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 加强变质岩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中构造研究的建议

    索书田,游振东

    本文提出了加强变质岩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中构造研究的五条建议,主要包括正确理解和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学习现代构造理论,深刻认识地壳流变学分层性、变形分解及各种面线构造的物理意义.指出了当前对一些变质岩构造概念理解上的错误倾向.强调构造解析的目的是建立构造热事件过程中岩石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流变学模式,因之,变形岩石流变学和变形物理条件的详细观察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1991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压实与油气运移》简介

    王岩

    <正>据有关专家评审意见,由中国地质大学陈发景、田世澄等撰写的科学著作《压实与油气运移》是一本理论实际密切结合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该著作以我国东部几个盆地为例,从泥岩压实和孔隙压力研究的基本方法,压实机理、油气运移概念、有机地化资料应用等几个方面,在大量的实际资料、数据和评判前人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概念、新方法.例如:排液组合和排液层段概念,压实曲线类型的划分,初次运移的计算,盆地原始理藏条件和原始成油门限深度的恢复;激裂隙烃运移的荧光薄片观察;正负两种压实盆地的区分以及高压控温泥岩压实仪的设制与摸似实验等等.这些新概念、新方法立论有据、符合实际、令人可信,其

    1991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大陆下地壳研究进展评述

    李江海

    近十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陆壳深部(地震反射、深部钻探、高压捕虏体、下地壳剖面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表明,不同构造区的地震反射特征存在差异;显生宙地区普遍存在层纹状强反射性下地壳,其成因与造山带演化晚期的伸展作用有关.以上发现导致对大陆莫霍面及中地壳界面的重新评价.显生宙地区的下地壳广泛发生板底垫托作用,它们代表麻粒岩相变质事件,对于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991年01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超高压变质作用

    刘晓春,胡克

    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在西阿尔卑斯、挪威西部、我国中东部及苏联一些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柯石英及其向石英转变而形成的张裂结构是鉴别这一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主要标志.指示超高压变质条件的其它矿物及矿物组合的尚有镁十字石、ellenberserite、硬玉十蓝晶石、滑石十蓝晶石和滑石十多硅白云母等,金刚石代表更极端的高压条件.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边界压力>2.SGPa,温度约700~840C,代表一个近于7℃/km的极低的地热梯度,其退化轨还为压力和温度同时降低.超高压变质岩石严格地产出于陆内造山带,表明它们是在大陆与大陆碰撞过程中由深俯冲作用形成的,其俯冲深度可超过90km,使柯石英得以保存的快速构造抬升可能是连续俯冲一仰冲的结果.

    1991年01期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火山喷发物理作用——火山地质学前沿课题

    魏海泉,孙善平,李家振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火山喷发物理作用这一前沿课题的概念、含义、研究内容与意义.分别列出专题讨论了岩浆在地下形成后上升的几种物理机制及判别标志、岩浆房内物理作用与火山喷发机制的关系;自岩浆房上升至地表途中由于挥发份及通道形状等作用导致的喷发压力、喷出速度与喷发高度的变化等内容.

    1991年01期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海相隧石、页岩中的稀土元素指相标志

    Richard W.Murrary ,张传恒

    海相燧石、页岩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总含量的差异反映了这些沉积物不同的沉积环境.加利福尼亚海岸带的Franciscon岩带、Claremont组和Monterey组中互层状燧石、页岩序列的稀土元素Ce异常(Ce/Ce)和总含量(∑REE)均有变化,据此,我们在这三套地层中识别出了三个沉积环境:扩张洋中脊区、洋盆区和大陆边缘区.利用稀土元素特征来识别沉积环境这种方法,对那些其它相标志模糊不清的沉积岩来讲是前所未有的,将为古构造的再造及演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潜在的有效工具.扩张洋中脊区(400km以内)沉积的燧石、页岩,由于受金属活动的影响,致使其以极小的Ce/Ce值(Ce/Ce~0.29)为特征;洋盆区的燧石、页岩Ce异常较明显,Ce/Ce值中等(Ce/Ce~0.55);大陆边缘区的燧石、页岩以Ce异常不明显或Ce/Ce值很大(Ce/Ce~0.90到1.30)为特征.大陆注入物影响较大的地区,燧石、页岩中的稀土元素总含量(∑REE)极低,这是由于高的沉积速率降低了沉积物与海水的接触时间,影响了对REE的吸附所造成的.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没有改变REE的初始沉积特征.

    1991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国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熊文俊

    <正>中国科协受国务院委托,于1991年1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了“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国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300多人.他们来自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主管部门.会议共收到论文300多篇.经专家审定,选出159篇论文全文和和31篇论文摘要,汇编成册,提供会议交流.国务委员宋健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着重讨论了目前最为敏感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问题.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增加了0.3~0.6℃.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4cm.因此全球变暖是客观存在.但其变化趋势和幅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夏杂的.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

    1991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第十一届亚洲遥感会议在广州召开

    赵不亿

    <正>由我国国家科委和亚洲遥感协会(Asin.confrence on Remote sensing,简称ACRS)举办的第十一届亚洲遥感会议于1990年11目15日至2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达500余人,有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蒙古、南朝鲜、伊朗、瓦努阿图、日本、新加坡、香港、中国台北、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荷兰、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环保署、亚洲开发银行等24个国家、地区联会国组织的118位代表和中国的281位正式化表,114位列席代表.本次会议以交流利用遥感技术解决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评价、灾害预防、监测与预报、全球环境变迁等问题为主题,共宣读和展示了196篇论文(己出论文集),涉及到

    1991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当今前沿领域——地球科学与社会——介绍P.J.Wyllie教授的一次学术报告

    吴宗絮,莫宣学,邓晋福

    本文介绍的是P.J.Wyllie教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所作的一次学术报告“地球科学与社会”的部分内容.利用资源、监测和减少自然灾害,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地球科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为解决这三大任务必须进行纯科学的研究,亦即基础科学的研究.地球科学是社会的一个好的测试器.

    1991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夏文臣

    本文在介绍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几种常见沉积总体的沉积构成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的充填样式和成因地层格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同时,阐述了盆地成因地层格架与油气生成和储集过程的成因联系.

    1991年01期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研究成果通过评审验收

    索书田

    <正>“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研究”系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方法研究》的二级课题之一,课题负责单位为河北省地矿局和长春地质学院,参加单位有山西、辽宁、江西省地矿局.课题组选择山西、辽宁、河北和江西省七个图幅试点,并进行方法学上的研究,于1990年10月提交了课题研究成果——变质岩区1/5万填图方法指南(下简称指南).并于1990年12月6~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该项成果评审验收会议.该项研究在我国30多年来变质岩区填图工作经验基础上,吸取国内外交质地质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四个不同类型变质岩区的专题研究和七个试点图幅的研究成果为依托,较系统的总结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变质岩区填图方法.”初步形成了以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理论为指导,从物、形、位“三态”变化观察入手,以研究

    1991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花岗岩浆铝碱饱和程度与矿化的关系

    阙梅登

    花岗岩浆的铝碱相对饱和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岩浆结晶演化的途径和相关系,而且是决定金属元素在岩浆体系中不同物相间分配以及岩浆气液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岩浆体系中成矿元素的分散或者集中以至矿化的类型和规模.

    1991年01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大洋多金属结核成因的地球化学标志

    梁宏锋,姚德

    本文通过对取自太平洋不同地区的近百个多金属结核样品研究表明,不同成矿介质中形成的结核,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水成型结核矿物成分上富含σ—MnO_2,化学成分上富含Fe、Co、Pb,而贫Mn、Cu、Ni、Zn,TiO_2>1%,ΣREE>1000ppm,σCe>1.5;早期成岩型结核矿物成分上相对富含钡镁锰矿,化学成分上富含Mn、Cu、Ni、Zn,而贫Fe、Co、Pb,TiO_2<1%,ΣREE<1000ppm,σCe≤1.在此基础上通过对Bonatti图解的实际应用和理论分析,证明Mn-Fe-(Cu+Co+Ni)x10图解不具判别意义,并提出Mn/Fe-TiO_2,Mn-Fe-TiO_2×10,Mn-Fe-ΣREE×100和Mn-Fe-σCe×10成因判别图解.

    1991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湖南漠滨金矿控矿断裂的数学模拟研究

    朱思才

    漠滨金矿为一中低温贫硫化物石英脉型变质层控金矿床.矿脉产出严格受断裂控制.本文运用有限单元数学方法模拟该矿区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最大主压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分布与断裂分布相一致,且在多组断裂交汇部位,最大主压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值最集中,矿化最好.根据应力值分布趋势可预测靶区.

    1991年0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北美斑岩矿床的某些时空分布特征

    J.F.Davies ,谢荣举

    <正>斑岩矿床可能是北美研究最深入的一类矿床.但是,正如对斑岩岩浆及有关金属的来源一样,对地幔、俯冲、洋壳、大陆壳、前寒武纪克拉通的作用还存在着争论.矿床空间分布的有关方面,比如斑岩矿区相对于克拉通的位置值得注意.美国的斑岩矿床分布于克拉通上,而加拿大的则远离克拉通位于增生地体内.矿床之间的时间联系同样要注意.在美国西南部,许多铜矿的平均年龄为65Ma,而钼矿为25Ma;在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中部,钼矿床平均年龄为55Ma,而蒙大拿Butte铜矿为75Ma.加拿大斑岩矿化的主要成矿期为:Cu200~175Ma和90~20Ma;Mo60~50M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的两个钼矿形成于140Ma和102Ma.总之,加拿大的Cu、Mo矿平均年龄明显早于在

    1991年01期 63-6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分形(Fractal)理论及在地学中的应用简介

    杜伯仁

    本文介绍了分形及分维的一些基本概念.对分形理论在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矿产地质、准晶态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单介绍,显示出分形理论在地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91年01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室内测定方法初探

    张瑛玲,朱敬毅

    本文介绍了室内固结渗透试验获取粘性土渗透系数的方法技术,从粘性土渗透系数实测数据出发,讨论了粘性土的渗透规律,总结了不同告性粘性土的渗透系数值.

    1991年01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确定pT轨迹时问t的同位素热年代计方法

    陈能松

    本文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校正中低温PT轨迹段和中高温轨迹段时间t位置的若干同位素热年代计,并给出了豫西蛇尾秦岭群PT轨迹时间t的初步校正结果.

    1991年01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一种新的调查地表水渗漏的技术——充气查漏法

    代群力,应文亮

    本文提出的充气查漏法.一反传统的由上向下地查,而是利用气泡在水中向上运移的原理,直接在地表水体之下的地下裂隙或岩溶发育带打孔压气,在地表水体表面观测何处冒泡,确定渗漏位置.此法投资较小、见效大.

    1991年01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电子能量损失谱动态观察超导YBa_2Cu_3O_(7-y)中氧的K-电离损失峰的精细结构

    D.shindo ,牛新喜

    <正>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EELS),对超导体YBa_2Cu_3QO_(7-y)的氧K—电离损失峰精细结构随温度增加而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室温下,对应于空穴态(hole state)氧的K—电离损失峰位置,有一个清晰的峰.当电子显微镜中的样品加热到500℃时,可见四方对称的超结构,表明超导体已转变为半导体,此时谱线中的空穴态也随之消失.这些结果直接揭示超导性主要是由氧的空穴所引起.自从La-Ba-Cu-O,“Y-Ba-Cu-O,Bi-Ca-Sr-Cu-O和Tl-Ba-Ca-Cu-O等新的高Tc超导体发现以来,超导机制便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一下这些超导材料的电子结构很

    1991年01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秦巴地区三叠纪地层古生物群的研究”成果

    杨逢清 ,赵江天

    <正>此项目是地矿部“七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中的三级课题“秦巴地区三叠纪地层古生物群的研究Ⅲ”.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古生物教研室承担,自1985年至1988年历时四年,全面完成了任务.同时,对晚海西一印支期构造发展史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三叠纪是秦岭地质发展史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形成大型裂陷槽,发育了巨厚的地槽沉积,在秦岭中东部有大片印支期岩浆岩.西部有发育的印支期火山岩,南秦岭主体属印支褶皱带,北秦岭亦有印支运动,三叠系中还有重要的矿产.因此,对秦岭及邻区三叠系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价值.

    1991年01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成立构造地质工作者国际协会和开辟新闻栏目的建议

    《Journl of structurdl Geology》杂志主编 S.H.Tteagus教授曾收到世界各国一些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的建议,成立一个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国际协会,通过该杂志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以下据S.H.Treagus教授的公开信刊出这些建议,供我国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参阅.S.H.Treagus教授在信中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以广泛征求意见和报名参加.

    1991年01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鄂东南、九江—瑞昌、安东、月山、铜陵地区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简介

    姚书振

    <正>该课题是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勘查项目“长江中下游及上海经济区航空遥感综合调查”中的二级课题(JKDY—75—05—03),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担完成.该课题应用遥感地质与矿床地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区域构造、岩石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典型矿田(床)的实地研究,深入系统地总结了该区的区域成矿规律,提出了一定数量的找矿远景地段,探索出一套遥感地质与矿床地质相结合的方法、经验,在理论认识和方法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成果有:

    1991年01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有关火成岩石学的某些名词术语

    邓晋福

    <正>目前,国内某些教科书、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及研究生论文中使用的一些岩石学名词术语上存在一些混淆或错误,以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与误解.应《地质科技情报》编辑部之约编写此文,旨在澄清一些常被混淆的名词术语,以供讨论,引起注意.一、某些化学参数的误用在某些文献中常常错误地把SiO_2饱和度看作只与SiO_2含量有关的一个参数,把过碱性与强磁性划等号,把碱性岩与SiO_2不饱和划等号,把超基性岩与超镁铁岩划等号等,从而造成了不少混乱与误解.下面我们将从阐明以SiO_2与Al_2O_2作为参考标准时,火成岩化学参数的确切含义,讨论所造成的误解.

    1991年0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