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重磁资料研究洛阳-济源盆地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 Structures and Oil & Gas in Luoyang-Jiyuan Basin Using Gravity & Magnetic Data
许文强;袁炳强;马小雷;鲁海鸥;
摘要(Abstract):
为了研究洛阳-济源盆地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系统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和磁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区重力场和磁力场特征及成因,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断裂构造分布与油气之间的关系,预测了研究区油气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洛阳-济源盆地内重力低是由中生界-新生界引起,重力高是由前新生界或前震旦系基底隆起引起;盆地内发育的断裂按走向主要有近东西(包括东西、北东东、北西西)向、北东(包括北北东)向和北西(包括北北西)向3组断裂,其中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这2组断裂最为发育。断裂构造基本控制了研究区地层的展布,断裂不仅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通道及原动力,而且改善了上三叠统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同时可为油气的成藏提供良好圈闭条件。研究区有3个油气有利区、2个油气较有利区。
关键词(KeyWords): 洛阳-济源盆地;重磁力场;断裂构造;油气有利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4KJ1579);; 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4cx130220);;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013JK0845)
作者(Author): 许文强;袁炳强;马小雷;鲁海鸥;
Email:
DOI: 10.19509/j.cnki.dzkq.2017.01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小浩,周鼎武,赵伟波,等.豫西地区构造样式与油气勘探的探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4):647-652.
- [2]张小浩.洛伊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D].西安:西北大学,2007.
- [3]杜建波,田景春,胡俊卿,等.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致密砂岩油气藏地质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2):174-178.
- [4]于明德.洛伊凹陷三叠纪构造体制变迁及其油气运聚响应[D].长春:吉林大学,2012.
- [5]郭.河南某地区域重力异常地质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 [6]燕长海.东秦岭二郎坪群铜多金属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 [7]潘澄雨.济源凹陷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8]张江华.洛宜-伊川盆地上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D].西安:西北大学,2006.
- [9]刘司红,刘西宁,李平和.洛阳-伊川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J].地质与资源,2003,12(4):228-232.
- [10]王建一,胡望水,汤济广,等.豫西地区中古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前景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2):207-215.
- [11]李宏伟,米利华.河南伊川中生代盆地控油构造及石油勘探前景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4):441-444.
- [12]岳绍飞.洛伊地区三叠系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4.
- [13]刘喜杰.豫西地区上三叠统生油岩特征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16(3):49.
- [14]李旗沛.洛阳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R].河南南阳: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993.
- [15]周新科,许化政,胡宗全,等.豫西地区晚三叠世原型盆地及含油气性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3):211-217.
- [16]方锡贤,周长春,郭年会,等.洛阳盆地T1井钻后地质综合分析与油气解释评价[J].录井工程,2012,23(3):71-75.
- [17]郑求根,张育民,赵德勇,等.豫西地区构造演化与上三叠统地层保存和分布[J].河南石油,1998,12(2):6-10.
- [18]王飞,胡望水,汤济广,等.豫西地区构造样式与成藏模式[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1):1-7.
- [19]王惠勇.豫西洛阳-伊川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体系与岩相古地理恢复[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6.
- [20]岳绍飞,黄传炎,严德天,等.洛伊地区三叠系上统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1):2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