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2023, v.42;No.209(02) 234-246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地壳岩石圈最终裂解的特征及过程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of the final breakup of the crustal lithosphere at the V-shaped tip of the Southwest Subbasin in South China Sea

罗盼,高圆圆,王后金,任建业

摘要(Abstract):

为了明确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地壳岩石圈发生最终裂解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通过精细的构造解释、断层活动性定量分析、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原型分析、沉降速率分析、沉降史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表明,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临界破裂区为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构成的地壳岩石圈强烈伸展区,依据地壳岩石圈几何形态,该区域可进一步划分为箱型域和楔型域。楔型域内盆地原型可划分为断陷盆地(Tb-SD)、拆离盆地(SD-PD)和拗陷盆地(PD-Bi);箱型域在古新世-渐新世(Tb-SD)盆地原型为断陷盆地,之后该区域进入被动沉降期。新生代以来,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在构造演化过程中,盆地沉降中心由陆向洋方向逐渐迁移,岩浆作用在断拗转换幕发育最强烈,致使岩石圈地壳最终发生裂解。区域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在不同构造带内,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具有差异性,且南海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经历“双拆离作用”后地壳发生破裂,岩浆侵入,形成原洋洋壳。该认识对南海西南部深水盆地内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指示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地壳破裂;双拆离作用;原洋洋壳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0537)

作者(Author): 罗盼,高圆圆,王后金,任建业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203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