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2023, v.42;No.210(03) 16-2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反粒序砂土体内侵蚀及渗流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hange law of internal erosion 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inverse grading sand accumulation

宋宜祥,管景华,李彦奇,黄达

摘要(Abstract):

反粒序堆积体常见于高速远程滑坡的流通区和堆积区。针对其粒径上大下小的特殊结构和较强透水性而诱发堆积体不稳定的问题,采用自制的渗流侵蚀试验装置对颗粒粒径为0.075~20 mm的7组连续及间断颗粒级配反粒序土样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反粒序砂土体渗流侵蚀过程中参数变化和细颗粒迁移模式及规律。结果表明:在反粒序堆积土样中,细颗粒含量和不均匀系数对反粒序砂土体的渗流侵蚀有重要影响,细颗粒含量越高,不均匀系数越大,则起始渗流系数越小。反粒序砂土体发生管涌颗粒跃层后,底层颗粒流失量最多,且粒径为0.075~0.125 mm的颗粒流失比最大。反粒序堆积体整体的渗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底部的细颗粒含量,细颗粒含量越高,临界水力梯度越大。在连续级配土样中,水力梯度与渗流系数呈二次函数关系;在间断级配反粒序土样中,细颗粒含量超过45%时,土样趋于稳定。反粒序堆积体发生管涌后,其颗粒呈现剥离-沉淀-剥离-沉淀中下层颗粒交替侵蚀的运移模式。研究结果对于该类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反粒序;堆积体;细颗粒含量;颗粒迁移;管涌;渗流侵蚀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2290;41672300;41972297);;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20202002;D202102002)

作者(Author): 宋宜祥,管景华,李彦奇,黄达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1069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