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2023, v.42;No.208(01) 339-34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source rocks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in southwest subsag of Bozhong Sag

阳宏,刘成林,王飞龙,汤国民,李国雄,曾晓祥,吴育平

摘要(Abstract):

东营组烃源岩在渤中凹陷广泛分布,明确该套烃源岩特征及其形成的古环境对于推动渤中凹陷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该套烃源岩品质、有机质来源和古沉积环境,并与凹陷内主力烃源岩沙河街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东营组不同层段烃源岩特征差异显著,且与沙一二段烃源岩呈现明显不同。东二下段与东三段有机质丰度高,已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东营组整体有机质类型均以Ⅱ型为主;(2)通过Pr/nC_(17)-Ph/nC_(18)等图版以及干酪根类型判断东营组有机质来源为混合型,与沙一二段的低等藻类输入明显不同;(3)综合Sr/Cu、Mn/Fe等16种元素含量或比值以及Pr/Ph、伽马蜡烷指数分析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环境,与沙一二段烃源岩干旱气候下强还原咸化湖盆的形成环境所不同,东营组整体形成于温湿气候下,伴随较强陆源输入,受控于弱氧化淡水环境;纵向上,从东三段-东一段古气候变化不大,水体盐度基本一致,但水深逐渐变浅,水体氧化条件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4)利用Co、La含量定量恢复东营组沉积时的古水深,认为东三段(50.4 m)>东二段(35.7 m)≈沙一二段(33.2 m)≈东一段(31.7 m),计算结果与前面的古水深定性结果保持一致。东营组独特成源条件的揭示,将大大促进针对该组为烃源灶的油气勘探。

关键词(KeyWords): 渤中凹陷;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古环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27);;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2020-2022年重大科研计划项目(CCL2020TJX0NST1266)

作者(Author): 阳宏,刘成林,王飞龙,汤国民,李国雄,曾晓祥,吴育平

DOI: 10.19509/j.cnki.dzkq.2021.007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