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造山带西段铁铜多金属(金、银)成矿远景METALLOGENETIC PERSPECTIVE OF COPPER-IRON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GANGDISE OROGENIC BELT,TIBET
黄圭成,刘姤群,邱瑞照,蔡志勇
摘要(Abstract):
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地区地质与矿产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果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冈底斯造山带西段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成矿构造环境、与铜铁铅锌 (金、银 )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岩体的成岩时代、岩石类型及其岩石化学和成矿元素含量方面均可与东段进行对比 ,显示西段同样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和资源远景。区内的优势或潜在优势金属矿种是铜、铁、铅、锌和金 (银 )。它们的成因类型主要是与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 (包括破碎带蚀变岩型 ) ,其次为火山热液型。在总结区内已知矿床 (点 )成矿特征和进行区域成矿区 (带 )划分的基础上 ,优选出江巴复式花岗岩基的西缘等 7个成矿远景区 ,并对各远景区提出了进一步勘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成矿远景;铜铁多金属矿;冈底斯造山带西段;西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新藏公路沿线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2 0 0 110 2 0 0 0 64)
作者(Author): 黄圭成,刘姤群,邱瑞照,蔡志勇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西藏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100万噶大克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7.
- 西藏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100万日喀则克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3
- 西藏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100万日土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7
- [1] 黄崇轲,白冶,朱裕生,等.中国铜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 [2] 芮宗瑶,黄崇轲,齐国民,等.中国斑岩铜(钼)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 [3] 徐正余,陈福忠,郑延中,等.青藏高原主要矿产及其分布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 [4] 曲晓明,侯增谦,黄卫.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J].矿床地质,2001,20(4):355-366.
- [5] 侯增谦,曲晓明,黄卫,等.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有望成为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J].中国地质,2001,28(10):23-29.
- [6] 郑有业,王保生,樊子辉,等.西藏冈底斯东段构造演化及铜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2,21(2):55-60.
- [7] 王全海,王保生,李金高,等.西藏冈底斯岛弧及其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基本特征与远景评估[J].地质通报,2002,21(1):35-39.
- [8] 李光明,王高明,高大发,等.西藏冈底斯南缘构造格架与成矿系统[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22(2):1-7.
- [9] 熊清华,左祖发.西藏冈底斯岩带中段南缘韧性剪切带特征[J].中国区域地质,1999,18(2):175-180.
- [10]曲晓明,侯增谦,李振清.冈底斯铜矿带含矿斑岩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3,77(2):245-252.
- [11]国土资源部.2001年地质工作重要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01-09(5).
- [12]刘女后群,杨世义,张秀兰,等.南岭及其邻侧斑岩铜矿及含铜斑岩矿床的成矿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A].见: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南岭地质矿产研究报告集(第二集)[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208-276.
- [13]饶家光,刘女后群,杨世义,等.武夷—云开典型成矿区矿产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