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2023, v.42;No.208(01) 286-29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不同物源体系致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陇东地区樊家川和南梁长6段为例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tight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provenance systems:A case study of Fanjiachuan and Nanliang region of Chang 6 reservoir in Longdong area,Ordos Basin

王翀峘,魏钦廉,胡榕,肖玲

摘要(Abstract):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资源丰富,其中陇东地区长6储层的发育受多物源体系的控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但目前对不同物源控制的砂体微观结构特征差异等缺乏深入了解,制约了该地长6储层的勘探与评价。通过铸体薄片鉴定、镜下观察、X衍射及恒速压汞分析等实验手段,开展了不同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对比分析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建立了对应的孔隙演化模型,并探讨了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控制。结果表明:(1)喉道是控制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北东部物源沉积区较西部物源沉积区的喉道发育状况更好,渗透率更高;(2)随着渗透率升高,受北东部物源控制的南梁地区半径大于0.50μm的较大喉道对渗透率的贡献明显增加;(3)沉积微相是控制不同物源体系砂体物性的重要因素,受北东部物源控制的南梁地区的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砂体物性均好于受西部物源控制的樊家川地区;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受不同物源体系储层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差异的影响,北东部物源沉积区压实减孔量(19.29%)小于西部物源沉积区(22.32%)。该研究成果对不同物源体系致密油的后期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微观孔喉结构;控制因素;恒速压汞;鄂尔多斯盆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56);; 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YCS21113106)

作者(Author): 王翀峘,魏钦廉,胡榕,肖玲

DOI: 10.19509/j.cnki.dzkq.2021.025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