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熔体-岩石相互作用

    张泽明,韩郁菁

    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流体对俯冲板块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与岛弧岩浆活动有着直接联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俯冲板片将发生高压到超高压榴辉岩相转变,大量的水将通过含水矿物的消失反应释放出来。这些流体可引起上覆岩石圈大规模水化,并促进地幔楔状体的部分熔融。同时,通过流体的向上迁移可将某些组分带入上覆岩石圈板块,并改变其总体组成。许多含水矿物、同变质脉体、高压自形晶体组成的布丁、原生液态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的发现,均表明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有含水流体相参与。流体—熔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详细研究将为流体成分和演化过程的确定、超高压变质岩形成与折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限定条件。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地壳深熔(anatexis)与花岗岩对下地壳的示踪作用

    刘勇胜,高山

    地壳分异演化与熔融作用密切相关。熔融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缺流体的熔融和流体相存在条件下的熔融,前者是壳内分异的主导方式。区域应力是控制熔体分凝、提取的主要因素。熔体成分受母岩及残余矿物组合、熔融的温压条件共同控制。花岗岩是地壳熔融的主要产物,在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对母岩有很强的继承性,加之其取样规模大,因而弥补了其它方法示踪下地壳成分的不足,利用深熔火成岩同位素组成可以对深部地壳成分及演化予以制约。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部分熔融状态下岩石的流变行为及变形机制

    何文渊,李江海,钱祥麟

    熔体的形成受到地温梯度、压力和流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部分熔融过程中,岩体的形态仅发生微小变化,但随着熔体比例的增大,岩石的变形方式和变形机制将发生较大变化:变形方式由水力破碎转变成为熔体强化的韧性变形;变形机制由位错蠕变转变成为扩散蠕变。此外,下地壳熔体能长期存在并大幅度地调节应变,起到润滑层的作用。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麦饭石对腐殖酸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王强

    研究了麦饭石对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Hg2+,Pb2+,Cu2+,Zn2+,Cd2+)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麦饭石对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腐殖酸的存在有利于麦饭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当pH值为5.0~6.0时,麦饭石同时吸附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的效果最好,麦饭石在吸附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的同时能溶出微量元素硒,这对于大骨节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江南古陆的构造属性讨论——以湖南马底驿地区板溪群为例

    侯光久

    以湖南马底驿地区1∶5万区调和专题研究资料为基础,指出板溪群岩石(包括其下伏的冷家溪群)不是构造混杂岩,而是前震旦系正常的地层序列;江南古陆最终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沉积受古陆控制;华南具有双层基底,在浅变质褶皱基底之下有深度变质结晶基底,在整个江南古陆没有巨大外来体的明显证据,并得到地球物理资料的支持。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高精度Lu-Hf同位素测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凌文黎,程建萍

    综述了Lu-Hf同位素体系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了Lu-Hf同位素学现有的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包括化学流程在内的应用多接收器双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进行高精度和高准确度Lu-Hf同位素分析的原理和测试过程,列举了部分最新地质应用成果。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探地雷达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杨顺安,韦宏鹄,刘国伟

    介绍了探地雷达在岩土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领域及推广应用前景。在岩土工程施工检测中,如特殊地层的桩基施工中遇到花岗岩风化孤石、隐伏奇异岩溶、地下古旧建筑基础影响桩基设计及施工;桩周空洞引起大量涌水及漏浆,造成桩基施工困难;软土强夯加固改良中的抛填块石及块石土强夯质量检控问题等,探地雷达都可为其提供有效服务。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影响薄互层地震反射波特征因素分析

    张玉芬

    通过对楔状模型,两层、多层介质等厚或不等厚模型和实际井中反射系数序列的频谱分析,和对用不同主频、不同类型、不同衰减系数子波的合成记录剖面的波形分析以及合成记录的频谱分析,初步认为:薄互层的单层时间厚度、子结构厚度是决定反射波特征、频谱特征的基础,薄互层的互层数、入射子波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目前的常规地震勘探中,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多以时间不可分辨的面貌出现,因此为了得到特定薄互层结构的可分辨的最佳图像,必须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入射子波;采用宽高频、高衰减系数的入射子波仍是目前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提高采样率则是今后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主要出路之一。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基因算法在地质分维数估计中的应用

    黄诗峰,金菊良,万庆

    介绍了估计地质分维数的传统基因算法的主要步骤及改进的基因算法,并通过实例与传统的线性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叠代法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方法直观、简便、通用性强,并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四川石棉田湾矿区晚震旦世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杨逢清,杨铸生,贺金良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四川石棉田湾矿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上震旦统进行了研究,识别出4个3级层序,描述了各层序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震旦世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和层序地层中体系域与金等贵金属矿床的关系。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东北亚断陷盆地系与北美西部盆岭省伸展作用对比

    任建业,李思田

    与北美西部盆岭省相比,东北亚断陷盆地系是一独具特色的大陆裂陷作用区。该断陷盆地系发育于晚中生代期间,以巨大的规模、复杂的动力学背景和伴有一套大陆边缘扩张型火山岩组合为特征。东北亚断陷盆地系发育于宽裂陷作用背景之下,盆地拉伸率较低,但沉降较深,蕴藏有巨大的能源资源,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煤和油气勘探领域。

    1998年03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前陆盆地类型及其沉积动力学研究综述

    王华,吴巧生,李绍虎,林松辉,张照录

    从前陆盆地的特点及类型入手,综述了前陆盆地研究的热点内容、最新方法及其沉积动力学进展状况,揭示了前陆背景下盆地充填序列的构成及内部演化特征,指出了盆地的沉积—地层格架与冲断造山带的幕式活动之间的响应关系。

    1998年03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转换-伸展型盆地

    张俊霞

    介绍了转换—伸展型盆地的基本特征,并讨论了其发育机制。走滑带内的盆地,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沉积盆地,具有显著的不对称结构,其一侧为陡倾的走滑断层,另一侧为与之近于平行的缓倾的正断层,表明盆地的发育受走滑作用及垂直走滑断层的拉伸双重机制控制

    1998年03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德国大陆深钻KTB的新认识

    周辉,吴巧生,李继亮

    1994年完钻的德国大陆深钻KTB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主要有:地壳能传递数百兆帕的应力,即可传递板块驱动力量级的作用力;KTB已接近现今的脆—韧性转换带;地壳深部有大量的自由流体;地壳的高导低阻层主要由剪切带中的次生石墨和硫化物引起,等等。

    1998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周口店洞穴堆积与黄土和深海沉积物的对比

    程捷

    对周口店地区晚更新世洞穴堆积与黄土剖面及深海沉积物进行了对比。东岭子洞剖面可与黄土剖面的L2—L0及深海沉积物δ18O的第6~1阶段对比,新洞可与L2—S1对比,山顶洞介于L1顶部与S0之间。

    1998年03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稀有金属经济地质的研究进展

    王登红,邹天人,李红阳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铜、金等主要金属价格狂跌不止,但稀有金属由于在电子、航空、陶瓷、冶金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而形势看好,并推动了矿床学界对稀有金属矿床的研究。稀有金属矿床类型除了伟晶岩型外,还包括火山岩容矿型、花岗岩容矿型、碱性—超镁铁质岩及碳酸盐岩杂岩体型、地幔流体交代型、细晶岩型等多种类型。在找矿方法上,除了常规地质方法外,物探方法和成因矿物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在成因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模式,如非平衡分馏结晶模式、多重演化模式。我国在稀有金属找矿和矿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资源管理、矿产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998年03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张枝焕,常象春,曾溅辉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孔隙流体在次生孔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流体—矿物相互作用对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油气充注聚集对岩石成岩作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这些研究成果在储层次生孔隙预测、油气运移和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1998年03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断层封闭性研究进展

    鲁兵,丁文龙,刘忠,黎冰

    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断层封闭性的理论机理、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封闭机理及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构造反转与断层封闭的关系以及断层封闭性的三维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8年03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关于矩形基坑中突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李建交,屠厚泽

    从分析基坑中发生突涌的机制出发,运用弹性薄板理论,探讨了在不满足压力平衡条件下进行施工时,基坑突涌的验算问题;推导出了判别矩形基坑是否由于剪切破坏或挠曲破坏而发生突涌的判别式。

    1998年03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北塔山地区石英脉红外光密度特征及其意义

    张保民,高怀忠,吕万军,张旺生

    新疆北塔山东南部及小哈甫提克地区石英脉中H2O的相对光密度绝大部分大于1.0,大部分在3~5之间变化;CO2的相对光密度大于0.1,大部分在0.3~0.5之间变化。随着石英脉中H2O的相对光密度平均值由2.50→3.95→4.87;H2O与CO2的相对光密度比值的平均值由6.43→7.20→13.34,金的平均含量由零逐渐升高。含金石英脉由近地表到深部,H2O和CO2相对光密度平均值分别为4.95~4.46,0.58~0.41,而含金性越来越好,北塔山研究区的东部即背斜倾伏端石英脉富H2O,贫CO2,含金性好;西部即背斜仰起端石英脉富CO2,贫H2O,含金性差或不含金。研究区石英脉均为超浅成富水条件下结晶形成的。

    1998年03期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