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2023, v.42;No.209(02) 279-28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四川珙县下软上硬山岭地貌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
Seismic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soft and upper hard mountain slopes in Gongxian,Sichuan

赵方彬,王运生,寇瑞斌,毕杨杨,向超

摘要(Abstract):

强震中下软上硬坡体同震崩塌发育,为了揭示这类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特征,在珙县五同村安置了强震监测仪,对斜坡表面和不同岩性的地震动响应进行监测,并记录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2次地震。研究表明:(1)地震动响应规律有极强的方向性和距离性。2次地震相距监测站台的方向和距离不同,使Ms 4.0级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反而比Ms 3.2级地震小。(2)0~30 Hz的地震波在低地山岭的高陡临空面附近有放大效应。1~#监测点的主频小于3~#与5~#监测点,3~#监测点的主频最高。5~#点的幅值范围为0.018~0.055 m/s~(-2), 3~#点幅值范围为0.036~0.087 m/s~(-2),3~#点相较于5~#点,其三向最高幅值同比放大了1.58~2.0倍。(3)泥质砂岩的主频为4.8~8.4 Hz,灰岩的主频为5.5~21.4 Hz,不同的岩层共振频率不同,灰岩对地震波的选频放大效应强于泥质砂岩。(4)地震波在不同高程的山岭斜坡部位具有选择放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高程越大地形放大效应越明显。

关键词(KeyWords): 珙县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地震方向效应;放大效应;山岭地貌斜坡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1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235);;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41521002)

作者(Author): 赵方彬,王运生,寇瑞斌,毕杨杨,向超

DOI: 10.19509/j.cnki.dzkq.2022.015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