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盆地地热水微量元素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of Geothermal Water in Fuzhou Basin
赖树钦;王涛;卢晓华;王增银;康志强;
摘要(Abstract):
福州地热田是以燕山晚期侵入岩为主要热储层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通过对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取样分析发现,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中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关系较复杂。研究表明,地热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主要受含水介质的岩性控制,也与地下水温度有关。对所检测的19个微量元素,除个别元素外,第四系孔隙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大于基岩裂隙水;Ga、Rb、Sb、Se、Sr、Tl元素质量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基岩裂隙热水与第四系孔隙水混合形成的第四系热水中,As、Cd、Cu、Mo、Pb、Sb、Se、Sr等元素质量浓度明显增高,说明在混合过程中这些元素又发生了溶解作用。根据地热水微量元素与盆地周围不同期次侵入岩体微量元素质量浓度的聚类分析,得出福州地热水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主要与福州岩体、魁岐岩体和文笔山岩体的岩性有关。地热水微量元素是地热水在形成过程中与这些岩体的岩石接触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
关键词(KeyWords): 地热水;微量元素;侵入岩;福州盆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地调项目“福州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作者(Author): 赖树钦;王涛;卢晓华;王增银;康志强;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戴塔根,刘汉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应用[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 [2]刘英俊,曹励明,李兆麟,等.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 [3]王增银,刘娟,崔银祥,等.延河泉岩溶水系统Sr/Mg、Sr/Ca分布特征及其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2):15-19.
- [4]胡进武,王增银,周炼,等.岩溶水锶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岩溶,2004,23(1):37-42.
- [5]汪玉松,王增银,胡进武,等.山西省郑庄地区浅部地下水ρ(Ca)/ρ(Sr)和ρ(Mg)/ρ(Sr)分布特征及其地热示踪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4,23(4):105-108.
- [6]王增银,刘娟,王涛,等.锶元素地球化学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4):91-95.
- [7]汪集?,熊亮萍,庞忠和.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 [8]范锡朋,黄文森.福州热水资源衰减与地面沉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1):40-43.
- [9]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福建盆地水文地质勘探报告[R].福州: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86.
- [10]福建省地质矿产局区调队.1∶5万福州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福州:福建省地质矿产局区调队,1987.
- [11]郑声俭,严炳铨,黄泉祯.福建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 [12]向东进,李宏伟,刘小雅.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