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2023, v.42;No.210(03) 281-28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贵州省毕节市米底河地热特征及形成机理
Ge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edi River in Bijie City, Guizhou Province

林华颖,裴鹏,邹行,焦安军

摘要(Abstract):

研究地热资源形成机理及水化学特征可为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通过采集贵州省毕节市米底河水样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采用Piper三线图、地温温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等手段对米底河地下热水水化学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受平寨穹窿构造影响穹窿内节理构造极其发育,利于深部热水向穹窿内承压相对低区域运移,形成褶皱穹起构造对流型地下热水资源;通过区域断层探测,推断该区域存在5条断层破碎带(或者裂隙),其中F_4与F_(13)断层产状较陡,向下延伸较浅;F_9比较明显,倾向北西;F_1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北西,延伸较深;F_(17)与F_(18)反映较为明显,但是延伸较浅,推断F_1断层具有良好的控热性,是地下热水上涌的有利位置;在平寨穹窿边部环带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径流至2 500 m深度内获得围岩的加热,并在上覆寒武系碎屑岩隔水、保温盖层的作用下,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形成深部承压热储;水化学特征分析得出地热水属低矿化度水,地热井水源中Na~+为主要阳离子,占45%左右,其次为Ca~(2+)与Mg~(2+),占49%左右。阴离子中HCO~-_3占主体,SO_4~(2-)占39%,Cl~-几乎没有,因此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2-)-Na·Ca型;根据玉髓温标得出地热井地下热水热储温度为53.98℃,地温梯度为2.85℃/100m,地下热水循环深度在2 500 m左右。研究结果对贵州毕节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米底河;地热;水化学;音频大地电磁;Piper三线图;贵州省毕节市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66005);;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0]2Y025);;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7]117)

作者(Author): 林华颖,裴鹏,邹行,焦安军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1067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