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古土壤发育与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综述

    黄成敏,王成善

    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自中新世以来古土壤的空间分布、类型以及发生学特性 ;论述了古土壤指示环境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理论基础 ;总结了目前由古土壤推断高原隆升的方法 ,以及不同时期青藏高原抬升的幅度 ;指出了利用古土壤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001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岩石扩散蠕变及其地质意义

    王永锋,金振民

    总结了近十年来岩石扩散蠕变显微构造鉴别特征、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矿物颗粒大小和流体 (包括熔体和水 )等是影响扩散蠕变的重要因素。扩散蠕变与位错蠕变和超塑性变形有密切关系 ,它的研究对大陆裂谷化过程、大陆碰撞带中岩石圈地幔强度弱化、中下地壳韧性剪切应变局限化以及与相变有关的矿物粒度细小化作用的分析有重要应用意义

    2001年04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灰岩成因—结构分类的进展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梅冥相

    由 Folk在 195 9,196 2年及 Dunham在 196 2年所提出的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至今还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Embry和 Klovan在 1971年关于生物礁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 ,即关于骨架灰岩、障积灰岩、粘结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的第一次重要的补充 ,它解决了与生物作用有关的灰岩不符合 Folk和 Dunham的结构成熟度概念的矛盾 ;而对成岩作用及其产物的更深入研究 ,地质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由成岩作用形成的泥晶化作用和颗粒化作用 ,由它们所形成的岩石也不符合 F olk和Dunham的结构成熟度概念 ,导致了 Wright在 1992年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 ,把灰岩分为生物作用类、沉积作用类及成岩作用类三大类 ,即 Folk和 Dunham所描述的分类均属于沉积作用类。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从松散沉积物到已石化的坚硬石头的成岩过程中 ,不但灰岩的组构会发生变化 ,而且组分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使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变得更加复杂 ,关于这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审视 Wright在 1992年的分类体系时 ,有必要在沉积作用类中增加“非正常沉积作用亚类灰岩”;针对许多非礁相地层中发育的由生物礁岩石构成的生物层及生物丘 ,因而有必要对生物作用类灰岩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类

    2001年04期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21世纪首届全国珠宝学术会议概况

    杨明星

    2001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环斑花岗岩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王晓霞,王涛,卢欣祥

    综述了环斑花岩岗研究的新进展。环斑花岗岩既可以出现于从太古代到显生宙的各个地质时期 ,也可以产生于造山带中。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特别是造山带环斑花岗岩与经典的元古代克拉通上的环斑花岗岩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产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上有何异同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也涉及到环斑花岗岩的概念及其与环斑状花岗岩的区别等新问题

    2001年04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三江地区中段成矿元素地史演化的探讨及意义

    魏启荣,沈上越,莫宣学,路凤香

    以富集系数值 ( ki)为指标 ,系统讨论了三江地区中段 Au,Ag,Cu,Pb,Zn,As,Sb,Hg8个成矿元素从老基底时期—盖层时期—古特提斯时期—中新生代地层时期富集与贫化的演化历史情况。研究表明 ,基底时期 Cu-Pb-Sb富集 ;盖层时期 Au-Ag富集 ,特别是 As强烈富集 ;古特提斯洋时期 ,Au-Sb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脊环境 ,Cu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岛环境 ;古特提斯弧时期 ,金沙江洋内弧表现出 Cu的富集 ,Pb-Zn富集在滞后弧 ,而碰撞弧及澜沧江陆缘弧没有成矿元素的明显富集 ;中新生代时期 ,As-Hg富集。

    2001年04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重矿物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和钟铧,刘招君,张峰

    综述了重矿物在物源分析、构造演化、地层分析对比、岩相古地理重建及古气侯恢复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认为在盆地分析中 ,重矿物与其它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总体评价 ,综合研究 ,将获得更接近实际的结论。

    2001年04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全国沉积学大会简讯

    王华

    2001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及其特征

    符溪,杨木壮,文鹏飞,徐华宁

    以中国首次在南海北部某海区采集的以探测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超过 5 0 0 km的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数据为基础 ,利用真振幅处理、子波处理、速度分析、叠前偏移处理以及地震属性道处理等多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先进处理技术和方法 ,有效地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标志 ,如似海底反射 ( BSR)、振幅空白、极性反转、异常速度等 ,证实南海北部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并具有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

    2001年04期 33-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石油层上方重金属元素的射流晕分布及其地电化学研究方法

    周子勇

    叙述了石油层上方重金属元素的射流晕分布特点、形成机制、研究方法及其可能的应用。地球深部存在大量的气体 ,即地气 ,而且地球存在排气作用。在与石油层接触的地下水中 ,重金属 ( V,Ni,Cu,Pb,Zn等 )离子的浓度比其它地方要高得多。当气体以微气泡的形式向地球表面运动时 ,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可以远距离运移到达地表 ,并在石油层边缘上方形成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现象 ,即射流晕 ,同时也把地球深部的信息带到地表。因此研究石油层上方重金属元素的射流晕的分布便可以得到许多与含油层有关的信息 ,如含油层的水平展布等

    2001年04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德南洼陷下第三系低熟油灶的油气运移分配

    孙义梅,陈程,曹忠祥,项希勇

    德南洼陷沙三段 ( Es3 )油灶的低成熟度大大降低了德南洼陷的勘探成功率。泥岩压实曲线推测和油气显示资料表明 ,Es3 低熟油灶的油气初次运移主要指向沙四段 ( Es4 )储层。射线追踪法和探井油气显示资料表明德南洼陷油气再次运移分配主要受运移路线、距油灶的远近等因素影响。运移优选通道是近油灶的灰岩裂缝。综合研究认为该区的有利勘探层位是 Es4 ,有利圈闭位于近油灶的两个 类油气运移分配单元内 ,以灰岩中的砂层夹层为主要目标。

    2001年04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挪威奥斯陆大学Per Aagaard教授访问中国地质大学简报

    李义连

    2001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北祁连白银矿田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金属来源讨论

    王焰,张旗,许荣华,钱青

    在总结国外近年来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成矿金属来源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对白银矿田的矿石和赋矿流纹岩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研究 ,发现白银矿田的成矿金属元素可能是岩浆流体和循环的热液流体混合的结果 ,岩浆流体主要提供 Cu,Zn,Fe等金属元素的来源 ,循环的热液流体则从陆壳物质和大洋沉积物中淋滤出 Pb

    2001年04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国际数学地质协会2001年会概况

    申维

    2001年04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超压释放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意义

    刘晓峰,解习农

    从增压作用和减压作用相互关系的角度 ,探讨了超压释放的定义——超压趋向于静水压力降低的作用。根据超压释放的结果 ,超压释放可分为不完全释压和完全释压 ;依突破压力封闭的动力 ,超压释放可分为主动释压和被动释压。有两类不同成因的超压释放通道 ,分别是自拓通道和它拓通道。超压释放的主要机制有断裂活动、水力压裂、底辟作用、渗透性岩层输导作用、渗透作用、剥蚀作用和人为作用。超压释放提供了油气运移的现实动力 ,开拓了油气运移的通道 ,促进了生烃作用 ,有利于超压系统内的油气成藏 ,影响油气的分布。超压释放分析为探讨超压与油气的运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001年04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洞庭湖环境变迁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2001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加拿大近十年固体矿产勘查进展

    刘凤山

    加拿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国之一 ,近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固体矿产的勘查取得了重大进展 ,结束了加拿大没有原生金刚石矿床的历史 ,发现了 2 0多个储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 ,同时还发现了沃艾斯贝 ( Voisey'sBay)世界级高品位铜镍硫化物矿床 ,使加拿大铜、镍保障程度大幅度提高 ,更通过深部探矿工作 ,延长了许多矿山的寿命。

    2001年04期 58-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牡丹江东部高品级天然沸石矿的研究

    张寿庭,徐旃章,杨耕东,马秀华,孙树文

    牡丹江东部天然沸石矿床位于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中段 ,含矿层位为下白垩统东大岭组 ( K1d) ,矿化原岩为流纹质火山熔岩 ,沸石类型为丝光沸石和斜发沸石 ,已查证有 7个主要矿体均由高品级沸石矿组成 ,矿体平均品位为 75 .2 6 %~ 84.0 2 % ,NH+ 4交换容量为 16 40 .6~ 1831.7m mol/kg,K+交换容量为 8.0 3~ 16 .2 8mg/g,热失重值为 12 .40 %~ 15 .35 % ,热稳定性 >90 0°C,耐盐酸性 >12 mol/L,比辐射率为 0 .82~ 0 .91等。矿石品位达尖端技术级 ,且综合物理化学性能优异 ,应用潜力巨大

    2001年04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辐照绿柱石的色心与赋色机制

    亓利剑,叶松,向长金,裴景成,罗永安

    在不同辐照剂量的带电粒子作用下 ,四川无色绿柱石因赋色而呈现浅蓝色、蓝绿色、黄绿色、浅黄色及橙黄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UV-VIS)和阴极发光光谱 ( CLS)研究表明 ,辐照绿柱石中存在两组与赋色密切相关的色心组合 ,其一为相对稳定的[Fe3 + ] OH和 [Fe3 + 4] S心 ;其二则为不稳定的 [H0 ] i心和 F+ 心。二者对可见光的能量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吸收和发射 ,由此产生特征的吸收与发射光谱。低温退火处理 ( 2 10°C) ,有助于消除辐照绿柱石中不稳定的色心 ,使相对稳定的 [Fe3 + ] OH心浓度再度聚集 ,并形成新的缺陷 (二次缺陷 ) ,进而提高稳定色心的主波长和饱和度。研究证实 ,二次缺陷形成的初始温度 ,可近似代表辐照绿柱石的最佳热固色温度点。经辐照与热固色作用而形成的黄色、橙黄色绿柱石的颜色相对稳定 ,并不因长期日照或低温受热( <2 80°C)而褪色。

    2001年04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绿柱石的辐照赋色与效应

    向长金,亓利剑,周开灿,罗永安

    利用电子加速器为辐照源 ,对四川、新疆等地产的无色绿柱石进行了辐照改色处理。在改色实验中 ,对辐照源的输出功率、电子能量、扫描面积、扫描速度、辐照剂量等参数 ,及辐照后样品的辐照效应、环境适应性、时效考验等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 ,并拟定出一套适合不同成因的无色绿柱石辐照改色的优选方案 ;对绿柱石的辐照机制和效应进行了探讨。

    2001年04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Nb,Mo,Ti,Ta,W掺杂硅化石墨扫描电镜研究

    葛学贵,曹宏,黄少云,陈亦凡,靳化才,杨蜜纯

    以硅粉的 1% ,2 %~ 10 % ( w B)将 Nb,Mo,Ti,Ta,W等 5种金属粉掺入硅粉中 ,用液硅渗透法 ( LSP)制备出系列掺杂硅化石墨样品。对这些样品抗折、抗拉强度测试结果表明 :Nb( 6 % ) -硅化石墨性能最优 ,抗拉强度提高了 2 0 %~ 2 7% ;Mo( 1% )、Mo( 5 % )掺杂效果次之 ;而 Ti( 7% )、Ta( 3% )、W( 7% )等的掺杂反使材料强度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分析显示 :Nb( 6 % )掺杂使抗拉强度增强的原因在于 ,新的铌与碳的间隙化合物相的生成 ,减小了硅化石墨显微结构的尺寸 ,且使材料外层及内核结构均匀、致密、统一 ,因而能有效分散应力集中 ,缓冲裂纹扩张 ,增大承载截面 ,从而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相反 Ti( 7% )、Ta( 3% )等掺杂后 ,尽管使材料外层结构致密 ,但内部结构疏松 ,晶粒、孔隙尺寸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内、外结构极不统一 ,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2001年04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超高三级加筋土挡墙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林彤,唐辉明,殷跃平

    将离心模型技术用于超高 3级加筋土挡墙的研究中 ,在离心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分别得出各级加筋土挡墙施工期和使用期的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 ,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2001年04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灾度评价中的应用

    刘加龙,吕希奎,刘贵应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泥石流为例 ,建立灾度评价标准和隶属函数 ,采用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对泥石流灾度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以最大隶属度来刻划灾害损失的程度 ,避免了评价结果的绝对性 ,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泥石流灾度评价方法。

    2001年04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滑坡滑带土的研究

    严春杰,唐辉明,孙云志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和 X射线衍射仪 ( XRD)研究了三峡库区、黄河小浪底等地 40个滑坡滑带土的微结构及物质组合 ,指出当滑坡处于滑动阶段时 ,滑带土表面可见粘土矿物定向排列 ,普遍可见擦痕 (弧型、线型、紊乱型 ) ,微裂隙和微空隙发育 ,微生物较多 ;当斜坡处于稳定阶段时 ,岩层软弱带可见粘土矿物无定向排列 ,表面无擦痕 ,常见树枝状结构。滑带土的物质组合主要为 :蒙脱石、蛭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方解石、石英、长石和微生物 ,而蒙脱石、蛭石和微生物含量是滑坡滑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微结构的变化和物质组合可以分析滑坡的活动次数、活动阶段和形成机理 ,为滑坡治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2001年04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地质科技情报》荣获第四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2001年04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硝酸盐中~(15)N和~(18)O的测试新技术及其在地下水氮污染防治研究中的进展

    周爱国,蔡鹤生,刘存富

    针对硝酸盐对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 ,介绍了用 Ca O除去 CO2 和 H2 O的测定氮同位素比值的燃烧管方法和利用 Ag NO3+C(石墨 )生成 CO2 的测定 NO-3 中氧同位素比值的燃烧法 ;研究了用 15N和 18O同位素分析地下水中 NO-3 的来源和判断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机理。

    2001年04期 94-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河南省信阳市燃气混气站场地稳定性研究成果

    樊光明,曾佐勋,曾克峰

    2001年04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偏移方法用于探地雷达图像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黄伟,邓世坤

    从克希霍夫积分偏移和绕射扫描偏移的基本原理出发 ,通过对探地雷达 ( GPR)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处理 ,说明偏移处理能够使地下及空中绕射归位收敛 ,用改变偏移速度的方法识别空中绕射有特殊效果 ,从而为解释提供依据并提高了解释精度

    2001年04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利用声谱分析方法对岩石破碎过程的研究——俄罗斯钻探过程研究的新方向

    汤凤林,段隆臣

    介绍了俄罗斯采用声谱分析方法研究岩石破碎过程和钻探规程的情况和结果 ,讨论了岩石破碎与声波的关系 ,说明了钻进时如何测量声波 ,分析了孔底功率、碎岩声波和钻头胎体温度与钻探工况 (抛光、正常钻进、烧钻 )的关系

    2001年04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第七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暨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简讯

    刘存富

    2001年04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重力测量——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介

    张昌达

    介绍了 2 0 0 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奈尔、韦曼、克特勒的科学研究成果 ,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 BEC)及其在理论上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讨论了 BEC在研制高精度重力仪方面的应用问题 ,为此回顾了重力测量现状、朱棣文等研制的原子干涉重力仪和 Clauser J提出的物质波干涉重力仪 ;分析表明 ,如果利用 BEC,则重力仪的测量精度在朱棣文等工作基础上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001年04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第20卷)总目次(期-页码)

    2001年04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