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造山带挤出构造

    曾佐勋,杨巍然,Franz Neubauer,刘立林,郭铁鹰

    挤出构造模式已经从二维变形进入三维变形研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 ,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沿北倾的主中央逆冲断层和北倾的绒布寺正断层 ,表现为相对刚性体之间的韧性体的楔状挤出。非连续介质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为这一模式提供了力学依据。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东阿尔卑斯三维管状挤出模式。将上部脆性层划分出北部左行平移带 ,南部右行平移带和中部挤出楔。中部韧性层在南阿尔卑斯和欧洲前陆碰撞过程中 ,既有垂向挤出 ,也有侧向挤出。在平行缩短方向的剖面上 ,由箱状背形隆起演化成逆—逆断层组合的楔状挤出 ,形成三角断面的管状。在垂直缩短方向的剖面上 ,中部韧性层呈不均匀流动 ,形成管状层流——韧性层中心为纯剪切 ,上部和侧部为简单剪切。在陕甘川邻接区 ,由于祁连山—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向南的推挤和川西前陆的刚性阻挡 ,造成西秦岭和东松潘—甘孜复合造山体的三维滑脱挤出。以北西西向玛曲—略阳滑脱逆冲断裂和北东向青川—茂县滑脱逆冲断裂为界 ,将陕甘川邻接区的三维滑脱挤出复合造山体划分为西秦岭滑脱挤出带、摩天岭—若尔盖滑脱挤出楔和龙门山滑脱挤出逆冲推覆带。以近南北向岷江滑脱逆冲断裂为界将滑脱挤出楔进一步划分成摩天岭滑脱挤出体和若尔盖滑脱挤出体。除了不同构造单?

    2001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中国华北地台二叠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证据

    孟祥化,葛铭

    根据受宇地系统场控制的突发性海侵形成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旋回层序界面进行的等时性旋回层序对比 ,建立了纵穿华北地台晚石炭世—二叠纪的等时性旋回层序格架。首次发现了华北地台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已经由稳定克拉通盆地转化为具冲断造山楔挤压的前陆盆地。主要证据有 :从紫松阶中晚期、隆林阶至栖霞阶 ,北华北各旋回层序已成为具有前渊造山带物源性质的巨厚充填层序和反粒序层序 ( PS6-PS2 8) ;在南华北同时限各下超层序的底部均发现具补偿性的深海相泥岩和硅质岩 ;在南部出现属前陆前隆带的后阶型缓坡碳酸盐岩层序 ;二叠纪沉积盆地的冲断造山带物源性质的普遍存在 ;似瘤状硅质结核、凝灰岩、凝灰质沉积、以及具有浊积滑塌重力流复理石的沉积共生序列 ;多期次广泛发育的火山岛弧—弧后火山喷发事件 ;反极性时和古纬度的变化等。以上证据均支持从早二叠世以来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兴蒙褶皱带发生聚敛碰撞形成冲断带和前陆盆地 ,证明了华北地台在二叠纪已成为具有弧后性质的前陆盆地

    2001年01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Rodinia超大陆构造演化研究的新进展和主要目标

    徐备

    概略评述了 1997年以来国际上有关 Rodinia超大陆构造演化问题的研究成果 ,并提出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 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造山发生在 130 0~ 10 0 0 Ma,基本形式表现为早期弧—陆碰撞和晚期陆—陆碰撞 ,并在 10 0 0~ 90 0 Ma继以伸展作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发生于 830 Ma之后 ,但其过程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一性。地幔柱可能是导致超大陆裂解的主要机制 ,“大火成岩省”是表明地幔柱发育的关键性标志。已经初步证实裂解过程影响地球大气圈和水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进而改变晚前寒武纪的全球气候 ,控制生物圈的兴衰和岩石圈表层的碳酸盐、铁、锰和磷等沉积。这些现象可用“雪球化地球”( SnowballEarth)模式概括

    2001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层状侵入体的韵律层理成因

    桑祖南,金振民

    :层状侵入体的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具有隐层理和韵律层理。分析比较了前人提出的韵律层理形成的各种机制并结合对攀枝花层状侵入体的研究认为 ,层状侵入体的韵律层理的形成与成岩的压实作用关系密切 ,细粒韵律层理是由于颗粒大小的微小差别或矿物成分含量的逐渐增加和重复的再平衡所致 ,矿物成分含量的逐渐增加和重复是通过在类似于奥斯特瓦尔德成熟的条件下循环溶解和晶体生长形成的。在影响层理形成的多种因素中 ,以对流作用、密度、粘度及岩浆房的几何形状等因素的研究较为详细 ,各研究者也存在较大分歧

    2001年0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陨石分类研究进展及其地学意义

    侯渭,谢鸿森,周文戈

    近 40年来陨石分类学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6 0~ 70年代 ,由根据陨石的矿物结构的分类方法发展为球粒陨石的化学—岩石学分类法和铁陨石的化学群分类法 ;70~ 80年代 ,提出了分异型陨石和未分异型陨石的概念。球粒陨石被认为是未分异型陨石 ,而其它陨石 (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 )大多被划入分异型陨石 ;80~ 90年代以来 ,陨石氧同位素组成成为了陨石成因分类的一个主要依据 ,使陨石分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阶段。作者对 80~ 90年代以来新确立的 R群、K小群、CR群和 CK群球粒陨石 ,以及根据氧同位素划分出的原始型无球粒陨石系列 :A-L无球粒陨石、Winonaites无球粒陨石和 Brachinites无球粒陨石进行了介绍。笔者对陨石研究和陨石分类学的发展在估算地球整体成分 ,探讨地球成因和早期演化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 ,并建议地球科学家应对陨石学和陨石分类的发展现状给以关注

    2001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周口店野外地学实验室地质研究与建设新进展

    赵温霞,李昌年,欧阳建平

    简述了周口店野外地学实验室的野外实践教学资源 ,即野外基础地质路线、新型地学路线 ( 12条 )、地质专题研究观察点( 11处 )、区域地质调查独立实践区 ( 4处 )、高新地质技术实验区的概况 ,并介绍了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即微机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岩矿鉴定室、地质陈列室、地质展景等教学资源的配置

    2001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微斜长石可见光吸收技术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边秋娟,张汉凯,肖平

    含金性不同的微斜长石在偏振光条件下的可见光吸收光谱 ,与其不同程度地含有过渡金属离子密切相关。微斜长石对6 0 0~ 6 5 0 nm光波的吸收谱线特征 ,可以用来评价寄主脉的含金性 ,作为找寻石英钾长石脉型金矿床的重要矿物学标志 ,为金矿找矿提供了新方法

    2001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砂岩储层构成定量化分析研究思路与方法

    姚光庆,李联五,孙尚如

    综述了大量与储层构成研究相关的成果 ,提出了分层次、有重点、求实用、定量化的储层构成分析研究新思路。储层构成定量化分析是指储层结构空间性和储层层次性的定量表征 ,其研究目标是建立“储层构成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储层砂体构成单元、储层流动构成单元、储层孔隙构成单元 3个层次上开展构成单元属性的综合研究 ,分别在这 3个层次上建立储层砂体组合模型、流动单元模型和孔隙结构模型

    2001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储集层精细描述的新思路

    曹树春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结构单元及流动单元分析的三位一体理论指导储集层的表征建模 ,从而形成由宏观到微观、静态地质实体与动态开发过程、储集层非均质性与油水分布及流动规律相结合的体系是储集层精细描述的新思路。以某油田馆陶组河流沉积体系的储集层描述为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1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张俊霞,任建业

    :综述了当前关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大约有 10 19g碳以天然气水合物的形式储存在沉积物中 ,大约是其它所有化石燃料沉积物形式储存量的 2倍多 ,因此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 2 1世纪具有商业开发远景的潜在的战略资源。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亚稳态物质 ,极易受到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影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将会影响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剪切强度和流变性等 )、地球物理性质 (如地震波速和电导性 )、以及地球化学性质 (如孔隙流体成分 )的明显变化 ,导致诸如海底滑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气体 ,该气体进入大气圈中会引起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2001年01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用盈亏平衡点法建立单井采油极限含水率模型

    黄耀琴,张树林

    经济极限含水率是油气田开发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根据油田的采油特点和我国的现行财税制度 ,并对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统一经济技术指标 ,用盈亏平衡点法建立单井采油极限含水率模型。根据采油成本中各项费用和产液量之间的关系 ,将采油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结合克拉玛依油田单井采油的资料 ,证实这套模型对于油田单井采油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同时 ,也将为今后建立经济极限含水率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2001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1999年度《地质科技情报》引证情况报道

    2001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山东渤南油田三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4砂组储渗结构特征研究

    田成,陈翠柏,田崇鲁,曾联波,康仁华,杨明岭

    渤南油田低渗透储层是胜利油田较为典型的低渗透储层代表。离物源近、沉积物供给和沉积速率快是造成渤南油田储层低渗透的重要基础 ,复杂的成岩作用是导致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因之一 ,其中溶解成岩作用形成的多种次生孔隙 ,使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度提高。储层岩性、物性与裂缝构成了渤南油田有利的油藏储渗单元

    2001年01期 53-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蔚远江,杨起,刘大锰,黄文辉

    通过对煤层气储层描述及储层评价、煤储层分布、预测及选区评价、煤储层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评述后认为 ,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煤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地质评价选区技术、煤层气储层工程技术和储层模拟软件系统 ,并在煤层气储层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但我国煤储层的构造复杂 ,煤层多强烈变形、煤层结构常呈碎粒状及糜棱状等 ,煤储层多为贫煤和无烟煤 ,呈“三低一高”(煤层压力较低、煤层渗透率低、在水压裂等强化措施下形成的常规破裂裂缝所占比例低 ;煤层普遍具有较高的吸附力 )的物性特征 ,且变质程度偏高 ,高煤级煤 (贫煤—无烟煤 )占 49% ,独具“中国特色”。进而讨论了当前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急待解决的 8个方面的科技问题和难点 ,指出了在 2 1世纪初叶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的 7大发展趋势

    2001年01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湖南金刚石内部不均一性特征研究

    杨明星,潘兆橹

    将湖南金刚石加工成片 ,利用宝石显微镜、偏光镜、阴极发光 ( CL)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仪对其内部显微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金刚石的颜色深浅不一 ,内外颜色差异明显 ,呈带状、斑状分布 ;金刚石由生长中心至边缘 ,氮含量也有较大变化 ,中心与边缘最大相差约 5 0倍 ;氮的富集类型由中心向边缘表现出 B中心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金刚石的类型也相应从 型→ 型或 -a AB型→ -a A型等。这些不均一性特征 ,反映金刚石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以及生长期后可能受到了改造

    2001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四川平武富碱型绿柱石晶体的晶格缺陷与生长机制

    亓利剑,裴景成,周开灿,石国华,罗永安

    在低饱和度、碱性、气成—热液条件下形成的四川平武绿柱石宝石晶体 ,具有特征的扁平板状几何外形。在绿柱石晶体的 { 0 0 0 1}、{ 10 10 }、{ 112 1}面上 ,普遍发育螺旋位错、束合螺旋位错、层错及接触双晶 ,它们共同构成了绿柱石晶体生长的主要台阶源。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证实 ,由填隙变形、位错滑移和水解弱化等综合作用 ,直接导致绿柱石硅氧四面体六方环结构和铍氧四面体结构的局部畸变 ,并相应引起多面体体积、化学键力、键合能及晶面的法向生长速率发生变化 ,从而决定了该区绿柱石晶体生长的形态。由绿柱石晶体中的线缺陷 (螺旋位错 )、面缺陷 (层错、双晶 )及点缺陷 (空位、包裹体 )的协同作用 ,是导致四川平武扁平板状绿柱石晶体形成的主要原因

    2001年01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砷的水地球化学及其环境效应

    肖唐付,洪冰,杨中华,杨帆

    砷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富集可以产生严重的砷污染。砷在自然水系中主要以无机砷酸盐 ( As O4 3-)和亚砷酸盐( As O33 -)两种形式存在 ,而砷的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一般都很低。砷酸盐在富氧化性的水体中占优势 ,而亚砷酸盐则富集于还原性水体中。水体中 As3+和 As5+的相对含量主要受氧化还原条件和一些吸附—解吸平衡过程控制。 As3+类比 As5+类的毒性强得多 ,而无机砷化合物比有机砷化合物的毒性大。在 p H值为 5~ 6时 ,As5+不易被还原成气态 As H3,而 As3+却能定量地被还原出来。根据这一性质 ,可完成水体中 As3+和 As5+的测定。砷在饮用水中的安全阀值仅为 10 μg/L。水体中高砷的危害可以通过水质净化予以消除或降低。铁的化学沉淀和吸附法、石灰软化法、活性氧化铝净化法和逆流渗透法等都可以有效地去除或降低饮用水中砷的含量

    2001年01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天然土石坝稳定性初步研究

    柴贺军,刘汉超,张倬元,刘浩吾

    :滑坡堵塞江河形成的天然土石坝是自然作用的产物 ,不同于人工土石坝。天然土石坝形成后有些存在几十年、几百年 ,有些形成后不久就溃决 ,这与坝体本身的性质和河水入流量有关。依据野外实测资料 ,论证了土石坝的稳定性主要是由土石坝的物质组成、几何形状和堰塞湖入流量等因素决定的 ,这一研究为天然土石坝的稳定性预测奠定了基础

    2001年01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来自美国《Ei》的新信息

    2001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新世纪的大洋钻探

    任建业,李思田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 ( ODP)的科学目标、研究主题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大洋钻探计划是当今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 ,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 ( DSDP)孕育了 2 0世纪 70年代的地学革命 ,为“新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自 1985年开始的 ODP成功地探查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塑造我们这颗星球并决定了其现今环境状态的各种地质过程 ,揭示了控制地壳形成、海洋化学、海洋的深部和表面循环的各种地质过程以及生物圈和环境物理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DSDP和 ODP的成功为实施新世纪海洋钻探——综合海洋钻探项目 ( IODP)的目标铺平了道路。 IODP是在2 1世纪初即将实施的新的大洋钻探计划

    2001年01期 82-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巴东作揖沱崩滑体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周心经,郭麒麟

    :作揖沱崩滑体是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研究的崩滑体之一 ,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乡长江南岸 ,距三峡工程坝址 83km,作揖沱崩滑体东西宽为 5 40~ 72 0 m,南北长为 2 80~ 40 0 m,前缘高程为 2 0 m(水下 ) ,后缘高程为 2 80 m,体积为 413.32万m3。作揖沱崩滑体的组成物质为碎块石夹土 ,块石成分复杂 ,局部还保存有变位岩体。作揖沱崩滑体的形成经历了崩塌、滑移、加载和变形滑动等阶段 ,是一个典型的崩滑复合体。近代以来 ,作揖沱崩滑体曾发生多次变形复活 ,是一个不稳定的崩滑体

    2001年01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柱撑粘土矿物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特征

    陆琦,雷新荣,汤中道,刘惠芳

    以铝基柱撑粘土矿物和钛基柱撑粘土矿物为例 ,讨论了柱撑粘土矿物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特点。Al多核笼状阳离子基团的结构形式为 1∶ 12 Keggin型离子 ,Ti多核笼状阳离子基团的结构形式为 2∶ 18Dawson型离子 ,两类笼状阳离子的直径均在 1nm左右 ,前者的高度约为 0 .9nm,后者的高度约为 1.4nm。经与粘土矿物层间阳离子交换后 ,择位固定在粘土矿物层间。由于多核笼状阳离子与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层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化学键 ,其具有不可交换性。铝基柱撑粘土和钛基柱撑粘土的层间孔道分别为 1.2 nm× 1.2 nm× 1.2 nm和 0 .5 2 nm× 0 .5 2 nm× 1.6 0 nm。柱撑粘土矿物材料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 ,且又具有一定的层间化学活性 ,可用于催化剂载体 ,由于它又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 ,有望制造成新一代环保材料

    2001年01期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中国地质大学美术专业简介

    2001年01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堆载预压下砂沟地基渗流固结模拟与不均匀沉降分析

    王旭升,黎明,陈崇希,张迎春,肖峰,黄腾

    :基于 Terzaghi-Rendulic理论建立了分级堆载预压下砂沟地基渗流固结的数值模型 ,用有限单元法 ( F EM)计算瞬间堆载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 ,用有限差分法 ( FDM)计算孔隙水的非稳定渗流过程 ,对非均质各向异性的有限深砂沟地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和不均匀沉降进行了模拟分析 ,并就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2001年01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地质科技情报》入选统计源期刊

    2001年01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贾洪彪,唐辉明,刘佑荣

    主要介绍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近期的研究 ,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特别是三维模拟技术的出现使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更加实用 ,表现出比二维模拟更大的优势 ,可以较好地解决空间岩体力学问题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1年01期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浮球式海底取样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海底取样技术介绍之四

    补家武,鄢泰宁,陈汉中

    介绍了浮球式海底取样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典型应用及性能参数 ;论述了振动式及振动冲击式贯入理论的原理 ;并分析了海流及船体飘移对海上取样作业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2001年01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中国地质大学外事工作报道

    2001年01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