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2023, v.42;No.208(01) 218-22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下侏罗统辛涅缪尔阶-普林斯巴阶界线地质事件研究进展
Sinemurian-Pliensbachian boundary event (Early Jurassic):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challenges

葛禹,时志强

摘要(Abstract):

早侏罗世经历了赫塘期、辛涅缪尔期、普林斯巴期和土阿辛期,其中土阿辛期大洋缺氧事件(T-OAE)被广泛研究。但在辛涅缪尔阶-普林斯巴阶界线处,δ~(13)C_(org)及δ~(13)C_(carb)曲线均发生负偏,局部伴随黑色页岩沉积。其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以及中国等地区都有记录,碳同位素的变化伴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研究显示该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的,被称为“S-P界线事件”(SPBE)。此次地质事件与T-OAE事件类似,也显示了一次大洋缺氧事件,其发生时有轻碳同位素被排入了大气系统中,但是轻碳同位素的来源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是大火成岩省喷发时排放的轻碳物质注入了海洋-大气系统所致。目前对该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海相地层,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我国四川盆地下侏罗统湖相沉积发育良好,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有与大安寨段(T-OAE发生层段)类似的黑色页岩及介壳灰岩,其有机碳同位素负偏,显示了S-P界线事件的影响,其与T-OAE类似也对四川盆地早侏罗世古湖泊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早侏罗世;S-P界线事件;大洋缺氧事件;碳同位素偏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2085)

作者(Author): 葛禹,时志强

DOI: 10.19509/j.cnki.dzkq.2022.007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