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科马提岩研究的新进展

    刘继顺,肖禧砥

    科马提岩研究的新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马提岩高任熔融实验成果;基本弄清了科马提岩地球化学控制因素;阐明了科马提质熔体的性质及其侵位、流动、分异和冷却机制;提出并完善了热地慢柱成因模式.本文还提出了我国科提马岩研究的现状和努力方向.

    1991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几种新近提出的地质温压计

    倪志耀

    本文对近一年来国外学者提出的几种地质温压计进行了概括总结.对不同地质温压计的公式推导、矿物成分限定以及误差范围等均作了介绍:

    1991年02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基岩渗流研究

    渡边邦夫 ,中村直昭 ,白桦

    <正>以研究结晶质基岩内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为目的的OECD斯特利帕计划.已于1980年开始在瑞典斯特利帕矿山进行.该计划定在1991年内完成.现已将近结束.正进行该计划的最后部分第Ⅲ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有二、一个是建立一套止水技术,以防止坑道周边高透水部位放射性物质漏泄.另外一个是要切实掌握基岩的性质,并建立一套基岩及地下水流的调查及分析方法.后者的研究中有一项是通过数值分析推断基岩地下水流可能渗漏的程度.这首先是以未经扰动的基岩为对象.以几口探井所取得的情报为依据.对钻探后坑道涌水

    1991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国际岩石圈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安排

    关玉华

    <正>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及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重新检查.国际科学联合会委员会确认以后,部门间国际岩石圈委员会(ILP)于1991年1月22日正式确定了它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其具体项目安排如下:研究领域一:全球变化的地球科学1.古图(负责人C.Scoteze.美国得克萨斯大学);2.空间大地测量和全球海平面变化(负责人S.Zerbini,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1991年02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黔西南发现巨型推覆构造

    索书田,侯光久

    <正>由贵州省地矿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组成的科学研究队.近来在黔西南进行构造与金矿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巨型的推覆构造.初步认为,长期以来所谓的黔西南三叠系大“相变带”,实际上是推覆构造的前锋线.表现为中三叠系台地型碳酸盐岩推覆于中上三叠系深水碎屑岩之上.该推覆构造延长300余公里,推覆距离至少25km,推覆方向由西向东.形成的流变学环境属地壳浅层次.在这一推覆构造的运动方向上,还发现了一系列的二叠系灰岩推覆于中上三叠系碎屑岩层之上的现象,有大量的飞来峰和构造窗出现.所有这些都表明,黔西南地区的板内变形及多层次拆离滑脱构造是很典型的.巨型推覆构造的发现和研究,无论在基础地质研究或是在“金三角”地区的金矿找矿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1991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节理的断裂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唐辉明

    本文介绍了节理的断裂力学机制研究进展.从岩石断裂力学观点出发,节理是以张开位移为主的断裂构造,节理面结构可以通过由裂源点、羽纹和奋状标志组成的羽状构造表征.研究表明,节理起源于局部张应力.在压应力场下,颗粒接触面、包裹体、孔隙及微裂隙等均可产生局部张应力,因而在这些部位都可能成为节理的起始点.孔隙液压的存在是节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节理扩展特性可通过岩体应力强度因子(K)或应变能释放率(G)加以研究,单一型(Ⅰ型、Ⅱ型或Ⅲ型)及复合型(Ⅰ—Ⅱ型、Ⅱ—Ⅲ型或Ⅰ—Ⅲ型)节理的扩展特性主要取决于应力强度因子比 K_Ⅱ/K_Ⅰ或 K_Ⅲ/K_Ⅰ的数值.

    1991年02期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国际滑坡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概况

    唐辉明

    <正>国际滑坡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于1991年5月21日至23日在武汉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共153名.经以晏同珍教授为主席的组委会专家评审,共有135篇文章进入会议论文集,论文集分上、下两册,已在会议前正式精装出版,论文作者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会上由4位专家对会议论文作了总结性报告,然后分四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各国滑坡与岩土工程研究的新进展.会议交流所反映的特征是:滑坡与岩土工程研究已发展为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研究方

    1991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加深了解 扩大合作

    汤凤林

    <正>随着中苏关系的改善.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科研副院长索科洛夫斯基教授和教学副院长柯马申科教授组成代表团于1989年3月访问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1989~1994年合作协议书.为了落实上述协议书的条款和签订执行计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成了以常务副校长陈钟惠教授为团长的代表团进行了回访.代表团除主要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参观访问并讨论合作事项外.还参观访问了莫斯科大学等七所院校.

    1991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北美古被子植物系统学与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杨洪,孙振波

    古被子植物学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本文概括介绍了北美古被子植物系统学、古生态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和突出的成果.在系统学领域中,叶结构的分类思想,各种不同的标本处理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化石鉴定的精确程度;对演化和植被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被子植物个体生态的复原和群落的重建,一直是被子植物古生态研究的重点.利用植物化石指示古气候,以及植物化石埋藏学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本文还预测了该学科在90年代发展的趋势.

    1991年02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水圈生态监测的基本任务

    Γ.М.斯贝泽尔,А.П.哈乌斯托夫,王焰新

    本文介绍了水环境生态监测方法的现状,给出了监测系统的分级方案及其参数,讨论了生态系统尤其是水圈的极限允许负载特征,指出了主要的污染源以及自然环境主要污染物的分类.在监测系统中,特别重视水化学调查方法、取样方法和水样的保存.文中强调了实验室内部检验对获取化学分析资料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讨论了评价这种检验的方法.

    1991年02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

    孙永传

    <正>第十三届国际大会于1990年8月26日至31日在英国诺丁汉市的诺丁汉大学召开.与会人数约1200人,论文摘要876篇,内容十分广泛而丰富.从已发表的论文和展板内容来看,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是最引人注目的二个研究方向,并取得较大的或突破性的进展.层序地层学是近些年来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是以地震、钻井、地表露头或岩心资料为基础,研究海平面升降变化、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对盆地的“沉积构型”或“地层型式”进行综合解释;研究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域(如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及其生储盖组合和分布,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对盆地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年代地层学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1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REE在判别斑岩体含矿性上的应用

    王之田,秦克章

    对满洲里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热液蚀变过程中REE行为的研究发现,铕亏损对斑岩矿化具指示意义,总结提出了斑岩体含矿性的REE评价指标.据此对本区甲乌拉、西天山和牡丹江地区的5个斑岩体进行了REE评价研究,所获结论与钻探工程揭露一致.指出REE方法在找矿评价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991年02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信息

    蒋明霞

    <正>最近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继去年发出1号通知(见本刊1990年第2期)后.又发出2号通知.对会议的日程作了具体安排,并对论文摘要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大会将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议大厦举行.大会主要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短期培训讲座、成果展览和地质旅行等.学术报告分专题学术报告A、B 、C.学术报告Ⅰ-1、Ⅰ-2、Ⅰ-3和学术报告Ⅱ.专题学术报告

    1991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前寒武纪含铁石英岩建造中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刘平,周平

    本文较为全面地概述了世界范围内产于前寒武纪含铁石英岩建造中的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强调了这类矿床与太古代脉金矿床相似的各种证据,提出了该类型矿床属后生成因的观点.

    1991年02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藻类对金的吸附与吸收作用试验

    谢树成,周修高

    <正>根据苏联及其它国家对64个地区4500个样的分析结果估计,黑色页岩建造的碳质页岩中金的平均含量为14.7·10~(-7)%,为同类地区粘土页岩中金平均含量(2.0·10~(-7)%)的7~10倍.这个事实说明,藻类及其产生的有机物质在金的富集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说明这一作用,我们开展了现代藻类对金的吸附和吸收作用研究.实验材料为现生集胞藻(Synechocystis)、刚毛藻(Cladophora)和浒苔(Enteromorpha),在不同金浓度(5×10~(-8)、10~(-7)、5×10~(-7))的溶液中培养,每隔2天、3天或5天取培养液用“微株法”测定金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藻类都能从溶液中富集金,溶液的金浓度下降,但不同的藻类富集金的能力不同.在试验期间,藻类对金的富集速率并不均衡,有高峰期和低谷

    1991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含油气盆地断层封闭研究进展综述

    钟宏平,傅康英,黄仙英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断层封闭研究进展.1.“Allan”断面图是表示断层两侧岩性对接关系沿垂向和走向变化情况的图件,用于分析断层横向封闭性.2.断层活动方式不同,其封闭性也很不相同,从扭断层向道断层、正断层封闭性渐差.在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与最大水平主压应力(σ1)近垂直的断层封闭性最好,与σ1近平行时最差.3.(区域盖层沉积后和排烃期后以及近代的)断层活动强度越大,封闭性越差.

    1991年02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未被发现矿床规模的分布

    Chang-Jo F.Chung ,Donald A.Singer ,王仁铎

    未被发现矿床规模分布的知识在勘探计划和资源评价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获悉诸已知矿床的发现顺序后,发现矿床的过程可归结为预测未知矿床的规模分布,正如在石油资源估计中所作的那样.然而对金属矿床来讲,除了特殊情况外,即便是确定已知矿床的发现顺序也是很困难的.我们提出对未被发现矿床规模分布进行建模的一种新方法,是通过检查已知矿床规模的经验分布函数的性态来实现的.所建议的方法不要求知道已知矿床的发现顺序.众所周知,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分布函数的参数可根据这种经验分布函数的尾部估计出来.同样的技术已被应用于估计具有低于变量检测限的化学分析数据的痕量元素的分布函数了.将此法应用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质碳酸盐型矿床的数据集上,并将其结果与用通常的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1991年02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西南北海道地区早川、释迦坑矿床的铜铅锌矿化作用

    石山大三 ,白桦

    <正>早川与释迦坑矿床的铜铅锌矿化作用特征,集中表现在单位矿脉的构造、矿物组合、矿化阶段以及矿脉中石英和母岩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早川与释迦坑的矿床中,存在着黄铜矿—黄铁矿—黝铜了—方铅矿—伴有闪锌矿的石英脉(铜铅锌石英脉)以及方铅矿—伴有闪锌矿的石英脉(铅锌石英脉.铜铅锌石英脉较铅锌石英脉更早期形成.铜铅锌石英脉的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黝铜矿—砷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硫砷铜矿、车轮矿、板硫锑铅矿、碲银矿、黄锡锌矿、砷等轴硫钒铜矿、Cu-Fe-Zn-Sn-S系矿物、硫碲铋铅矿、硫铜铋铅矿、石英以及磷灰石.铅锌石英脉的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银金矿及石英.随着矿化作用早期向晚期过渡,闪锌矿中的FeS含量有所减低.黝铜矿—砷黝铜矿的单一颗粒中,Sb与As之间的化学组成出现明显的非均质性.

    1991年02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略谈“特异功能找矿”

    郑锦城,林新多,孙舸

    本文概略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特异功能找矿”的进展情况和效果.特异功能者能在室内通过“观测”和“感应”,在地形图上圈出成矿区或矿体,也可以在野外有利的位置上,通过直接观测,指出矿体的位置、产状和形态.观测深度可逾千米.经两年多25次实验研究,其准确率达50%以上.可作为综合找矿手段之一.

    1991年02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同位素地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张文淮

    本文论述了同位素地质科学技术近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1.激光共振离子化质谱技术(RIMS);2.二次离子化质谱技术(SIMS);3.热离子化质谱技术(TIMS);4.同位素比值鉴测质谱技术(Irm-MS);5.流体包裹体~10Ar/~39Ar、Rb/Sr、Sm/Nd年龄测定及稳定同位素测定技术.对某些方法进行了离子分离和气体收集等方面的改进,如Pb的逐步蒸发技术,镭的化学分离和质谱测气.由于离子探针和激光技术的引进,使同位素测试可以在单个矿物的微区以及单个包裹体上进行.同位素地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它在现在及未来的应用可能性、它对地质科学及环境科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们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1991年02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岩体结构面粗糙度JRC研究进展

    王建锋

    本文首先评述了现有确定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的各种方法,如Barton经典剖面法、直接量测法、表面粗糙参数法、伸长率法、幅度法等.随后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分维理论(Fractal)描述岩体结构面粗糙起伏特征方法的原理和计算结果.实践证明Fractal法是最有发展前景和成功的方法.最后还对JRC的应用和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讨论.

    1991年02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九十年代以后地质学发展展望

    王方正

    <正>1.美国著名矿物学家、国际矿物学会主席P.JWhllie教授等一批国际著名地质学家认为,在新技术、新方法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重大地质问题的解决必须以野外地质调查做为基础.2.70年代以前岩石学取得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化学方面,今后岩石学成因理论的研究热点将主要向物理方向倾斜.3.一个地质学家要在地质学上获得成功,必须善于从大到全球,小到原子结构的尺度上去获取地壳运动规律的信息;一个岩石学家善于从岩石薄片中在显微镜下获得各种信息,在70年代之后仍然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手段.

    1991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皮尔斯比率图解在岩浆岩研究中的应用

    许继锋

    本文介绍了皮尔斯比率图解制作和应用的方法.该图解以A/Z—B/Z成为坐标,其中AB为成分变量,Z为恒量元素.皮尔斯比率图解可以反映岩石成分变化的实际增减趋势,应用该图解可鉴别岩浆岩套的同源性,确定岩浆中被移出或加入进去的矿物或矿物组合.标准化的皮尔斯比率(A·Z./Z.)有重要的用途,[A_i Z_o/Z_i—A_o]式可用来计算从母岩浆中减少或增加的矿物的数量.本文介绍了用矩阵方程设计皮尔斯比率分子的方法.应用皮尔斯比率图解,可对分异作用、同化混染等岩浆过程作严格的检验.

    1991年02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微束分析在研究真菌化石和干酪根成因中的应用

    毕先梅

    笔者运用电子微束技术研究了地层中的真菌化石和干酪根,发现真菌化石与干酪根有许多相似处,而且在生油岩和干酪根中常常见有真菌化石存在.研究表明,通过真菌和其它菌类的生物化学作用,动物和植物都可以形成类脂化合物.真菌本身也可形成类脂化合物.残存的不易被溶解的有机物(包括茵类及被分解的生物残骸)富集形成干酪根.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反映了菌类对有机体所进行的生化作用程度的不同.例如,Ⅰ型(腐泥型)干酪根反映有机体的分解最彻底,而Ⅲ型(腐殖型)干酪根表明有机体分解最不彻底.有机体被菌类分解得越完全,则类脂化合物产生得越多.生油的潜刀越大.所以,在地层中发现菌类残余物越多,干酪根的质量就越高,就越具生油潜力.

    1991年02期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英汉常用地质学词汇》新版本即将面世

    朱志澄

    <正>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徐秉涛教授主编的《英汉常用地质学词汇》目1980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广泛欢迎.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和适应地质学的发展现状,编者对原《词汇》重新进行了修订.在朱志澄等教授的审订和协助下,增补了新词汇,订正了原译名,删减了与地质学关系不大的普通词汇.新版的词汇量由第一版的17000条增至21000条.专业词汇量比原版增加三分之一,包括板块构造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煤田地质学等.词汇注有国际音标.正文后附有六人实用的附录.《英汉常用地质学词汇》增订新版本仍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预计年内出版面世.

    1991年02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冲积物中石英ESR测年的研究

    业渝光,和杰,刁少波,高钧成

    使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用冲积物中石英的Ge心信号测定冲积物进埋藏年龄取得成功,由Ge心测得的ESR年龄和热释光年龄一致,与层位相应,符合地质背景,个个有使用价值.同时,对天然辐射总剂量的求取和Ge心ESR年龄的可靠性等问题也作了一些讨论.

    1991年02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夏威夷火山考察

    费琪

    本文是对夏威夷地区 O′ahu.Maui及Hawaii岛的实地考察报告.位于岛链最东南端的大岛上的Hawaii火山至今仍在喷发,景象极其状观.现代活火山及各种伴随的地质现象,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它既给人类带来各种自然灾害,但也为板块运动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1991年02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AAPG国际会讯

    费琪

    <正>1992年8月上旬将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行AAPG(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国际会议.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会议内容除了介绍该区的各类含油气盆地地质外,还要组织技术专题讨论、短训班和野外地质考察.1.技术专题:①生油岩地球化学和地热预测的进展;②地震探测、处理和解释的进展;③盆地模拟和构造概念方面的进展;④储层地质学、工程和管理学;⑤环境的保护和士地的多重利用等.2.短训班:①澳大利

    1991年0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