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西方勘查地球化学现状

    阮天健

    <正>在西方,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和应用由三方面力量组成:1.大专院校有关系、科;2.政府地质部门;3.私人探矿公司。探索性的新方向新技术,大多在院校内作为研究生的攻读课题,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政府地质部门侧重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当然也作少量异常追索作为补充。私人公司则应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已发表的区域工乍

    1982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世界热田勘探方法的进展

    万天丰

    <正>六十年代前,热田勘探方法还处于探索时期,一般都是以基础地质工作为主,配合少量地球物理勘探(以电法为主)然后进行钻探。那时的钻探常常带有相当大的冒险性,钻探的命中率不高。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地热田勘探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

    1982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国外煤炭勘探动态——第二次国际煤炭勘探会议简介

    范念寒

    <正>第二次国际煤炭勘探会议于1973年10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上报告的论文主要反映了第一次国际煤炭勘探会议(1976年在伦敦召开)以后所出现的煤炭勘探方法、技术、装备等方面新的进展。这次会议收入论文集的论文总共25篇。

    1982年02期 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深水碳酸盐(下)

    贾振远

    <正>这是一种远离大陆架边缘的、接近盆地中央的深水碳酸盐沉积相。有人称为“非补偿盆地相”。这种沉积环境的沉积物有软泥、白垩和灰泥。

    1982年02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评价与改进分类的多元分析方法

    陆明德 ,陶一川

    <正>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在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中涉及到的分类问题也很广泛,目前地质科学工作者在许多领域内都已建立了各种科学的分类系统,它们有力地推进了地质科学的学术交流及研究工作。

    1982年02期 12-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对砂岩支撑类型划分的几点意见

    余素玉 ,杨慕华

    <正>砂岩的结构和组构与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关系密切。砂岩组构指碎屑颗拉聚集成集合的方式,包括颗粒的定向和填集。填集是不定向的,指矿物颗粒在岩石中的分布或聚集形象(美国地质学会编的《地质辞典》)。填集一般有两种“形象”,一种沉积物是完全由粒度均一的球休的颗粒所组成。在这种极为理想的情况下,已证明有六种颗粒无定向排列的“形象”,其中主要是最疏松的立方体填集和最紧密的菱面体填集,此外尚有随意的填集。

    1982年02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产于日本北海道的含镁铁橄榄石和钙镁橄榄石的钴毒砂

    白桦

    <正>在日本北海道神居古潭构造带岩内岳地方的橄榄岩体中,首次发现了作为阿尔卑新型超镁铁质岩类、含富镁铁橄榄石相钙镁橄榄石的钻毒砂。这种矿物的形成,据认为是由于局部氧化作用,及岩石中可使Ca/Si比增加的交代作用的结果。

    1982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压力影构造的初步研究

    郭宝罗 ,郑伯让

    <正>1969年Spry.A在“MetamorPhic Textures”一书中,对压力影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他根据压力影内部构造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压力裙(Pressure fringes 或称压力流苏、压力缘饰)和压力影(Pressufe shadows)。

    1982年02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7k]
  • 利用矿物机械双晶度量剪应力大小

    TERRY E.TULLIS ,万天丰

    <正>在地壳不同深室中,与断层活动伴随的剪应力大小是个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室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出现了矛盾的意见和模棱两可的观点。例如,在圣安德列斯断层出现的高热流异常,就被假没为剪应力不能超过几百巴。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这个论点的意见,由于地下水流动,传导热量而引起显著的异常,这也是可能的。由岩石实验资料所决定的摩

    1982年02期 33-3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南朝鲜中生代花岗岩主要组份和岩相学的考察

    J.T.IIYAMA ,M.FONTEILLES ,王人镜 ,杨淑荣

    <正>南朝鲜中生代花岗岩,根据其年龄可划分为两类。它们是侏罗纪六宝花岗岩和白垩纪(?)国寺花岗岩。

    1982年02期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铀矿资源通讯二则

    白桦

    <正>1.日本的动力炉(原子反应堆)及核燃料研究事业团体,对国际铀矿资源勘探计划起了促进作用,最近在澳大利亚西部埃尔喀隆地区,发现了母岩为砂岩层的优质沉积型油矿床。澳大利亚从1977年开始铀矿调查,开动了数百台钻机,此次发现的是含铀量在0.3%以上的颇有远景的矿床。

    1982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朝鲜半岛南部与长英质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硫同位素

    Kohei Sato ,张德

    <正>最近Sasaki和Lshihara(1979,1980)指出,在日本,与花岗岩有亲缘关系的矿床具有特殊的硫同位素趋势。这种趋势能和Lshihara(1977)所定义的两个花岗岩系列—磁铁矿系列和钛铁矿系列一相对照。他们还指出,矿床中的硫和花岗岩中的硫具有相同的同位素趋势。在磁铁矿系列花岗岩中,矿床硫的δs~(34)(CDT)主要是正值,其变化范围在-1‰~+7‰间;而在钛铁矿系列花岗岩地区内,矿床硫的δs~(34)为负值,在-14‰~0‰之间

    1982年02期 47-4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 从区域成矿分析的不同学派看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方向

    范永香

    <正>区域成矿分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研究工作,要在分析不同地质单元的结构和发展历史基础上研究区域成矿条件,总结区域矿产形成机制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区域矿产预测。把区域地质研究、成矿规律总结和矿产勘查紧密结合起来,已成为近年来经济地质学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七十年代以来,强调以成矿规律研究为基础,进行成矿预测的理论找矿,在矿产助查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1982年02期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 南朝鲜与日本西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及其W-Mo矿化作用的对比研究

    Shunso ISHIHARA ,曲梅兰

    <正>按照Sillitoe的提议,中生代地块向南的漂移物为现在日本西南部内带的假说是可能成立的。其依据为在南朝鲜庆尚盆地内钨(南部)与钼(北部)成矿区的排列顺序与日本西南部内带的一样。Sillitoe还指出,由于钼区的时代为早第三纪,所以日本西南部是晚期从亚洲大陆分离的。如果他的提议是正确的,那么两个分离地区的磁铁矿系列和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分布模式必然是类似的。日本西南部钨区主要由钛铁矿系列的花岗岩组成,而铝区主要为磁铁矿系列的花岗岩。

    1982年02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朝鲜庆尚盆地花岗岩浆作用及矿化作用

    Myung-Shik Jin ,李茂林

    <正>庆尚盆地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盆地内分布着白垩纪陆相碎屑沉积物,内含火山碎屑和夹层的火山熔岩。庆尚盆地的火成活动为火山作用、深成作用、半深成侵入活动,并伴有矿化作用。所有这些现象在庆尚盆地的南部均为强烈。

    1982年02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铜国智利

    松久幸敬 ,白桦

    <正>铜矿床有多种多样,从全世界看来,多半的铜都产自斑岩型钔矿床,象黑矿矿床那样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所产的铜仅占10%(见表1)。同时不仅对铜是这样,对钼来说斑岩型矿床也是个重要的供给来源。

    1982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南朝鲜某些热液型金属矿床中闪锌矿的化学成分变化

    Hyo Taek CHON ,张学俊

    <正>闪锌矿是在热液型金属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矿物之一。世界各地已经有很多关于描述闪锌矿化学成分的文献。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在闪锌矿的分类中,被认为是一种鉴定闪锌矿中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含量的很有用的技术工具。闪锌矿中FeS组分的含量被建议作为判断成矿过程中硫逸度的灵敏标志,并获得成功的应用。当闪锌矿与六方晶系的磁黄铁矿,黄铁矿共生的时候,其内部FeS组分的含量还是一种很有用的地质压力计。

    1982年02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垂直磁偶源电磁测深法量板介绍

    李四维 ,何兴恒

    <正>垂直磁偶源电磁测深法近些年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以及煤田,地热、油气资源的探查。我国近年来在河北物探大队开展了仪器研发、方法研究,并在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方法试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高阻覆盖层具有较强穿透能力;对低阻层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对于这一类地电断面的地质构造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地质较果。

    1982年02期 79-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光栅衍射增强线性影象的简易方法

    刘立庆

    <正>遥感图象线性影象的增强,可以提高我们对于线性体的识别能力,便于分析判读线形构造的存在,所用的方法也比较多。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但是需要有一套数字图象处理设备,目前多数单位多不具备;还可以用光学方法在光学实验室中处理,这也要有一套光学仪器,另外也可采用光栅衍射的方法增强线性影象,所需设备就简单得多。它通常是借助

    1982年02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热力学在变质岩石学中的应用(下)——氧化反应和硫化反应

    张昌明

    <正>1.铁碴化物的稳定性和磁铁矿在已知成分的磁黄铁矿上,Toulmin和Barton(1964)测定过不同温室时的fs_2。他们用FeS—S_2系统中的摩尔分数NFeS来表示磁黄铁矿的成分,而后将Gibbs-Duhem方程应用在这系统来计算磁黄铁矿中FeS的活度。

    1982年02期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石英—赤铁矿化作用的压力和温度的确定——(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同位素O~(18)/O~(16)的测定)

    G·莫尔塔尼 ,H·弗里德里克森 ,张武雪

    <正>在弗西托格比尔格(巴燕东北方向)的花岗岩中有些部位聚集了石英脉,而在弗西托格比尔格地区,靠奥克森考夫岩体的东南侧的石英脉的聚集特别引入注意。在那里赤铁矿呈镜铁矿的形式出现(格拉森歌岩块的石英—镜铁矿脉),而石英脉厚达10米。格拉森歌岩块的石英脉的围岩是中心相花岗岩,该岩石在石英脉附近遭受热液蚀变(史塔纳赫花岗岩)。中

    1982年02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在钻孔中利用天然产生的X—射线荧光辐射的元素分析

    O.LANDSTROM ,古端龙

    <正>本文叙述了在钻孔中利用天然产生的X—射线荧光辐射的元素分析的一些初步工作成果,也讨论了这个方法的发展远景。在瑞典北部Laisvall铅矿区进行了与使用X—射线荧光法就地分析铅的研究有关的试验工作。

    1982年02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 天然水中氚电解浓缩液体闪烁计数测定法

    刘存富

    <正>氚是水分子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天然的示踪剂。利用氚可以计算50年以内地下水的年龄,研究地下水的弥散机理,查明地下水的成因。

    1982年02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测定K—Na长石Al—Si有序度的各种X光方法对比

    И.Е.Каменцев ,О.Г.Сметанникова ,张建洪

    <正>在研究碱性长石晶体化学特征时,要特别注意研究长石结构中结晶学上非等效四面体位置铝的分配:四面体位置对于单斜长石来说,即指T_1和T_2位置,对三斜长石,即指T_1O,T_1m,T_2O和T_2m位置。所有铝都加入T_1O位置(T_1O=1.0)的长石称之为完全有序的碱性长石;若铝呈统计而均匀地分布在所有四面体位置上(t_1O=t_1m=t_2O=t_2m=0.25),则

    1982年02期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 矿物学教学改革雏议

    邵洁涟

    <正>在地质科学中,矿物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二十世纪中叶,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矿物学研究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物理学、化学领域中的一些近代理论如: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能带理论等引进到矿物学领域。在技术手段方面如:各种谱学手段、微束探测技术、电子计算技术等用

    1982年02期 108-10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浅谈日本的地学普及教育及地质学术组织的作用——从两个中学地质教员的成长过程说起

    白桦

    <正>日本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实行了地学的普及教育。一般自初中起,就设有地质及地理课程,尤其自高中实行分科教育后,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同列为理科四大科目之一。一部分自低年级起对地学感兴趣的学生,即可选读较有系统的地学课。这些高中学生,在接受一套入门的地学理论教育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作野外观察,从日本人民经常关心的

    1982年02期 110-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地质学院为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正>经国务院批准,我院为博士学位、硕土学位和学士学位的授予单位。我院有博士学位授予学科8个,可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导师12人,他们是:矿物学:陈光远教授、彭志忠教授;岩石学(含沉积学):池际尚教授,苏良赫教授;矿宋学:袁见齐教授;

    1982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我院岩矿测试中心初具规模

    <正>我院岩矿测试中心成立半年多来,在部党组的关怀和部各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装备情况比其前身——院化学分析室有了显著改善。去冬今奉已到的大型、精贵测试设备有:电子探针J SM—35C、X光衍射仪°/max—ⅡA、红外分光光度计S P 3—300A、气相色谱仪Sigma—115、高压液相色谱仪638—50、无火焰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80—70、光栅光

    1982年02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成矿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下)

    胡祖桂

    <正>地质作用是一种长期复杂的作用过程,一个老矿床的形成常常要经过几亿或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而人们只能看到作用的结果,看不到它发展的全部过程,所以容易把多成因的矿床看成是简单一次形成的,这样就人为地把长期复杂的成矿过程给简单化了。近十多年来根据大量生产实践资料进行的综合研究,以及同位素地质、矿物包体研究,成岩成矿的模拟实验

    1982年02期 114-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我院图书馆新书简介

    <正>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出版的“地质研究”第十期《石油运移问题》,由W.H.Roberts和Robert、J.Cordell合编,于1989年5月出版。

    1982年02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我院将举行建院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正>今年十一月七日是我院(原北京地质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日。为总结三十年来我院在教学、科研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促进今后的各项工作,我院将举行节简而隆重的庆祝活动。

    1982年02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