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基础地质

  • 云南罗平大凹子与上石坎剖面牙形类动物群研究进展

    黄金元;张克信;张启跃;吕涛;周长勇;胡世学;

    从大凹子剖面118件样品和上石坎剖面78件样品的系统研究中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标本,特征分子为Nicoraella kocke-li,Ni.germanicus,同时还获得了众多未能鉴定到种的片形分子Nicoraella sp.,Neospathodus sp.,以及大量的枝形分子,Cornudina?latidentata,Cornudina tortilis,Xaniognathus sp.,Hibbardella sp.,Cypridodella cf.delicatula,Cypridodella cf.conflexa,Enantiognathus ziegleri,Enantiognathus incurvus,Enantiognathus latus,Neohindeodella triassica,Hindeodella bogschi。对这些可识别到种级别的分子进行了鉴定描述。大凹子与上石坎剖面中获得的牙形石分子Nicoraella kockeli指示出罗平生物群的时代为Anisian期的Pelsonian亚期。

    2011年03期 v.30;No.138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 西藏南部古近纪放射虫研究进展

    梁银平;何卫红;朱杰;张克信;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相邻南部的沉积地层带中发育大量含有古近纪放射虫的地层。这些放射虫化石的研究,在解释缝合带复杂的地层层序、古海洋盆地演化以及揭示特提斯洋最终关闭及印-亚板块全面碰撞时间、过程等方面,可提供主要的微体古生物学证据。根据近10年已发表的文献、西藏南部1∶25万地质填图资料和我们正在研究的初步成果显示,西藏南部含古近纪放射虫地层的时代为古新世至始新世晚期。放射虫产于蹬岗组、桑单林组、者雅组、郭雅拉组和盐多组中,或者发育于泥砂质混杂岩、玄武(蛇绿)质混杂岩中的硅质岩、硅质泥岩(块)中。尽管西藏南部古近纪放射虫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系统的放射虫研究与地层或混杂岩研究仍然有待系统深入开展。

    2011年03期 v.30;No.138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红沟地区古近系露头层序地层

    宋博文;张克信;季军良;路晶芳;陈锐明;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红沟剖面古近纪地层沉积特征的详细研究,识别出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4类沉积相,整体表现为自下而上由粗到细、水深逐渐增大的退积序列。进一步详细的沉积亚相和微相分析、露头准层序叠置方式和水进-水退转换面的分析,在大红沟古近纪地层剖面上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和27个四级层序(准层序组),重塑了大红沟地区古近纪相对湖平面升降与沉积演变过程。

    2011年03期 v.30;No.138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 武汉东西湖区第四系钻孔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

    林晓;卢佳仪;田望学;张智勇;韩芳;韦一;

    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第四系沉积物ZK25钻孔为例,通过AMS14C年代测定及其粒度与正构烷烃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孔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早更新世为河流沉积,至晚更新世出现河湖相交替沉积,较为干旱;进入全新世由于降雨增多而沉积了较厚的冲积层,随后变得冷干;全新世中期则变成稳定的水动力较弱的洼地湖环境,气候温暖并由干旱变得湿润;全新世晚期气候温凉,呈现温干-温湿的变化特征。

    2011年03期 v.30;No.138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江苏江都市大桥镇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韦一;韩芳;魏乃颐;于庆文;张智勇;张克信;

    在江苏省江都市ZKA4钻孔孔深4.0~42.6 m岩心段中发现有孔虫化石,鉴定识别出有孔虫38属56种,其中9个未定种,根据有孔虫动物群在钻孔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3个有孔虫化石组合,自上而下为:Ammonia beccarii(Linne)vars.-Orbulina universa组合,Ammonia beccarii(Linne)vars.-Cibicidoides bellus组合和Ammonia beccarii(Linne)vars.-Lagena sreiata组合,并将钻孔的有孔虫化石组合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有孔虫化石组合对比,将滆湖组的时代厘定为晚更新世晚期,将如东组的时代厘定为全新世。据光释光测年结果,ZKA4钻孔有孔虫动物群始现年龄(孔深42.6~42.8 m)约为(14.2±0.6)ka,该有孔虫动物群是末次冰期冰后期大海侵的产物,此次海侵可细分为两个次一级旋回,影响区域达江苏省西部。

    2011年03期 v.30;No.138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 云南马关火山角砾岩及其包体岩石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春辉;刘显凡;赵甫峰;陶专;吴冉;楚亚婷;王艳艳;肖继雄;宋祥峰;

    对云南马关地区的爆破火山角砾岩及其中各类包体岩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爆破火山角砾岩有成因联系的岩石有3类:①以爆破火山角砾岩胶结物形式产出的碧玄岩和钾玄岩。②作为寄主岩的碧玄岩和钾玄岩中包含(携带)的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包体,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原始地幔性质的岩石,成分较单一,地幔交代作用不发育,代表熔融程度很低的原始地幔残余;另一类是具有明显地幔交代特征的岩石,岩浆起源于受到地幔交代作用的富集地幔。③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共生或伴生的蚀变基性超基性岩包体和石英黑云变粒岩或片岩包体,发育微晶金属矿化或硫化物矿化,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寄主岩和具地幔交代特征的包体岩石具有相似性,表明引发交代蚀变的流体是与印度-欧亚大陆俯冲碰撞诱发的软流圈横向地幔流有关的地幔流体,因伴随板片俯冲和富碱岩浆的起源和运移,最初具有熔浆高温性质,当其与富碱岩浆分离,进而参与结晶成岩,并在引发持续交代蚀变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引发壳幔混染,同时流体温度降低,而且导致流体性质相应由熔浆向液相转化。上述富碱岩浆和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深部过程机制,在微观上可见伴随微晶金属矿化或硫化物矿化,在宏观上则与该区广泛发育的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床或与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远程中低温热液矿床存在必然的内在制约关系。

    2011年03期 v.30;No.138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 内蒙古锡林浩特、林西地区三叠纪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叶栩松;廖群安;葛梦春;

    在兴蒙造山带中段的内蒙古锡林浩特、林西地区新拟定了两条近东西向展布的过铝质花岗岩带,单颗粒锆石U-Pb表面年龄为(248.3±7.1)~(238.1±7.4)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这套过铝质花岗岩岩性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岩相学特征上,呈浅灰-灰白色,暗色矿物含量低,部分岩体具淡色花岗岩的特点,并出现白云母和电气石等富铝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属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其高SiO2,低MgO、FeOT、CaO,高K2O及w(K2O)/w(Na2O)的特征,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类似,在主、微量元素的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大部分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结合新近有关该区微古化石、蛇绿岩及花岗岩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兴蒙造山带是一多旋回造山带,三叠纪过铝质花岗岩是晚海西-印支旋回晚期的产物,即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最终的对接时间为三叠纪。

    2011年03期 v.30;No.138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矿产地质

  • 澳大利亚波拿巴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

    段威;侯宇光;何生;王冰洁;董田;

    澳大利亚波拿巴盆地侏罗系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波拿巴盆地浅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波拿巴盆地下-中侏罗统(Plover组泥岩)和中-上侏罗统(Elang组泥岩和Frigate组页岩)两套烃源岩的成熟史,并分别对比了下-中侏罗统和中-上侏罗统烃源岩在盆地各构造单元的成熟度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自侏罗纪早期波拿巴盆地北部热流值持续上升,在距今约168 Ma时达到最大值(大约为67.7mW/m2),现今热流值为60 mW/m2左右;②波拿巴盆地三大凹陷(Vulcan次盆、Sahul向斜和Malita地堑)下-中侏罗统(Plover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的时间分别为距今140,143,145 Ma,达到生烃高峰(Ro=1.0%)的时间分别为距今63,66,82Ma,达到高成熟(Ro=1.3%)的时间分别为距今24,26,57 Ma;中-上侏罗统(Elang组和Frigate组)烃源岩开始生烃的时间分别为距今79,97,101 Ma,达到生烃高峰的时间分别为距今11,12,42 Ma。③波拿巴盆地东北部Malita地堑烃源岩演化程度最高,生烃时间最早,主要生烃时期最长,现今正处于生成油气的高峰阶段;盆地西北部Ashmore台地烃源岩演化程度最低,生烃时间最晚,至今仍处于低成熟阶段,只能生成少量液态石油。盆地东北部成熟度明显高于西北部,东北部主体处于中-高成熟阶段,西北部主要处于低-中成熟阶段,由此决定了东北部主要生气、西北部既生油又生气的主要特征。

    2011年03期 v.30;No.138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宝北低渗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建立及应用

    秦飞;姚光庆;李伟才;张磊;马伟竣;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在对本区流动单元判别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室内相对渗透率资料,运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的方法,建立了5类流动单元及其组合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对不同流动单元及其组合的相对渗透率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比较,确定了本区储层细分组合开采的优势组合为流动单元B与C的组合,通过水驱相关参数的计算实现了对不同流动单元水驱开发特征的定量评价及预测。

    2011年03期 v.30;No.138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特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

    黄进腊;孙卫;

    为研究微观水驱油模型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的可行性和效果,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以吴起油田X井区特低渗透长63储层25块样品为例,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以测得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启动压力、1 PV驱油效率以及孔隙度5项参数为基础,将样品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分别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类型相吻合。结合实验动态观察和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有着不同的渗流通道、驱替方式、孔喉特征、驱油效率以及压力增加对驱油效率的敏感程度。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为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2011年03期 v.30;No.138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二叠系-侏罗系储层评价与预测

    刘海娟;蒲仁海;钟红利;高山林;邱芳强;

    基于露头、钻井、薄片及地震等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伊宁凹陷二叠系—侏罗系砂岩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为冲积扇相和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相、浊积扇相等,粒度整体偏粗,以岩屑和长石溶蚀孔隙为主,二叠系储层属于Ⅲ级储层,三叠系和侏罗系均属于Ⅱ级储层。根据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得出储层砂岩厚度及孔隙度等值线图反映较厚的有利砂岩储层受凹陷结构和沉积微相控制,在近源的凹陷北部和东部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地区加厚;孔隙度与砂体厚度及沉积微相有关,在凹陷北部厚层砂岩分布区和中南部成分及结构成熟度高值区局部增大。有利的较高孔隙度厚层砂岩主要发育在工区北部和东部的河道带上。

    2011年03期 v.30;No.138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 缝洞型油藏超大规模酸压技术

    杨敏;张烨;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主要的储集体空间类型为溶蚀的裂缝及大型的溶洞,连通关系极其复杂,70%的钻井需要酸压才能投产。为进一步沟通远井地带的缝洞储集体,室内模拟及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超大规模酸压技术能够提高造缝长度,沟通井眼远处的储集体。通过多口井的研究及现场试验,在油气富集带上具有明显的地震反射异常,生产过程中供液不足的井进行超大规模酸压后增油效果明显,说明超大规模酸压技术是缝洞型油藏增产的有效措施。

    2011年03期 v.30;No.13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环境地质

  • 湖北宜昌西陵峡地区大气降雨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武亚遵;万军伟;林云;

    通过测定湖北宜昌西陵峡地区2009年5月至10月降雨样品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该区降雨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与降雨量的关系,并与区内2007年同期的降雨同位素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区大气降雨线公式为:δ(D)=8.45δ(18O)+11.55,与全球降雨线和全国降雨线公式相比,斜率和截距均偏大,这与凝结物在未饱和大气中降落时受到非平衡蒸发的影响、重同位素的快速富集有关;区内降雨的氘盈余d值平均值较全球的略低,d值波动范围较小且比较集中,说明该区大气降雨的水蒸汽在源区的蒸发速率较慢,且降雨的水蒸汽来源较单一、降雨条件不甚复杂。次降雨同位素的降雨量效应不明显,但持续时间较长降雨的同位素比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2007年同期降雨相比,2009年降雨的δ(18O)和δ(D)均出现了富集,但d值平均值偏小,表明2009年降雨的水蒸汽来源路径较短,且水蒸汽来源地湿度较大,这可能与水库水位上升引起的水域面积变大,水面蒸发加强、空气湿度变大等局地气候环境变化有关。

    2011年03期 v.30;No.138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毛小妮;周立发;杨甫;蒲磊;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发育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该套烃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具备良好的生储油条件。运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岩石学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烃源岩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地球化学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其沉积环境的变化。南缘马家沟组和西缘桌子山组沉积时水体较浅,还原性差,不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南缘峰峰组和西缘克里摩里组沉积时水体较深,为还原环境,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平凉组沉积时水体较深,为闭塞的还原环境,烃源岩发育良好。这些特点对该区奥陶系的油气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3期 v.30;No.138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恩施富硒茶叶中Se含量与对应土壤中Se及重金属元素As、Cd、U的关系

    李慧;魏昌华;鲍征宇;郭宇;马真真;王海燕;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AFS)对恩施芭蕉地区玉露茶园不同坡度的茶叶、土壤样品中的Se及重金属元素Cd、U的质量分数分别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恩施富硒茶叶中的Se与As质量分数的关系以及其Se质量分数与其种植土壤中的Se质量分数和重金属元素Cd、U质量分数的关系,旨在为恩施富硒茶叶的种植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在w(Se)为0.40~1.50 mg/kg的范围内,随着土壤中w(Se)的上升,茶叶中的w(Se)呈现出先上升后又下降的趋势,并在土壤w(Se)为0.911 mg/kg时,茶叶中的w(Se)达到最大值0.247 mg/kg。研究了茶叶中w(Se)和w(As)的关系,认为As对Se存在拮抗作用;分析了土壤中金属元素Cd、U对茶叶中w(Se)的影响,得出二者对茶叶中的Se没有直接影响关系的结果;最后探究了富硒茶叶的最佳种植条件。

    2011年03期 v.30;No.138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BP神经网络在某油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吕敦玉;余楚;周爱国;周建伟;蔡鹤生;

    对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简称BP)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应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首先,利用MATLAB7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根据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构建出10-11-5三层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某油田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进而将评价结果与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合理,将其应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时适应性更强,计算简便,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2011年03期 v.30;No.138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河南省栾川县近50a降水特征及其对氧同位素的影响

    贾亦真;

    通过对近631个大气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数据的分析发现,河南省栾川县近50 a来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降水量偏高,90年代降水量偏低,而年平均气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近20 a全球变暖的规律一致。另外,研究区大气降水氧同位素值和日降水量及日平均气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结合栾川县近50 a器测资料与相邻地区洞穴石笋δ(18O)记录的对比分析表明,亚洲季风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发生的两次减弱事件在栾川县降水量和石笋δ(18O)记录中都有响应,由此说明该地区大气降水的氧同位素组成固然有降水量效应,但大气环流效应更为显著。

    2011年03期 v.30;No.138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技术方法

  • 三轴试验莫尔包络线模型拟合

    邹宗兴;唐辉明;徐伟;倪卫达;雍睿;

    在王星辉提出的三轴强度指标回归求值方法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与完善。严格采用数学方法对包络线的线性模型及曲线模型中的抛物线、对数模型进行了详细求解,并对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判断。提出了各种包络线模型的优选优化方法,并给予了实例说明。由实例可知,试验数据虽满足相关系数要求,但线性模型并非最优模型;线性化求解的对数模型精度可以高于线性模型。

    2011年03期 v.30;No.138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多层次模糊综合决策优选软基处理方案

    刘勇;祝艳波;余宏明;王学刚;

    针对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发展相对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实践的要求,将系统工程理论中的模糊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较合理而且相对简单的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案的决策方法,结合厦门市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对影响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评判模型和影响因素。其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语隶属度采用模糊理论确定,评判矩阵的检验利用Matlab数学软件实现程序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为准确实用。

    2011年03期 v.30;No.138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地层渗透性对岩石强度及机械钻速影响因素分析

    杨谋;孟英峰;李皋;李永杰;徐翔;唐思洪;孙敏;

    分析了地层渗透性对井底围压及破岩效率产生的影响,并对地层渗透性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围压下岩石强度模型;基于压持效率制约了井底净化环境,修正与完善了不同地层渗透性的机械钻速模型,确定了各项参数。应用聚类分析中最优分段法对测井参数与录井参数进行了分类处理并编程获得了单轴下和围压下岩石强度剖面及机械钻速剖面,分别选取了钻井参数剖面中高渗、中渗及低渗地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渗透性越好,则围压下岩石强度越低、机械钻速越高。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实验结果吻合度高,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新模型预测效果好且不需要校正,有助于钻前通过施工参数的优化、钻头优选达到提高钻井效率及降低钻井成本的目标。

    2011年03期 v.30;No.138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基于因子分析的岩石可钻性指标分析

    李谦;李俊萍;

    岩石可钻性级别的准确划分是提高钻进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因其指标极多,故这项工作至今没有圆满解决。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直接测定岩石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来综合判定岩石的可钻性,但这种方法有两大缺陷。首先,各项数据之间数量级和量纲的差距极大;其次,各项数据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判定可钻性会带来误差。用标准差化的方法对原始数据预处理可以消除数量级和量纲的差距。利用多元统计中因子分析模型则可以将原始数据分类构成少数综合因子,再利用数学变换将综合因子转化为综合指标,最终不仅达到降低原始数据维数,简化分析计算的目的,而且综合指标之间的低相关性也避免了原始数据间高相关性带来的误差。

    2011年03期 v.30;No.138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电子探针定量分析FeO与Fe_2O_3的新方法:峰形拟合直接测定法

    刘惠芳;雷新荣;

    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EPMA)方法来测定矿物岩石的微区成分已经是当前岩矿分析的常用方法,但EPMA不能直接测定矿物中的FeO和Fe2O3。通过探讨电子探针分析中影响氧和铁峰位的一些主要因素,结合计算机峰形拟合软件的应用,提出了峰形拟合直接测铁法测定FeO和Fe2O3质量分数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矿物中Fe2+和Fe3+的定量分析,通过实例详细地介绍了本方法的使用过程,并讨论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2011年03期 v.30;No.138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