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元古代地质研究进展述评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THE PROTE-ROZOIC IN SOUTH CHINA
徐备
摘要(Abstract):
本文简要评价了扬子地台元古代东南大陆边缘地层划分、岩石建造、同位素地质年龄及其构造意义,以及浊积岩与浊积扇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模式和今后的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文中指出将地体现点引入大脑边缘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文中涉及浙江、赣北、皖南、湘西北、黔东南、桂北等区,时间为800Ma以前。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徐备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白文吉等,江南古陆东南缘蛇绿岩完整层序剖面的发现和基本特征,《岩石矿物学杂志》,1986年,第5卷,第4期
- 〔2〕 王砚耕,论贵州中元古宙的构造环境及其演化,《江西地质》,1988年,第2卷,第2期
- 〔3〕 肖禧砥,湖南益阳元古代科马提岩发现鬣刺结构,《科学通报》,1988年,第4期
- 〔4〕 祁岖、周新民、王德滋,浙江西裘细碧角斑岩的成因与相关幔源花岗岩类的特征,《岩石矿物学杂志》,1986年,第5卷,第4期
- 〔5〕 邓尔新,浙江中岙细碧角斑岩类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地球科学》,1986年,第9期
- 〔6〕 潘传楚等,关于建立“沧水铺群”和确定“沧水铺运动”的建议,《江西地质》,1988年,第2卷,第2期
- 〔7〕 徐树桐等,《安徽主要构造要素的变形和演化》,海洋出版社,1987年
- 〔8〕 杨志坚,横贯中国东南部的一条古断裂带,《地质科学》,1987年,第3期
- 〔9〕 秦守荣等,黔东晚元古早期地层岩组的重新划分,《贵州地质》,1984午,第2期
- 〔10〕 徐备,赣西北中、晚元古代地层及构造古地理,王鸿祯等主编,《华南地区古大陆边缘构造史》,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6年
- 〔11〕 周洪瑞,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地层与构造古地理,王鸿祯等主编,《华南地区古大陆边缘构造史》,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6年
- 〔12〕 夏斌,广西龙胜元古代二种不同成因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及侵位方式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 〔13〕 许靖华等,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中国科学》(B),1987年,第10期
- 〔14〕 郭令智等,中国东南部地体构造的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 〔15〕 王自强、索书田,华南地区中、晚元古代阶段古构造及古地理,王鸿祯等主编,《华南地区古大陆边缘构造史》,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6年
- 〔16〕 杨明桂等,华南中晚元古代地层划分、沉积建造特征及其地壳构造演化,《江西地质》,1988年,第2卷,第2期
- 〔17〕 刘鸿允,华南地区晚前寒武纪构造—古地理与沉积演化,《江西地质》,1988年,第2卷,第2期