

    篮先洪

    在沉积黄铁矿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上层覆水中硫酸盐浓度.在海相沉积物中,有足够的溶解硫酸盐提供给沉积物,因此对黄铁矿的形成不成限制因素.相反,陆相淡水中所含的溶硫酸盐的浓度要低得多,限制了在早期成岩作用中形成黄铁矿的数量.因此,富有机质和碎屑铁矿物的陆地淡水沉积物中有机碳与黄铁矿硫比值(C/S)比相应的正常沉积物中的要高得多.根据这个原理,C/S方法能用于区分陆相与海相沉积物.本文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对C/S法的研究和应用,探讨了C/S方法在珠江口盆地五井海相沉积物中和乌鲁木齐上二叠统陆相生油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C/S法成功地把沉积物的淡水和海洋环境区别开来.C/S法是区分古代陆相和海相沉积物的有效指标.

    1988年01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地质矿产行业中应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几个间题

    邹海卿

    本文论述了地质矿产行业在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时的常见错误及正确使用方法,探讨了行业中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时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在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时,不仅要注意物理量,而且要注意工程量或技术量,应允许暂时存在一个量并用多种单位的情况,对不科学的量名要考虑正名或取消,要在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建立新量名,对某些量的旧用计量单位进行改革时,对这些量适当赋以新含义是可取的.

    1988年01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灰色系统理论在地质研究中应用的探讨

    龙昱

    本文介绍了在解决地质研究中常可遇上的“小样本量系统”,“非确定量系统”富有成效的一种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概述了灰色系统理论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讨论了深化灰色系统理论在地质研究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988年01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岩体裂隙的空间变化性和地质统计学模型

    Dae S.Young ,Steven F.Hoerger ,殷坤龙

    本文运用多种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岩石节理的空间变化性,并建立了节理方位、密度和长度参数的完整模型、通过对这些典型参数空间变化性的量测以及对交差图的分析,按无偏最小估计方差(即克立格方差)估计的克立格方法建立模型.运用普通克立格法建立局部块段节理的确定性模型以服务于某露天矿的论证,而且采用这种确定性模型能够进行边坡稳定性、块度和水力渗流系统等各种岩土工程分析.用克立格估计值和实际量测值之间的对比来检验岩体节理模型,其结果是肯定的.同时还发现节理参数的局部统计特征与其整体统计特征明显不同.由于岩体节理在任何岩土工程分析中都起重要作用,故任何岩土工程分析都必须进行局部模型分析.

    1988年01期 112-11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大陆山区地貌、地质与地球物理国际学术讨论会与苏联岩石圈研究概况

    滕吉文

    大陆山区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的研究与岩石圈的结构、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有着密切关系.会议主要讨论了三方面问题:1.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议题主要有新构造运动与地貌、火山活动、地震活动与地展构造、深部地壳结构、地热流的分布和地球动力学.2.苏联岩石圈研究概况.讨论岩石圈在纵向与横向上的不均匀性,软流层分布特征与地球物理模式.3.在地球科学领域里中、苏合作的前景.

    1988年01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德国超深钻孔的布设

    R.Emmerman ,H.J.Behr ,赵仑山

    <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陆深钻计划的第一口超深钻孔的位置,已选定在巴筏利亚州勃

    1988年01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地质科技动态

    吴淦国

    为了使大概括地了解近年来地质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本刊组织了一批短小精悍的地质科技动态文章,分期刊出,供地质科技工作者参考.

    1988年01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遥感构造的定量分析方法

    赵不亿,秦小光

    遥感构造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区域构造格局和局部构造异常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遥感构造定量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了构造可信度的概念和其确定方法,然后描述了(l)线性构造密度(2)环形构造(3)区域构造空间分布(4)地貌构造(5)区域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定量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是利用线性构造信息来揭示各种构造的内在规律,它们构成了遥感构造定量分析方法的一个较完整体系,可广泛用于找矿、工程建设、大地构造、地壳构造稳定性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之中.

    1988年01期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